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水流域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青海湟水流域范文

构建和谐社会湟水流域科考活动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湟水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流域生态治理步伐,争取用20年左右时间,建成湟水河南北两岸绿色走廊,加快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湟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二篇:湟水河公益助学爱心团队活动方案

湟水河公益助学爱心团队于2013年12月底发起并成立,主要是为湟水河流域广大爱心人士创造一个奉献爱、表达爱、传递爱、感受爱的平台与机会,并帮助贫困优秀学生学会做人并完成求学梦想。

一、概况:

1、名称:湟水河公益助学爱心团队

2、宗旨:奉献爱心,快乐自己;传递爱心,感受幸福。

3、理念:我们的力量虽然很小,但哪怕只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我们就依然去努力!

4、原则:

民间性:保持团队成员的自主、自发、自愿、自由;公益性:所有活动均以公益事业为主;

公开性:公开接受团队成员、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质疑,募捐与资助支出金额均以照片形式及时在QQ群空间进行公布,并定期结算;

5、主张:做了好事,请留下你的名字!这是湟水河的主张,除了鼓励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别人树立榜样,号召更多人加入爱心助学行列。

二、组织:

为了有效开展公益助学活动, 目前计划成立团队中心、助学项目组、网站技术组、财务组、联络组等小组,小组负责人正在酝酿中,各团队成员也可推荐或自主申请。

三、联络:

1、QQ群:339057698(湟水河公益助学爱心团队);

2、发起人:冬日阳光;QQ号:544930794;手机号:18997338200;

3、账号:28139000460065554(中国农业银行);

四、工作流程:

A、募捐善款,确定资助人数——>B、与校方联系,获取贫困优秀学生信息 ——> C、家访或与学生座谈核实 ——> D、资料整理,确定资助对象 ——> E、落实资助,定期与资助学生交流 ——> F、开展其他非物质资助活动,如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辅导、文化课培训等活动——> G 、阶段性总结与反馈。

五、团队倡议:

1、湟水河公益助学爱心团队,在组织结构上实行平等开放的原则,欢迎热心于公益助学事业的同学们、同事们、朋友们关注并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开展活动,奉献我们的爱心;

2、愿意与支持、赞同我们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的其他单位、企业、机构、团体、个人,以灵活的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共同促进公益助学事业的发展;

3、团队成员捐点善款也可以,做点具体工作也可以,都是爱心的具体体现。爱心无大小,只要能奉献爱、传递爱、感受爱,就是我们所期望的。

湟水河公益助学爱心团队

2013年12月29日

第三篇: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渔政执法能力调查问卷

附件2:

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渔政执法能力调查问卷

(填写内容另附页)

一、你单位的法定渔业执法职责是否能完全履行?√是

□否 (在方框内打√)

若不能完全履行法定渔业执法职责,是什么原因?(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2.3.4.5.

二、在开展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中,你单位存在哪些实际困难?(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渔政执法经费欠缺 。 2.渔政执法装备不齐全。

三、从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你单位应重点开展哪些渔业行政执法业务?(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严厉查处毒鱼行为。 2.严厉打击电鱼行为。 3. 规范渔业捕捞行为。

四、你单位急需在哪些方面加大执法能力建设投入?(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渔政执法经费。 2.渔政执法装备配备。 3.渔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

五、你认为现行渔业管理制度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2.3.4.5.

六、有无委托乡镇人员履行渔业行政执法的情况,若有,请写明人数、执法内容、执法效果。 (无)

填表说明

为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全省渔政机情况和渔政管理工作要素,实现渔政管理数值化,提高渔政管理水平。特设计本表格,请各级渔政部门按照要求如实认真填报。

一是调查项目中答案是多选一的,答案可填写答案的编号,即该答案前的阿拉伯数值。比如三定方案单位性质(1行政 2参公 3事业 4其他):如单位性质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则可填“2”即可,当然填写“参公”也可以。

二是答案中不要填写计量单位,即20万元或50%,其中万元和百分号(%)等计量单位都不要填写。

三是表格的结构,请不要改动,以免影响汇总统计。

第四篇:细河流域水质好转

本溪南芬区预投巨资从根本上解决细河水污染问题

本报讯 近年来,本溪市加大了对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特别是对细河流域水污染本溪段进行了综合整治,目前,污染治理已初见成效。

