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参赛体会与反思

2022-09-10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 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塑造灵魂, 强健体魄, 展现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的良好素质和形象, 引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礼仪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创新等方面的改革, 经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批准, 举办“传承中华礼仪, 展现职业风采”为主题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 大赛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专业委员组织, 历时半年, 笔者有幸作为指导教师和参赛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 经过学习和实践, 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技能大赛的条件保障

(1) 制度保障。参加全国礼仪大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学校需要从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要建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 明确职责, 协调大赛相关工作。要给予大赛一定的资金保障, 用于在大赛过程中各种支出, 比如服装费、化妆费、师生奖励经费、耗材等方面。要建立校内礼仪大赛平台, 提高师生礼仪大赛参与度, 筛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师生礼仪大赛。要建立礼仪大赛激励机制和办法, 提高指导老师和学生参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训练条件的保障。参赛学生的技能水平应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加强锻炼和提高, 不能光靠比赛前的临时突击。高职院校应完善礼仪教育实训条件,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良好的实训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模拟。职业院校应加强礼仪训练基地建设, 让学生有机会可以到真实的环境进行学习和锻炼, 与市场要求接轨。训练过程中, 可以根据大赛的要求, 专业化的实训基地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升了选手的参赛水平。

(3) 指导教师能力和时间的保障。俗话说, 名师出高徒, 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竞赛水平。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要求,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实践能力比较强, 有较好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礼仪教育方面并没有科班出身的老师, 尤其在传统礼仪方面研究不深, 知识不够扎实, 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礼仪大赛, 应要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进行指导, 必须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比如全国礼仪大赛组委会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礼仪暨中华传统礼仪师资培训班, 针对传统礼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 进一步提升指导教师的理论素质。另外, 指导教师的时间上也要有保障, 在工作任务分配上需要合理安排, 保证指导老师能大量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同时, 指导教师也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全身心投入到指导学生大赛中。

二、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养

(一) 参赛选手的选拔

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礼仪大赛的参赛选手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等, 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在全校开设大学生综合素质课程, 加强礼仪学习;学校连续五年举办了“礼行天下仪展风采”为主题的礼仪大赛, 大赛分为礼仪知识竞赛和风采大赛二部分, 通过初赛、决赛二个阶段, 评选出理论基础好, 技能水平高、心理素质强的优秀礼仪团队和优秀礼仪之星。再将获奖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训, 最终筛选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礼仪大赛。

(二) 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培训

根据大赛的赛项设置, 参加选手要参加基础理论知识上机考试, 要求参赛选手的礼仪基础知识扎实。全国礼仪大赛组委会为选手列出相关中华礼仪文化书籍和五百余条题干, 内容涉及面广, 包括传统礼仪、职场礼仪、交际礼仪、涉外礼仪等知识点。要想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点, 不能靠死记硬背, 要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进行分析和理解, 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 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解读, 并且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

(三) 参赛选手的技能训练

1. 学生组个人比赛项目训练

学生组个人比赛项目分为三个模板, 第一个模块为职业形象展示, 第二模块为基础仪态展示, 第三模块为职业风采展示。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展示能力、礼仪技能展示能力、演讲与口才表达能力等, 针对每一个技能都要进行专项训练, 比如在个人赛的个人礼仪形象展示模块, 每一个参赛选手的妆容、发型、服饰、表情及整体的精神面貌等内容要进行指导和纠正。要求每次训练时都能展示出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基础礼仪展示模块, 针对微笑、目光、站姿、坐姿、蹲姿、步态、手势、致意、鞠躬等基础礼仪要反复训练, 做到标准、自然、大方。在职业风采主题演讲环节, 参赛选手根据个人情况、专业特色、职业风采进行主题演讲和展示, 也是选手的一次综合实力大比拼。在此项训练中参赛选手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和提高自己的现场表达能力。同时, 选手的演讲稿要反复修改, 要做到贴近主题、立意高远, 演讲时要情真意切, 启发他人, 引起共鸣。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要想有出色表现, 需要参赛选手反复训练, 不断琢磨,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 学生组集体比赛项目训练

学生组集体比赛项目分为礼仪情景剧和礼仪操。礼仪情景剧的剧本和礼仪操的编排是重点, 如何策划出高质量的礼仪情景剧和礼仪操, 需要一定的积累。在备赛前期, 全国礼仪大赛组委会为指导老师开展如何进行情景剧的策划和礼仪操的编排相关培训, 为指导教师打开了思路, 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同时, 在历届校级礼仪大赛中的优秀礼仪情景剧和礼仪操可以作为素材, 结合全国礼仪大赛的要求再进行创新。有了相对完整的情景剧剧本和礼仪操编排后, 就是组织参赛学生进行训练, 因为涉及到学生多, 时间比较紧张, 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第一阶段进行分段分场景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选手要了解每一环节, 各个环节做到过度自然流畅, 在训练过程中还需要调整和完善。第二阶段是提高和巩固阶段, 通过反复训练, 做到背景音乐和动作展示保持一致。第三环节, 强化训练阶段, 提高熟悉程度并且培养选手的舞台展示应变能力, 保证展示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训练时要集中注意力, 将每一次训练都当成一次真正的比赛。

