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贸易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按照商业条件签订技术协议或合同而进行的有偿技术转让,是以技术为交易标的的国际贸易行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各种专有技术或技术诀窍;提供工程设计,工厂的设备安装、操作和使用;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

第一篇:贸易技术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摘 要:经过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经验及理论研究,在贸易品交易过程中,技术分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怎样辨别国际贸易结构,探究贸易品技术分布的现实情况,仍然需要进一步分析。为此,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描述了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我国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探究贸易品技术分布的相应贸易结构分析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技术;结构分析;贸易品;技术分布

本文索引:马赛.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中国商论,2022(03):-071.

从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角度来说,需要相关人员探究贸易模式,将其作为国际贸易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不管是规模经济还是绝对优势都是贸易模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汇。通过这些关键词汇,贸易理论家充分探究了贸易模式相应理论的发展阶段,现实贸易结构得到了充分重视,这些经验研究有利于发展和精炼要素禀赋理论,进一步展现出规模经济对新贸易理论的重要地位,分析和研究贸易及技术的相应理念。本文简要分析了现存的贸易结构经验,提出了以贸易品技术分布为主题的贸易结构分析方式,希望进一步考察贸易品技术分布的相关应用。

1 当前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

1.1 国际贸易蓬勃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技术贸易始终处于蓬勃发展状态,几乎每年都会增加一倍的贸易额,面对各个国家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国际贸易销量越来越大。新时期,国际贸易倾向于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载体,从创新能力和技术角度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成果,使得我国在世界上的总格局以及国际竞争中都产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整体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所以各个国家都开始广泛汲取国际合作以及国际分工的优势,设法在整体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

1.2 国际贸易水平越来越高级

从国际贸易结构情况来看,国际贸易愈发趋向高级化,一方面是国际技术转让层面侧重高层次的领域,另一方面是国际技术交流倾向于高层次技术。从国际贸易频高层次的变化而言,增加了大量咨询服务、技术诀窍、专门知识、商标以及专利等软件贸易,相反,购入的仪器、设备等数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

1.3 国际贸易出现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目前,国际贸易市场出现空前激烈的竞争,而主要的竞争模式则表现为以知识为核心的技术层面较量。随着各国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很多國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变化,使得贸易趋向于多极化,竞争越来越难以控制。比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很多跨国公司为了能够获得有利地位,纷纷寻求合作,构建战略联盟,跨国公司通过战略联盟手段,一方面可以减少巨额资金投入,让风险得到分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应用对方公司的各种先进技术,将这种先进技术和本公司的技术融合起来。

1.4 国际贸易受到自由化和信息化的影响

由于国际贸易涉及内容非常复杂,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不管是何种层面,国际贸易环境都有了巨大变化,大量的新发明以及新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飞速发展,不管是信息网络还是信息设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国际贸易的应用手段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信息交互能力。不少国家都制定了更加宽泛的投资政策,希望能够为技术贸易的全面推进开辟良好道路。同时经济区域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全面迈进,让国际贸易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产生了一定变革,进而持续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脚步。

2 我国在国际贸易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2.1 缺乏对国际贸易或规则的分析和深入探究

因为我国不少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应规则,导致最近几年不少高新技术类资产出现严重流失的情况,很多技术人员并不清楚国际贸易的程序以及复杂流程,难以灵活应用技术贸易准则,并且在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过程中,仅仅将侧重点放在支付方式、技术、资料交付以及技术价格确认上,没有注重保密、责任咨询、技术服务、考核与验收等问题,这造成我国不少国际企业蒙受了极大的利益损失。

2.2 引进行为急功近利

首先,过于轻视软件重视硬件。在国际企业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侧重进口成套设备,辅助引进其他方式和软件技术,从宏观角度考虑,大部分合同金额都投入设备购买,很少有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合同,使得很多技术并没有得到创新,仅仅是对原有技术的重复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进的新设备再次成为旧设备,从而不得不重复上述行为,形成对国际贸易的持续性依赖。其次,轻视技术,重视资金引入。很多国际性企业重视业绩与利益,为了更高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获得良好的区域性政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忽视了长期效益,将注重点放在短期效益下,不得不采用盲目引资的方式,甚至一些区域仅仅注重引入的数量,根本不关注引进的实际质量,导致很多项目被重复引入,严重阻碍了国际企业的未来发展,让跨国企业无法适应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牺牲品,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3 以贸易品技术分布为主题的贸易结构探究

