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热点问题

2022-06-26

第一篇:当前教育热点问题

科学对待当前热点问题

弄清“怎么看” 明确“怎么办”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又迈上了新的征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两会前夕,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两会期间,这些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议案提案对此都有涉及。网友的关注、两会的热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体现了人们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凸显了科学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

然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期待更强烈。因此,我国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伴生现象。

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客观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数量明显增多,表现更加复杂。我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任务的叠加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的叠加,有的问题在多年发酵以后逐渐显现出来,有的问题在客观条件形成之时自然产生出来。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问题不仅数量多、表现在方方面面,而且形态多样、十分复杂。而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大强化乃至放大了这些问题,使之显得更加突出。

关系改革发展大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热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综合性、代表性。分析一下人民网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无论是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问题,还是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都关系和影响大局。同时,这些问题都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指数。

不同问题相互交织,解决难度明显加大。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态多样,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积累的,也有新近形成的;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会领域的;既有不同特点,也有共同之处。从总体上看,不同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强,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不少属于“两难”问题,它们彼此依存、彼此牵扯,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

容易引发对立情绪,甚至造成社会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热点问题是公众利益和情绪的集中体现与表达。有的社会热点问题“热”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加以妥善解决或者进行必要的降温。如果应对和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就很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对立情绪,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2010年,全国群体性事件呈高位运行状态,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于对热点问题处理不当而引起的。

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及其新特点表明,我国改革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同在。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突出任务。而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也就是要弄清“怎么看”,明确“怎么办”。

在“怎么看”上增进共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清才能方向明。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并不容易,特别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必然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思想武器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不断增进共识,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呢?

理性地看。就是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会因为人们不承认而消失。事实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都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社会热点问题,我国在经过30多年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后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并不奇怪。因此,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当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那种对问题视而不见、漠然置之的态度,那种闻问题而色变、视问题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是不理性、不可取的,既不利于正确认识问题,更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

严肃地看。就是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看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不放大,也不缩小;不言重,也不看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大问题而不是小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却把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看小了、看轻了、看淡了:或者认为它们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都是“问题”,没什么了不起;或者认为它们既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就是“正常的”;或者认为“虱子多了不痒”、问题多了不愁,用不着太在意。这些认识需要及时改变。

全面地看。就是系统分析、整体把握。同其他事物一样,问题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复杂问题更是如此。要正确认识问题,就要对它全面地看:既要瞻前顾后,也要左顾右盼;既要总体把握,也要分清主次。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很容易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如,对于“看病难”问题,就可以从多个层面寻找原因——政府投入不足:2009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24.7%,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5%的平均水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本应为“金字塔”型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我国却呈现为“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大医院,从而导致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人们的心理因素:有些人的病在社区诊所和一般医院就能看好,却非得去找大医院的名专家,导致原本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加紧张;等等。所以,出现类似“看病难”的问题,很难说只有哪一个方面的原因。只有坚持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具体地看。就是区别对待、“就事论事”。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性质、成因、形态上有某种相同和类似的方面,但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范围内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不能搞“一人生病,全家吃药”。比如,对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和收入分配不公这两个问题,有的人简单地把它们都归结为体制机制不合理的结果。其实,这两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不一样: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不高,固然有制度设计相对滞后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不具备实行“高福利”的现实条件;收入分配不公固然也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到位,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把这两个问题的成因等同起来,势必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发展地看。就是看到变化、面向未来。社会热点问题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必然随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也会因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特别应当看到,党和政府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在不断加大解决的力度。当然,解决任何问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既不能动摇信心、看不到希望,也不能盲目乐观、不下大力气解决。

在“怎么办”上凝聚力量

行动是认识的指向,重行动才能出实效。对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既要正确认识即弄清“怎么看”,更要有效解决即明确“怎么办”。弄清“怎么看”,最终是为了明确“怎么办”;明确了“怎么办”,又有利于进一步弄清“怎么看”。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怎么办”?总的来说要靠发展、靠统筹、靠实干、靠群众。

加快改革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凸显,从根本上说是发展不充分、不科学导致的。有效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根本途径就在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努力“做大蛋糕”,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为有效解决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分好蛋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为有效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大蛋糕”,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分好蛋糕”,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重统筹兼顾。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数量多、涉及广,性质、表现、成因复杂多样,解决难度也大。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战略思维、系统观念和全局视野进行通盘考虑,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先后顺序、实施步骤、有效措施等,制定路线图,列出进度表,确保稳步、协调推进;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要求,把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与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防止顾此失彼;把科学精神和负责态度有机统一起来,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统筹规划又突出重点,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哪些问题已有解决的可能、可以尽快解决,哪些问题尚不具备解决的条件、需要逐步解决,防止急于求成。

坚持真抓实干。解决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不能靠拍胸脯、喊口号,也不能“等等看”、“慢慢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全面信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考虑群众的感受和感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雷厉风行、少说多做,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急事先办、小事快办,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为此,需要健全必要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力的工作措施,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做到该哪个部门和岗位管的就归哪个部门和岗位来管,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同时,把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成效纳入干部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奖优罚劣、导向鲜明,切实改变回避矛盾、只说不练的现象。

紧紧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解决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几个部门或一部分人,而需要依靠广大群众共同努力。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着力做好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工作,特别要适应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形势,畅通和拓宽渠道,搭建和丰富载体,健全和完善机制,方便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表达诉求;多做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的工作,把有关政策、所作努力讲清楚,把实际状况、面临困难讲明白,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问题的成因与实质,赢得人民群众对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支持。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树立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人人共享的观念,积极建言献策,自觉履行义务,协力推动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共同谱写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任理轩)