3. 教师组比赛项目训练

教师组礼仪比赛项目包括三个模板, 第一模块为职业风采展示, 第二模块为礼仪故事演讲, 第三模块为礼仪知识竞赛, 包括上机考试和现场抢答。这三个模块的分值比例分别为30%、30%、40%。参赛教师首先需要提交一份演讲视频参加初赛, 通过后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礼仪大赛教师组总决赛。可谓竞争大, 压力大, 参赛教师的比赛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礼仪教学水平, 也是礼仪教师综合能力的展示, 更是一次实力大比拼。所以, 参赛教师要对三个模块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训练, 有条件的可以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指导。

(四) 心理素质的训练

参加全国性的礼仪大赛, 可谓是高手如云, 关键时候是心理素质的比拼。比赛内容多, 时间紧, 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首先, 参赛选手要摆正心态, 戒骄戒躁;其次, 要积极主动, 有全局意识, 尤其是集体项目中选手要相互鼓励和配合;第三要思路清晰, 沉着应战。礼仪大赛平台不仅是展示礼仪知识技能的平台更是展示个人综合素质和学校风采的平台, 所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对竞争对手、工作人员等都要做到以礼相待, 表现出较好的精神风貌。

三、礼仪大赛参赛体会与反思

(一) 礼仪大赛对礼仪教育起到导向作用

一方面, 礼仪大赛具有很强的宣传功能。参赛选手要参加礼仪知识上机考试、现场答题, 礼仪形象展示、礼仪主题演讲等, 整个决赛现场全程直播, 关注度极高, 使得此次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营造了浓郁的学习中华礼仪文化氛围。同时, 礼仪大赛不仅宣传了参赛院校、参赛选手, 更是为高职院校礼仪教学成果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这本身也是一种宣传中华礼仪文化的过程。另一方面, 礼仪大赛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竞赛目标和标准明确, 能够很好的引导参赛选手朝着全国性的礼仪大赛标准和目标努力, 为参赛学校的礼仪教学和参赛选手的礼仪学习实践都起着导向性作用。第三方面, 礼仪大赛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全国性的礼仪大赛竞争激励、优胜劣汰, 对参赛选手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能够很好的激发参赛选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加强了参赛选手对中华礼仪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参与大赛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成长、自我激励的过程。

(二) 礼仪大赛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形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生动体现, 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直面人生、迎接挑战、安身立命、创业成才的必备条件。形象力就是大学生的生命力。形象更是大学的生命。形象力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塑造大学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一流的形象。还是任何一所大学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德才兼备的各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要素。”[1]学生通过参加礼仪大赛, 将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和礼仪文化通过大赛展示出来,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赛, 学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很多学生成为学校礼仪形象代言人、参与礼仪宣传片的拍摄, 个人礼仪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也为将来走向职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参加礼仪大赛, 塑造了更加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通过学习礼仪知识和礼仪教学方法, 促进对礼仪知识的灵活运用, 提升了教师的礼仪课堂教学能力和综合能力。“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 稳定的、潜移默化的”。[2]通过大赛, 形成了学礼、知礼、行礼的校园文化氛围,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礼仪大赛对礼仪教育的效果起到延伸作用

一是, 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起到的促进作用。在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结合专业成才培养方案, 了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在实践教育环节可以借鉴大赛的方法, 模拟和学习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和标准,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 大赛对开发礼仪教学教学资源如礼仪教材、视频等提供了方向。在礼仪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梳理礼仪知识、设计礼仪教学方法、拍摄礼仪教学视频, 大赛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在日常的礼仪教学中, 将礼仪大赛中的内容进一步推广, 真正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三是, 大赛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应要有较好动手实践能力。大赛可以让学生加强训练, 知行合一,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走向社会, 快速适应职场打下扎实的基础, 提升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和深入性。

四、结束语

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专业委员组织, 历时半年, 通过大赛参赛选手收获了对中华礼仪文化的深刻体悟, 收获了传承中华礼仪文化的能力和信心, 收获了参加大赛的经验和经历, 更收获了荣誉和友谊。毫无疑问, 礼仪大赛对职业院校的礼仪教育、人才培养、礼仪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为全国职业院校学习交流礼仪教育教学工作搭建了平台, 实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 为职业院校在礼仪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为传承传播中华礼仪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礼仪大赛成为检验职业院校礼仪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成为各类职院校展示师生礼仪风采的重要平台。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中获取佳绩的关键在于, 首先需做到制度有保障、训练条件有保障、指导教师能力和时间有保障;其次需要做好选手的选拔和训练。礼仪大赛对礼仪教育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对提升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对礼仪教育起到延伸的效果。

关键词:礼仪大赛,体会,反思

参考文献

[1] 李素娟.大学文科教学改革之我见[J].江苏高教, 2004, (6) :85-87.

[2] 黄东升.论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的社会价值[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5 (4) :24-26.

[3] 李红波, 李柏霖, 李素敏.西部多民族地区征地冲突治理机制[J].中国土地科学, 2013, (03) :17-23.

上一篇:“互联网+”思维对新媒体营销策略改革的影响分析下一篇:对CAI教学的一点认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