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2022-07-12

第一篇: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推进我市全域旅游 唱响历史文化品牌

2016年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刺激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发展旅游业对于加强我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寿县古城的建设和发展,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全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等有重要的现实意和长远意义。为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城市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历史文化旅游定位

淮南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1986年12月,寿县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9月15日,淮南市被授牌“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寿县古城、八公山、安丰塘、春申君、《淮南子》、寿州窑、淮南古生物化石群、寿县清真寺银杏树和孔庙等等历史文化和古迹景观,确立了我市历史文化旅游是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抓住机遇,解放思想,通过推进历史文化旅游、民俗乡村旅游、水上风情旅游、爱国教育旅游实现富民强市目标。

二、编制高规格旅游发展规划

目前,我市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滞后的地位,与我市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严重不符,而我市旅游业的规模化、市场化、特色化发展仍有待提高。在我省的新型产业当中,我市在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其对全省的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省的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培育优势产业中应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此,我们应邀请国际、国内旅游规划专家组成规划团队,结合江淮运河建成开通,立足全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我市全域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进行全新的布局和谋划。规划应本着我市旅游产业向国际旅游业看齐的出发点,集当前国际旅游先进发展成果和经验,从发展战略、产业布局、营销策略、实施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编制。

三、深化历史文化旅游内涵

一方面应在历史文化上做文章。深入挖掘古城楚文化,通过影视的拍摄、艺术家的写生创作、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充分包装古城文化,通过县太爷升堂、民俗文艺表演等形式让游客体会到历史文化乐趣。另一方面在基础上下本钱。通过拆除那些与寿县古城不相符的建筑,尽最大努力做到把古城保护好、把新城建设好。同时以寿县古城为旅游中心区,以八公山、安丰塘为旅游副中心,串连上窑、焦岗湖、正阳关、瓦埠湖、大通万人坑、凤台为子景点,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缩短旅游乘车时间,铺建快速旅游通道,建设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四、确定历史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按照“文化做深,产品做精,服务做细”思路,发挥我市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有效运用楚文化,塑造产品的差异性,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同时深入推进“旅游文化+”行动,与“互联网+”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

五、打造地域饮食文化新地标

饮食文化有着长远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市的饮食文化已形成了脉络清晰、丰富多元的格局,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宴、寿县大救驾、夏集圆子、上窑馓子、凤台肥王鱼等构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而又独树一帜的淮南菜品文化根基。我市应建立一个集文化、影视、旅游等为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项目,除了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绚烂的红色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也要汇聚本土饮食文化,展示特色餐饮。

六、全方位拓展客源市场

一是通过在中央台播放淮南旅游短视频、举办旅游推介会、古城摄影展、制作影视作品、利用高速公路和高铁开展平面宣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强现有在职人员旅游知识培训教育,扩大影响面,同时实现对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的选拔;三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破坏文物古迹、对我市旅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违法违规人员,使中外旅客享受更加便捷安全、多彩快乐的旅游之美。

第二篇:江苏旅游品牌形象策划案例

中国入世和北京申奥成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旅游这一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正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以争夺游客第一目的地的竞争也如火如荼。作为老牌的旅游大省,在新的竞争中能否胜出,并继续保持其品牌号召

中国入世和北京申奥成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旅游这一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正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以争夺游客第一目的地的竞争也如火如荼。作为老牌的旅游大省,在新的竞争中能否胜出,并继续保持其品牌号召力,已成为江苏旅游发展的瓶颈当前,江苏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旅游资源分散;缺少新的有号召力的亮点;整体形象不统一。总之,江苏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日趋弱化,亟待整合与提升。

2000年11月,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携同易难品牌管理机构,在全国公开竞标中一举夺标,获得《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权。易难机构在北大规划课题组组长、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杨开忠教授的指导下,所承担的“江苏旅游品牌形象规划”项目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得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及业界权威专家的一致肯定,被评价为“国内旅游规划的一次重要创新,对国内旅游规划模式的形成具有典范意义”。

