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2022-09-11

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 一年又一年的“史上就业最难季”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应用型本科重点培养用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还能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不仅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也是对学生负责、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 对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 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从本质上来看,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成为了一个体系, 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实践过程[1]。创新教育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形态, 创业教育是为实现学生自我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分层次的课程教育体系,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并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困境

从创新创业教育加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 所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 国家和社会层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越来越认可。在全国所有的高等院校当中, 几乎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也原来越庞大,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创新的理念和手段[2]。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已初现成效, 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但是, 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前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有待完善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全国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尝试和努力, 开设了相关的课程。然而具体实践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未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相关联, 也未真正嵌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当中, 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 难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 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没有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 导致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活动的开展随意性很强, 内容层次不齐, 对后续的创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 这就在原地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二)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有待提升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课程体系的质量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主要采取的是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的方式,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欣慰的是, 已经有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问题的根源, 用活动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 但是把握不到位, 就会让教学课堂变成游戏课堂。同时,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 也没有较为完整且权威的创新创业教材, 教学设计可缺乏可行性强的实践、实训环节。所以,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度并不高。在很多学校,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够重视, 一再压缩课时, 这就使得融合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难以达到理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想目标。

(三) 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能力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决定了这并非一项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科,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就目前来说, 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并不专业, 很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的, 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 教学队伍专业能力不高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有很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KAB, SYB等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培训, 但是在教学设计环节, 缺乏针对性的创业案例和创业精神的渗透, 导致了教师对课堂把控能力不强, 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是临时找的不够专业的资料, 这些教学内容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 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设计的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树立创新创业型大学新理念

随着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需要注意的是, 随着时代的进步,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学内容的改变, 也并非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应该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 回归本源进行重新定位, 高校应该重新定位创新创业的教育功能, 经济转变教育观念, 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3]。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属于素质教育, 并不完全是让学生如何更快的获取到就业机会, 应该培养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 能够独自应对、有效抵御风险, 进而实现自身价值。

(二)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网络

师资队伍是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一个交叉的学科, 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其他专业理论知识的辅导, 仅靠单一专业的理论知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必须要构建多学科沟通协作的教师团队。一方面, 对于某一专业模块的教学工作, 可以组织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团队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 通过多学科教师的共同协作, 能够改进课堂的教学机智, 提高教学效果。如对创业运营管理模块的教学, 教学内容涉及到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因此可以考虑由经管专业的老师和心理学的老师相互合作, 引导学生共情并探索问题, 社会学教师做社会调研的教学等。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的创想

(一) 第一课堂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

第一模块是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模块, 主要以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社科为主。第二模块是创新创业知识模块, 这一块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大多为创业过程的理论知识。第三模块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主要是指在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解读各类的成功创业案例, 写出自己的体会, 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 不同行业创业的条件、步骤以及具备的个人能力, 弥补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缺陷。

(二) 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课外教育

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指课外的教育活动,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 可以采取创新创业讲座,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传授创业成功的心得和体验, 邀请创业教师进行讲座, 讲解创业知识和创业的政策的环境等。其次, 定期开展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创业研讨活动, 如创业俱乐部、创业沙龙, 组建相关的学术社团组织, 交流和相互学习创业知识[4]。再次, 定期开展创业培训班和研讨班, 组织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去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研讨班, 系统的学习创业成功的因素和风险防范的措施, 为今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在校园内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对创业大赛获奖者予以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并且学校帮助提供条件帮助获奖者实施创业计划, 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 创业实训实践教育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 之前铺垫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指导更好的实践, 实践决定创业成败。创业实践教学可在校内或校外创造条件实施。可以在校内创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让大学生精选创业体验, 与此同时还可以与校外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创建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园, 通过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 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不同地区还可以与政府创立的科技园区进行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创业和扶持学生真实创业。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创业是艰难的, 是难以复制的, 即便有学生在第一次创业成功之后, 第二次创业汲取第一次的经验和教学, 也不是第一次创业的重复。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各大高校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在探索中不断找到正确前行的路。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 大学生群体才能够看到希望, 在自主创业中脱颖而出。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 教学目标已不再是仅仅满足学生能够经营管理企业, 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过程。通过分析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杨茂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10) :90-91.

[2] 李德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瓶颈与路径设计[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 (1) :80-83.

[3] 冯晓.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 2016 (6) :1-4+10.

[4] 史秉强, 张志强, 雍兰利.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 2016 (7) :22-23+26.

上一篇:浅析65万吨/年PX装置产能优化操作下一篇:浅谈中学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