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2022-09-10

多媒体飞速发展构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平台。新课标准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新课标准的特点是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其要求一是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二是实践性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规律, 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三是综合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探索、运用、发展达到综合提高, 传承文明, 勇于创新的目的。鲜活的多媒体具有生动、直接、逼真、容量大, 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1 多媒体的优点

多媒体手段运用语文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 打破常规教师讲授的模式, 改变以图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多层次便捷全面性对学生加深记忆, 活跃思想, 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有许多益处,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能, 实施素质教育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1 激发和培养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 将研究对象 (例子) , 可以充分表现, 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 如讲授台湾《日月潭》课文时, 把网络中的台湾地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他们会积极的参加讨论, 主动性强, 兴趣浓。

1.2 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多媒体的再现、模拟、多样随机等功能, 解决讲授不清, 学生听不懂的问题, 将抽象变为直观, 快速变为慢速, 复杂变为简单, 微观放大。网络快速和简便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多角度、多维度、多种人文和民族精神教学模式。多媒体的许多特点使教师在授课时突破课程标准中的难点和重点更容易。

1.3 课堂容量大, 效率提高

多媒体再现迅速, 形象鲜明, 声形并茂, 动静结合, 感染力强, 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加快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的两个实验:

人们各种感官获得信息和记忆信息持久的两个实验

多媒体的声、形并茂, 主要传递于学生感官信息。并且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记忆信息的规律。多媒体给学生的生动、鲜活、逼真的内容更应激了学生猎奇的心理。由此肯定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效率的作用。

1.4 育人过程的优化, 教育效能的极大

多媒体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多媒体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通过播放科教片和科技成果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创新精神, 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利用各种机会极大发挥多媒体的教育功能。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容量大, 知识的密度高, 拓展面宽, 提高学生能力效果很显著。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 在现代网络时代他飞速的跃进课堂。以其鲜活的特点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注入生机。笔者认为, 随着课改内容的逐步深入, 多媒体在有些公开课中喧宾夺主;有的以CAI课件代替教师课堂教学, 盲目追求“多媒体”, 不研究语文课的特点和多媒体的作用。出现了很多负面现象。

2 科学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差不多, 存在着运用的“好”与“坏”的现象, 运用的好, 教学效果显著;运用的不科学, 搅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质量。

2.1 运用多媒体手段要恰当

多媒体囊括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机、微机。每种手段都有其本质的特性, 同时也对表现手法有很多的限制, 有的媒体人可以干预或不可能不可以干预;幻灯、投影在讲解图表、条文时优势突出, 在讲解动量时用录像片是最好的, 微机虽有很多优点, 但不利于教师讲解。由此应选择最佳手段, 辅助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运用多媒体时机要适当

确定课程内容摸清学生情况, 选准手段, 多媒体的出现要恰到好处, 在教学环节中 (课前、课中、课后) 各阶段要注重时机的适宜做到突破重点、难点, 精心设问, 让学生在知识点上理解透、记忆深、掌握牢。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

2.3 运用多媒体的量要适度

精心备课, 科学运用, 有机结合。注重多媒体手段不是传统教中学方法的替换, 应该以有利、有机、有效为原则, 多观察学生, 组织好教学。多媒体运用的过多过乱就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情感, 过少过短, 教师讲不请讲不透课程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要和学生能够形成感情共鸣。

只有科学充分运用多媒体, 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3 对多媒体在整合语文教学中的认识

学校在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必须要有人性论的观点, 教师、学生是教学中的第一要素, 网络时代改变了教师是传输知识者, 学生可以在时间、方式和空间去求知探索。对课本知识熟知创新, 因此, 我浅谈对多媒体几点认识。

3.1 更新观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早就提出“全人”教育的思想。所以, 我们要确立 (1) 激励机制;国家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激励政策。 (2) 树立全面考核的观念。 (3) 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3.2 转换角色

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学生熟练掌握网络工具, 科学知识的快速传递, 多种方式 (空间、时间、地点) 学习知识, 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角色转换为信息世界中的指导和组织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掌握知识、开拓创新者。因此, 要快速的转换角色。

3.3 改善关系

从“人本理论”中可以看出, 教学民主, 师生平等。从人际关系发展过程的亲密阶段, 教师的教学效能有极大值, 网络教学打破知识的权威, 压缩空间, 减少知识传输距离, 由于全国各名校的优秀教学成果在网络中快速的转播,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选题准确, 收集资料齐全, 创新速度和程度都在提高, 有的教师向学生交流或咨询。改善关系势在必行。

3.4 改变方式

因材施教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 教师有许多种方式和方法。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很难做到全面学生、学生全面, 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广, 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我们尽快地改变方式, 才能创设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 探索新的教学规律。

摘要:多媒体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 以丰富多彩形式重现语文教学环境;多媒体是改革课堂教育的有效手段, 语文教学为多媒体在教学改革中探讨成功的经验。如何运用多媒体改革语文教学, 多媒体运用的环境, 使用的技巧, 课堂教学中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吴康著.人文教育哲学概论.台北商务出版社.

上一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下一篇:顶吹转炉溅渣护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