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2023-03-31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评价方案及评价表》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学生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完整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xx中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初中这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的手段。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学生成长发展观。

二、评价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关注程度高。评价时需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定小组、学校评审工作委员会的评价、审定都必须以翔实的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道、公正,既不可捕风捉影、凭印象、凭个人好恶评价学生,也不能稀里糊涂,千人一面,没有区别,缺乏特点。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公正诚信的品质。

2、激励为主,促进发展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进步,促进发展。对学生评价既要持严肃认真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评价工作,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对待学生,评价一个学生以看全面、看表现、看进步为主,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3、坚持标准,顾全大局原则。评价时,必须坚持标准,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禁止一味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随意降低或改变评价标准,改变评价方向。要客观公正,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三、组织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我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县局领导,学校负责实施。

1、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组 长:副校长

副组长:政教副主任

成 员: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田雨航(七年级学生代表)

田思雨(八年级学生代表)

张昊男(九年级学生代表)

2、班级评价小组

组长:各班班主任 成员:各班科任教师

四、评价内容与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见下表:

(一)评价内容(见下表)

景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项评定表

班级: 姓 名:

学号:填表时间:

维度

要素

关键表现

评定结果

评定依据

文明礼貌

1.对师长有礼貌, 与同学友好相处

2.礼貌待人,与人和善

3.言行文明, 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4.维护国格,尊重外宾,言行得体

 

 

 

 

勤奋进取

5.有进取心

6.学习刻苦努力

遵纪守信

7.增强法律意识,具备法律常识

8.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校纪校规

9.真诚待人、正直守信

10.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考试不作弊

热爱劳动

11.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12.尊重劳动者和他人劳动成果

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和社会

14.乐于为他人和社会服务

1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

 

 

 

 

家庭

责任感

16.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17.愿意承担必要的家庭责任与义务

自尊自律

18.能正确认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19.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知错就改

20.学会料理个人生活,生活节俭

2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环保意识

22.具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23.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24.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

25.有好奇心与质疑精神

26.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7.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气馁

 

 

 

 

学习方法

28.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9.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计划

与反思

30.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31.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

32.能够听取他人的建议,改进不足

独立探究

33.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4.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

创新精神与

实践能力

35.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6.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7.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合格

38.综合实践活动考查合格

交流与合作

团队精神

39.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40.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41.团结互助,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沟通

与分享

 

42.尊重并理解他人,主动与他人交流

43.能够合理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44.尊重师长的意见和教导

运动与

健康

体质

与健康

45.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46.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努力

47.体质健康测试合格

 

 

 

 

健康

心理状态

48.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49.能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50.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

生活方式

51.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2.爱好体育运动,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53.珍爱生命,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

审美与

表现

审美情趣

54.能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

55.喜欢上音乐、美术课,认真完成作业

56.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艺术活动与表现

57.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58.能用多种方式创造美和表现美

(二)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资料;(2)奖励或处分等情况、记录;

(3)为班集体、同学服务的证据;(4)讲文明礼貌的记录。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等级评定结果为“优秀”;

2.模范遵守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

3.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

4.经常热心为班集体、同学服务。

B(良好)

1.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等级评定结果为“良好”;

2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

3.能够热心为班集体、同学服务。

C(合格)

1.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等级评定结果为“合格”;

2.有违纪、违规行为,但改进比较明显。

D(不合格)

1.有经常性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2.有违法犯罪的事实和记录。

备注:凡被评为校级及其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评价等级原则上定为A(优秀)。

2.公民素养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有乐于助人的原始证据;(2)有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证据;

(3)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及参加社会环保活动的记录;

(4)有关心家庭成员、孝敬父母长辈的证据。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有自信,上进心强;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

3.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4.主动关心和帮助学困生;

5.关心家庭成员,孝敬父母长辈。

B(良好)

1.有自信,上进心较强;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较为积极;

3.能够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4.关心和帮助学困生较为主动;

C(合格)

1.有自信,上进心;

2.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

3.没有破坏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不良记录;

4.能够关心和帮助学困生;

D(不合格)

自我约束力差,有损害集体利益、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3.学习能力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阶段性学习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

(2)个人学习计划、学习总结或反思笔记;

(3)理化生实验考核原始成绩单;(4)综合实践活动原始记录;

(5)校级及以上学科获奖记录或证书、个人的实践活动成果或作品。

等 级

评 价说 明

A(优秀)

1.90%以上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成绩均达到“良好”及以上;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等级评价结果为“优秀”;

3.学习十分认真,课堂上积极主动,作业完成得很好;

4.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反思和总结;

5.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均达到A等级。

B(良好)

1.60%以上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成绩均达到“良好”及以上,且没有“不合格”的测评成绩;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等级评价结果为“良好”;

3.学习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4.能够制定较为有效的学习计划,能够在学习中反思和总结;

5.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均达到B等级。

C(合格)

1.所有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平均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等级评价结果为“合格”;

3.学习态度一般,不旷课,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

4.能够制定学习计划;

