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问题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信息化条件下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研究

摘要: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信息技术正改变着医学从教学、科研到医疗服务的许多传统方式,并不断推陈出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医院从单机到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医疗收费系统、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等正在普及,还可以看到MRI、CT、DSA等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广泛使用,医学教学、科研领域也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医疗机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大量迅速引进大型数字医疗设备以及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给医学带来了新的认知渠道、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医学领域正在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断进行创新。这样,人们对就医条件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和达到理想健康状态的需求,人们对微创介入手术治疗的认识、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大型医疗设备(DSA、CT、MRI等)云集在现代数字化的介入手术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产生与患者相关的大量的图像、视频等影像学资料;在介入手术诊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暴露患者身体的隐私部位,然而涉及更多的是介入手术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影像学信息资料也即是所谓的信息隐私;介入手术患者作为非一般群体,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其隐私保护也越来越多的成为舆论的焦点。近年来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泄露的案例也层出不穷,这给参与介入手术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国家法律法规也是一个新的考验。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下形成的医患关系的弊端逐渐暴露,医疗健康隐私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也随之产生。近年来发生的介入手术治疗患者隐私泄露问题大部分源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医疗机构组织内部管理不当,介入手术医务人员对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及介入手术患者的自我隐私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因此,对全民普法、提高介入手术患者自我隐私保护意识、加强医疗机构组织内部管控、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等信息、提高介入手术医务人员对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是对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主要措施。所以需要医疗机构在患者隐私保护的原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目的(1)分别从介入手术医生、介入手术护士、介入手术技师的角色来探讨对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保护介入手术患者隐私对于缓解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为医疗机构重视并保护介入手术患者采取隐私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2)从介入手术患者和陪护角色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来分析介入手术患者身体隐私与信息隐私保护的现状,普及介入手术患者自我隐私保护意识加强的重要性,为建立系统的、完善的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权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根据介入手术患者手术工作流程,分析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暴露的途径,找出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暴露的潜在风险,并以此为据设计调查问卷选择项。通过问卷形式对全国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介入手术人员进行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具体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三级以上医院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和陪护、全国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介入手术人员包括:介入手术医生、介入手术护士、介入手术技师。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接受不同介入手术方式的患者或陪护对介入手术过程中患者个人隐私保护的认识,以及介入手术医务人员对介入手术患者是否采取隐私保护措施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的问卷统计分析使用的是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1)介入手术患者对自我隐私保护的认识不足是直接影响本人隐私泄露的重要因素。(2)介入手术医务人员对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及保护措施不到位是导致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泄露的直接因素。结论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和手段,在医疗机构的全面应用,不仅给医学带来了新的认知渠道、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从广度和深度正改变着医学的面貌。在医学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新技术的采用不但没有减轻医务人员的责任,而是加倍要求医务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和细心。对于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大多数人认识还不够。医学界也正不遗余力的加大教育力度。但也不可避免的给医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医学伦理保密问题,如何把握具有信息化特色的医学伦理保密问题,是医学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目标,只有符合现代伦理要求的医学信息化才具有生命力,全社会对它的把握和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大型医疗机构大量资金投入来及时更新医疗设备硬件来顺应先进技术对软件系统进行的不断升级满足现代数字信息化的需求,数字信息化介入手术室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医疗机构加大力度来保护介入手术患者的隐私防止隐私泄露。立法机构重视隐私保护,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患者隐私权利法案;介入手术患者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认识不够以及介入手术人员对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可直接导致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泄露经常发生的两大要素。需要构建医学信息化的行为规范,建立一个客观的、切实可行的保护隐私措施的标准。因此,在介入手术患者加强自我隐私保护意识的同时,相应的介入手术医务人员也应提高自身对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信息化技术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在享受信息化技术给医学带来的各种益处,畅想未来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与之相关的伦理学问题。恰当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医学信息化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关键词:信息化;介入手术;患者隐私;隐私保护

学科专业:人文医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信息化与患者隐私权等相关概述

第一节 医疗信息化与信息化介入手术室

一、医疗信息化

二、信息化介入手术室

第二节 隐私与隐私权的概念

一、隐私

二、隐私权

第三节 患者隐私权与内容

一、患者隐私权

二、患者隐私权内容

第四节 患者的身体隐私与信息隐私

一、身体隐私

二、信息隐私

第五节 信息伦理与医疗保密原则

一、信息伦理

二、医疗保密原则

第六节 信息时代隐私权的特点与医疗信息的特殊性

一、信息时代隐私权的特点

二、医疗信息的特殊性

第二章 介入手术相关介绍

第一节 介入手术室的特性

第二节 介入手术治疗的特点

第三节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第四节 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暴露的途径

一、介入手术开始前

二、介入手术进行中

三、介入手术结束后

第三章 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调查内容

一、介入手术医务人员

二、介入手术患者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介入手术医务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二、对介入手术患者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介入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从介入手术医务人员的角色进行原因分析

一、保护介入手术患者信息隐私较身体隐私的意识淡薄

二、介入手术中可视影像学资料共享化

三、临床教学让介入手术患者的隐私透明化

第二节 从介入手术患者角色进行原因分析

一、介入手术患者法律知识欠缺

二、介入手术患者保护自我隐私的意识淡薄

第五章 建立保护介入手术患者隐私的措施

第一节 政策层面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二、成立第三方协作机构

第二节 医院管理层面

一、完善现有医院制度

二、改善临床教学管理

三、加强电子病历的管理

第三节 介入手术医务人员层面

一、提高介入手术医务人员保护介入手术患者隐私的意识

二、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三、加强对进修学习人员的培养

第四节 患者层面

一、提高患者自我隐私保护的意识

二、树立就医信任理念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现代学前教育实习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内审工作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