狐假虎威优秀教案

2022-07-03

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狐假虎威优秀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狐假虎威优秀教案

表演游戏《狐假虎威》教案

大班表演游戏《狐假虎威》

执教:黄嘉苗

一、活动目标:

1、体会狐假虎威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习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二、 活动准备

1.、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

2.、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头饰各一个。小动物头饰若干。森林背景

3.、音乐伴奏。

三、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复习故事《狐假虎威》。

老师讲,幼儿听,注意在狐狸和老虎对话时的语气要凸显出来。

2、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师: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对老虎说了些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你们能记住吗?

谁来说一说?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3、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 第一次练习对话

师:(出示老虎、狐狸的头饰)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幼儿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

师: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2.)第二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3.)第三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

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4、 游戏“狐假虎威”

(1.) 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玩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 师幼完整游戏。

师: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指的是谁呀?

师:接下来我们玩的游戏中要增加小动物的角色。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它们,一回头,小动物们就怎么样了?

师: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教师小结:从狐狸的声音上就可以知道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动物。而大老虎呢!是一个凶猛而且没有头脑的动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不要别人夸你了,就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着老虎的威风欺负别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

附:故事《狐假虎威》

一天,一只老虎抓到一只狐狸,准备把它吃掉。“老虎,你好大的胆,竟敢对森林大王无礼!”狐狸训斥老虎。

“什么?你是森林大王?那我是什么?”老虎脾气更大。

狐狸说:“我是天神刚封的大王,它要我管理所有的动物,包括你在内!”

老虎不相信,狐狸说:“让我骑在你的背上,到森林里走一趟,看看谁不怕我!”

老虎半信半疑,说:“好吧,如果不是这样,我可不饶你!”

于是,狐狸骑在老虎背上,朝森林里走去,首先碰见一只小兔!小兔一见老虎,掉头就跑,喊着:天哪,太可怕了!

一头狮子看见老虎来了,为了不惹麻烦,也客气的说:“大王,你好!欢迎你光临动物王国。”

一只鹿正在吃草,远远看见老虎,吓得往山坡上逃去:“天哪,大王来了!”

老虎看到这一切,相信了狐狸的话,只好客气地说:“大王,真对不起!”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狐假虎威》教案

8、 狐假虎威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故事的主人公是狐狸和老虎,狐狸以狡猾闻名,老虎则凶猛无比,两者相遇后发生什么事就很让人期待。故事中的对话性格鲜明,表现力强,词语运用恰当传神,十分有可读性。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表演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题目是——狐假虎威(板书、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二、探索学习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1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

2

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虎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动物,想认识吗?那就请大声的说出它们的名字吧!(板书:贴动物图)

2. 我们上个学期也学过一篇有关狐狸的课文,叫什么?还记得吗?那个故事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狡猾,爱说奉承话。)

3

3.在你们心目中,老虎又是怎样的呢?(凶猛,厉害,百兽之王„„) 4.当狡猾的狐狸与凶猛的老虎相遇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第八课:狐假虎威。(板书)

5、复习生字词语

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把课文当中的一些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考考大家,看你们会不会读。(指名读,齐读)

狡 猾 骨 碌一转 扯着 百兽 寻 找 派 来 违 抗 胆 子 爪 子 吓 跑

二、 探究学习

(一)学习(1——6)自然段。 1.读读“狐假虎威”这个词语

2。说说“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吗? 从哪儿知道的? (齐读最后一段)板书:借

3.那狐狸是为什么要借助老虎的威风呢?狐狸和老虎相遇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把你们找到的句子或者是段落画出来。开始吧!

(谁能把你们画出来的跟大家读读?谁愿意?) 4.当时是怎样的场景?(窜,逮,扑。) 狐狸想办法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骨碌一转) 5.课件出示2段,

什么是 “骨碌一转”。同学们,相互做做这个动作? 6.然后狐狸说了一句怎样的话?“你敢吃我?” 怎么样问的?“扯着嗓子”,什么是扯着?怎样是扯着?

7.“扯着嗓子”里面还包含一种怎样的感受?(害怕,紧张„„) 8.出示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不敢?”此时,老虎心里想什么?为什么愣住了?

9.出示第四自然段。在老虎愣的时候,狐狸又想出了一个什么鬼点子?拿什么来吓唬老虎?“老天爷”(指导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这时的老虎怎么样了?(蒙,松开了爪子。) 11.出示第六自然段。此时的狐狸又有一个什么动作?“摇了摇尾巴。”来,晃晃你们的身子,什么感受?什么滋味? (高兴了,自由了。)

4

此时此刻,你觉得狐狸在想些什么?

是呀,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下面的话呢?(得意,大胆,威风)指导学生读。

孩子们,带着你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气,读读这里。(齐读) 12.师:刚才同学们把老虎和狐狸的话,读得非常有滋味,那么现在谁愿意来分角色朗读?可以带上自己准备的头饰。

指名读,全班合作读。

(二)课件休息:唱一首歌《两只老虎》。

老虎已经跟着狐狸朝大森林里走去了,同学们想不想去?那我们先休息一下,等会儿一起出发。(全班起立,唱歌,跳舞。)

. 同学们,开心吗?在我们快乐的歌声中,我们来到了森林深处。一起来看看,狐狸有着怎样的表现?老虎又有着怎样的神情?

(三)学习

七、

八、九自然段。

1.赶快找找,第几自然段说了他们的表现?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板书) 2.通过动作理解词义。 (此时的老虎又在想着什么呢?) 3.谁来演一演?

