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童真世界——读重庆市育仁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登攀》有感

2022-09-11

30年前, 江智国先生在重庆市育仁中学 (原重庆市龙兴中学) 创办登攀文学社, 编辑刻印《登攀》文学刊物, 我是见证人。30年后, 智国先生整理《登攀》刊物所载初中八五级学生的200余篇优秀习作及点评文章, 于2013年国庆前夕由光明日报社正式出版, 我又是第一个读者。在重庆师范大学, 我是智国先生的同桌;在育仁中学, 我是智国先生的同道;后来智国先生无论是在渝北职教中心教书, 还是停薪留职创业, 我们都是好朋友。在本文中, 我既不叙谈与智国先生的同窗情、同事情, 也不夸赞智国先生教书的业绩、经商的成功, 只就《登攀》作品所呈现的可贵的童真世界谈四点感想。

感想之一:“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

作文源自生活,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就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然而, 作文里生活太少, 甚至没有生活, 则是当下学生写作的通病。于是, 有人归因为学生的生活太贫乏、太单调。其实, 生活赐予学生的非常慷慨。有父母、有姐妹, 有师长, 有同窗, 有邻居;有书声, 有球赛, 有郊游, 有劳作;有春草, 有秋月, 有夏荷, 有冬雪。凡此种种, 构成了《登攀》作品中“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 写作的外延就有多广阔。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 是寻常的, 又是难得的。有时, 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 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美其实无处不在。郊游中, 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是一种快乐的美;家庭里, 妈妈天天送上香喷喷的饭菜, 是一种幸福的美;阳春三月的春天, 大地苏醒、鸟语花香、万物生春, 是一种生机美;夏天, 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空, 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地劳动着, 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秋天, 五谷丰登, 是一种丰收美;冬天, 孩子们在雪地上尽情地打雪仗, 是一种欢快的美。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 智国先生教给了学生在这些看似平凡、单调的生活中发掘情趣、发现美的本领。

感想之二:“大音希声”的童真言说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清水芙蓉的生命之源, 乃是一派天真。何谓“天真”, 用庄子的话说, 就是“真悲无声而哀, 真怒不严而威, 真亲不笑而和。”由此表明, 所谓“天真”, 其实就是孟子所推崇的“赤子之心”。当下的学生, 枯竭了生活, 在作文中只好说假话, 唱高调, 压抑了真感情, 迷失了真性情, 文章言说刻意装饰和雕琢, 或文白相杂, “寻章摘句”, 或矫揉造作, 佶屈聱牙, 晦涩难懂, 在看似华丽的包装下却丧失了纯朴的童心、童真、童趣。俗话说:“好看不过素打扮, 好吃不过粗茶饭”。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惠特曼认为:“艺术之艺术, 词藻之神采, 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登攀》作品杜绝喧嚣与矫揉雕琢, 崇尚娓娓道来的纯朴言说。其语言浅显通俗, 自然流畅, 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 意蕴丰厚, 富有韵味。这种纯朴如同土地, 正是土地才长出粮食, 才长出奇葩异卉;这种纯朴如同空气, 正是空气才不被时间所淘洗;这种纯朴如同清泉, 正是清泉才沁人心脾。然而, 这种纯朴之中又闪烁着少男少女的思绪、情感、智慧的清辉, 阅读之后令人为之动容。宋代散文大家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朴素, 内容精辟, 深入浅出, 好像容易, 其实写起来须反复推敲, 是艰苦细致的劳动, 非常难能可贵。“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的童真言说, 用平平实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 用淡笔写深情, 乃是智国先生传授给学生的“大音希声”式的纯朴表达方式。

感想之三:“大象无形”的童真意象

《周易》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 《周易》之象是卦象, 是符号, 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 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 “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 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 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何谓“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 它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中华美学大辞典》则认为:“意象, 美学范畴。 (1) 指文艺家构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 (2) 指艺术形象。 (3) 指饶有意味、饱含情思、充满理趣的形象。”非常遗憾的是, 如今中学学生的作文难见意象的踪影了。感谢《登攀》作品让我领略到了童真意象的温馨。有小鸟的啁啾、有小鱼的跳跃, 有小花的芳香, 有小狗的憨态;有赛场的奔跑, 有野炊的欢笑, 有晚会的热烈;还有春雨的早晨, 天边的晚霞。不仅有自然意象, 《登攀》优秀作文集中有的篇章所咏叹的社会事物,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 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 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 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这些林林种种的意象虽然并不宏大, 但意蕴隽永, 凝聚着少男少女的情思, 给人一种纯真之美的享受, 呈现出“大象无形”的艺术特征。《登攀》作品对意象的推重, 是因为“言不尽意”, 当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作者心中之意时, 便巧妙地“立象以尽意”, 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 情直致则难动物也, 故示以意象。”意象入文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 是以“象”征“意”, 是喻示, 是象征, 是“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移情于景, 存心于物, 凝神于形, 寓意于象, 这正是智国先生教给学生营造童真意象的诀窍。

感想之四:“大道远行”的童真情怀

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的季节。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杰出女性、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奥普拉·温弗瑞曾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 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 只要梦想存在一天, 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虽然梦想是崇高的理想和愿景, 但“大道远行”, 必始于足下。可惜, 现今的学生并非如此理性, 他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 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大多因华而不实而无果而终。而《登攀》作品不是这样, 它所展现的梦想, 则是透过“我们窗口”看到的玫瑰般的情怀和风景。大致地说, 有三重梦想境界、三重童真情怀:一是描绘山光水色的风物境界, 书写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二是反映人世万象的人伦境界, 书写和谐人际的人文情怀;三是吟咏喜怒哀乐的自我境界, 书写展翅高飞的壮志情怀。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说:“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 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 迎来光明和希望, 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登攀》优秀作文集的作者就是一群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梦想安然度过困境而走向成功彼岸的少男少女。“大道远行”, 既仰望星空, 又足踏实地, 这是智国先生指点学生书写童真情怀和玫瑰梦想的要津。

30年前, 江智国先生创办中学生登攀文学社并编印《登攀》油印刊物, 1995年他孕育“相约于文学的梦想”。今天, 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我本良民》问世了, 他主编的学生优秀作文集《登攀》也公开出版了。有人说,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 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 但只要不停地做, 不轻易放弃, 梦想就能成真。这是智国先生的成就给我的启示, 也是拜读优秀作文集《登攀》的感悟。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策略研究下一篇:如何打造学习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