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2-09-11

“好习惯终身受益, 坏习惯终身受害”。在当今社会, 像“一口痰吐掉一个合资工厂”的事也是常有所闻, 由此可见, 习惯不仅影响个人, 也影响集体和国家, 所以, 培养好学生的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德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把知识教育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 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 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 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学有所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 一定的学习行为, 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 让学生先通读课文, 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 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 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画出来, 使他们养成边读边画边批边算的习惯。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一专三动”, 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 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 积极举手发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课堂练习, 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 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

3、复习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 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 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 写出简明小结,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习题, 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巩固所学内容。

4、提高运算速度, 培养学生好的运算习惯。

初中数学中, 相应运算的难度、运算的步骤都有所增加, 运算中常出现由于心算不笔算带来的错误, 一步出错, 步步错。有些学生常常“看”题而不算题, 懒动手, 长此以往, 做题速度减慢, 导致能力下降。教学中首先得重视运算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例教育学生, 使其感到丢分丢得“心痛”, 让学生笔不离手, 计算时动手打一下草稿, 把心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 能大大提高运算准确度, 减少失误。

二、培养热爱数学, 合作探讨的习惯

笔者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积极进取、追根索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笔者在教学中, 特别注意了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如对于“如何用样本来反映总体”这个问题, 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让他们展开讨论, 各自找出2——3种方法,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各小组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教师最后总结, 得出用样本反映总体的几种方法。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 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关心、辅导, 通过创设愉悦的问题情景, 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他们树立信心, 热爱学习, 不怕困难。对中等生, 则鼓励学习, 争取好成绩, 尝尝“跳一跳、摘犁子”的滋味。对优生则让他们提高学习, 拓宽视野, 更上一层楼, 如采取指导他们做课外辅导资料、进行数学竞赛培训等方式, 从而发现一批数学尖子, 培养数学优生。对问题学生则采取相应的办法给以纠正, 如爱搞小动作、说小话的学生采取幽默提问法, 转化他们的精力、视线;对于打瞌睡和走神的学生采取故事吸引法, 让学生继续学习;对于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则交心谈心, 说明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 逐步激发数学热情。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 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 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 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注重书写, 培养自学习惯

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板书范例及解答时, 一定要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讲究版面编排设计, 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书写的简洁美、格式美、艺术美。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在作业解答中按照格式要求, 认真书写, 做到“五对齐”: (1) 抄题时题号对齐, (2) 计算中“=”号对齐, (3) 解答中“解”与“答”对齐, (4) 证明中“∵”与“∴”对齐, (5) “=>”证题中两端对齐。对作业书写最好者进行表扬并展览, 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书写马虎者、错题多者令其重作, 格式不对者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作业中, 提高鉴别美和欣赏美的能力。通过二至三年的严格训练, 所教班级的学生与其它班级比较, 在作业、考试的书写上完好率可达95%, 比普通班级高出约50%。如叫学生根据人体的温度计算感觉最佳的气温, 帮助木工师傅设计窗户的长与宽, 使感觉更美观, 度量美女维那斯上下身的比例, 看是否符合黄金分割。还介绍华罗庚的0.618优选法, 并让学生试着运用, 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体会美、感受美。教师还经常布置自学内容, 检查自学效果, 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自学中的错误讲究方法, 在督促检查中加以正确引导, 才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时政资讯下一篇:煤中矿物质对热解过程N化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