品牌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旅游业的大发展取决于市场意识的强弱,直接表现为经营的品牌化趋势。我们已进入品牌时代,品牌的应用领域已经由最初针对产品的一种标志符号,上升到包括区域等在内的系统概念。以旅游地为载体的区域品牌管理正成为世界的一种潮流。

关于品牌的认识有不同角度,我们认为,品牌说到底是一种概念,是消费者在相关信息影响下,头脑中对产品、服务或空间范围形成的综合概念。品牌是存在于市场当中的,因此不仅实体产品需要品牌,服务产品由于自身“无形性”的特点,更需要通过品牌塑造使其有形化。因此,品牌在旅游服务的经营过程中尤其重要。品牌对于服务产品而言,不仅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标识,更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核心价值的直接表现。

旅游可以视为以旅游地为吸引点向消费者提供的一项综合服务,范围、内容和深度远远超过企业经营的范畴。首先,由于旅游业是边缘产业,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需要接受多家企业的服务,消费者在对品牌的认知判别需要综合全过程来考虑,某一企业的行为对整个旅游过程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消费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有较强的主观性、参与性,对服务提供者产生较大的反作用;第三,

消费者选择旅游服务的模式比较特殊,即先形成印象,后感知验证,这是旅游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因此,品牌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江苏省的旅游整体形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相对较零散,人们对江苏的认识较笼统,普遍集中于江苏的小镇、山水园林、名胜古迹等,而对江苏较深层的风土人情、人文气息、文化底蕴了解的却少之甚少。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加强品牌形象管理与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易难7F”指导下的江苏旅游品牌形象策划

打造旅游地强势品牌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地区旅游地综合形象的过程。旅游业涉及到地区经济的众多领域、行业,形成旅游业经营的基础——地区的可开发旅游资源。从旅游主体感知的角度出发,旅游品牌可以通过人——地感知系统和人——人感知系统两个方面形成。由于地区旅游资源的具体表现可谓多种多样,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因此旅游者在形成旅游地印象的过程中,信息来源却往往多样化、复杂化,是没有经过统一整理归纳的。因此,在目标市场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集中地表现旅游地品牌形象信息,就是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

根据“易难7F品牌管理模型”确定的操作流程,旅游地品牌管理需要经过资讯整合、品牌规划、品牌设计、品牌审定、品牌推广、品牌监控、品牌提升等阶段,是一个系统和科学的管理过程。

一、资讯整合

资讯整合是易难所提出的开展品牌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全面的、有针对性的了解市场情况,才能够制定合理的正确的战略。因此,在着手工作之前,我们对江苏省全境及竞争区域的旅游资源及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并对国际上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作了分析,有不少成功旅游形象案例和品牌形象塑造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例如新加坡、夏威夷的旅游形象策划。

1.新加坡

新加坡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有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与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与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久以来新加坡的狮鱼之城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旅游产业也通过成功地塑造区域形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众多的品牌价值,这些都为新加坡成为优秀旅游目标地提供了支撑。在新加坡的旅游形象推广方面,新加坡运用多样的图形与丰富的色彩,传达立体而统一的新加坡旅游形象——新亚洲、新加坡(New Asia Singapore)。旅游消费者通过对旅游目标地形象的认知,了解旅游地从而决定了旅游的“购买”。

2.夏威夷

除新加坡外,夏威夷也是一个在旅游品牌形象推广方面较为成功的典范。 夏威夷是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楷模,但从1990年开始走下坡路。如何振兴这种成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较之待开发或初开发的旅游地来说,其难度同样也是很大的。在负责夏威夷旅游规划的部门对其旅游市场做了一系列的市场分

析、竞争分析及滑坡根源的分析之后,重新就其当时现状制定了新的旅游形象理念——Aloha在旅途。运用此理念的主要考虑是Aloha是夏威夷的独特优势,这才是真正的“Only in Hawii”的东西,这是构造夏威夷独特形象的最主要因素。根据Pukiu-Elbert辞典,Aloha是“爱、怜悯、同情、仁慈与宽恕”,Aloha是夏威夷人的根与魂,它保障了夏威夷人的热情与友好,是夏威夷人热情洋溢的体现。