细河是本溪市境内3个主要流域之一,是沿岸41.92万人口和本钢、北钢等大小60余家生产企业的主要水源,而且对下游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有较大影响。细河污染问题引起本溪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6月1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对细河流域污染实施专项整治。

按照市环保局提出的整治意见,本溪县政府取缔了连山关垃圾填埋场,限期治理和处罚违法企业6家;平山区政府下达了关闭两家违法建设企业和停产治理1家违法排污企业的决定;南芬区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细河污染整治工作,取缔违法排污企业5家……同时,市经委下令关停了两家利用落后工艺设备生产的企业,并下达了限期拆除令;市水务局下令关停了3家河道采金点,并责令拆除设备、恢复原貌,同时决定对下马塘3家违法采金点进行调查处理;市工商局吊销县区政府决定取缔的企业的营业执照。在实施依法整治期间,市环保局对29家违法排污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限期治理的处罚决定。其中,停产整改27家企业。为保持对非法排污企业的高压态势,市环保局对本钢南芬选矿厂等14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在7月20日的《本溪日报》进行了公示,并实施挂牌督办。为确保细河整治效果,市环保局联合市监察局对担负整改任务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案件督办,进一步加快了细河整治进程。经过1年的努力,细河沿岸的主要污染源普遍得到了有效控制,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明显增强,本钢南芬选矿厂和平山、南芬区所属的污染企业基本实现了零排放,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大幅度下降,呈现出本溪境内细河全流域水质清澈的好势头。

近日,记者从本溪市南芬区政府了解到,南芬区预计投资8800万元,对细河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细河水污染问题。今年,拟建工程部分已完成项目施工设计,污水处理及人工湿地正处在工程设计阶段,预计于2008年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

第五篇: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

李兆林1

岑华2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 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 摘要: 在初步了解洱海流域概况及其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针对洱海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展开分析,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时空分布、“三废”污染、区域环境差异和水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评价了其现状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环境; 洱海; 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识别码:

1.洱海简介

1.1自然状况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流域面积2565km,跨大理市和洱源县,湖面面积约250km,湖盆南北长约40km,东西平均宽6.3km,最宽处为9km,平均湖深为10.5m,最深处为20.7m。地貌类型丰富,第四纪新构造运动迹象较为明显,属澜沧江水系,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及少量融雪,入湖河流北有弥苴河、罗时江,西有苍山18溪,南有波罗江,东有南村、向阳、挖色等小溪,湖西南角的西洱河为洱海的唯一出口。(如图1)洱海流域气候湿润,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年均温15.1℃,年平均降水量为1048mm, 正常库容量为28.87×10, 历史最高水位1 975.64m(1966年),最低水位为1 970.52m(1986年),水温常年在10~20℃之间,属暖性湖泊,水温垂直分布具正温层的特点。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流域内生物多样,生物量大,种群密度较高,是我国物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生物生产量平均为16.6kg/m,总生物量达479 000T(鲜重),是云南省高原湖泊中生物量最大的湖泊。 [2]***

3[1]

8 **

22 图1

洱海 Fig .1 Erhai

Lake

1.2社会状况

流域所在地区大理开发历史悠久,交通相对优越,大理距省会昆明377km,是320国道(昆明-大理-瑞丽)和214国道(滇藏公路)交叉处的“重镇”,同时大理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是滇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1995年大理机场启用,1998年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一级公路相继通车,1999年大(理)丽(江)准二级公路也通车了,加上正在修建中的大(理)保(山)路,使大理地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洱海流域含20个乡镇、167个村公所,总人口约80万,有白、汉、彝、回等25个兄弟民族,流域内有大专院校3所(含电大),中专学校7所,特殊学校1所(聋哑学校),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共有卫生机构210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3 000多人,7 000多个医疗床位,医疗卫生条件日趋成熟。区域传统文化丰富多采,渊源流传,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

*收稿日期: 修定日期:

作者简介:李兆林.(1978----).男.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98级地理专业本科生.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云南师范大学陈永森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专家组《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预可行性报告》 1996.13

**

[3] 1

2.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洱海自然风光优美,流域所在地传统文化意义深远,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宾客,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云南三大高原湖泊之中,洱海在自然和社会区域环境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表1)洱海是云南

表1 云南三大高原湖泊

Tob 1 The three biger Highland lake of Yunnan 名称 所属水系 湖面面积 平均水深 库容 生物量 水质

283 (km) (m) (10m) (t)

