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毕业生就业手续

2022-08-24

第一篇:师范毕业生就业手续

关于办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手续有关事宜的的通知

关于2007年师范类毕业生签约手续办理

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使用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办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手续的通知》(鲁教学函(2006)4号)要求,从2006年11月20日起,全省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主要在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以下简称“就业网”,网址:)上进行。凡省内各类用人单位接收师范类毕业生,其毕业生需求信息发布、双向选择、招聘毕业生等手续全部使用“就业网”办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就业网”简介

“就业网”以各市、县(市、区)和各师范类高校为结点,运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适时的数据更新、分工协作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形成省、市、县(市、区)三级互联与高校、用人单位互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广大师范类毕业生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求职和招聘信息化平台。“就业网”主要功能是: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发布师范类毕业生求职信息;发布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查询、检索、网上招聘、远程视频面试;举- 1 -

办毕业生就业网上招聘活动;进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网上办公等。

二、主要工作流程

(一)网上签约办法

1.用人单位注册。用人单位登录“就业网”填写注册信息,单位注册成功后,带相关证件到驻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不允许跨地区注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发给用人单位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人单位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就业网”,发布招聘职位信息,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上网发布。

2.毕业生注册并搜寻职位。毕业生在“就业网”上注册成功后登录,在搜索到满意职位后,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单位发送签约邀请,毕业生应约,通过网络将协议提交到市教育局管理平台。

3. 审核鉴证。市教育局对协议书进行审核和鉴证。鉴证后的协议由高校审核后归入就业方案数据库。

通过县区审核并注册的用人单位可以直接与学生签约,签约过程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核。如果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对签约学生把关,可以以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在网上注册用人单位,并统一办理签约。

(二)网下签约办法

没有网上签约条件的单位可以在网下办理签约: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网下达成用人意向,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出具就业接收函。

2.毕业生在网上注册,并生成个人求职简历。通过就业

网向所在高校提出录入省内协议书应急申请,详细说明网下签约的原因。

3.毕业生所在高校同意后启动应急处理,网上开启该毕业生录入协议书设置。

4.毕业生录入协议书后,持用人单位出具的接收函(学校不保存接收函)报学校就业部门审批。学校批准、核对网上录入信息后,网上通过。

5.毕业生打印协议书(待审件,不盖章)。

6.毕业生持单位出具的接收函,打印的协议书(待审件),报市级教育主管部门鉴证(教育主管部门保存待审件和接收函)。

7.市教育局审核批准后,毕业生信息进入就业方案数据库。

毕业生打印正式协议书,一式三份。由毕业生签字,接收单位盖章后,毕业生、单位各存一份,毕业生送高校就业部门一份。

三、严格网上用人单位和招聘信息管理

用人单位信息真实性事关毕业生就业前程和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辖区内网上用人单位要严格条件审核:事业单位要有机构编制部门的事业单位登记证,企业单位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非企业组织要有民政部门登记证,民办学校要有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要建立用人单位档案,验明证件后将复印件存入档案。批准前要到用人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核实情况,防止非法组织的欺诈行为给毕业生和就业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网上对用人单位介绍要实事

求是,不能夸大宣传。

招聘信息是毕业生择业的依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好招聘信息审核关,信息中需求毕业生的数量、学历层次和专业等内容,必须真实、准确、有效。对误导毕业生的信息要及时指出责令纠正,对屡教不改、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以通报批评甚至取消签约资格的处罚。

四、充分发挥“就业网”作用

各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就业网”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作程序、办法,提高就业工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要结合“就业网”使用培训工作,向各类用人单位和学校特别是非教育系统用人单位充分宣传“就业网”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为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准确、全面、快捷的服务。

接此通知后,各县区教育局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要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并配备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员从事就业信息网管理工作,确保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七年三月二日

第二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

办理工作的通知

鲁教学函(2012)4号

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号)精神,确保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就进一步规范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毕业生报到

