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表达效果

2022-06-29

第一篇:古代诗歌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复习指津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一、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 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1.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②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2.借用典故抒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4.其他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烘托反衬、抑扬结合、细节描写 ①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又如:“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就是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

以景衬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细节描写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第二篇: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王友军

单位:大石桥市第一初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调动学生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积累,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探究,讲练结合,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通过互动探究,讲练结合,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三、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纯美的情感,美妙绝伦的意境成为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但许多同学对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没有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必要的方法。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古代诗歌妙趣,提升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很幸运有机会能和你们一起上一节语文课,我更幸运,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能让我最钟爱的古代诗歌走进我的课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那是鸟语花香;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是儿女情长;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仕途失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慷慨激昂。诗歌是美的,美在它的语言,美在它的意境,美在它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鉴赏诗歌的美,好不好?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二)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有自己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呢?谁来说说?

生: 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总结自己鉴赏诗歌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准备了一首诗,出示《山房春事》,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同学

们可以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从哪个角度鉴赏比较好? 生:齐读古诗,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对,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去鉴赏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

有哪些诗句运用这些修辞的?(板书:鉴赏诗歌的修辞方法) 生:回答常见的修辞方法,举出课内运用修辞方法的诗句。 师:看来同学们古代诗歌的积累很丰富,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又该如何解决呢?出示

问题设置,哪位同学帮我们整理一下思路。

生:结合课内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师:评价同学的回答,出示幻灯片。(板书:明手法→详解析→谈效果、表感 情)我们不 仅

可以从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去鉴赏,还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方式去鉴赏。(板书:鉴赏诗

歌的表达方式) (三)自主学习

师: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和描写。抒情方式分为哪两种?同学们能不能

说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并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生每举一例,师则追问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师: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和借事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夜

雨清风、芭蕉残荷、梧桐细雨、老树昏鸦常常是借景抒情的对象,这些景

物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赋予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景情关系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学们能不能举个借景抒情的诗句。

生:回答借景抒情的诗句。(师马上追问,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师:那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的诗句呢?

生:举出相应的诗句。(师则继续追问,借什么物(事),抒发什么感情)

师:评价学生表现。我们再来谈谈描写,出示幻灯片。古代诗人常常将事物的动

与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妙趣无穷。常见

的动静关 系 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同学们能不能想到这样的诗句。

生:结合诗句回答。

师:虚实结合的诗句呢?

生:举出诗句作答。(师追问虚写与实写的内容,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运用观察角度的变化和调动感觉的角度的诗句呢?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

时又该如何应对呢?出示幻灯片问题设置。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整理一

下思路。

生: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师:点评。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还是来实践检验一下。出示幻灯片《端居》,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师:点评。除了鉴赏诗歌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鉴赏诗歌的表现

手法 ,那么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呢?

生:回答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四)合作探究

师:老师整理了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你想到

了哪些诗句运用了这一表现手法呢?(刚才提到的就不要再提了)

生:具体回答运用衬托、对比、抑扬表现手法的诗句。(教师可以提示诗的题目)

师:由此,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难总结出答题思路。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师:我们一起欣赏欧阳修的《画眉鸟》,请同学们齐读。出示幻灯片《画眉鸟》,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运用我们刚才总结的答题思路回答问题。

生:讨论并作出回答。

师:评价。看来同学们对古代诗歌鉴赏渐入佳境。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杨巨源的

《城东早春》,请同学们齐读。出示幻灯片《城东早春》同桌讨论讨论,看

看哪位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生:讨论并作出回答。

师:点评。并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鉴赏方法与

答题思路)

结束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领悟古代诗歌的美,学会读诗、赏诗,养成一种诗性的人格,滋味我们的心灵。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围绕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来设计的,侧重教给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先简单后复杂,由课内古诗拓展到课外。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归纳,又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问题:鉴赏的时间少,学生的鉴赏不透彻。

教研员点评: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导语唯美简洁,有感染力。教学切入点好,板块清晰,衔接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效。侧重能力培养,举一反三,授人以渔。巧用课程资源,适时呈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有序,于民主愉悦中教有所成,学有所得,堪称一节出色的语文课。

第三篇:表达效果整理

现代文 表达效果题

常见题型: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用了„„修辞手法 ,„„写出„(对象)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例1“杭州的天空让树住了”表达效果是?

答:用了( )的手法,( )地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例2书籍是我们目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通行证”好在哪里?

答:用了( )的手法,( )地写出( )。 主要修辞手法、作用

1. 比喻、拟人 形象生动写出了„„特点 2. 排比、反问 加强语气

捉刀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

1

母 亲

①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但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

②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我那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话说了很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在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⑤“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

⑥“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

⑦天渐黑了。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的尊严。

⑧终于,年轻警察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给你们吧!„„”他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低声对我说 :“数数。”语调很平静。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年轻警察,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⑨“站住!”年轻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接着抹他的一撇小胡子。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

⑩年轻警察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

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

年轻警察转身就走。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1.第①段画线句描写与“我”失去小人书的痛苦有什么关系?(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回答)

2

2.“我”失去小人书非常痛苦,第⑤段却说“我不要了”,为什么?

3.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年轻警察为母亲和“我”拦车,却是“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话,联系全文,年轻警察是一个怎样的人?