第二篇:当前农村若干热点问题调查

1. 土地产权问题

土地问题显然是当前农村一个大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农民上访中, 为土地上访的比例很高, 占 到农民上访总数的50% . 。因此, 有一种意见认为, 应该给农民更加明确的土地产权, 甚至提出要将土地私 有化。不过, 农民为土地上访的案例, 大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郊农村。广大的中西部农村, 农民为土地 上访的案例较少, 且中西部为土地上访的案例中, 上访农民所针对的对象, 往往不是国家, 甚至不是乡村干 部, 而是村庄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具体地说, 在土地问题上, 有三种不同的农民对土地抱有三种不同的期待。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郊农村, 因为工商业的发展, 土地的非农开发, 土地附加价值大大增加, 土地可以带来极大的利益。为争夺土地非农开发的利益, 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个体农户等各方有激烈的博弈。从农民的角度来看, 农民越多的土地产权, 就意味着分享土地附加收益上越强的谈判能力。土地非农化的巨大利益, 使沿海地区和城郊农村的农民要求更加明确的土地产权。土地私有化当然就更好了。在土地缺少非农使用空间的广大内地农村, 经营农业的土地收益不会太多, 农民种地仅可以保持# 温饱有余, 小康不足.的生活水平。取消农业税前, 因为农民负担较重, 粮价较低, 农民种田不划算, 甚至有农民发出#我不要地还不行吗.的抗议。取消农业税后, 国家给农民种粮补贴, 粮价也一直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种田有了收益, 这个时候, 内地农村土地的承包权重新变得重要起来。有一些已经放弃承包土地的农户再次回到村里要回自己的承包地, 然后以比如每年每亩200元的租金转包给真正种田的农户耕种。也就是说, 在当前种田有收益的内地农村, 也存在 着两种不同的农民, 一种是并不真正种田, 但可以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农户以收取租金的农民。明确的土地承 包权(一般30年不变)使那些已经脱离土地的农民可以继续从土地中获取租金, 真正种田的农户向不再种 田的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户(务工经商户)交租, 农村为城市提供资源。显然, 越是明确的土地产权, 就越使那 些已经脱离农业的农民可以从土地中获益。而在土地产权比较模糊的情况下, 真正种田的农户本来可能借 土地集体所有, 通过几年一调整的办法来免费获取耕种土地的权利。这样, 真正种田的农户(当然也是更难 非农就业的农户)就不得不在比较收益较低的情况下, 再另外交上一笔租金给那些有机会非农就业的已经进 城的农户。这样, 在内地经营农业土地上的两类农户中, 那些已经非农就业的农户, 的确可以从更多土地产权中获益, 而那些更难非农就业不得不继续种田的农户, 就会在更加明确的土地产权中受到损害。如此一来, 农村土地更为明确的产权, 是沿海和城郊农村农民所欢迎的, 也是已经非农就业的农户所欢迎的, 却不大为那些真正种田的农户所欢迎。而当前我们讲到农村中农民的弱势群体, 或我们一般所指的农民, 恰恰就是那些仍在种田的农民, 这样的农民不仅占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 而且是中国农民中处境最差、最需要得到政策好处的农民, 也是那些声称给农民更多土地产权以道德力量让人同情的农民(而非珠三角地区已经变成土地食利者阶层的农民)。土地产权更加明确的政策所损害的农民利益, 恰恰正是这部分农民的利益。更糟糕的是, 因为农村大部分公共品是建立在土地基础上的, 有一部分农民已经非农就业, 但他们仍然在农村占有土地, 这些非农就业的农民, 就不大愿意为农村公共品建设出钱出力, 他们甚至不大关心自己土地的收成: 农业收入只是自己收入中不重要的部分, 有无都无所谓。而真正经营农田的农户, 因为在大片的农田中, 有几户已经非农就业且不太关心自己农业收入农户的土地穿插其中, 这几户农户不愿为公共品(比如水利建设、灌溉费用)缴费, 就切割了农村中的利益结构, 使农村公共品供给更加困难。此外, 越是明确的土地产权, 就越是形成不可调整 的既得利益, 这就使得农村在需要自下而上供给公共品的现实下, 使农村内生的公共品供给更加困难。村 社较多的土地权利, 可以较为有效地通过调整土地, 来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现在土地产权是明 确了, 土地的农业收益却更少了(因为公共品供给更不足了) , 且农业收益的分配更不合理了。

2. 村民自治与村委会选举

村民自治和村委会选举也是当前农村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村民自治因为与村委会选举联系在一起, 给 人以民主的想像, 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但村民自治在当前的中国农村, 发展十分不平衡, 且很难对村民自 治寄以过高的期望。从村委会选举的角度来看, 有两类地区, 村委会选举较为激烈, 一类是村庄有资源的农村, 包括沿海发达地区和城郊农村, 因为土地的非农收益, 而使村庄占有较多资源。还有就是如山西有大量煤炭资源的农村。正是因为村集体占有资源, 村委会选举的背后涉及巨大利益的分配, 村委会选举因此激烈。在这类农村地区,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就很容易出现, 并且几乎没有办法克服。

另一类村委会选举激烈的农村地区, 是村庄内存在着若干分裂的小型集团的地区, 典型是华北农村, 村 庄中一般有若干个以家庭联合为基础的小亲族群体,村委会选举成为村庄中不同小亲族群体合纵连横, 激

烈竞争的工具, 村委会选举不是提高了村庄的民主诉求, 而是充当了宗派斗争的手段。在广大的中西部农村, 人财物资源不断地流出农村的背景下, 村民自治缺少基本的资源基础。因此, 在内地农村, 村庄精英往往不愿参加村委会的选举, 村民自治徒有其表, 村庄中以#一事一议.为基础的公共品筹资机制, 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在村民自治的表象下, 逐步解体。也就是说, 因为中国农村地域广大, 情况复杂, 不同地区农村的情况相差太大, 同样的农村政策, 在不同地区找到的接应力量不同, 而导致政策实践效果的差异很大。那些迷信民主可以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人忽视了当前农村大规模人财物流出农村的基本事实, 忽视了农村越来越被城市所边缘化、农民越来越丧失主体性的基本事实。