毕业生报到是指毕业生在规定的期限内,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到签约单位或指定的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等手续,毕业生按规定要求报到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一)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到接收单位的省内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和省外院校山东生源师范类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和单位要求的有关材料直接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二)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到省内接收单位的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师范类毕业生,按照《关于做好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办发〔2007〕163号)要求,须持来鲁就业申请表(一式两份)、单位接收函、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加盖学校档案部门公章)、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和身份证,经省教育厅审核同意后,再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三)就业报到证签发到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的省内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含灵活就业和劳动合同),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等材料按各地教育局相关规定办理报到手续。

(四)就业报到证签发到山东省教育厅或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的省外院校山东生源师范类毕业生,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等材料,在规定期限内到省教育厅办理报到手续。

二、二次派遣

二次派遣是指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毕业生,在规定期限内(自派遣之日起两年)落实就业单位后,由就业单位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的派遣手续。

(一)省内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在省内落实就业单位的,须在“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以下简称“就业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书。网上签约后,根据接收单位的性质不同,分别按以下方式办理二次派遣手续。

1.接收单位为省直、省属、中央驻鲁单位的毕业生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和原报到地市教育局出具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到省教育厅办理二次派遣手续。

2.就业报到证签发到生源地市教育局的毕业生,若接收单位为生源地市内、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生源地市教育局办理二次派遣手续;若接收单位为非生源地市内、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原报到地市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新接收单位所属市教育局办理二次派遣手续。

3.就业报到证签发到县(市、区)教育局的毕业生,若接收单位为原报到县(市、区)内的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原报到县(市、区)教育局办理二次派遣手续;若接收单位为生源地市内但不同于原报到县(市、区)的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原报到县(市、区)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市教育局办理二次派遣手续;若接收单位为生源地市内的市直、属单位的,须持原报到地县(市、区)教育局出具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生源地市教育局办理二次派遣手续;若接收单位为非生源地市内的市、县(市、区)直(属)单位的,须持原报到地市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新接收单位所属市教育局办理派遣手续。

(二)省外院校山东生源师范类毕业生在省内落实就业单位的,持原学校发的就业协议书与接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由单位负责在“就业网”上录入就业协议。

1.就业报到证签发到山东省教育厅且还未改派至市、县(市、区)教育局的毕业生,须持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等材料到省教育厅办理二次派遣手续。 2.就业报到证签发到山东省教育厅且已经派遣至市、县(市、区)教育局的毕业生,根据接收单位的不同采取与省内毕业生同等的二次派遣办法(办理时还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原件和复印件)。

(三)省内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出省就业的,须由本人在“就业网”上提出“省外就业申请”,经毕业院校审核通过后,向学校申请领取省外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监制的三方协议),与接收单位签约,并在“就业网”上录入省外签约信息后,持就业报到证、就业协议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毕业证、原报到地市教育局出具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和身份证等材料,到省教育厅办理二次派遣手续。

三、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就业报到证已签发到接收单位,在改派期限内,因特殊原因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协议,申请回生源地就业或与新接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的就业手续。

(一)毕业生与原单位解约是指毕业生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就业协议书,须持原接收单位出具的纸质解约函、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原接收单位的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解除网上签约信息并恢复网上签约功能。毕业生有新接收单位的,须同时持就业报到证和新接收单位的接收函由原接收单位的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签发同意改派意见。

(二)毕业生与原单位解约后,与新单位进行网上签约,然后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改派手续。

1.原接收单位为省直、省属、省外、中央驻鲁单位的毕业生解约回生源地的,毕业生须持解约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到省教育厅办理改派手续;其他毕业生解约回生源地须持解约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到单位所属市教育局办理改派手续。

2.毕业生改派前后单位均属于同一县(市、区)直(属)单位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到单位所属县(市、区)教育局办理改派手续;毕业生原接收单位为县(市、区)直(属)单位,新接收单位为同一市内但不同于原单位所属县(市、区)的县(市、区)直(属)单位的,毕业生须持原接收单位所属县(市、区)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市教育局办理改派手续;毕业生原接收单位为县(市、区)直(属)单位,新接收单位为同一市内市直、属单位的,毕业生须持原接收单位所属县(市、区)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等材料到市教育局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改派前后单位不属于同一个市的市、县(市、区)直(属)单位的,毕业生须持原接收单位所属市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等材料到新接收单位所属市教育局办理改派手续。