5.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均达到C等级。

D(不合格)

1.不能主动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差;

2.有经常抄袭作业现象,考试存在作弊现象;

3.所学课程平时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平均成绩有“不合格”。

4.交流与合作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的记录;

(2)有自己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的证据;

(3)有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证据。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主动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

3.团结互助,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B(良好)

1.关心集体较为主动,维护集体利益;

2.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较积极,较认真;

3.团结互助,能够较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C(合格)

1.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在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中表现一般;

3.团结互助,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D(不合格)

1.不关心集体,不能维护集体利益;

2.经常不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

3.不能团结同学,不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运动与健康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及考查成绩;

(2)有终结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记录;

(3)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的观察记录;

(4)有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特长或有参加校级及其以上体育活动的获奖记录。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生活、卫生习惯;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努力认真;

3.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或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特长;

4.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优秀”。

B(良好)

1.有较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及生活、卫生习惯;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较为努力;

3.参加体育活动或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特长;

4.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良好”。

C(合格)

1.身体素质及生活、卫生习惯一般;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基本努力;

3.能够参加体育活动;

4.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合格”及以上。

D(不合格)

1.经常不上体育与健康课;

2.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不合格”。

6.审美与表现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有音乐、美术课学习情况及考查成绩的记录;

(2)参加艺术活动的记录;

(3)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或有在校级及以上艺术活动中的获奖证据。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或有艺术特长,在艺术活动中获奖;

2.音乐、美术课学习努力认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及以上。

B(良好)

1.参加艺术活动较积极;

2.音乐、美术课学习基本努力,学习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

C(合格)

1.能参加艺术活动;

2.音乐、美术课学习基本努力,学习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D(不合格)

1.经常不参加艺术活动;

2.音乐、美术课学习不够努力,学习成绩“不合格”

注意:

⑴对D等级的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的评价,应极其慎重,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作出清楚明白的解释。

⑵如有所列条款以外的其他材料,经班级评价小组审核并经学校评价委员会同意也可采用,采用时如何确定等级,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决定。

(三)呈现方式及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呈现方式包括等级评价和综合性评语两个部分。

1、等级评价

从六个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给每一个维度划定一个等级,以A、B、C、D的方式呈现。

2、综合性评语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要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若六个维度均达到C级以上(含C级)方具备初中毕业资格和一般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综合素质评价六个维度中任意两个维度达到B等级以上(含B等级),则具备市级重点、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录取资格。

(四)评价方法

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以学校为单位按照评价内容中六个维度所包含的评价要素和关键表现开展工作。

1.自评

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自我评语。

2.互评

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本人自评,班级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写出评价意见。

3.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参照互评结果确定等级,并写出分项评定依据和综合性评语。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时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评价结果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确认。

第二篇: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课改理念,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评价的原则

“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学生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学生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

1、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县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其中毕业年级接受县结业性水平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A B C D ) (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 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 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 ,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6、课堂评价。 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艺术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会他们在正确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客观自我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7、作业的评价。

作业评价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别的功能,分数的意识。但从评价的功能上进行考察,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总之,从作业中发掘学生不同领域的长处,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好品质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8、营造氛围

相互评价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赞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同时也更增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信心。这样,才能体验并享受到成功的幸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能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要训练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赞赏自己。一位哲人说:发现优点比发现缺点更困难,因为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学生能从各方面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们就希望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他们就会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营造轻松、愉悦的评价氛围,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们在融洽的课堂气氛感召下,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真正成了师生共同生命的历程,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

9、 多元评价的魅力

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

学生间互相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既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

家长参与评价: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形成评价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主体的作用。评价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一个单元教学任务或一个阶段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评、家长建议多方反馈信息,让学生看到一个清晰的自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这种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积极健康地发展。

总之,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那么过去单一以分数论高低,以考试评优劣的评价形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个体发展的方向。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增强了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教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学生评价方案、制度

XX小学学生评价方案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制定学校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课改的精神,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的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改变传统学生诱人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二、评价目标

主要从以下三个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

1、认知领域:知识(学科知识和经验知识)和(获取信息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2、情感领域: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四个方面。品德素质包括公民素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三个方面。

3、动作技能与健康:运动的技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评价手段:

1、考试:小测验、单元测验、月考、期考等。考试作为评价的方式之一,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隹,但要注意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的次数、试卷的分量与难易程度,不得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命题应突出教学重点,难易适度(基础题 70% ,中档题 20% ,综合题 10% ),注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得排名次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另外,要积极探索考试形式的改革,力求考试的全面性、科学性的人文性。

2、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根据教育局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意见,吸收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业成绩、学生评语、生理指标相互分离的形式,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整合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能及个性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一变化,反映出人的社会化过程,反映出学生的综合优势和潜在能力。