夏威夷旅游业正是通过不断的完善自我形象宣传及销售渠道,而使得自身旅游业从低谷中再次走向辉煌。

在对案例分析之后,我们开始分析江苏旅游地的受众范围,对江苏旅游业所面对的主体市场做了准确的定位并对其旅游品牌形象做了进一步的规划与定位。

(一)推广区域

按地理因素,包括地理区域(国别、地区等)、空间位置(远程、近程)和经济地理环境(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我们大致将江苏省的目标市场拟定为国际、国内以及自身市场。

国际市场主要有包括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远程市场;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内的亚洲短程市场;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在内的传统短程市场。

国内市场主要按地理位置分成华东、华北、华南、东北四大市场。其中华东市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山东、安徽;华北市场主要包括北京、河南、河北、山西、天津和内蒙古;华南市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省;东北市场则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自身市场根据游客自身居住地范围来进行划分。其中分为苏南人到苏北游、苏北人到苏南游、城市居民农村游以及农村居民城市游。

(二)推广对象

主要按年龄、性别、旅游性质三大因素划分。其中考虑到年龄因素,将推广对象划分为25—44岁的青年市场和45—64岁的中年人市场;按照性别因素主推女性市场的开发;按照游客的旅游性质则分为休闲度假、商务旅游(国内的目标对象主要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干部员工、驻华大使馆、驻国内主要城市领事馆、国外跨国公司驻国内各大城市的办事机构及其在国内的分公司;国外的目标对象主要是国外各跨国公司总部及其海外分支机构、国外有投资能力和有意识投资中国的投资者及其所在国家)、国内外新婚夫妇的婚庆游及对军事题材感兴趣的国内外人员所进行的军事游。

二、品牌形象规划

旅游地品牌形象规划主要是根据旅游地景物资源及市场定位构筑旅游品牌总体理念,其中包括一级理念与二级理念。它是指导品牌形象设计工作的必要前提。

构筑旅游品牌总体理念是旅游品牌形象规划的首要问题,它将旅游地综合形象概括地表现出来,呈现在旅游者面前,使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总体风格产生清晰、

明确的印象。由此,引导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深度感知和参与,从而对旅游地产生心理情结,增加旅游的停留时间、消费程度和忠诚度。 l 品牌形象定位

品牌定位是建立或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品牌定位实质是明确品牌应当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何种印象、何种地位。一个强势品牌必须以一种始终如一的形式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连接起来,以其鲜明的特征将品牌的定位信息明确的告诉消费者,达到增加企业知名度和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的作用。

我们遵循“易难7F”品牌管理模型,在对江苏省整体风貌有了全面详细的了解及对江苏旅游业所面对的主体市场做了定位之后,我们开始对江苏的品牌形象进行定位分析。依据江苏旅游资源的特点,我们将江苏旅游的核心理念确定为“梦江苏”。并在江苏旅游品牌总体理念上针对江苏省给游人的整体感觉与江苏旅游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分为不同的两层理念来向目标向受众进行阐述与介绍。 l 核心理念定位阐述

根据我们在具体操作中的经验,一级理念我们将重点放在向旅游者传递一种旅游地能够带来的氛围和感觉,即旅游者能够得到的核心价值。二级理念则根据旅游地不同方面的特征(历史、地理、文化、风景、景点等)分别作为主题,与目标市场所可接受的特点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阐述,将旅游地系统、完整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对一级理念进行全方位支撑。

第三篇:武汉文化旅游发展——旅游品牌建设及形象建设

武汉文化旅游品牌及形象建设

品牌,是一个城市象征,一个地区竞争力。众所周知,旅游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因此,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打造分层次、多样化的旅游品牌,供不同消费者体验,无疑直接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成为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 武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与汉江交汇处,具有天下之中,南北之中,长江之中的区域地理优势。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第一枪,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渊源的文化。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部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的便捷性,是促进武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武汉旅游业仍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据分析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武汉市旅游外汇收入和总收入分别占湖北省同期收入的55.21%和29.05%,但是从更大的区位范围来看,这个集中度还相当低;其次从旅游总收入占武汉市GDP的比例来看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来看,达到10%和20%,但单就武汉文化旅游这一方面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业宣传促销投入不足,城市旅游形象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市围绕滨江滨湖的城市特色, 不断推广和强化“白云黄鹤、知音江城”的城市形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有的宣传促销投入低于国际上按接待人数标准计算的水平,同时也低于同类城市宣传促销的投入,城市形象的深入推广受到了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经费的支持力度,在努力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同时,招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到汉旅游,提高产业实力和经济效益。