为了探究国家的贸易模式或者贸易结构,相关人员必须分析进口技术分布以及出口技术分布,将技术分布图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判断我国在过去以及当下的国际贸易结构发展情况,对比我国贸易结构与其他国家贸易结构之间的差距,或者比较双边贸易结构,当然不只是比较直观贸易结构,还可以按照分布图情况分析结构差异。从贸易品技术分布角度来说,探究其应用可以分为:竞争互补指数,高技术产品数量探究,技术高度指数和技术高度曲线。

首先,竞争互补指数。选择两个国家,并找出两条曲线来表示出口技术的分布情况,在整个图轴中高度代表出口额度,如果两者之间产生交叉重复部分,则表明两者之间出口了同种类型的产品,说明这些产品属于一种竞争状态;如果两者之间重复的面积越来越大,则说明两个国家之间相同商品具备非常强的竞争性。对比两条曲线相互覆盖的区域,就可以判断出两个国家是否属于竞争互补的状态。如果曲线所表示的内容是总体出口额度,那么所覆盖的区域就是两个国家的竞争互补状态。如果曲线所交叉的部分显示的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产品,那么两条曲线覆盖的区域则是在相应市场上所带来的竞争互补关系。倘若横轴只能表示部分产品,那么两条曲线覆盖的区域表示两者在部分产品方面的竞争互补程度。通过面积比的形式来展现竞争互补指数计算公式:

此次设定技术附加值步长为1,其中竞争互补指数必须要在0~1进行分布,其中1代表的是完全竞争关系,0则代表不存在竞争关系,也就是完全互补关系,如果得到的竞争互补指数越大,那么代表两个国家之间具备大面积的交叉,所以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关系,反而不存在过强的互补关系。

其次,高技术产品数量探究。技术附加值指数就是各个商品所具有的技术水平,使得技术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判断技术附加值所带来的产品属性,明确高技术产品以及低技术产品所形成的产品划分,有关人员能够直观地看出产品所具备的技术价值。同时需要制定一项人为标准来判断产品所具备的高技术价值,遵循一定的顺序标准来排列贸易产品所具备的技术附加值,并且将贸易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划分为低技术产品、中等偏下、中等偏上技术产品以及高技术产品,在总体技术类别中,技术附加值指数则以0.25为参考标准,即0~0.25、0.25~0.5、0.5~0.75以及0.75~1分别表示低技术、中等偏下技术、中等偏上技术以及高技术产品。为此,技术人员可以按照等级划分贸易产品, 明确计算出国家进口以及出口高技术产品的具体数额。

最后,技术高度指数以及技术高度曲线。从世界角度来说,判断贸易产品是否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必须明确其技术分布,并且这种技术水平高低处于一种动态状况,所以通过加权平均值的方式很难直接体现国家的技术水平。受到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的专业理论因素的影响,技术人员为了获得更加准确客观的国际贸易品技术水平数据,需要分析技术高度指数和曲线。利用曲线在整体图形中的形状以及状态,能够直接观察到国际贸易产品技术水平的现实情况,倘若该国家所出口的产品属于低附加值产品,那么便可以通过图像直观显示出形态变化情况。倘若国家出口的低附加值产品数量过多,那么曲线在距离原点较近的部位则显示得愈发平坦,倘若一个国家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数量过多,那么则会表现出相反的状态。所以利用曲线形态可以表现出国际贸易产品技术附加值是否升值,曲线所处的位置如果较高,那么贸易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呈现出正向状态,由于曲线所处高度能够展现出贸易产品技术水平情况,所以该曲线也可以视为贸易品技术高度曲线,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曲线覆盖面积来体现贸易产品技术高度值。现实情况下,技术高度指数一般在0~1分布,如果指数呈现出较低状态,那么贸易产品所具备的技术水平较低,如果技术高度指数数量较高,那么贸易品所具备的技术水平则较高。在整個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高低属于一种相对状态,所以无法进行绝对性表述。