滇池 金沙江 309.5 4.4 15 136000 劣五类

洱海 澜沧江 250 10.5 28.87 479000 二类

抚仙湖 金沙江 212 87 185 400 二类 省第二大淡水湖泊,生物量最大,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饮用,与滇池相比,洱海水质、水深、生物量和库容等自然条件明显优于滇池;洱海所在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显然比抚仙湖所在地区高。目前,洱海的环境还算良好,但是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相对集中,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洱海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形势,研究表明其整体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改良整治工作未能持续进行,生态保护日趋紧迫。目前其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量的供需矛盾、分配的不平衡、“三废”污染、水源生态保护以及水体的营养化等方面,而导致这些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2.1“三废”污染分析

废水的污染对于洱海本身而言,主要是生活污染,而对整个流域而言生产污染又是重点。生活污染到处可见,只是其程度具有地区差性,排放最严重的地区是湖西坝子,其次是凤仪、海东、挖色;直接注入洱海的工业污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的波罗江,对流域污染最大的企业是大理造纸厂、洱滨纸厂和云南人纤厂,据估计三家企业排放污水中的CODcr、BOD5和SS负荷量中CODcr和SS污染物分别占洱海废水排放的约92%和82%,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员技术水平差,管理制度不完善。1996年以后大理市进行产业的必要调整,人纤厂等相继停厂、破厂,废水污染现集中在大理造纸厂和波罗江沿岸的一些企业,目前大理造纸厂处于待停状态。工业废水问题日益改善。特别在下关沿西洱河两岸建成了长6.7Km的排污水管,改善了西洱河上游市区内的污染状况。

大气污染在洱海地区未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未受到重视,目前洱海地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仍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大理造纸厂,其排放的烟尘达1 250mg/m、SO2为10.4kg/t、NO2为2.0d/t,由于地处湖泊的西南方,地区主导风向又是西南风,使其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向四周扩散,并随着降水污染湖泊;另外在湖东南地区也有一些厂矿产生废气,但由于地处人口少的山地,大气污染影响还算不大。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森林砍伐的严格管理,大理地区农村广泛使用了蜂窝煤,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CO2和SO2,到目前为止虽然未产生极大的影响,但长期的使用就会使大气质量下降,加之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

固体废弃物形成的废渣是目前洱海流域环境治理的最难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6年研究认为城市固体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是目前洱海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关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城市固体废弃物在2000年前每年增加10%,从2000年后每年增长8%,由此可预测其近几年数量,(如表2)目前产生城市固体废弃物最多的是下关,喜洲最少,相差达20多倍,主要原因是下关城市发展较快,污染大户多集中于此,大理古城垃圾大量运往下关,深长村山菁垃圾堆放场已超负。在所有的固体废弃物中工业企业和医院产生的物质危害较大,据环境卫生管理站在1995年对工业废弃物所作的调查,1994年大理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产量为 97 282T,其中的413T被视为有毒和危险废物,洱源县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为5 160T,其中有毒和危险废物为6T;大理市13所医院中最大的第一人民医院每年产生205T固体废物,有9.5T是危害废物。如今,城市固体废物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未形成持续利用、科学监管的流程。而乡村固体废物由于分布广、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专家组 《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预可行性报告》 **

3 * 2 1996 37-38.附录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项目专家组 《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 1996 21-22

表2 洱海区域近年固体废物排放及预测(单位:104T)

Tab.2 Erhai Lake zone drain off solid refuse and calculat in recent years(unit: 10T) 地区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下关 5.23 5.75 6.32 6.95 7.65 8.26 8.92 9.63 10.4 大理 0.54 0.59 0.65 0.72 0.79 0.85 0.92 0.99 1.07 凤仪 0.47 0.52 0.57 0.63 0.69 0.75 0.81 0.87 0.94 喜洲

0.21

0.23 0.25 0.28 0.31 0.33 0.36 0.69 0.42 总计

6.45 7.09 7.79 8.58 9.44 10.19 11.01 11.88 12.83 ——————————————————————————————————————————————

资料来源:《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

分布散,难于统计,资金短缺且投入较分散,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以至乡村附近的一些河流成为了全村的“垃圾场”。近几年旅游热又导致一些流动性固体污染,每年几次旅游旺季,几十万宾客的涌入,“白色污染”增加,为固体污染的整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由于上述各种污染的存在,近年来洱海水质变化急剧,水体营养状况变化显著,从1985年到1994年的十年内洱海水质已从贫营养过度到了中营养状态,尤其是1994年洱海银鱼生长带来的生物性污染,至今未能改变。环海水产养鱼塘以及航运和生产大力发展起来的机动船只引起的污染自作“双取消”后有所改良。根据洱海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其水质尚清洁,属Ⅱ类水,并且正处于恢复保养阶段。 2.2生态环境分析

