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艺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北齐刻经隶楷书艺术风格研究 ——以响堂山石窟为例

摘要:北齐时期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相互勾结,阶级矛盾尖锐,鲜卑文化与汉文化撞击、交融,是文化繁复的时代。北齐贵族崇仰佛教,推崇佛法,并利用佛教的理念以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废佛与北周武帝太极殿三教辩论,使得僧众对法难愈加恐惧,护法行为由此产生,僧众认为“缣缃有坏,简册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于是发七处之印,开七宝之函,写访莲花之书,命银钩之迹”,“托以高山,永留不绝”。因此,北齐时期出现大量石窟刻经,用以禅诵、护法,主要分布于邺城和山东地区,邺城地区以响堂山石窟刻经、中皇山刻经、小南海刻经等最为著名,山东地区以泰山经石峪、四山摩崖刻经等为最,两地刻经不仅书法风格气韵相当,在金石学、文献学等学科领域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时期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其刻经内容丰富,保存完整,隶书居多,其隶楷书呈现出北齐时期典型的“平画宽结”的艺术风貌,隶楷书作为北齐、北周时期独特的书法风貌,在书法史和书法风格史上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北齐时期刻经出现的时代背景,阐述了二武灭佛与末法思想对“开窟刻经”这一护法行为的推动作用。其次,以响堂山石窟为例,从书法艺术风格角度对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响堂山石窟隶楷书分为偏隶型与偏楷型两种类型,偏隶型古朴灵和,偏楷型严整端庄,且两者皆抓住“平”与“宽”这两个显著特征,体现出北朝末期“平画宽结”的时代特点。形成此种风格的原因有四:一为汉魏石经迁邺的影响,二是钟繇书法风格的贯穿,三则写经体的传承,第四是复古之风的思想运动。最后,笔者又将响堂山石窟刻经与中皇山刻经、泰山经石峪进行风格对比,中皇山、泰山经石峪与响堂山石窟虽在自然环境和凿刻工艺上有所不同,但在书法艺术上则都彰显着深穆简静、雍容雄强的气势。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代表着北齐时期典型的书法艺术风貌,是唐楷典雅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风格研究

学科专业:美术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学术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综述研究

三、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北齐时期刻经出现的时代背景

一、“末法思想”与“二武灭佛”

(一)“末法思想”

(二)“二武灭佛”

二、北齐刻经分布情况

第三章 响堂山石窟刻经的概况

一、响堂山石窟的地理位置与刻经时间

二、响堂山石窟隶楷书刻经的分布

第四章 响堂山石窟刻经的隶楷书书法风格研究

一、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艺术风格评析

(一)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总体风格特征

(二)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艺术风格分类

二、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艺术风格探源

(一)汉魏石经对响堂山刻经隶书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敦煌写经对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的影响

(三)钟繇类型的体势、笔法对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的影响

(四)北朝“复古”思想对响堂山石窟刻经隶楷书的影响

第五章 响堂山刻经隶楷书与北齐时期其他地域隶楷书刻经艺术风格比较

一、响堂山刻经隶楷书与河北涉县中皇山刻经艺术风格比较

二、响堂山刻经隶楷书与泰山经石峪艺术风格比较

第六章 小结

第七章 响堂山刻经隶楷书影响下我的临创实践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工程施工论文提纲下一篇: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