4 考察贸易品技术分布情况

通过参考世界贸易组织中提供的各种国际金融数据信息以及光盘数据库,可以选取各种分类贸易数据,以美元为计算单位,判断各个国家的人均GDP,然后计算出多种产品所带来的技术附加值。根据上述内容表述可知,技术人员应用贸易品技术分布图有利于直观地判断贸易结构情况,所以在探究我国贸易结构的过程中,必须应用我国贸易品技术分布图。从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的竞争互补性来看,不管是中国对美国,还是中国对日本和韩国,几个经济主体之间并没有强烈到不可逆转的竞争关系,并且属于互补性较强的一列,但是中国和东盟之间则拥有明显的竞争关系,远远超过美国和日韩等国家,而欧盟则属于中国最为重要的竞争国家之一,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从欧盟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要远远超过我国对欧盟所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划分贸易品技术水平时,大体上有四个等级,上述内容中已经介绍了这四个等级的具体情况。从欧盟现实的发展状况而言,欧盟本身增加了中国的竞争压力,而且所给予的竞争压力大多倾向高技术以及中等偏上技术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欧盟国家分布产业较广的原因。从现实国际贸易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在国际发展贸易中会不断遭受韩国、日本以及美国的高技术产品竞争,并且遭受东盟国家的中低技术产品竞争,进而形成一定的市场压力,在现实状态下,这些压力的来源并不算大,从中高技术领域考量,欧盟才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有力竞争者。在国际贸易竞争市场上,我国的竞争优势和欧盟的竞争优势相比仍然没有明显好转,我国无法对欧盟产生更大的竞争影响,这是我国在施展对外政策和发展对外贸易环节中必须面临的挑战。

5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贸易结构分析的方式,本文探讨和研究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逐渐改变技术附加值结构,将低技术附加值产品转化为中高等技术附加值产品,并且进口环节仍然没有改变以中高技术产品为主的局面。我国逐步增加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是高技术产品依然无法成为总体出口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带来出口的高速增长。从整体国际贸易发展角度来看,尽管我国提高了一部分出口贸易品技术高度,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仍然存在差距,一些产品无法与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等进口品技术高度竞争。 与此同时,从国际贸易关系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受到各个国家的较大竞争压力,现实状态下,相较于日本、韩国等较为明显的竞争对手,欧盟才是我国中高技术领域最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所以对于我国高技术领域发展而言,注重自身对外产品输送质量和加强对竞争者的关注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贸易品技术分布状况,技术人员必须探究国际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杜宇霞,张真.浅析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对外经贸,2018(1):55-58.

[2]邢欣,周靖,罗仕龙,等.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演化与聚类结构分析[J].微型机与应用,2017,36(6):92-94+98.

[3]颜少君.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特点[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2):19-22.

[4]聂红隆.“一带一路”战略下浙江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8(5):10-12+19.

[5]张诗瑜,张义.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J].中国商论,2016(7).

[6]周霖.新時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20(18):7,15.

[7]张圆媛.试论信息化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J].大众投资指南,2019,323(3):217-217.

[8]王淑伟.新时期我国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特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20,963(6):20-22.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tructure: Technical Distribution of Traded Goods

Guangxi Transpor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23

MA Sai

作者:马赛

第二篇:当代国际技术贸易新趋势及我国技术贸易问题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按照商业条件签订技术协议或合同而进行的有偿技术转让,是以技术为交易标的的国际贸易行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各种专有技术或技术诀窍;提供工程设计,工厂的设备安装、操作和使用;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

一、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1、高新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比重加大。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了国际技术贸易向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据统计,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呈增加趋势。如美国这一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增至90年代末的42%;日本、德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分别占制成品出口的22%和16%。80年代末90年代初,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100多个子公司从事电子等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长足进步。

2、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向软件技术倾斜。软件技术,即设备中含有的或与设备有关的技术知识。这些技术知识分为两部分:一般的技术知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这种设备的成交价格中不仅包括设备的生产成本和预得利润,而且也包括有关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价值。目前,服务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已达65%左右,根据美国学者格罗斯的研究,服务业技术贸易的内容主要是“知识型”的职业技能,即以商务经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主。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对生产经营以及市场竞争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有关信息产业的交易额急剧增加,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技术贸易内容软件化的进程。

3、高新技术贸易与资本转移等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交叉渗透。随着国际技术交往形式的增多,技术转让与其它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在更大范围内融合渗透,部分技术拥有者放弃单纯的技术买卖,将技术作为投资入股或合资办厂的要素,以参与技术产业效益的分享作为技术补偿。

4、国际技术贸易多极化倾向加强并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目前,一些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所在国已经能和美、日等技术强国相媲美,国际技术贸易日趋多极化。但是,这仅局限在少数几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二、我国技术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由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缺乏深入了解和分析,致使近些年高新技术类无形资产流失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许多人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程序性知之甚少,以至于在技术贸易中束手无策,屡屡吃亏。还有,在签订技术贸易合同时,只重视有关技术价格确定、技术资料交付、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考核与验收、技术服务与咨询、保密责任等所谓“软条款”的内容,极大地损害了我方的利益。