二、 旅游品牌建设的措施

(一)唱响形象口号

武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迫切需要有一个总体上能体现城市特点的宣传口号,这是一个“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过程。在现有城市旅游宣传口号基础上,进一步邀请学术界、文艺界、新闻界及有关部门人士研讨,面向社会全面征集,给镇江旅游城市形象做一个总的定位,有别于周边城市,凸显江城武汉的特色和魅力。然后再根据“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同的特性,确定系列旅游宣传语,让游客对武汉有一个立体的感受。

(二)打造特色产品。

武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要发展,首先,应重点推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例如可以将武汉的首义文化、科教文化、宗教文化和东湖文化整合在一起来打造武汉文化旅游特色产品。

1.首义文化。

作为首义之城的武汉,开发和维护武昌首义革命历史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利于湖北进一步发掘、整合辛亥首义历史资源,打好“首义牌”,提升武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品位,对弘扬辛亥志士的爱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有着重要意义。但现阶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历史资源较为分散,各自为政,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同时还有大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资源尚未开发,而开发了的在维护上,在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上存在缺陷。

要打造出属于武汉自己特色的首义文化品牌。就要从总体布局、文化发掘、

景观塑造、资源利用、交通组织及规划可实施性方面作出策划与组合开发.

1.首义文化旅游区的总体布局要有整体、全局的思想。可以以南北向为纪念轴和东西向的为文化景观轴,并精心设计和着力打造首义园品牌小吃、首义区商业网点、首义广场和首义公园娱乐等景点设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配套设施,并彰显自己独到的特色。

2.要善于发掘辛亥革命首义文化的内涵及意义。譬如可以打造具有浓烈文化气息的“首义之旅”,整合辛亥首义人文景观和滨江滨湖自然景观,以辛亥首义重点遗址为主线,以红楼、首义广场景区为轴线,连接起义门、楚望台、工程营、三烈士亭、中山舰形成一条特色旅游线路,并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主打产品。在旅游中宣扬武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种旅游产品尤可重点向学生、学者、老一代的革命家推出,利用首义资源开展“寻首义踪迹,扬首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缩短了90年历史的距离感,掘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要把现有的首义旅游景观进行整合塑造。把蛇山、红楼、首义广场、紫阳湖公园、起义门连成一条景观线,通过整合蛇山、红楼、首义广场及周边地区文化、自然资源,建设首义文化园和黄鹤楼主题公园,突出“辛亥文化”这一主题,把首义文化打造成为武汉的“新名片”。并要对这些具有首义文化的旅游景观统一开发和管理,所有景观都应与周围的其其它景观资源相协调,形成一个首义文化景观群。

4.大力改造首义文化景观周边环境和交通状况。一个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周边环境的整顿,特别要大力做好蛇山的绿化工程及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还要进一步布局出合理的交通线路,改善交通拥堵的状况。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是弘扬首义文化的一大契机。我们更要打造好首义文化的品牌,争取在武汉旅游业发展上产生飞跃。

2.科教文化。武汉有着众多发科教文化的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打造这一类特色旅游产品

(1)提升文化软实力。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决破除片面的发展实力观念,牢固树立软硬并重的综合实力理念,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扶持龙头,打造园区。形成结构较为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长报、广电、出版三大集团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江通动画等民营文化企业日益壮大,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动漫、数字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建立完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决策执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文艺院团改革、三大文化集团改革、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2)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我市按照文化发展,将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3)培育塑造人文精神