3. 农村的价值失落

当前中国农村的问题, 显然不只是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因为现代性因素的进入, 农民得以安身立命 的传统价值开始解体, 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价值失落问题。在农村调查, 最触目惊心的可能就是农村老年人 越来越差的处境。我在一个村庄调查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情况, 这个村的老年人回答我说, 最近几年, 村里 就没有正常死亡的老年人。说没有正常死亡的老年人虽然有点夸张, 却道出了当前一些农村的实际情况。 我们估计, 当前中国关于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率(主要是自杀)的公开数据, 可能远低于实际非正常死亡率。农 村老年人去世, 往往无论什么原因都被作为正常死亡, 而只要调查足够深入, 就会发现, #正常死亡.的老年人 中, 相当部分其实都是#喝农药.或#上吊.而死。老年人#不得好死., 就给农村中青年人以强烈的暗示和预期, 人们不再对未来抱有高的期待, 及时行乐就十分合理。正是: 生儿育女一大堆, 辛苦到头却不得好死, 不如# 只生一个好.。与农村老年人有关的是办丧事的黑色幽默。2006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以# 丧事上跳脱衣舞., 报道江苏农村办丧事请戏班子表演脱衣舞的事情。我近年在全国农村调查, 发现在最近5~ 10年, 农村丧事竞争中, 表演欢快歌舞的情况极其普遍, 且以很快的速度在传播。举例来说, 我在苏北、河南安阳、陕西关中、湖南衡阳和湖北农村的调查中, 均发现了丧事请歌舞班子表演类似脱衣舞的欢快歌舞的现象, 其中在河南安阳农村调查的10天, 亲眼见到数场这类表演。丧事上欢快歌舞表演的关键不是丧事大操大办的问题, 而是丧事本身的哀伤与神秘, 被这些欢快的歌舞搞得不伦不类, 从而使人们不再从丧事仪式上获得意义。在另一些农村, 倒是丧事上不表演欢快歌舞, 而是将丧事简化到草草了事的地步。因为子女不孝, 不仅老年人被薄养, 而且去世后也被薄葬, 子女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付父母的死亡, 这种#唯物主义.态度, 使人们不再有对任何神秘力量的敬畏和期待, 一旦慎终追远的传统仪式变成搞笑游戏, 或草草了事, 则农村基本的价值准则也就无法存在, 其后果会十分严重。农村价值失落的原因, 既与当前农村社会转型有关系, 又与国家农村政策失误有关系。比如, 计划生育方面, 仅仅考虑降低人口出生率, 而对农民传统的构成安身立命基础的#传宗接代.观念彻底抨击。丧葬上, 为了节约土地, 甚至是为了让民政部门从火葬上得到好处, 而不顾农民的感受, 不分地区地强制推行火葬, 且建议农民将骨灰草作处理, 这样的态度, 就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的价值失落。而如江西万载县曾下文强制将宗祠改建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 甚至说宗族组织是未经政府登记的非法组织, 要禁止宗族&, 都说明了当前政府在农村价值失落问题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 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

自2002年开始, 我们一直在湖北荆门五村进行农村公共工程建设的实验, 尤其是水利建设实验。取消 农业税前, 因为乡村组织还可以从农民那里提取一些用于公共品供给的费用, 一些维持农村基本生产生活 秩序的公共品还能供给。取消农业税后, 乡村组织不再向农民收取税费, 国家指望通过# 一事一议.的办法 来筹集公共品建设所需资金, 至少在荆门农村十分的不切实际。结果, 在我们的实验区, 因为没有与之匹配 的农民内生组织, 乡村行政组织又已经退出, 以前依靠大中型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的农田, 不再能有效使用, 农 民不得不花巨资打深井来灌溉。深井灌溉的问题有三, 一是深井灌溉的成本很高, 打一口井的成本要花费 数千上万元, 而灌溉能力却有限。二是深井灌溉水稻,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 可以解决问题, 一旦出现大旱, 离 开从大江大河调水的大中型水利设施, 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就成大问题。三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户打不 起深井, 又不再能从以前廉价的大中型水利设施获益, 农业生产因此变成靠天收成, 经济状况陷入恶性循环。 结果, 取消农业税后, 农民负担是减轻了, 但农民投资水利设施的支出却是大大地增加了。有报道说取