2、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的结构不合理。在我国,技术进口远远多于技术出口,而且,在技术引进中成套设备等硬件占80%以上,软件技术占的比重较小。这样出现引进的技术很多,但真正奏效和起作用的技术有限,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前引进的技術为国内急需的技术领域和相关的经济建设服务,造成一些资金的浪费和技术的搁浅。

3、技术引进与输出的层次较低,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高新技术的贸易额逐步增大,但这些技术还远跟不上国际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世界高精尖技术相比,我国的所谓高新技术科技含量并不高,技术贸易的层次相对较低。

4、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不足。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只重视对技术、设备等的引进,而忽视了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所引进技术的改进、研发与创新。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2.3万余家大中型企业,仅有9100余家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占39.8%左右,尚有43.1%的大中型企业缺乏技术开发活动。而且,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开发人员投入不合理。

三、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战略

1、建立健全合理的技术引进和输出机制。①技术引进机制。技术引进是缩小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技术引进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它是技术消化吸收的前提条件。建立合理的技术引进机制的具体措施有:扩大技术进口的规模,使先进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进口不断增加;以技术密集型战略产业技术为进口重点,实施向战略产业倾斜的技术进口战略;优化技术进口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和生产管理等软件技术的比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投资、金融、税收和外汇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技术进口宏观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区的“窗口”作用,通过这些地区大力引进技术或提供技术信息,然后向资源丰富的内地辐射和传播,引导整个技术进步的潮流等。②技术输出机制。技术输出是技术贸易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把技术输出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以全面促进技术贸易。建立技术输出机制的主要措施有:大力发展成套设备和以高技术为基础的软件技术的出口;制定促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出口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技术出口信贷和风险基金以提供技术出口保障;加强技工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根据世界各国的不同需求,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以亚太和周边国家为重点,积极开拓技术出口市场;加强政府管理,重视知识产权,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密,采取经济手段或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保护和促进技术产品的出口等。

2、提高对外技术贸易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兴贸之路。高科技含量增大是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手段。要使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技术含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出口发展很快,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的能力和条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对先进技术的选择和消化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我国在技术出口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有所提高。我国出口的技术和成套设备如机电产品、重工业和轻纺织业很具竞争力,但在技术贸易中仍然要坚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一方面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和科技含量以进军国际技术贸易市场;另一方面要通过高新技术贸易的发展来促进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因此,我国就有必要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城市和高新技术区建立一批高新技术贸易城,密集高新技术信息交流、博览、贸易、开发及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国际高新技术产品的集散地和信息库,以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展示和贸易;了解、引进、吸收国内外高技术成果并带动以高新技术贸易市场为中心的金融、信息、商品、通信、劳务等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

3、加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直接关系到对所引进技术的应用和横向扩展,它是目前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在技术的消化、吸收方面,应作如下考虑:在资金安排上,把消化吸收作为技术贸易投资的重点,从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给出一定的倾斜,搞好行业规划以及引进项目的布局;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对引进技术设备进行合理合法的研究和推广,适当保护本国企业对进口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此外,还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只有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没有技术的创新,技术水平就会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永远不能领先于世界。要建立合理的技术研发创新机制,加强科学与技术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系统化,加强开发与创新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高科技并促使其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技术贸易的层次和水平,才能应对国际技术贸易日趋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4、加强技术贸易的宏观管理,完善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随着国际技术贸易在政府间进行的比例增大及我国在技术贸易宏观管理方面问题的突出,加强技术贸易的宏观管理和改善技术贸易环境已成当务之急。首先要抓好法律法规建设,保护知识产权,使我国的技术贸易纳入全面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为发展技术进出口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其次应抓好重大技术贸易项目的内外协调与管理,对引进的技术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做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避免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特别要杜绝一些企业对同一技术进出口竞相压价以及一些高新技术、核心技术泄密的不正常现象;再次,要加强信息引导,收集和传递技术进出口的重大信息,使开发和引进有的放矢,为技术贸易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面对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技术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长远来看,能否顺利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最大程度参与并享受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取决于我国能否尽快提高对外技术贸易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获取技术贸易的最佳效益。只有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才能重新配置我国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取得有利的位置,逐步实现向技术贸易大国和强国目标的跨越。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张宏程 全 锐

