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市场贷款现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金融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民间金融规制问题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金融业已经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管理体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在该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民间的资金融通活动并没有被纳入这一管理体系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资本获得了大量的积累,一方面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支持,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洗钱、高利贷问题频频发生,"吴英案"、温州"跑路"风波、"洞头6亿标会崩盘事件"更是在社会上引发震荡,这些问题的发生使得公众更加忧虑资金安全问题,加剧了投资环境的恶化,因此对民间金融加以规制迫在眉睫。有关民间金融内涵的界定,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争议的关键点在于其是否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是否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一般而言,民间金融是指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民间金融主要包括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内部集资、合会、私人钱庄、P2P网络借款,区别于官办金融、民营金融和非法金融。我国民间金融活动历史久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小企业的壮大,民间金融开始逐渐活跃起来,如今已在金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其作用和功能不容忽视。民间金融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渠道,而且对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2011年温州民间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反映出民间金融引导和规范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笔者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参观等方式对浙粤赣等省民间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民间金融活动存在很大的风险,其自身具有的隐蔽性、盲目逐利性、易违法性及薄弱性,加上民间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高利贷盛行,非法集资时有发生。此外,尽管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然由于面临税费负担重、融资杠杆不到位等困境,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探究民间金融发展对策乃当前重要课题。近年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洗钱、高利贷问题的频频发生加大了公众对民间金融规制的诉求。有关民间金融规制的理论主要有市场均衡理论、负外部性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而与民间金融发展最为契合的是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实行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从而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金融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金融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体现为改革大而不倒的银行、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弹性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早在1973年美国学者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就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我国金融体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严格监管下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这种体制使得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阻碍了民间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正规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市场中的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导致了民间资金开始在企业之间流转,以消除正规金融带来的对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性。在民间金融发挥作用的同时,其本身的特质亦会引发负外部性,这需要政府监管来加以消除。近年来,为了金融的健康发展,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推进金融自由化,而随着金融社会化这一现象的出现,普惠性金融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在金融新环境下,民间金融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即由"隐蔽性"逐渐向"阳光化"过渡的特征、由"无序性"向"规范化"过渡的特征及由"民间金融压抑"向"与正规金融联结发展"过渡的特征。而此些特征也表明民间金融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金融新环境下,民间金融的转变对传统民间金融产生了挑战。该挑战突出表现在其所处的法律环境的一系列困境方面,如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未确立、民间金融立法上的缺失、民间金融执法上的不足。当然,作为整个金融行业的组成细胞,民间金融的产生给整个金融市场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民间金融的产生之所以被认为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是因为其与传统的正规金融市场的四个组成要素——"市场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及交易价格"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因金融新环境下"自由+公平+服务+合作"理念的树立,为民间金融的宏观顶层制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已不能仅为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服务,应扩展至金融公平、金融普惠、金融平等。这便要求以平等主体间权利义务为核心的民法,强调经济效率、经济秩序、社会公平的经济法,强调金融安全、金融秩序的金融刑法三者匹配适用于民间金融,发挥三者协调互动所带来的效用。金融立法、金融司法及金融执法代表着法的运作过程。金融新环境下,民间金融法治保障理论也应贯彻这一法运作过程的始终,为民间金融健康、阳光、规范发展服务。纵观各地金融改革,尤以广东广州、浙江温州、江西赣州等地金融改革最具代表性。广东省2012年6月设立广州民间金融街,通过近4年的建设,民间金融街的集聚效益和辐射效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逐渐形成小额贷款"广州价格";浙江省温州市2012年3月进行金融改革,通过创新监管方式,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发展,逐渐形成"温州模式";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利用国家对中央苏区支持政策,大力进行金融改革,金融成效显著。基于浙粵赣民间金融改革成效,为进一步探究如何构建民间金融规制体系提供一些经验,也为金融改革提供借鉴。借鉴广东、浙江、江西三省民间金融改革的经验,并结合金融发展理论,我国民间金融的规制无论从工具上,还是从发展对策上都需要优化和完善。现阶段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金触规制工具主要有市场准入、利率限制、征信机制和税收制度,而各种规制工具目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抑制了民间金触的发展。民间金融规制工具优化的方向:一是多梁道的民间金融合法化正规化;二是民间借贷利率的市场化与差异化,从"四倍红线"到"两线三区"的民间借贷最高利率限额制度;三是央行征信主导的多元征信体系;四是以"营改增"为基础的税收公平化。通过规制工具的优化,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民间金融进行规制,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浙粤赣三地民间金融改革的经验,对如何促进民间金触的发展给我冷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需要完善民间金融规制法制体系,这不仅要求我们发挥地方立法的先导性,完善金融立法,还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金融审判队伍。其次,搭建区域性金融服务平台,增强区域性金融服务的聚集效应。最后,应当积极培育和发展民间资本主导的地方金融组织,让投融资渠道更加灵活。

关键词:民间金融;金融发展理论;民间金融规制工具;金融新秩序;民间金融法治体系

学科专业:法律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温州"跑路"风波

(二) 洞头6亿标会崩盘事件

二、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有关民间金融内涵的研究现状

(二) 民间金融与相关概念的厘清

(三) 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难点

五、创新之处

(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 研究观点的创新

(三) 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 广东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二) 浙江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三) 江西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四) 其他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二、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 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发展困境

(二) 民间借贷缺乏监管

第三章 金融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民间金融

一、民间金融规制基础理论

(一) 市场均衡理论

(二) 负外部性理论

(三) 公共利益理论

(四) 金融发展理论

二、金融发展理论内涵

三、民间金融所处的新环境

(一) 民间金融"非法化—合法化—法制化"的观念演变

(二) "自由+公平+服务+合作"理念的树立

(三) 开放、多元的金融市场的建立

四、民间金融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一) "隐蔽性"逐渐向"阳光化"过渡

(二) "无序性"向"规范化"过渡

(三) "民间金融压抑"向"与正规金融联结发展"过渡

五、金融新环境对民间金融的挑战

(一) 民间金融所处法律环境的困境

(二) 金融市场对民间金融的挑战

六、金融发展理论的适用:民法、经济法、刑法的匹配

(一) 民法的适用

(二) 经济法的适用

(三) 刑法的适用

第四章 浙粤赣民间金融改革成效及经验借鉴

一、浙粤赣民间金融改革成效

(一) 广州民间金融改革成效

(二) 浙江民间金融改革成效

(三) 江西民间金融改革成效

二、浙粤赣民间金融发展经验借鉴

(一) 多管齐下的监管模式

(二) 建立健全民间金融服务平台

(三) 完善民间金融组织体系

(四)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第五章 民间金融规制工具的优化及发展对策

一、民间金融规制工具的优化

(一) 多渠道的金融市场准入

(二) 市场化、差异化的民间借贷利率限制

(三) 多元化的征信机制

(四) 公平化的税收制度

二、民间金融发展对策的完善

(一) 民间金融规制法制体系的完善

(二) 增强区域性金融服务的聚集效应

(三) 民间资本主导的地方金融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推动金融深化论文提纲下一篇:消防服务品牌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