4.毕业生改派前后单位均属于省直、省属、中央驻鲁或省外单位的,毕业生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到省教育厅办理改派手续。

5.毕业生原接收单位为省直、省属、中央驻鲁或省外单位的,新接收单位为市、县(市、区)直(属)单位的,毕业生须持由省教育厅签发的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等材料到新接收单位所属市教育局办理改派手续。

6.毕业生原接收单位为市、县(市、区)直(属)单位,新接收单位为省直、省属、中央驻鲁或省外单位的,毕业生须持原接收单位所属市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等材料到省教育厅办理改派手续。

四、就业报到证遗失补办

省教育厅规定,就业报到证的遗失补办期限为两年(以每年6月30日为临界时间点)。到省教育厅补办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在市级以上报纸刊登的遗失证明。

(二)档案保管单位开具的就业报到证丢失证明。

(三)毕业生档案中的报到证副联。若档案中无报到证副联,须提供原毕业学校出具的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和就业工作调配表。

(四)毕业证原件。

(五)身份证原件。

五、就业方案调整

(一)放弃升学转就业

毕业时就业方案列为升学的毕业生,因特殊情况放弃升学重新就业的,需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原毕业学校同意后形成正式文件,连同升学录取通知书原件、录取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取消该生学籍或录取资格的证明(9月1日前办理的,不出具此证明),于毕业当年12月1日前由原毕业学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到省教育厅补办就业手续,逾期不再办理。当年12月1日以后放弃升学的,由录取学校按退学学生处理,不再发放报到证。

(二)放弃就业转升学

离校前因未确定升学录取结果而将就业方案列为就业、且已经发放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在确定已经录取后选择放弃就业,必须在入学后1个月内由原毕业学校收回就业报到证,报省教育厅注销。没有注销的,毕业时将不再予以派遣。

(三)缓派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

毕业时就业方案列为缓派的毕业生,在缓派期限内落实就业单位的,由原毕业学校到省教育厅办理就业手续。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缓派毕业生,由原毕业学校在缓派期内(以每年6月30日为临界时间点)全部将其派回生源所在地市、县(市、区)教育局,逾期不再办理就业报到证。

六、毕业生档案转递

(一)省内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档案,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通知》[鲁教学处函(2011)5号]要求,在毕业时,由学校根据就业报到证签发单位统一转递。

(二)省外院校山东生源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签发到省教育厅的,由原毕业学校统一转递至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将收到的档案按照生源地进行归类整理后,集中转递至各市教育局。毕业生档案查询请登录“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在“省外到档查询”栏目中输入相应信息查询个人档案去向。

七、毕业生生源信息调整

毕业生生源信息上报完成后,原则上一律不再进行更改,也不再追加新的生源信息,如若有特殊原因确需更改或补报信息的,由高校出具正式请示文件和相关证明材料到省教育厅办理。

八、就业手续办理平台

目前, “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各项功能已逐步完善,系统趋于稳定,为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及时为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今后,我省师范类毕业生各项就业手续必须在“就业网”上办理,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和高校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以上各项手续在办理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省教育厅学生处联系。

联系电话:0531-81916511,联系人:刘涛。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离校后毕业生相关手续须知(师范)

毕业生离校后办理相关手续须知(师范)

1、新增协议就业手续的办理:

发放报到证后,新增协议就业的毕业生,将协议书和报到证等相关材料交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办理。自2013年7月1日起,就业指导中心开始受理2013届毕业生新增就业手续,集中接收相关材料的时间为每周一。

2、升学毕业生的相关手续办理:

参加考研或专接本的毕业生,在2013年12月31日前确定是否升学。如果升学,将报到证交回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如果就业,按照以下程序办理:(1)在通知书报到日期之前,毕业生须提交“入学通知书、个人申请(家长签字)”;(2)超过通知书报到日期,需提交“入学通知书、退学证明或未报到证明(由本科院校办理)、个人申请(家长签字)”。毕业生将相关材料准备齐全,交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办理。2014年1月2日起,不再受理升学毕业生转就业事宜,不再办理退学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

3、报到证遗失的补发办法:

毕业生报到证遗失后,持毕业证书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丢失证明,持丢失证明到河北日报社,在河北日报上刊登遗失声明。毕业生将登有遗失声明河北日报,交回就业指导中心,由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到省教育厅办理补办手续。补发的报到证按原证内容打印,不能调整改派。

注意事项:

1、暑假期间,就业指导中心有专人值班,每周一负责接收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相关材料,并在期限内集中为毕业生办理。

2、师范类毕业生报到证相关手续均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办理,省教育厅不直接受理个人报到证任何手续。

第四篇: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

签约毕业生手续办理:

1、签过的就业协议书一份,右上角写上学号后交至各学院,由各学院按照规定时间交至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2、签约单位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且档案、户口需转至单位的毕业生,需上交相应审批表,签约单位为事业单位的需上交事业单位增人卡,否则均无法办理就业报到证。

3、签约单位若无人事接收权或不接受毕业生档案的,可于五月份在学校统一做人事代理;也可在协议书左上角大字标注“申请回原籍”,派回生源地的省、市级人事局;或自己选择人事代理机构放置档案。

4、毕业离校前请认真核对发到各学院的就业信息,有问题及时联系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5、报到证打印后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统一通过机要形式寄送档案,请及时登陆学生处网页查询。

6、离校前学校统一到教育厅为签约毕业生打印就业报到证;离校后至9月1日报到证办理时间为2-3周一次,具体时间将会通知各学院辅导员,请于打印前两天上交就业协议书;9月1日以后需毕业生到教育厅自行办理。

升学(考研、专升本)毕业生手续办理:

1、本人三份空白协议书(右上角注明学生学号、姓名及考取院校),交到学院后集中交至招生就业处。已签约毕业生又升学的,办理升学手续时需另外上交单位解约函。

2、学生处网站上下载调档申请表,学院主管领导签字盖章后,请与调档函合订在一起。

3、调档由所在学院集中,到招生就业处和学生处办理。

4、办理调档手续后要到单位工作的,需交录取学校的未报到证明或退学证明方可办理就业报到证。

5、户口在学校考取外校研究生的须持录取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三证的原件和复印件(A4纸),到保卫处户籍科办理转户手续。

违约手续办理:(每年毕业生离校前学校为特殊情况学生集中办理)

原三份就业协议书、原单位解除协议函、新单位同意接收函、就业网上下载“违约申请表”——学院主管领导签字——招生就业处主管领导签字——领取新协议书

协议书遗失补办:省级以上报纸挂失,保证书(辅导员、班长及舍友签字证明)——网上下载就业协议书补办申请表——学院主管领导签字——招生就业处主管领导签字——领取新协议书

二、往届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

1、请到校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并出示材料:

⑴、首次派遣:

①、报毕业时间及学号,出示签约协议书②、若未签订协议书,请出示加盖单位红章的接收函

⑵、改派:原单位解除协议函、新单位同意接收函、原报到证

2、学校在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做数据

3、打印报到证请携带相关材料到省教育厅就业办办理就业报到证

省教育厅就业办地址:郑东新区金水东路39号(金水东路与农业东路交叉口),郑东新区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楼西侧二楼

乘车路线:乘坐305路、43路、K43路、游568路、K115路、916路在金水路农业东路站下车。

4、转档案

⑴、请把报到证白色联交到招生就业处,校学生处每月20日左右以机要形式寄送档案。

⑵、若时间紧迫需自带档案,可登陆学生处网页下载档案自带申请表,填写后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学生处主管领导签字——交至学生处学生管理科。 ⑶、档案查询请登陆学生处网页,若有异议请咨询学生处学生管理科。