根据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原则,“学生成长记录袋”以学生在道德与习惯、成绩与方法、身体与健康、兴趣爱好与特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主要评价内容,可以是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与生活的情感与态度的展示,也可以是学生优秀的作业、最好成绩的测验试卷、最满意的书法作品、手抄报、作文、最得意的读书笔记、活动报告或小论文、最精彩的口语录音、角色扮演录像、最喜欢的小制作、小发明、获奖证书纪念品、老师或家长的评语单等等,只要能体现自己成绩与进步的材料均可作为成果来展。这些材料可以是学生自己挑选的,也可以是同学或教师家长推荐的。

3、 课堂评价:

(1) 评价指标: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质疑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学习的态度、完成学业的态度。

(2)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

四、评价周期:

一学期一次。

五、评价结果的处理:

班主任教师期末集中展示,进行交流与评价,综合学生、教师、家长的评价,写出评语。结合资料的收集情况,根据学生本人的纵向发展,将学生发展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XX小学学生评价制度

为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 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制定了如下评价制度:

一、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 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a、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或鼓励,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精神给予定性评价。 b、每一学期,教师都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动态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启发为主。

二、恰当评价学生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根据不同学生段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测查,针对不同学科的训练重点,每学期必搞一些实践能力测查活动。

三、采用“等级制+评语”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给予公开、排名,而是采取“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填好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评定手册,对考试不及格的,给予学生第二次考试机会 ,直到及格为止。

四、精心制定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要与《课标》相符,有利于考查学生 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第四篇:学生考试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生考试及评价进行如下改革:

一、指导思想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校提出学生评价坚持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实践要坚持如下理念: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以素质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观,“以创新为本位”的教育目标观。

二、评价原则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多元,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坚持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3、评价方法多样,既有过程评价,也有结果评价,既有量的评价,也有质的评价。评价主体由学生、老师、校长、家长共同组成,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

4、坚持激励性原则,倡导教师自主开展即时性、个性化、研究性的评价。

三、评价目标

1、考试合格。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必修课以合格为依据,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即可毕业。各科考试要改革试题内容和命题方式,实现三大课程目标(情感、认知、能力)兼顾。

2、考查达标。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等以考查形式所得分达标为依据。考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实验操作、特长考核、评奖评优等相结合的形式,允许学生学有优长、个性发展。

3、评语评定。这是定性评价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整体表现要有一个评价,各学科老师对学生学科学习也要有评价。评语的书写要注意情感化、正面化、艺术化。

四、学生评价内容和方法。

1、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科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进行即时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和方法要在教案和课件中的体现出来。此项评价要求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案的一项内容和标准。

2、各科教师要利用学校开发的学生即时性评价系统,对学生学习品质、行为品质进行评价,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每周一次,其他学科教师每月一次。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自觉学习、课前准备、认真倾听、举手提问、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课外拓展、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行为品质包括:遵守规则、习惯养成、责任意识、合作交往、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环保意识、关心集体、健康心理、勤劳勇敢。每位教师每月选择五项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每项十分。此项工作在学期教师考核中占5分,分两类进行考核。

3、学生、班主任与家长配合,及时抓好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档案袋共八项内容:美丽照片、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成长日记、获奖记录、特长发展、实践活动、综合评价。要求每学期展示和评比一次。评比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4、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即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激励,学校要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对优秀者及时奖励,以学生单方面的成功促进其他方面的成功。学校鼓励和倡导教师开展研究性的评价,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如学困生发展档案、优秀生追踪发展档案。学校 对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

5、期中、期未考试评价办法。 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考试。

期中考试:由教师自己命题,教师自己组织考试。期中考试主要目的是检查和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

期末考试:

内容为教学的所有课程。

考试方法,针对各学科不同的要求,采取作业评定(15%)、测验考核(70%)、师生评议(15%)三种办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作业评定(15%):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进行认真记载,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内容。

测验考试(70%):由教导处组织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分书面考试和实践能力测试两种形式。各学科书面知识与实践能力所占比例如下:

师生评议(15%):教师按平时的既时评价系统记载的成绩记分。

期末三项总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分为优良,60—79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实践能力考试办法:实践能力考试由教师对学生考察,学校根据教师考察的成绩,抽查25%的学生,逐一进行测试。语文学科为写字、朗读、口语交际,口头作文。数学学科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开放性实践试题。英语学科为听力和口语。音、体、美、信息等学科,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实践性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实践能力考试记入教师考核,音、体、美、信息教师的教学成绩主要以此项考试成绩为依据。

五、其他措施

1、坚决不准教师给学生排队,学校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考核教师。

2、学校坚持把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与教师的考核相结合,以保证改革的进行。

3、积极发挥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 简便易行的评价系统,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开放评价系统,使学生、家长都能参与评价。

4 、把评价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检查,保证各项评价 工作落到实处 。

第五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 、 智 、 体 、 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1、本评价方案给每个学校以创造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本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体现校本特色。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

3、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要按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依据年段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的签字认可。

4、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

5、学生综合性评语,在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形成,其整理归纳活动,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表中的“自我描述”、“教师寄语”和 “家长心声”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并于下学年报到时反馈给班主任备案。

上一篇:销售培训计划方案内容下一篇:学生会组织部工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