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群体领袖现代形式

2022-12-03

可以毫不讳言, 近现代法兰西民族是孕育群体心理学的天然土壤。18、19世纪是法国剧烈的社会进程时期, 一系列的复辟与反复辟、战争、政权更替的动乱宣告了“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 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这也就丝毫不必对勒庞、塔德、佛洛依德这三位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有两位来自法国而感到惊叹。一种思想或者说是思想氛围的出现, 往往是超越一般社会机制的深层结构出现了变化, 并且前代的文化遗产已经为之积累起了一副“巨人的臂膀”, 时代气息、社会条件又为它铸就成长之基。因而可以说群体心理学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它是历史的选择。

1 个体到群体的时代

群体心理学所研究的只是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个体是如何融入群体;再者, 领袖又是如何控制群体;这两个基本问题其实就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莫斯科维奇在论及它们的关系时, 曾写道:“一种集体生活形式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类型的人的出现。显然, 个体是群体得以诞生的基本元素, 正是制度化的个体拉开了群体时代的序幕。

那么原子式的个人是如何变为作为整体的群体的呢?群体心理学的另一位大师莫斯科维奇认为是暗示或影响产生了这种奇特的蜕变;勒庞则认为“一千个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的人, 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 从心理学意义上说, 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 只有传染和暗示等因素对群体的型塑起了决定性的意义。而法国社会学家G·古尔维奇认为在微观和宏观这一对连续统之间, 依次存在“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互动”、“群体”、“组织”、“社会”和“世界体系”等过度单位, 只有当个体之间展开诸如暗示、传染、模仿等互动, 进而形成群体心理时, 群体才得以形成。

2 领袖与群体的互构关系

再探讨了时代背景之后, 我们将关注点放到群体心理学的主要矛盾上来, 这一主要矛盾即:在领袖与群体的关系上何者为更基本发展动力的争论。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以一种令人震撼、尖锐而野蛮的方式陈述了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 易受暗示和轻信, 偏执、专横和保守, 夸张而单纯, 它不受理性的影响, 只有十分低下的推理能力。“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 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 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 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 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而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代表的一些主流观点虽然认可伟大历史人物在人类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但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近代中国面临列强入侵而导致中华民族危亡的社会危机, 因而近现代以来中国诸多社会科学均呼唤人的群性、社会性, 因此中华民族更加认可历史唯物主义, 这也是勒庞对群体的分析长期以来在中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 领袖与群体之间是一种共存、互变的关系。

3 大众媒介——群体领袖的现代形式

群体是无处不在的, 同样, 领袖的超凡魅力也无处不在。“在每个社会领域, 从最高贵者到最低贱者, 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 立刻便处在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无论是自然而然的自然群体, 还是精心策划的人为群体, 或者是能够在场接受信息的一级群体, 又或是通过大众媒介远距离接受信息的二级群体, 群体之成为群体, 共同的群体心理必然是其首要特征, 而这种群体精神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 “无论信仰是宗教的、政治的或社会的, 也无论这信仰的对象是一本书、一个人或一种观念.信仰的建立永远取决于人群中伟大领袖的作用”。

广播、电视和网络出现, 使远距离的思想传播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传播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时区的人们在同一时间收听BBC的广播、观看同一档电视栏目、或者用鼠标点击同一条新闻, 当成千上万的人们进行这样的行为, 并且感觉到他们是相同的公众时, 他们就得到了那种只有群体才具有的“全能感觉”。

4 大众媒介领袖力的原因分析

媒介在现代社会之所以充当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是与一些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密不可分的。虽然时至今日, 受众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知, 施拉姆也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 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 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 (信息) 。

在论及大众媒介的超凡魅力时, 塔德用一组其与在场领袖的对比数据说明了大众媒介的威力, 他描述到, 古代社会, 20位演讲者或氏族领袖即能统治2000市民, 其比例为1∶100;到了他自己生活的时代, 他认为这一比例扩大到了1∶200000, 即只要20位媒介领袖便能统治4000万法国大众。群体心理学诞生之日伊始, 它便与宣传技术密不可分。但是, 群体的无意识使其容易被领袖所塑造、引导。现代社会, 媒介又往往承担领袖或领袖代言人的功能角色, 公众必须对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这一独特场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才能利于我们认识世界, 利于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群体与领袖、媒介与大众四个主体、两类关系及其之间演变的介绍, 期望对这四个主体、两类关系及其之间的变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阐释, 那么本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摘要:个体与社会、领袖与群众的关系历来的社会科学关注的焦点, 对此种关系的研究在不同学科、学派内也形成了不同的内容。本文试图以群体心理学中领袖与群众为切入点, 进而阐述大众传媒时代中媒介所扮演的群体领袖角色, 以及此种角色何以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领袖,群众,大众媒介

参考文献

[1] 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3.

[2]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7.

[3] Ulrich Beck.Risk Society.Toward a New Modernity[M].London:Sage Publication, 1992.

[4]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里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1.

上一篇:从思维看艺术美下一篇:结合中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