4.当百兽们看到他们来到森林之后,又是怎样的呢?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百兽们首先是都很怎么样?“纳闷”。为什么会纳闷呢?之后又怎样?(看书上的插图,有哪些小动物啊„„) 撒腿就跑 5.为什么会跑,因为在狐狸后面看到了什么?

“呀,一只大老虎!”刚来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害怕)害怕的到底是谁?(老虎)

原来百兽们害怕的并不是狐狸,而是老虎。(板书:利用)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联系实际。)

1.师:刚才啊,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智慧读了在这篇课文,那么我想,每一个有思想的孩子都会有话对狐狸和老虎说。那么你想对谁说?说点什么?

5

(联系以前学的课文《狐狸和乌鸦》)

2.师:好了,同学们,刚才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你们的想法。学习一个故事,就应该这样,读懂了,还要明白他的道理。生活中有的人会借助别人的力量吓人,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本事,我们应该认清他欺人的本质

3、(这样的人我们就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狐假虎威”。)所以,直到现在,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还会常常用到这个词语,一起来看个例子: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4.这里的“狐假虎威”什么意思?谁借谁的威风? (汉奸狗腿子就是那种“狐假虎威”的人) 5.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8 狐 假 虎 威

狐狸 借 老虎 威风

狡猾 愚蠢 东张西望

大模大样

半信半疑

教学反思:

第三篇:狐假虎威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故事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老虎被称为“森林之王”。可是有一天,这只“森林之王”却没有斗过一只又瘦又小的狐狸,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假虎威》这篇课文。

二、新授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指导观察插图,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2—5小节。 1.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2.再读2—5小节,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学生读书,划词) 3.指名说(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说.狐狸说的话) (课件出示词和句子)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来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为了让老虎害怕) (3)师领读两个词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4.狐狸扯着嗓子说了几次话?(两次) (1)第一次说了什么?(卡片出示:你敢吃我?) 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 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卡片出示:为什么不敢?) 谁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指名表演) 老虎一愣,说明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 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读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2)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狐狸怎么说?(出示卡片: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有几句话?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 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来比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四节)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 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5.分角色朗读2——5小节。(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三)学习课文6—8小节。

1.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示小黑板: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学生读书,划词) 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分别贴在狐狸和老虎的图下) 3.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4.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5. 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做动作。

6. 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 7. 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这句话:睁大眼睛,显出害怕的样子。)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出示插图)

8. 小朋友,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是谁? 9. 第八小节怎样读?(指名读) 10.师引读7—8小节。 11.表演7—8小节。

12.采访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原来狐狸说的是真的。) 采访狐狸: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背景:威风凛凛的老虎图)齐读。

3.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板书)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可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其中的寓意。并且养成积累成语故事的习惯,为以后的应用做好准备。

课后习题

学完了这一课,你想对狐狸说什么?想对老虎说什么?请你写下来吧。

板书 6.狐假虎威 借着

利用

吓唬别人 倚仗

第四篇: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1. 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新偏旁“虎字头”。 2.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知道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教学过程

(一) 旧知识导入,自读课文

小朋友们,您们一定记得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谁能来说说看? 生:(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小朋友们的记忆力可真棒!狐狸和乌鸦课文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狡猾、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只狐狸,板书狐。通过课前预习,小朋友们肯定知道课文中另外一位主角是谁?(板书“虎“)

那狐狸和老虎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 自读课文

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读的可真认真呀!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课题“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大家默读一下课文,看谁找的快!

生答:(找读的好的夸一夸,)这位小朋友说的真对,这篇课文讲的是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补全板书: 狐 虎威) 借 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你说说看? 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小朋友们,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发了一张自学提纲,现在让老师来看看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怎么样?

自己小声的读一读。小朋友们读的非常认真!老师来看一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去拼音读词语。

个别读,开火车,领读。

2班的小朋友们表现真的是好极了。生字词我们已经掌握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小声的读一读。

1、第一自然段

(1)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老虎逮住了狐狸。) 学生读时,板书 窜 扑 逮

“窜“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们看着图片来猜一猜?哦,是逃跑的意思。

扑过去的扑懂吗?)(教师边说,边用双手做出扑的动作?)好的,“逮住”的逮什么意思?就是捉住的意思。

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狐狸会被老虎吃掉吗? 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2小节。

1)、“骨碌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 你们先读读试试。齐读

读的非常棒,小朋友们,你们说老虎会相信狐狸说的话吗? 请小朋友们读一读3-5小节。

一愣的楞是什么意思?谁读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一下吗?

很好,请回。小朋友们你说老虎被狐狸蒙住 了吗?你说,被蒙住了。那你觉得这里的蒙是什么意思?就是蒙骗,欺骗的意思。

你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的狐狸先生接下来在做什么呢?

请这位小朋友读一读6-8小节。看一看狐狸先生在做什么。(带着老虎下百兽) 带着老虎吓百兽。概括的非常好。

小动物们看见的狐狸是怎样走路的?大摇大摆。我们小动物看见狐狸这样走路,文中用了这样一个词:纳闷。 纳闷从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接下来小动物们的动作用哪个词来形容。撒腿就跑。

很好,整篇文章其实就讲了一件事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文吧。

五、生学习生字

1、学习虎字头。

2、给生字组词。

3、生说笔顺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4、生临写。 交流反馈字教学。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狐假虎威》含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狐假虎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狐假虎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狐狸和老虎

--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

--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在于促进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例如: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一共有五句,每句都是诗歌体裁,语言简练而概括,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运用了引导幼儿联想回顾、有意倾听、图文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主动积极地理解和记忆对话内容。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比较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自主地运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狐狸、老虎的角色形象。总之,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是以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基础的。

小百科:狐假虎威是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上一篇:焊工实习管理制度下一篇:环境教育年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