消农业税后, 农民投资水利的积极性提高了, 因为农民用于水利建设的支出增加了。问题是, 农民水利建设

支出的增加, 是被迫还是主动? 是使农村水利建设更合理了, 还是既有的大中型水利设施被新投资的小型 水利设施所切割和破坏了? 是农业生产的风险增加了还是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低了?更重要的是, 乡村组织因为不再向农民收取税费, 乡村组织不再有介入农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农村公共品供给成了个体农户的私事。而个体农户在公共品建设上得出的经验是#怕饿死的会饿死, 不怕饿死的不会饿死., 意思是说, 只有那些最需要公共品或最担心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农民, 才最愿意出钱出力解决公共品供给之不足, 这些农户因此在每次公共品供给中都出资出力最多, 而另一些农户却可以搭便车。次数一多, 那些每次都出钱出力最多的农户就成为村庄经济上最为贫穷、社会地位上最为弱势、说不起话、办不成事的真正弱势群体, 他们越怕饿死, 就越是要多出钱解决全体农户所需要的公共品, 因此就越是首先要被饿死, 而那些不怕饿死每次搭便车的农户, 却因为有便车可搭而生活得很好。但最终, 怕饿死的人都饿死了, 这些不怕饿死的人, 就不再能得到免费公共品, 因此迟早也会饿死。我们面对实验区如此严峻的公共品供给困境, 多次与当地县乡政府沟通, 县乡政府不是不明白从大江大河调水灌溉的大中型水利设施对于季风型气候的当地农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当地政府却认为这不是政府的事情, 而是种田农户自己的事情。当地政府甚至将几乎所有大中型水利设施都拍卖、承包给农户经营, 这样既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 又可将水利供给失败的责任推给承包人和农户。总之一句话, 地方政府越来越认为, 农户经营层面的事情, 包括基本的公共品供给, 是与地方政府无关的事情。湖北省政府 在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后, 进行农村配套改革, 提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以钱养事.。理论上 # 以钱养事.好像很通, 实践中, 地方政府却变成了#我不再向农民收税, 农民也别再找地方政府的麻烦., 地 方政府越来越与农村社会成了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而一旦离开地方政府的强制力, 农户自发合作的可能几乎没有。这不仅表现了水利灌溉这类生产所需基本公共品的供给上, 也表现在其他各种与农民生产生活秩序维持相关的公共品供给上。这样一来, 除自上而下由国家出资, 并作具体项目安排的公共品建设可以有些增长以外, 农村内生供给公共品的能力越来越弱, 状况越来越差。而离开农户对自己生产生活所需公共品偏好的表达能力, 自上而下安排的公共品建设资金, 将大量被无效地用在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上。在国家事实上不可能包揽所有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情况下, 如何依托包括地方行政力量在内的力量来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合作难的问题, 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当前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另外一类表现则是农 村社会的灰色化。所谓# 灰色化., 是指农村正式组织逐步退出之后, 农村社会带有黑社会性质力量的崛起。 其中包括以暴力和暴力威胁为基础的谋利集团, 这些集团强占农村公共资源, 欺行霸市, 从而破坏了农村的 基本秩序, 也破坏了农民的基本预期。包括农村以地下六合彩泛滥所代表的无序力量。地下六合彩在全国 大部分农村泛滥, 其后果极其严重。地下六合彩在很短的时间便吸干了农民的积蓄。还包括农村邪教的快 速传播, 2004年以来, 我先后在全国约10省市的10多个农村地区调查, 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地下邪教组织。 地下邪教传播速度之快, 其后果之严重, 用任何词汇来形容都不为过。

第三篇: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XX县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重的县域,90%的人口为农民,尽管近年来,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的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农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然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社会管理滞后等客观原因,及部分农民“有事就上访”的主观思想,农村信访群众仍然活跃,农村信访问题仍然较多。为妥善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在认真分析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基础上,我县就此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年来农村信访总体情况

农村信访工作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随着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表达合理诉求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信访工作量越来越大,信访稳定任务相当繁重。二是各类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明显增加。从群众反映的问题看,涉及多方利益的跨领域、跨部门的问题明显增多,如涉法涉诉、土地纠纷类案件,占到信访总量的4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做决策、办事情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群体反应;加上各类历史性遗留问题,部分特殊利益群体极容易形成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四是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充耳不闻,推诿扯皮,久拖不决。

据统计,2007年以来,XX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28件10507人,其中受理农村信访2722件7880人,约占信访总量的67.6%、信访人数的75%。从信访构成来看,农村信访问题34.2%为来信,65.8%为来访;30.3%为个人信件,5.9%为联名信,55.6%为个人访,10.2%为集体访;初信初访占81.6%,重信重访占18.4%。从信访人群来看,农村信访群众多为男性,年龄层次多为22岁-65岁之间;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党员约占信访人数的5%。从变化态势上看,农村信访量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信访人数逐年攀升:2007-2011年,农村群众分别来信来访481件1208人、498件1459人、520件1586人、559件1617人、664件1810人。

7006005004003002001000农村信访件数(件)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农村信访人数(人)

二、农村信访主要内容

农村信访问题主要集中于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批划及纠纷、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和其他等九个方面。

30.0%25.0%20.0%15.0%10.0%5.0%0.0%比例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问题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其他

一是村务财务公开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6%。主要表现在,群众反映要求村两委公开村庄工作明细、村干部工作目标公开、重大决策公开、“三资”(即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收支管理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管理情况、优抚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使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集体土地、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和经营情况、电费水费收缴使用情况等。

二是基层选举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0%。此类信访问题广泛存在于全县各个乡镇、绝大多数行政村,多反映村干部换届选举中程序不合法、违规操作,贿选、“买票”,不讲民主等问题,采取写信与人访相结合的方式。写信反映问题时交织反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及经济问题、来访时三五成群或动辄几十人,有信访时段集中、信量大、联名信多、易发生集体访和重信重访大的特点。

