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农村支教实践之所感

2023-02-17

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普遍性, 艺术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充满了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接触艺术的机会。现代人对艺术的重视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投入到对下一代的教育上, 因此艺术教育算是如今比较热门的话题, 家长们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怎么投入都不为过的[1]。我们国家对于艺术教育一直保持重视,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时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2]。世界范围内, 各国对艺术教育也十分重视[3]。

为了了解农村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情况, 并向他们传播艺术基础知识, 2017年暑假, 我作为山东大学 (威海) 艺术学院的一员, 跟随院里的支教团队前往临沂市蒙阴孟良崮中学开展了为期八天的支教活动。短短的几天社会实践活动, 我锻炼了自己, 接受了一场关于艺术的再教育, 收益匪浅。本次活动, 使我看到了城乡艺术教育的差距, 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引起初次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们的兴趣才是关键, 深刻体会到少年儿童的艺术培训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以下就这次社会实践情况及个人思考作一阐述。

一、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支教时间为2017年8月31日-9月7日。我们在一个有着灿烂阳光的晴朗天气到达支教校园。学校的领导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与我们商讨了接下来几天的课程安排。基于专业, 我负责舞蹈教学。我们教课的孩子都是初一, 在实行六三制的临沂市, 上初一的孩子大概有12-13岁。

二、教学情况与效果

(一) 学生的艺术教育背景调查

通过课前的自我介绍, 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于艺术教育接触的非常少。关于兴趣爱好, 男孩子们愿意说些体育类的运动或者是游戏, 女孩子们多会说看书、写字、或者活泼一些的会说跑步, 在我们的班级里没有同学的兴趣爱好与艺术有关。

(二) 教学情况

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 我的课只教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 并且动作并不难, 确保孩子们都可以做到。从教学过程与效果看, 班里的学生大致可以分成A和B两组, 其学习和表现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我教同样动作的情况下, A中的孩子们认真学习我的动作, 还原我的动作幅度, 虽然对动作的记忆都很慢, 但是每一遍都在认真记动作;而B中的孩子们从动作幅度上就不同, 他们好像不敢伸开自己的手臂, 在动作学习中, 感觉她们的大脑与动作是分开的, 身体虽然在跟着做, 但是却难以记住。在一遍一遍的学习后, 他们虽然能完整呈现, 但动作幅度不到位。

学得慢的原因主要是紧张和不自信。这点在排位置时同学的表现就很典型。我提前对孩子们说好我是按照个子的高矮排序。B中的孩子们很有趣, 当我因为她的个子比较矮把她往前排时, 她好像对于来到前排非常抗拒。我当时想着别太为难孩子们, 毕竟都是第一次接触舞蹈, 于是我便把她和后排的A中同学换了一下, 但是当她站到后面时她又向前排张望, 能感受到她有点想回来。孩子们是纠结的, 一方面想要站在前排展现自己, 另一方面又害羞于在前排肢体动作表达。

