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电网助力能源革命

2022-09-12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提出:“十三五”期间, 我国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 满足多元用户供需互动。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 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在我国能源电力领域备受关注。2015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颁布了《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运行[2015]1518号) , 首次从国家层面, 明确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内涵、发展定位以及重点领域等战略问题。本次规划中, 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电网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中的定位、目标及重点任务, 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电力系统发展, 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及能源系统的核心

“十三五”期间,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 电力系统智能化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电力系统作为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核电的安全运行都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负荷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接入对保障供电以及用户互动提出了新的需求;为应对国际气候政策, 实现碳减排目标, 发展多领域电能替代和清洁高效用能成为必然的趋势。电力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大幅度提升。

智能电网是能源革命的关键环节

以智能电网为核心, 以多能互补为途径, 以“互联网+”的深化应用为手段, 推进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加强能源互联, 促进集中与分布协同、供需双向互动, 是支撑国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智能电网通过广泛开展需求侧响应及电力市场服务, 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助力能源消费革命。

《规划》中明确了发展智能电网的重点任务, 智能电网建设贯穿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 通过对电网柔性化、灵活性的改造, 使得发电侧主动响应用电需求, 负荷侧参与电网调节, 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协调运行, 保障安全可靠供电, 全方位支撑绿色、高效、可靠、多样的用能需求。智能电网发展重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规划》中强调了发展智能电网对于提升系统灵活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作用。通过贯穿发输配用各环节的智能电网建设, 全面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在发电侧实现不同能源品种的优化互补, 友好并网 (接入) ;充分协调全网调峰资源, 建立网源荷高效互动的调控机制, 引导需求侧响应资源参与互动调节, 建立健全辅助服务机制, 提升系统的灵活性,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提升系统效率, 保障安全可靠供电。《规划》提出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提升电网运行效率, 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的具体要求。

在输变电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状态诊断、智能巡检等技术, 全面提升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水平, 支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及可靠性水平。

加强智能调度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预警体系, 实现电网的优化运行及智能决策, 全面提升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及安全运行水平。

满足多样用电需求, 支撑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构建“互联网+”电力运行模式, 通过“互联网+”与电力工业的融合, 健全完善互动用电服务体系, 实现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广泛部署, 满足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 提升信息平台承载能力和业务应用水平, 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水平, 为能源接入、调度运行、用户服务和经营管理提供支撑。

通过智能电网建设, 着力打造以电为核心的用能服务平台, 促进智能小区、智慧园区等综合能源服务业的广泛开展, 支撑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能源体系建设。

本次规划从能源革命的角度, 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智能电网必将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 未来电力系统必将完成由功能导向向价值导向的转变。其核心在于全面贯通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的业务流程, 整合电、热 (冷) 、气等各领域的能源需求, 构建开放、多元、互动、高效的能源服务平台, 支撑国民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基于ASP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措施下一篇:医疗服务市场中医患冲突的信息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