三是土地承包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6.2%。主要反映承包地、机动地、人口地调整,及集体土地(包括林地、滩地等)发包问题,此类问题处理不彻底极易形成信访积案。具体有:(1)土地调整纠纷。如我县詹店镇某村村民何某自1997年起就多次反映1989年其家的13.5亩承包地被村委调整给李某,后自己开垦的31亩滩地被该村第六村民小组占用,其多次向村委、乡政府反映,该13.5亩承包地和31亩滩地至今未归还等问题,由于该信访事项年代久远,相关村民的土地承包证、土地使用证等证书遗失,时任村委干部死亡等问题,事实无法判定,县、乡调解意见得不到涉事村民同意,致使信访人久访不息,造成信访积案。(2)出嫁女儿户籍未迁出而承包地被收回。农村中大多存在着出嫁女儿不分地的“村规民约”,如我县乔庙乡某村女村民千某2003年出嫁到龙源镇某某村,其户籍未迁出,但某村以其已出嫁为由将其承包地收回并调整给本村新增人口,而某某村以其户籍未迁入为由拒不为其分配土地。(3)个人承包地土地使用权被侵占。如我县大封镇某村村民杨某因地边问题与村民赵某发生口角、打架,后赵某趁村民小组调整土地之机将地边挪移40公分,占用杨某0.2亩土地,经过多次调解,赵某仅同意归还0.1亩土地,致使杨某多次信访。(4)集体土地被村委私自外包等问题。如我县北郭乡某村村民近百人来县反映该村村委在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张榜公告的情况下,擅自将该村50余亩滩地发包给大封镇某村村民苗某,且该村村委与苗某签订了期限为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引发村民不满继而上访。

四是土地征用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1.8%。包括重点项目占地征地及企业占地等问题,具体有征地程序不合法(相关审批手续缺失、未开展风险评估、被占地村民未多数同意等)、占地赔偿标准低、赔偿未足额兑现等情况,此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及企业所在地。如我县一大型造纸厂占用某村70亩耕地建厂,由于占地赔偿与城区附近相比标准较低,被占地村民不同意,于是频频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五是干部作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8.8%。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访案件是因为基层干部决策不民主、处事不公、暗箱操作、作风粗暴引发的。

六是宅基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6.9%。主要表现在宅基权模糊,建房纠纷,以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宅基地暂停审批等情况。如我县新农村试点龙源镇某村自2010年暂停申请宅基地,该村杨某三个儿子相继成家,因没有宅基地,四户住在一个小院内,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口角,一家人苦不堪言。

七是涉法涉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3.9%。如我县三阳乡彭某儿子因打架伤人被控故意伤人成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入狱,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上诉至市中院,中院维持原判,彭某频频上访反映法院工作人员受贿等问题。

八是优抚救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无儿扶养的老弱孤残、年老多病的退伍军人和军烈遗属及家庭特别困难的妇女儿童,他们大多无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或生活来源不稳定,只好到信访部门求助。

九是其他问题,如医患纠纷、交通意外死亡、伤害赔偿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

三、农村信访主要特征

综观当前农村信访,主要呈现出“五多”特征:

一是集体信访多。2007年至2011年,23.4%的信访量为联名信和集体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11年,农村联名信分别发生21件、33件、49件、52件、63件,农村集体访分别发生32起456人、35起492人、40起671人、53起898人、84起1054人。发生集体访的多为涉土纠纷或干部选举问题。

二是重复信访多。农村信访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来信来访时情绪激动,要求诉求立即查清、落实,时限要求紧,而信访案件办理有一定的程序,其不耐等待,一再致信或上访催促案件尽快查处,造成重复信访。

三是越级信访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信访群众大多认为“官官必相护”,对基层政权组织;二是农村信访群众对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不够信任;三是长期以来存在着“唯上、唯大”观念,40%来县信访会发生越级访,致信上级人大、政协、信访部门及党委、政府机关或人访。

四是择机信访多,多为涉土、干部作风等问题。信访群众往往在元旦、春节、国庆、党的全会、省市“党代会”等重要敏感时期,到首都、省会或国家重要机关信访,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引起上级有关机关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借此对基层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促使问题尽快解决,或个人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五是无序上访多。发生无序上访的多为意外事故死亡、涉及群体利益的土地纠纷等问题。近年来,农村上访者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轻则吵闹、哭诉、静坐,重则扯横幅、围堵机关大门、拦截主要领导等等,且情绪异常激动,拒不接受有关部门的劝阻和调解,提出过高要求。五年来,共发生到天安门上访10余起,省委、省政府上访近20起,围堵市政大厦事件20余起,围堵县委、县政府大门近30起,造成我县信访工作十分被动。

四、产生农村信访的主要原因

农村信访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管理不健全,人民素质与当前社会发展不协调都可能引发信访问题。

(一)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一是职能管理不到位。

1、部分职能部门履行职能不到位。如农村宅基地确权不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1)历史遗留下的土地权属纠纷,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处理起来难度较大;(2)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没有深入农村察看,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3)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4)部分农户未经批准就擅自在自留地或抢占他人宅基地建房,造成违法占地,由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而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程序繁琐且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致使宅基纠纷得不到有效遏制;(5)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2、信访工作导向不够鲜明。部分乡镇和单位对稳定工作不重视,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没有真正将工作精力放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上,没有处理好发展与人本之间的关系。发生信访问题时,消极处理,存在拦访、截访,拿钱销访的情况,增大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

二是干部管理不健全。

一方面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原因:有时纵容维护村干部,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以致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处理,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

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卡、要,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处理村民宅基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为政不廉、办事不公。(2)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个别村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留下隐患,激化了干群矛盾。(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征地补偿方面,群众对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

(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是农村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 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依法自治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但在实际中离法治的民主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农村的信访问题与缺乏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村务问题,虽然明确规定要实行村务公开,但公开内容过于简单,时间不定期,甚至不公开。一些重要决策往往不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法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缺乏必要监督。(1)村干部不履行民主议事程序擅自对外发包土地,一次性收取多年承包费,透明度低,损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2)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因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老班子订立的合同不满意,否认原合同的法律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标的物重新发包;(3)承包合同不规范,条款不完善,给村民、村干部和承包者留下了矛盾隐患;(4)村干部和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认识不到位,擅自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