第三篇:自由贸易协定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摘要:自由贸易协定下,出口市场的税费减免,给我国很多企业带来了出口竞争优势,也鼓励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出口。但出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没有消减,为出口埋下了重重风险。

关键词:自贸协定 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

Key words: free trade agreement, exporting,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1 引言

《自由贸易协定》和《特惠贸易协定》、“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目前,《自由贸易协定》正受到多国追捧。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FTA)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分别是我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

韩国和澳大利亚订立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详见表1。

我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有7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斯里兰卡和挪威,以及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详见表2。

2 自贸协定对出口的正面影响

2.1 出口市场价格优势上升

大多数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都大幅降低了对我国的多种商品关税税率。根据中国商务部的说明,中澳协定生效时,关税即降为零的产品进口额占自中国进口总额为85.4%,3年内关税降为零的产品进口额占比为98.4%,5年内所有产品关税均将降为零。中瑞协定生效时,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瑞方对我国的主要出口利益工业产品承诺自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即实施零关税。对中方有出口利益的23项加工农产品取消工业成分关税,同时将农业成分关税削减40%,平均降税幅度高达71%。出口企业向和我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出口这些产品(具体子类产品名和降税幅度可参考各协定国减税清单),能够享受到低关税和零关税。这将直接给出口企业的产品带来价格方面的市场竞争力。

2.2 企业在出口市场享有部分国民待遇便利

企业出口减税清单中的产品,将在协定国享有流通、销售、国内税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大部分同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都有“根据《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3条给予另一方的货物国民待遇”的条款。而根据关贸总协定第3条款,国民待遇意味着无论是国内税和其他国内费用,还是影响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法令、条例和规定,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均享有同等待遇和便利。

2.3 自贸协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口市场需求指向

《自由贸易协定》为出口企业指明了目前协议国市场的需求所在。协议中的减税清单,是两个(或多个)签约国在全面衡量双方产能交换需求的基础上得到的能保证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对方国减税清单包含的产品通常是符合对方国利益的市场需求品,同时也是符合本国利益的剩余产能产品。例如,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澳大利亚对我国的减税清单包含大量服装和纺织产品类目,我国对澳的减税清单包含大量乳制品类目。

3 中国自贸协定签约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自由贸易协定》消减了关税壁垒,却并没有停止出台和升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脚步。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共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3459件,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1777件,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SPS)通报1682件。其中,TBT通报中影响较大的为:食品技术309件,农业128件,医药卫生技术111件,环保、保健与安全106件,家庭用品制造业103件(见表3)。

食品技术的通报数量近年来一直都排在首位,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难题,发展中国家受此困扰,发达国家也难以幸免,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更加凸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食品质量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食品技术法规进行补充修改,以保障在本国市场内流通的食品质量安全。

2015年,发布TBT通报数量最多的为美国,共发布280件通报,其次分别为厄瓜多尔127件,巴西115件,中国107件,乌干达101件,欧盟78件,韩国77件,埃及61件,沙特阿拉伯54件,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53件(见图1)。

根据签订自贸协定的时间顺序,最早一批与我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新技术壁垒发布情况如下。

3.1 智利技术性贸易措施

中国和智利在2005年11月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从协议生效到2015年,智利发布的TBT和SPS通报(对世贸成员做出的升级和出台产品准入标准告知文件)总数约为540条。协定生效后每年变更和新增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到,智利并没有因为自贸协定而放缓升级和出台新的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步伐。从2006年到2015年,智利市场产品准入标准更新和新出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3.2 秘鲁技术性贸易措施

中国和秘鲁的自贸协定于2010年3月生效。从协议生效到2015年底,秘鲁市场准入标准更新和新出台数量总体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出台数量逐年变化情况见图3。

3.3 东盟技术性贸易措施

2010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截止到2015年,东盟技术性贸易措施升级出台情况见图4。

从2010年到2015年,文莱、老挝、柬埔寨没有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出台和变更通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和缅甸共发布通报593条,涵盖食品、机动车、燃油、染料、家用电器、涂料、医疗设备等多类产品。

4 结语

中国自贸协议的合作国家/地区范围还在扩大,减免税和国民待遇将会为更多产品带来出口的机会,与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增长也将是一个长期发展趋势。出口企业应密切注意这些有优惠待遇市场的标准法规更新出台动向,防止出口时因技术壁垒遭受损失。

作者:王文君 江龙 陈琼 雷锐 姜康

上一篇:数字媒体论文范文下一篇:作业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