5、转户口请带报到证蓝色联到保卫处户籍科办理。

注:各部门联系地址及电话:

就业报到证——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地址:文体东配楼202房间电话:65711379/65790722。

档案——学生处学生管理科 地址:龙子湖校区6号宿舍楼6129房间电话:691310358

户口——保卫处户籍科 地址:团委楼111房间电话69127458

本流程只针对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需特殊处理。本流程解释权归招生就业处、学生处、保卫处所有。

第五篇: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须知

一、毕业生到省属和中央在闽单位就业办理程序:

(一)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 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证》核签须提供:1 、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 、《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3 、《录用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

(未进入生源数据库的毕业生还须提供招生花名册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办理时限 : 即时办理

(二)毕业生 到事业单位就业 办理《报到证》核签 :

1 、博士、硕士学历毕业生 须 提供:

① 毕业证书原件 及复印件

② 《报到证》原件 及复印件

③ 《就业协议书》原件 及复印件,或经省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登记的 《福建省属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花名册》原件及复印件

(未进入生源数据库的毕业生还须提供招生花名册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办理时限 : 即时办理

2 、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毕业生须提供:

① 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② 《报到证》原件 及复印件

③ 经省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登记的《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花名册》原件 及复印件(未进入生源数据库的毕业生还须提供招生花名册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办理时限 : 专科及专科以上 学历毕业 生即时办理,中专 学历毕业生 5 个工作日办结。

(三)普通大中专毕业生 到各类企业就业 办理《报到证》核签须 提供:

1 、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 、《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3 、《就业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

(未进入生源数据库的毕业生还须提供招生花名册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办理时限 : 本科 学历毕业 生即时办理,专科及专科以下 学历毕业生 3 个工作日办结。

二 、毕业生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报到证》签发至生源所在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签注“待就业”字样。毕业生凭《报到证》等相关材料随迁档案和户口。毕业生落实 到省属和中央在闽单位就业的 ,按上述“一”条程序办理。

三、毕业生就业后一年内因特殊原因,申请调整就业单位的,属跨省调整的 ; 省属、中央在闽单位之间调整的 ; 市县属单位调整到省属、中央在闽单位的,办理《报到证》核签须提供:

1 、毕业证书原件 及复印件

2 、《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3 、《就业协议书》或《公务员录用通知书》或《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花名册》原件及复印件

4 、原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意见或所在地人事部门意见

5 、《调整就业申请书》原件

(未进入生源数据库的毕业生还须提供招生花名册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办理时限 : 本科 学历毕业 生即时办理,专科及专科以下 学历毕业生 5 个工作日办结。

毕业生由省属和中央在闽单位调整到市县属单位,市县属单位之间调整的,到现就业单位所在地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签就业《报到证》。

四、 毕业二年内的 毕业生遗失《报到证》申请补办 须提供:

1 、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

2 、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的遗失声明(见报 10 个工作日后受理)

3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证明

4 、个人申请报告

5 、设区市、(县、市区)人事局就业状况证明

6 、档案保管机构出具的就业状况证明

办理时限 : 即时办理

五、毕业生凭已核签的就业报到证办理档案转递,凭报到证、毕业证书、就业协议书、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迁移。

六、 省属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登记手续

办理地点: 福建省人事厅流动调配处(省政府大院 8 号楼 510 室)

联系电话: 0591-8783371

3办公地点:福建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

( 福建省福州市东大路 36 号福建人才大厦 12 层 )

电 话: 0591—87540939 、 87671952 、 87674885 、 87622361 、 87674626

传 真: 0591--87546960

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 :( 中国海峡人才网 ) 、 ( 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 )

② 、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窗口地址:福州市东大路福建人才大厦十二楼③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在二年内免费为待就业毕业生提供单纯档案保管服务,两年后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每月 10 元档案保管费用。

上一篇: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下一篇:山东省远程研修平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