(三)社会保障制度滞后

一是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少,医疗水平较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民有病没人医、医了治不好,造成农民对乡村医疗不满,且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有限,在一些大病重病面前,部分农民无钱医治、无力医治,而国家相应的医疗救助规定的条件,农民不知情或不符合相关规定,从而得不到救助,有病无所治、无从治,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二是贫困救济及优抚救济范围较小。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生活水平低下、老无所依的人群及鳏寡孤独,基层党委、政府及村委经济能力有限,从经济上给予帮助和救济时间长远则力不从心,而国家对此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没有更深入地进行帮助,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四)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群众考虑问题不够客观,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出发,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产生不满。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二是部分群众在自古有事就上告上访的“传统”意识下,法制意识淡薄,遇有不公正的事或个人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首先不是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检举、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仲裁或拿起法律武器,而是涌入信访部门。

三是部分群众群众关心集体的意识不够强,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愿、不敢指出,缺乏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助长了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的违法乱纪。

五、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建议

要想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就要正确处理谋求发展与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与民生的关系,主要在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共创和谐社会。

(一)源头防范,提前预防,减少矛盾

一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各项决策程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不安定因素。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推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号召

- 1213141516171819 -

第四篇: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三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当前国际形势及其热点问题解析

一、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

世界经济形势凸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经济的大动荡,格局的大变化,体系的大调整。

(一)经济的大动荡

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深刻的经济影响仍在显现。表现在:2010年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包括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历史经验表明,一场大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危害要持续七年以上。联系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以说现在触底回升复苏了,但是,要真正地摆脱这个阴影需到2015年之后。再看美国,据兰德公司内部人员透露,美国现在的状态是“两高一低”。“两高”指高失业率、高赤字;“一低”指低增长。“两高”会带来一个什么后果呢?比如说:赤字高了就要削减政府的财政开支,其直接后果就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要裁员,而裁员又会进一步催生高失业率,由此,导致经济社会的恶性循环。还有就是美国人开始存钱了,就是说,过去美国人挣100元,要花150元,进行借贷消费;现在美国人挣100元,他花80元,能留下20元了。但是,这么一来,美国的内需又不旺了,这就是经济危机下的两难境地。

金融危机对我国也是有影响的。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状态不太好,由此而使中国对外出口的余地缩减,使得驾御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出现失衡倾向。

(二)经济格局的大变化

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动荡,会使经济格局发生大的变化。

在西方经济普遍低迷的状态下,新兴国家经济体呈现出逆势而上的态势。例如中国、印度、巴西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并不大。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9%以上,印度是8%,巴西是6%。随着这些新兴大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了世界体系的调整。2009年4月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会议上,胡锦涛代表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增加新兴大国在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和发言权的建议。经过几次的会议讨论,去年对此有了一个结果:世界银行宣布把中国在世界银行的股份由原来的第六位提升到第三位,紧随法国、日本之后;货币基金组织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中国的投票权由第六位提升到第三位。由此可见,在整个全球治理的体系中,新兴大国的权力份额正发生着上升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但是我们看到机遇大于挑战。历史经验表明:在世界出现动荡的时候,对于后起的大国往往是有利的。比方说欧洲债务不好,让中国伸出援手,我们买了一些他们的股票债券,由此就可以商量让对方股权让一让,我们上一上。事实上,这场经济危机,使得中国提前五年获得了现在这样

1 一种国际上的地位。例如两年前,北大教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过去从来没有过中国人进入到国际金融机构的核心部门,如今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国际金融机构是要听听中国人的经验,听听中国人的意见。另外,去年上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任命中国经济学家朱民博士为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顾问。由此,对于最新的一些世界性的经济趋向,经济规划,我们就能够提前了解,还能够主动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所以说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

(三)经济体系的大调整

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显现,国际体系中的各方围绕着国际秩序的变革,发展制高点的争夺,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拿国际秩序来说,过去世界经济出了问题是“七国集团”说了算,后来加了一个俄罗斯,成为G8,再后来新兴大国崛起了,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墨西哥也纷纷进来了,形成了“8+5”。对于这些新兴大国来说,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权,但毕竟世界经济体系的格局在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的出现,使得西方国家的经济一度陷入了低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第一时间致电胡锦涛,说应对来势凶猛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八国集团无法完全解决问题,不仅如此,8+5也不够,我们要更多地借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由此,美国总统建议召开一个“二十国集团”的领袖会议,共商大计,以应对金融危机。这是在经济危机期间完成的一个重大的体系性调整。

经济危机过后,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提上了日程。有经济学家指出:有一大笔的国际热钱瞄准了中国,赌人民币的升值。如果控制不好,会出大问题。1997年和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索罗斯的一大笔游资砸进了东南亚,由此而把股市、楼市、币值全都炒了起来,赚足资金后就迅速撤资,金融链因此瞬息而断,亚洲金融风暴开始了。因此,对于金融危机的这笔热钱,各级政府都要有防范意识。我觉得北京市对此出台的一条行政措施不错,那就是外资的驻京机构和在京的外国人一次性购买人民币不得超过5万美元,如果超过5万美元,就要打报告,写明用处。过去我们买外汇有额度,现在买人民币也有了额度。我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防范措施。

二、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呈现局部紧张和动荡集中在大中东地区的特点。

从美国的角度说,就是要着力对付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的动荡弧。目前中国没有被卷进去,

2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美国现在试图把我们卷进去。美国打阿富汗八年多之久,在那儿陷入了僵局,为解决困境,又把北约砸了进去,也没有管用。于是,美国想求助于中国。美国还扬言说你们中国要撒手不管的话,美国就把烂摊子扔给中国。又说到拉登现在还没抓住,想求助于中国,但我们中国不能被卷入。有些人对此也有担心,说美国真跑了,那塔利班组织是否就会到中国走一遭?我觉得,对此大家不必担心。因为中阿边界的帕米尔高原是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崇山峻岭,呼吸都困难。听边防战士讲,过去有些恐怖分子试图翻越帕米尔高原到我们这边来,结果都冻死在了半山腰。所以,阿富汗的问题我们基本是不参与的,美国人惹的事让美国人自己去解决吧。