洱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发展的加快,其区域差异就更加显著。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水资源的分配不均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在湖西大理、喜洲、下关一带,人口密集,水量相对较丰富;而湖东南丘陵地区则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水资源出现季节性贫缺且水质较差,加之森林分布少,群众节水意识差,到干季水资源短缺;在水量丰富的地区由于社会发展迅速,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污染,洱海水量时空分配不均现象较为显著,而区域环境差异最终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的形势。

湖泊的上游地区(洱源县部分)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源区的过度开发和河流的携泥沙量。(如表3 )洱源县河流携沙广泛,其中携泥沙最大的是弥苴河水系,达68.4×10T,输沙模数达920t/km,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水源区的过度开发,化肥施用量大,目前上游耕地面积为92 670亩,化肥施用总量为1 754 T,养分流失总量达1 117.5T,其中有大量的K、N、P肥和复合肥,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洱海

表3 洱源县各河流年输沙情况

Tob.3 The condition of the rivers carry sand every year in Eryuan County 河流名称 径流面积 长度 输沙模数

22 (km) (km) (t/km) 弥

年输沙量 (10T) 折合方量

4合计 推移质 悬移质 (10T)

4*

4

24弥苴

河干 563.0 23 270 37.5 9.4 28.1 22.1 流段

凤羽 249.32 35 400 13.3 3.32 9.97 7.8 河 段

弥茈 529.55 35 250 17.6 4.4 13.2 10.4 河 段

总计 1341.87 58 920 68.4 17.1 51.3 40.3 3 资料来源:《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整体的生态环境。洱海的中游地区(湖西大理、喜洲,湖东海东、挖色等地)是湖泊的主体,也是目前人类活动较广泛的区域,环境人为干扰较大,海东、挖色等地人口总数相对较少,但相对集中,自然条件不优越,地处湖泊东部,山地居多,山势不高,有部分的工矿业;大理至喜洲地段是目前旅游业开发的热点,据估计在这些地区每年要接待游客几十万人次,苍山脚地区近年来修建了大量的休闲场所,增加了人类对苍山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个中游地区人口总数多,由于历史等原因,开发较早且深刻,经济发展较快,农业耕种大量使用化学肥料,18溪河坝管理不完善,土壤侵蚀增强;下游地区(下关等地)是整个流域社会发展的中心,人口最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许多污染企业都集中于此,产生大量城市废弃物,一些老旧企业拥有很强的根基和历史背景,使产业调整和经济结构的优形势趋于紧张。 2.3水环境分析

洱海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冰川融雪,并以径流的方式注入湖盆,入湖河流水量占洱海水量的50%左右,近年来苍山终年积雪出现年际变化,18溪年内季节性相当明显,中段甚至有断流的情况;洱海正常库容量为28.87×10m,流域人口约为80万,人均水量3 600 m,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 952.8m),水量不算丰富,而且近几年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水量又不断增加,据估计工业和生活年需水0.6×10m,农业灌溉用水1.3×10m,发电用水5-7×10m,“引洱入宾”(引洱海水到宾川县)工程用水0.5×10m,每年固定用水近8×10m,换水周期为两年半(891天),丰水年暂且可以满足供水,贫水年水位就会下降,加之水体不断的遭到人为的影响,使供需矛盾更加严峻。

流域植被分布不平衡,覆盖率年年逐减,目前大理市、洱源县森林覆盖率分别约为16.8%、27.2%,而且大理市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大理至下关一段的苍山中部和团山等一些风景区,环海地带树木稀疏,大理至喜洲段由于大理石开挖等原因,苍山山体破坏大。导致洱海水源区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注入洱海的主要河流大都存在污染问题,目前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是南部的波罗江,主要原因是沿河段附近一些建材厂和居民生活污水大量排放;18溪尚处于清洁状态,但伴随旅游业的过度发展,苍山山腰地段的过分开发,河道建设管理不善,不仅使河源地区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而且还促使河流水质变差,水量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到洱海的库容;北部河流主要存在携沙量大的问题,目前携沙量最大的是弥苴河,主要原因是上源地区农业耕种过度,河口地段养殖业发展过快,如今养殖业已得到控制,但整体形式不容乐观。