5.从母亲要回小人书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11.① 画线句渲染了物质生活的贫穷,所以小人书是“我”的一笔巨大财富;

②画线句渲染了环境的丑陋,突出了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对“我”的重要性。

12.不愿母亲被轻蔑,人格受伤害。

13.要点:坚强或有修养、智慧、有尊严等。(1分)静坐。(1分)

14.有缺点(工作作风粗暴、蛮横、有点流气等)、爱面子、良知未泯(本质不坏)。(答出2点即可)

15.参考示例:自己有尊严,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合法(有礼有节)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与权益等。(答出一点即可)

篮球梦

想必有很多人,同我一样拥有篮球梦。可能会有人想说:“女孩子学什么篮球,去踢你的毽子吧!”可我却不这么认为,而且总是想反驳:为什么女孩子就不能打篮球了?美国的莱斯利和坎迪斯·帕克以及高中生格瑞纳,她们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球坛小有名声,让更多的人信服只要有一颗热爱篮球的心,谁都可以为之奋斗,在梦想面前,人人平等。莱斯利和帕克的扣篮更多是因为它们在几乎没有扣篮的女子篮球史上实现突破而著名,而不是因为扣篮的质量。

我的这个梦想,是源自于科比·布莱恩特。年轻的他,朝气蓬勃,战无不胜。他有专属他的曼巴精神——永不言弃。正是他的曼巴精神激励我不停追逐着我的篮球梦。

课余时间,我喜欢在网上收集一些打球要领,动作技巧,并牢记在心。一有机会实践,就凭借记忆与手感,好好发挥。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喜欢和男生抢球,并希望和他们一起组队打。虽说总是被虐,但我相信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打球能够不断进步,球技能有所提高。周末是练球的好时机,我发现快正午的时候人流量最少,于是乎我就趁着这空隙抓紧时间练球,不断投球,让肌肉有投球的记忆。冬天的时候还好,不怎么晒。夏天到了就很闷热,而且特别容易晒黑。身边朋友每次看我练完球一身臭汗还一身黑就总会问我到底要不要这么拼,而我却习惯笑笑说值得,因为我想投一颗漂亮的三分,可惜现在还没有那个力气扔那么远,只好不断练习。

3

即使坐在篮球架下容易被砸,但是我不会因此放弃看篮球;即使学习篮球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我不会因为累而放弃;即使离我能投进一颗漂亮的三分球的那天还很遥远,但我不会因为距离远就觉得不可能完成。没有篮球的青春不叫青春。我任由汗水挥洒,因为那样的我够充实。或许等到我年老,忆起青春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己在篮球场不断练习投球的样子,追梦的过程,是辛苦并快乐的。

等着吧,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凭自己的努力,投进一个漂亮的三分,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肯付出一定的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

心中有盏红绿灯

人生之路上有许多路口,每个路口都会有红绿灯,指引我们向前行,每个人选择的道路都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盏红绿灯。

我选择的道路与大多数人的道路一样,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考试中相逢,学海中我们彼此鼓励,考场上我们针尖对麦芒,下课后我们相敬如宾,但心中仍是愤愤不平,定要一决高下。每次考试都成了我们交锋的平台,有人欢喜有人伤心啊,胜利的同学满载他的荣誉在十字路口向我们招手,失败者只能垂头丧气的遥望那无法穿越的红灯,期待绿灯的再度亮起。

一次考试给我亮起红灯,尽管奋力一搏却只名列17名,连不怎么努力的后进生居然名次比我还高,想着平日的勤奋努力却只换来成绩单上惨不忍睹的分数,心中“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至理名言被质疑了,难道是他们说的不对,还是我还不够勤奋,一团团的疑问在我心中交织着,看了别人怎么学习,听了别人的学习方法,我才恍然大悟,当别人在努力学习时,我却在上网玩游戏,当别人在认真听讲时,我却心不在焉。缺点找到了,我默默的在心中要求自己必须认真学习,与别人在下一个路口相逢,找回属于我的“第一”。摆正了心态,行动也就上来了,于是绿灯又亮起,我全力的向别人追去。

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检点自己的行为,时时亮起红绿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行为不出轨。

每周学作文时路过三医院,在站牌等车的时候,地面上都是斑斑点点的痰液,令人作呕。人们虽然厌恶满随地吐痰,但对自己的行为却不加约束,你知道吗?一粒唾液中含有5000多亿个病菌,常常威胁到街道面容和城市形象。吐痰,这一人人都无法回避的动作,当你真正面对它的时候,你感到自己的自私自利了吗?我想有道德、有公德心的人在吐痰的时候,心里就会亮起一盏威严的红灯,四射的红色光芒会阻止自己的行为,使人望而止步,对于那些无法阻止自己的行为的人我们只能采取罚款等制约行为,使之自觉。

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红绿灯,能够时常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就不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遭人谴责、令人厌恶。

第四篇: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借代,反复, (1) 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 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 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 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 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7)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参考答案

1、像绸缎一样飘向远方

2、天空中挂著会发光的玉盘。

3、窗外,风吹翠竹,奏出了美妙的交响曲。

4、河水唱著歌流向远方。

5、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6、似乎在议论着什么国家大事。

7、一会儿飘来了绫缎,一会儿跑来了小狗、一会儿飞来了白马。

8、考试场上安静的连同学们写字的声音都听得见。

9、成熟了的高粱在风中点头。

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10、鲜花盛开。 (用拟人手法) 参考答案

1、老师不辞辛苦,如园丁般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鸟儿在树枝上跳舞。

3、我觉得这个碗像山一般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5、树叶绿地流油。

6、他在我的心目中的位置如我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7、这里像森林一样很适合鸟儿生活。

8、颗颗珍珠般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9、沉甸甸的稻子弯了腰。

10、鲜花绽开了她的笑脸。

第五篇: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

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这类题型需要认清描写的景物,需要找准将景物人格化的词语,从将景物人格化的词语中揣摩作者要表现的景物的特点,揣摩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状态和语言。

一般答题方法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XX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XX景物的XX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它的XX之情。 公式:拟人修辞表达效果=拟人+景物+特点+情感

【举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思考: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练一练】清晨,鸟儿唱着动听的歌儿。

上一篇:股东会董事会决议下一篇:古代诗词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