另外,全球性“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正在上升。非传统安全包括恐怖主义、信息安全、大规模的流行性病变等。我们把这种没有国家主体的安全问题,统称为“非传统性安全”。目前,对于这类问题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完成的事,需要全球合作,全球治理。

三、美国陷透支时期的霸权焦虑

美国新世纪以来陷入一个透支时期,产生了霸权焦虑。

(一)美国新世纪以来陷入了透支时期

现在国际恐怖主义有一个基本的倾向性特点,那就是以反美类型居多,主要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友。今年是“9.11”事件 10周年,美国人感觉到:好象是越反越恐,越反越没有安全感了。美国人现在是风声鹤唳,搞的很是戒备森严,由此而耗费掉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

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直接投入的军费开支超过了1万亿美元,两场战争共死亡5千余名士兵,重伤3万2千余人。问题在于,死伤这么多的人,花费了这么多的钱,用基辛格的话说,就是“我们没有看到隧道前的光亮”。面对前景不妙的处境,美国决定了撤军,但是撤出去还会乱,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

那么,对于美国的这种处境,我们应该如何估计呢?我觉得,用战略透支更好一点,就是说美国目前的处境是到了力量伸展过度,力不从心的地步。力不从心的结果是操控能力下降。放眼世界,拉美过去是美国的后院,是美国操控最严密的地方,但是,这三五年间突然在拉美冒出了一个反美的“铁三角”:委内瑞拉为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利用石油收入专门设立一个反美基金;另外还有就是美国的老对头古巴,以及玻利维亚,由此而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就是说,美国在拉美的力量受到了牵制,美国后院已经不安宁了。

再看欧洲:在打不打伊拉克的问题上,美欧产生了分歧。法国、德国联合俄罗斯公开发

3 表反战宣言,由此,美欧两方矛盾进入公开化。金融海啸又使欧洲对美国产生了更大的离心力。欧洲埋怨美国,把次贷危机转嫁给了欧洲,由此欧洲现在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全球的金融监管,实际上是要监管美国。

在亚洲,奥巴马上台以后调整战略,提出了“美国要重返亚洲”的口号。当前,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最有活力的地方,所以现在世界上有一种世界经济重心在东移的说法,由此世界权力的重心也在东移。东盟原来是美国的盟友,原来是东盟十国。十几年来,中国跟东盟开展了东盟10+1的经济合作,到了2010年建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奥巴马上台后效仿中国,也搞了东盟10+1,就是说东盟10国加美国,去年上半年美国在华盛顿召集了会议,但是会议开完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比较空洞,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看到在经济牌上打不过中国,于是,美国继而在东南亚打出了一张军事牌。就是利用东盟的一些国家,比方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跟中国在南沙问题上存有的争议,借口调停,插手干涉。在东亚地区,韩国、日本现在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而且东盟10+3也提上了日程,就是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随着韩、日在经济上对美国依赖性的减少,其间的同盟关系也出现了一些裂痕。比如说,日本冲绳地区的普天间基地事实上是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可是冲绳老百姓感觉扰民,并多次举行抗议活动。韩国那边也有离心力了,韩国预计想在2015年收回美国军队对韩国军队的指挥权。

(二)正确分析美国透支时期的霸权焦虑

如何分析美国的霸权焦虑呢?有人认为美国要对中国搞包围圈,有人说是C型包围,还有人说是O型包围。我认为,美国没有能力对中国搞包围圈。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期了,美国即使想包围也没有几个愿意上他战车的。比方说,东盟那些国家不会完全跟他走。因为中国跟东盟的经济贸易已经密切到相互依赖很深的程度。东南亚各国也不会跟美国走,比方说菲律宾应该说跟美国最近,冷战时期是美国的一个盟友,但是这次南沙群岛的争端问题,菲律宾表态说问题最好还是由当事人来解决,而不是通过美国解决。美国到柬埔寨、印度的游说也是屡屡受挫。因而,美国当前没有能力对中国形成包围。

在伊拉克美国阵亡者的墓地,有一幅美国大兵疲惫不堪地倒在战壕里的照片,这个美国大兵用手捂着头说:太累了。这一幅照片在去年获得了摄影金奖。事实上,一个疲惫不堪的美国大兵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个疲惫不堪的美国。

四、大国围绕海权竞相角逐

(一)大国围绕地区主导权尤其是海权展开激烈的斗争

美国要重返亚洲,争取地区主导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在海上。我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基本上都划成了,现在存有遗留问题的只有印度,但是双方领导达成共识,要通过谈判而不是战争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陆地的问题不大,问题主要是在海上。过去我们长期注意陆权,忽略海权,所以海上的问题成堆,比如说南沙问题。南沙是我们的领土,从春秋以来就开始有了记载,现在那里出土的两千多年的文物都是中国的文物。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海上我们疏于管理。在 50年代广东还有封海政策,就是不准渔民跑到南沙群岛那么老远去捕鱼。结果现在南沙群岛的态势是:越南占了我们29个岛,菲律宾是1个,马来西亚5个,我们只有7个岛礁。

2002年我们跟东盟10+1开会,形成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规范大家的行为,就是已经占的岛屿先维持现状,但是不可以再去占了。2010年南海风波再次掀起,事件源起于:联合国要求各方划出海洋极限,好多国家借机把我们的南沙群岛都划过去了,由此引起争论,美国就趁机插手。南海问题怎么办,我觉得在我们能力还不够的情况下,还得按南海的各方行为宣言,稳定现状,留待以后解决。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军力,尤其是航母,事实上我们的航母现在呼之欲出了。我觉得这对我们维护海权有很大的作用。