*838

383

8383

83

333.洱海环境改良措施

3.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针对洱海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洱海环境的可持续改良不仅要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而且还要在实证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给予确立。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不同的方针、政策,解决不同的环境问题:

上游地区(洱源县部分)——主要针对农业的过度开发,在广泛的山脚地带适当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进而增进其乳制品加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其沿湖地区严格控制水生养殖面积,“退耕还水”,加强湖岸绿化和海底绿化,减少农用化肥的使用量, 扩建茈碧湖水库,控制凤羽河给弥苴河带来的泥沙。

中游地区(海东、挖色、大理、喜洲等地)——大理、喜洲地区主要是保护苍山植被和18溪的河床,减小山脚的开发,适当“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环境和水源,耕种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优化经济结构,建立一套完善的乡村废弃物监管、控制系统;海东、挖色两地则要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加深和加强沿湖地区湿地、滩涂的建设和管理,海东地区交通方便

地段可适当利用其地形特点发展一定的工业;整个中游地区必须对交通、旅游业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下游地区(下关等地)——主要是控制工业污染和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在严格控制“三废”污染的基 4 础上合理的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第二产业的数量,加强第三产业的建设,尽快建成大垃

圾处理技术,对必要的污染企业进行迁移或分流,建立完善的设施,就地处理污染物,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不能进行区际转嫁,力争区际生态环境的和谐。 3.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法制和环保意识

洱海环境的保护不仅要从法律上作出确立,政策上进行实施,而且要以人为本,全面进行思想教育。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用事实教育群众、用思想武装群众,让群众不仅从经济效应上感受到洱海的价值,而且从生态效应上意识到其价值;加大教育投入,可结合当地扫盲工作进行乡土环境教育,对直接参与洱海开发和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逐步对洱海作业的船只进行适当的作业考评,建立科学监管的体制,严格控制人类干扰的范围和程度,使开发从无序走向有序,短期转向长远,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把保护洱海似如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的重要,让“东方的日内瓦”永远璀璨。 3.3加强水域工程建设和管理,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水域工程建设是流域环境改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加强,洱海水域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改良和资源的利用都有十分巨大的作用。目前,“引洱入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18溪的河坝修建对入湖河流的携沙量和土壤的侵蚀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完善管理那些管理不善或无长期无人无津而糟人为破坏的已建水域工程,建设相关的蓄水工程,防洪抗旱,缓和水资源的分布差异和季节分配不均,严禁湖区围垦;在北部水源区和沿湖地带建立生态保护点和“绿色生命线”,使自然环境形成天然的“透视走廊”,以便发展“生态旅游”。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适当的“退耕还水”,保持水域面积的稳定,进而保证水位和水质,保护各类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沿湖的产业分布最好进行优化,下关地区的一些企业可以进行产业转移或者分散产业的过度集中,结合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合理的对老旧产业进行调整,对一些职工妥善安置,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信息城市”、“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在整个流域内,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注意城乡联系和行政连带,发展经济,在尽可能不浪费耕地资源的前提之下,适当加强交通建设;让有污染或重污染的产业远离湖区和水源区,力求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并行。

参考文献

[1].薛琳 主编. 新编《大理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8-19 [2].云南省林业规划院.《云南自然保护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288-301 [3].大理文化丛书.《走近大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38-40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Envivonment Situation in Erhai basin LI Zhaolin 1

CEN

Hua2

(1.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650092,2.Kunming Advanced

Metallurgy College. kunming .650033 ) ABSTRACT: The author intally introduces the survey and the Current envivonment Situation in Erhai Lak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author analyses envivonment problems in Erhai basin. These analyses include the contra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ces,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ces, th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resouces,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nvivonment, the ecological envivonment of waterhead,etc. The author especially analyses and evaluates the enviv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at present. 5 Moreov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Envivonment;

Erhai L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青海湟水流域范文】相关文章: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07-11

湟水河流域范文05-21

湟水河范文05-15

湟水河污染范文05-21

流域管理论文范文05-09

黑河流域现状范文05-27

讨赖河流域范文05-21

兰州黄河流域范文05-29

小流域调查报告范文06-18

黄河流域水电站范文06-11

上一篇:汽车综合实践范文下一篇:清宫比生孩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