武昌科教文化城,着力表现武昌的历史和现代文化。

第一, 利用高等教育,打造更高的品味,达到雅俗共赏。

第二, 第二,来自各地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让他们来加强武汉的文化包容性,同时也帮助武汉在差异对比中发掘出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

第三,用大学生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给城市注入活力,让他们在武汉创建文明城市中去起带头作用。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武汉也应该给自己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做一个较为精准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大学特色,努力打造成为“教育之都”,打造其教育特色。武汉的大学很发达,高考水平很高,中学教育也非常好,现在我们要着力研究其教育本身,提升武汉的文化品味,进行涵盖面很广的各种教育。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城市能称的上‘教育之都’,武汉甚至在可以在成为教育之都之后举行“教育旅游”,这也是文化实力转为经济实力的一个很强的体现。

3.宗教文化。

在黄金周期间,武汉体现出旅游大市的优势,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武汉市政协委员施平表示,武汉五大宗教建筑俱全,旅游资源丰富,应整合资源,推介宗教文化旅游线。

施平介绍,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武汉的风景名胜、首义文化、红色文化和科教文化旅游线已经初具规模,但构成武汉历史文化重要一环的宗教文化,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事实上,武汉的五大宗教建筑俱全,且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武昌有宝通寺、莲溪寺、龙华寺、长春观、卓刀泉寺、清真寺、花园山天主堂、民主路基督堂,汉阳有归元寺,汉口有古德寺、上海路天主堂、黄石路荣光堂、汉正街救世堂等。施平认为,这些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如能加以充分开发、利用,将会进一步增强武汉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施平建议,由武汉市政府及旅游、宗教、政协民宗委等部门组成专班,具体负责策划、整合、包装、宣传、推介武汉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由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在宗教场所周边开办特色宗教餐馆、纪念品市场等配套服务产业,更好地为来华留学生和国内外游客服务。

4.东湖文化。

总的来说,东湖现在的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可以说做到了旅游业从无到有,呈现后来居上之势;旅游投资成为热点,旅游资源开发方兴未艾;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城区旅游形象迅速提升;旅游产品正在形成,旅游特色逐步显现。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经济地位不明显;景区、景点的开发受到宏观政策的制约,旅游项目开发进展缓慢;旅游资源整合不力,旅游宣传促销还未起步。所以想要彻底打响东湖文化这个旅游品牌还得作出如下措施:

(1)精心包装现有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紧紧抓住东湖山水、植物、科教、历史、名人、楚风楚韵等文化的精髓,挖掘整理东湖文化旅游的文章;应对目前已形成的东湖十大精品景点进行包装,在每个景区景点入口处,建立门楼,请著名书法家书写景区名称:改善解说系统,增加游客对景点文化内涵的了解。东湖应该设立更多的文字解说牌,适当增加解说内容,用中英文完善景点介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做好东湖的文化旅游景点的解说,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东湖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2)大手笔、大制作,推出东湖各种文化旅游项目。东湖景区应努力打造“中国(武汉)东湖论坛”、“中国(武汉)国际梅花节”、“中国(武汉)樱花节”、“东湖牡丹花会”、“东湖屈子文化节”、“东湖七夕鹊桥会”等节庆活动,力争成为旅游品牌。可借鉴桂林、杭州、云南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东湖实际,围绕旅游文化资源,

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艺术方式,打造丰富多彩的节目。

(3)办好节庆会展,创建品牌产品。在办好焰火节、桃花节、蔬菜节、赛马节节庆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节庆活动,多出精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争取带动其他多方效益。在新推牡丹节、庙会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食品系列节庆的新路子,如啤酒节、美食节、牛奶节、瓜果节等。打造品牌、服务企业、拉动经济,充分发展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4)彰显文化,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风景区不仅是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共享社会主义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为此,东湖按照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体验的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

(5)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完善东湖文化旅游产品。

(6)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

打造制度文化,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景区的旅游形象,是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三)进一步推动特色文化开发,为海内外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产品。 吸引力来源于个性魅力,也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基础。目前,我市特色文化建设力度还需加强。