再看中沙这边,黄岩岛也是菲律宾与我国有争议的一个地方。当年我们的渔船上黄岩岛如履平地,到了50年代,中国政府说老百姓别跑那么老远捕鱼了。由于那个时候美国跟菲律宾是盟国,黄岩岛就成了美国的一个打靶基地,美军一走,黄岩岛便成为了菲律宾的属地。

去年还发生了钓鱼岛事件。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清政府的北洋水师被日本打败,由此,中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被日本取代了。紧接着,1895年日本又逼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之后日本又非法占据了钓鱼岛。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打败了日本,收回了台湾。但是当年日本占领冲绳时,把钓鱼岛归在了冲绳辖区,结果美军占领冲绳的时候也就一并占了钓鱼岛。美军在1971年把冲绳归还给了日本,同时也就把钓鱼岛一并给了日本。中国对此立刻提出了抗议。美国由此发表了一个声明:我归还的是行政权。因为我占冲绳的时候钓鱼岛是归冲绳管的,所以我归还冲绳一定要归还钓鱼岛,主权的问题由你们中日两国自己谈。1978年,中日签订了“友好和平条约”,小平去了日本,这个事又浮出水面,小平说我们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10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渔民捕鱼的半径越来越大了,近海的鱼捞的差不多了,开始往远走一点了,钓鱼岛那个地方鱼很多,都奔钓鱼岛去了,去的越来越多。日本人持续控制,又引发了新一轮的“钓鱼岛事件”。

(二)中国面临着“有海无涯”的海权风险状态

在海上的风险,我们还不仅在于这些领土的争夺,还在于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有海无涯”的状态。我们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包括东海、南海、黄海,渤海。但是这些还都是近海,我们还没有看见太平洋,就是说,当前我们被第一岛链封锁着,即我们的上面有俄罗斯的库页岛,接着日本列岛,然后朝鲜半岛,往下是台湾,再往下有菲律宾、马来西亚。这样被第一岛链锁着,就谈不上是世界强国,我们必须要突破这第一岛链。

我们要抓住三个重点来实现突破:第一个重点是台湾。通向太平洋门户的大门就在台湾,打开台湾这个门户就是太平洋。我曾经八次去过台湾,但是每次必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基隆港,因为在基隆港,你才能看见真正浩瀚的太平洋。一旦我们收复了台湾,大门打开了,我们从基隆港出发就是太平洋,就是一个真正的太平洋国家了。而且按照国际海洋法,在基隆港外面有12海里是你的领海,从那12海里出发再往外延伸200海里是你这个国家的资源专属区,这是蓝色的国土;第二个重点是离台湾92海里钓鱼岛。我们收回钓鱼岛不仅大门开了,大门旁边的墙也会随之而塌,这样我们进出太平洋的口径就更大了;第三个重点是南沙群岛这一代。南沙群岛靠近马六甲海峡,那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通道。

所以,这需要我们加强海军的力量,同时也需要我们国人提升海洋意识。事实上,国人的海洋意识很是淡漠的,比方说一提起陆地领土有多少,估计没有说不上的,但是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我们有多少蓝色国土。我们有300多万的蓝色国土,就是12海里往外的200海里,这个就是蓝色国土。但是我们这300多万的蓝色国土中,有一半处在有争议的地方,处在我们失控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增加海上的力量。

五、朝鲜半岛的问题

朝鲜半岛涉及到周边安全,跟我们利益攸关。

朝鲜半岛的不稳定首先是由核问题引发的。我觉得,朝鲜想要拥有核武器的原因在于朝鲜错误地吸取了萨达姆的教训。但是这么一来,美国害怕了,美国坚决反对,于是召开“六方会谈”。但是“六方会谈”开了好几年,久拖不决。会谈中美国要朝鲜弃核,朝鲜提了两个条件:第一条,美国给我经济补偿;第二条,美国必须得跟我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美国又说,你必须先弃了核,之后咱们再谈这些问题,朝鲜不同意。就这样,美朝恶性循环地闹了起来,由此引发了“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

其中的“天安舰事件”是说:南朝鲜的一个舰艇,突然爆炸。但蹊跷的是,46名当兵的都死了,40多个当官的都逃生了,所以闹的不亦乐乎。“天安舰事件”之后的美国、韩国不断的跑到中国这边说是北朝鲜干的,北朝鲜干这个事就得受惩罚,中国应该跟我们美国、

6 韩国一起来制裁朝鲜。中方的立场就是搞清事实再说,而日本、韩国、美国都等不及,于是就展开了一连串的军演,去年一年大大小小的军演就搞了五六十次,而且韩国还在韩朝海域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军演。为此,朝鲜发表了严重警告声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朝核问题呢?

第一,我们主张无核化是要一视同仁的,朝鲜不要搞,韩国也不要搞。韩国不但不要搞,而且美军载有核弹头的舰艇不能停在韩国,这才公平;第二,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第三,要维护稳定。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特别重要。如果任由美国、韩国制裁朝鲜,颠覆朝鲜,我觉得会出现三种情况,而且是三种情况同时出现。第一种情况:朝鲜崩溃后,会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难民涌入到中国东北,整个东北就乱套了;第二种情况:韩国收编朝鲜,鉴于美韩的同盟关系,美国大兵会驻军在鸭绿江边,由此会对我们构成威胁;第三种情况:韩国南北统一之后,中国跟韩国与朝鲜是有领土争端的,我觉得我们这个边界就不太平了。总之,朝鲜的安全诉求还是应该得到关切。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国际政治学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读书的名人小故事下一篇:电脑系统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