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农村改革

2022-09-11

一、认识:乡村振兴需要领导干部实干拼搏

2018年2月4日, 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路。要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靠我们各级领导干部, 把实干放在首位。

(1) 要咬定目标。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为此, 干五年、干十年要发展成什么样子?要达到什么目标?都要咬定一个目标。要树立一个项目、一个产业抓出头的思想。目前要防止两种最为突出的错误倾向, 一是对乡村振兴实质内涵理解不透, 把改变农村“脏乱差”、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等, 简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标志”。二是一些地方搞层层加码, 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 要么在农民宅基地上搞别墅大院;要么只注重村里的街道如何“拓宽”和“取直”等, 根本不考虑留住“乡愁”, 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这个首要任务抛到了脑外。

(2) 要身体力行。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并根据当地情况, 选择招商, 不要让规划跟着开发商的项目走, 心中无数。二要扎实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在操作程序上要按照“先行试点、大胆探索、积累经验、稳步推开”的总体思路, 突出三个到位 (即:领导重视到位、政策宣传到位、业务培训到位) 。

(3) 要像大雁一样团结合作的实干。雁阵是团队力量最好的体现, 是团体与个体最好的结合, 是团队组织发挥最大效能的极佳管理。大雁是极有灵性、极有智慧的鸟, 大雁群飞的效率是单飞效率的1.71倍。要在2050年,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还需要32年的奋斗, 为此,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 树立资源共有, 优势互补, 区域互利意识, 树立“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思想, 这样才能产生强大合力。

二、行动:大力推动农村改革, 让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 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

探索创新农业经营制度, 是我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以来的宝贵经验, 目前, 应从以下入手:

一是培植龙头企业。要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和加工企业群:招商引资, 鼓励外来客商独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 或以现有农业企业、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为载体, 吸引外资创办合资、合作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激活民间资本创办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优势产业和千家万户;打造农产品的精品品牌, 帮助农民实现农业产业化全过程。

二是实现规模化生产。要确立的主导产业,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连片开发建设商品生产基地, 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 建立一大批专业镇和专业村, 形成规模效应, 要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 用“订单农业”引导农民生产;要做好规模农业建设、开发、管理的组织/协调/督促工作。同时, 要提倡和引导各地大兴庄园经济, 促进土地向种植能手转移集中。

三是培育市场体系。在市场定位上, 我们要瞄准大都市, 他们需要什么, 我们就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什么, 在市场的形式上, 要建设和开辟用作直接进行商品交换的有形市场。比如重庆市秀山县, 就完善和扩大以中和镇为中心的黄花市场, 以石堤为中心的板栗干果市场, 以钟灵为中心的茶叶市场, 将这些市场建成有一定规模的集散中心, 确保农产品货畅其流, 境内商贾云集。

四是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要认真开展QS (食品生产许可) 、ISO9000族质量管理认证、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HACCP认证等和科企对接工作。对开展认证工作的企业给予补助, 对获全省知名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等。

(二)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这就意味着将使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在75年, 这意味着今后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会改变, 也意味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不会改变, 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此, 如何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2018年2月5日答记者问提出以下的指导:第一, 要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 进一步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在坚持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前提下, 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第三, 系统总结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 逐步扩大试点, 加快修改完善有关法律。这一指导思路发出以后, 江苏盐都走在前列, 成功的探索出了深化土地改革的经验, 他们的具体做法:建立一户一档案, 将农户申请、审查意见、拆迁评估报告、拆除协议书、原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以及方案拆除前的照片等资料归档。在资金保障上, 各镇 (区、街道) 编制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实施方案, 报国土局、“宅退办”审核备案, 完成实施方案审核备案的, 付30%的启动资金;完成宅基地退出协议签订的, 报“宅退办”备案的, 付到80%的资金;剩余资金待城乡挂钩项目市级验收后一次性结算、拨付到位。这一事例说明, 它为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显化和增值打开了一扇窗户, 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否向纵深推进的一大关键。

(三) 创新农村人才科技机制

一要继续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 建立和扶持一批产研融合的特色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 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立县、乡、村三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通过科技带动, 提升农业市场价值;二要选拔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其主要渠道就是要从大中专与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打工返乡人员、民间艺人等五类人员中挖掘培养, 并把他们分派到最需要的乡村去, 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三要依托“项目”开展培训。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失地农民务工培训等, 组织相关的专家、专技人员深入农村产业项目地, 进行标准化生产, 水肥一体化管理。四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 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报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四) 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就为乡村治理指明了方向。乡村社会治理它有三层内涵:

(1) “产业”的振兴。产业兴旺的前提是作为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双重身份的土地供给及时、充足、通畅。因此, 需要做足做活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用地等“三块地”的改革, 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

(2) 扩大社会参与。要协调利益关系, 要解决劳资纠纷, 要处理社会矛盾, 要进生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等等, 都缺少不了村民的参与, 为此必须要让民做主、让民说话、让民评议、让民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政府和管理者“费力不讨好”的局面。

(3) 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 党员干部要带头。党员、干部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群众, 思想觉悟要高于群众, 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带头监督制止歪风邪气, 积极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省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神事杜绝办等新风, 自觉接受群众评判和社会监督。

其次, 人人要守法。法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我国, “依法治国”明确写入宪法。它告诉全国人民今后要自觉遵守法律, 要懂法、知学和用法。法治思想要求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 走到哪里都要体现文明程度, 要求我们要敬畏法律, 对法律明文规定的要做到心里有防线, 不要越“雷池”、碰“高压”。

再次, 村里要民风淳朴。淳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中国以“谦和好礼”世界闻名。谦就是谦虚、谦让, 如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然而这一传统美德曾在2016年的彭宇案后受到摧毁, 今天提出来也是中国道德的回归, 它要求待人接物以诚相待, 淳厚朴实, 敬老爱幼, 和睦相处, 待客如宾, 童叟无欺,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等。

总之,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中国梦, 我们必须持续深入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民的安居乐业, 国家的繁荣富强。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 它告诉全国人民:我们党历史性地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了党和国家的优先位置, 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今天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阶段。为此, 如何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就必须深入研究农业经营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如何治理等问题。唯如此, 才能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 让农村改革发展加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封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贵州农村改革[J].理论与当代, 2017 (11) :7-9.

[2] 张照新.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 (03) :34-39+77.

上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民族地区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回顾下一篇:中学体育课程开展户外体验式训练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