三、体会和思考

(1) 孩子们有兴趣学习艺术, 但缺乏机会。从课后孩子们整体的呈现可以看出, 在认真的学习后, 其实孩子们的动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都表现得很好。但是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那么抵触呢?我觉得是因为孩子对艺术了解的缺失引起的不自信所致。我也想过他们是不是真的对舞蹈非常抵触, 存在着“就是不喜欢”这种情况。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 因为在课堂的开始, 孩子们说想让我放歌给他们听, 我就和着音乐在课堂中表演了一小段舞蹈。课下孩子们都会围过来问我问题, 可以看出她们对于舞蹈是有兴趣的, 并不是抵触, 只是缺乏机会去挖掘自己的兴趣。 (2) 艺术学习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信心。在上课过程中不难发现, 在音乐、舞蹈和美术这些艺术教育的几大类中, 孩子们对其接受程度还是有区别的。音乐和美术是坐在位子上就可以完成的, 而舞蹈最开始要突破的就是站起来并且“手舞足蹈”, 就这点成为许多同学的难题。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艺术教育的机会很少, 特别是学习舞蹈, 因此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展现自己。班上活泼、愿意与老师交流的几个女孩子此时也显得十分拘谨。在这一点上, 接受过艺术教育和没有接触过的差别就非常大。班里有一个女孩子是别的班过来的, 她对我说她很喜欢舞蹈, 妈妈给她报了拉丁, 每个周六都要学。当我叫孩子们起立站队时, 她的表现就与其他孩子们不同, 十分利索的从座位上离开, 并不害羞, 能感觉到她的自信。 (3) 艺术教育城乡差距值得重视。尽管国家对艺术教育近年来投入了极大的支持, 但实际上, 艺术教育城乡差距很大, 农村艺术教育落后面貌亟待改观[4]。虽然现在互联网发达, 但是由于区域和生活圈子的局限, 以致于孩子对于文化的接受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要改变现状, 不仅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更需要教育部门改变管理方式, 创新考试制度, 利用当前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 实现艺术教育的均衡和健康发展[4]。 (4) 对于初次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们, 创新教学方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才是关键。在本次支教中, 国画班的教学效果就值得借鉴。他们并不是一上来就向孩子们死板地讲述光和影啊、构图啊、这种外行听起来云里雾里的东西, 而是带去一种很新颖的作画方式。利用国画颜料流动性特点, 老师们让孩子们通过吹动颜料以及移动画纸做出好看的画。这样做出来的画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且精美好看的, 没有一个标尺去衡量你做的到底好不好, 孩子们也就愿意放开自己, 从而对这门艺术更感兴趣。 (5) 农村并不存在艺术教育的家庭和社会观念障碍。现代社会, 人们对艺术已经不再陌生,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接触艺术的机会。

即使农村也不再像以前的生活, 一家做一件生意事, 子承父业, 农人做农活, 渔人捕鱼, 商人经商, 演艺人一身技艺, 各行各业之间相对封闭。“戏子”这个身份、这个行业的地位在古代可以说是比较低贱的。主要因为在古人看来, 戏子不事生产, 不安于乡土, 在生产力相对差的古代, 不足以有养活自己的土地, 只能依靠别人生活。

而且为了唱戏、扮装, 往往要剃鬓角、额发之类, 也不符合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的概念。女戏子要抛头露面, 男旦 (粧旦) 要男扮女装, 这些都是不符合古人的道德观念的。明代陈铎的散曲“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川戏”中, 就涉及不少这方面的内容[5]。到了现代, 在满足了基础物质生活以后, 人们开始在各个方面, 各行各业追求艺术与美的享受。

美食方面, 我们今天的普通老百姓对美食的要求也从吃饱就行到“色香味俱全”, 并出现了各种食物的雕花与摆盘的艺术;服装方面, 从以前的有合身的衣服穿就行到后来的各式风格和设计;对家庭的装潢、家具的选择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人越来越多的对文化艺术的追求[6]。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这两种消费类型越来越多。现代人对艺术的重视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投入到对下一代的教育上, 农村也一样。

【相关链接】

根据政策规定, 2007年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 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

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就出台配套政策:2007年的师范专业新生在享受免费的同时, 有义务到国家约定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3年。学生支教期间, 可通过寒暑假回学校读教育硕士研究生, 支教期间便可拿到硕士文凭, 也可在支教结束后继续深造;支教结束后, 国家会提供专场招聘会, 让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去向;

另外, 国家还考虑到了毕业生支教时的住房、结婚、生子等问题, 也会陆续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摘要:本文是我对2017年暑期农村支教活动的一点感悟。文章简述了本次活动进行的基本情况, 总结了活动带给我的体会和思考。通过本次活动, 使我看到了城乡艺术教育的差距, 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才是艺术基础教育的关键, 体会到少年儿童的艺术培训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农村支教,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小兰.论艺术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 2011, (44) :222.

[2] 杨叔子, 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06) :1-8.

[3] 惠彤.赴英国伦敦学习考察引发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 (04) :115-118.

[4] 黄昉, 宿美丽.山东省城乡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 2014, 2 (08) :62-71.

[5] 李铁晓.明代中叶的“清明上河图”——陈铎《滑稽余韵》、《秋碧轩稿》散曲集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2) :53.

[6] 刘玉立.现代人与室内装饰艺术[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21.

上一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属地化管理的成本探讨下一篇:明清时期厚古薄今的书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