(1)建议策划创作一台以滨江滨湖为自然文化背景的具有楚风汉韵的大型歌舞剧节目,让海内外的来汉旅游者能够感受到武汉所特有文化气息。

(2)大力建设特色街区,着力打造江汉路旅游时尚购物一条街、汉口江滩娱乐一条街、首义园休闲文化特色园区、武昌昙华林历史文化建筑一条街等具有我市文化内涵的特色休闲街区。不断繁荣城市文化,活跃旅游市场,增强我市的亲和力和个性魅力。再者省社科院、湖北经济学院调研组就曾提出“武汉市政府应及早命名四大‘汉派文化特色街’,使其成为汉派文化形象的标牌。”调研组认为,汉正街货通八方名满天下,是汉派商贸文化的标牌;江汉路步行街作为社区文化长廊,集购物游乐于一体、民俗活动和街头演艺于一身,是汉派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的标牌;吉庆街是餐饮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展示市民夜生活的江城文化特区,是武汉市民新兴生活方式的标牌;户部巷集中展示武汉特色小吃,体现出江城市井情趣和武汉方言韵味。以上四街如果能够加强对其环境的管理,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力度,必能打造出属于武汉特有的民俗文化品牌。

目前,以黄鹤楼为重点,正在不断完善“大滨江旅游区”;以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包括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等周边景区,构建了“大东湖旅游区”;继续推进以汉口为主体的商业区建设,打造包括会议、展览、商务、购物在内的商务会展旅游中心。武汉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有黄鹤楼公园改扩建、古琴台改扩建、省博物馆综合馆布展、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游客中心及科普旅游区、木兰湖湖北明清古民居风俗园、蔡甸知音故里、新洲孔子问津书院建设等。相信在武汉市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汉会把自己特有的品牌和形象打造出去。

第四篇: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全域旅游是

新时期旅游发展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总结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要把握的重点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topic/comprehensive/

第五篇:全域旅游时代

欢迎你到衢江来,欢迎你到莲花来

这里的“盛世莲花”越开越美!

王崇军 胡宗仁 柳婧 俞锐/文字

彭小丽 胡城苗/排版

采摘野炊、赏荷观景、坐船骑行„„走进衢江区盛世莲花农业休闲观光园,一派怡人之景扑面而来,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特色街区、生态公厕、文化餐饮一应俱全

如是说陈建海家庭农场

农场推出的田园式休闲观光采摘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在去年12月“盛世莲花”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来园区采摘游的人更多了(图为:人参果)

在陈建海家庭农场的果蔬菜长廊里搭建了一个个柴灶,不少游客忙着切菜、烧菜。“最多一天有800人来休

36

够用。”

如是说一加一农业 谭得文

我是第一批到园区创业的,农场面积150亩,以栽培各种葡萄为主,原先大部分通过市场销售,随着游客增多,现在农场的葡萄有三分之一通过采摘游销售

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肺,脾,肾经,能补益气血强筋骨、通经络、通淋消肿、利小便、滋肾益肝。葡萄根、叶也是中药材。

如是说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从2010年成立至今,衢江共投入1.1亿多元用于园区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内旧貌换新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实现“放心农业”“放心采摘”

“盛世莲花”越开越美。火龙果、蓝莓、葡萄等各类采摘水果应有尽有,仅草莓基地就有2000多亩,亩净收益2万元以上;葡萄基地1780多亩,亩均效益也在万元以上。据统计,2015年,该园区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园区内“万元田”达到85%以上。

为了促进农旅融合,近年来园区成功打造了“荷塘月色西山下”“童年时光老爸果园”和“花海迷宫心莲之餐厅”等“五朵金花”,成功策划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盛世莲花瓜果蔬菜节”和“庆首个世界瑜伽日”等活动,打响了“盛世莲花”的品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如是说莲花镇党委书记杜卫荣

莲花镇从精品农业切入,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传统农业发生了质的改变,走上了一产与三产融合,农业与旅游并进的发展模式。

今后目标 1.‘放心农业’再提升 2.农旅结合再提升

Fighting

—————————怀挺,大莲花!—————————

上一篇: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下一篇:企业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