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

2022-09-12

今年3月20日, 周永康提出了“加强学习交流, 不断提高领导能力、指挥水平”的重要指示, 虽然是针对公安系统, 但对如何提高施工企业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具有积极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基层项目领导, 是施工组织的领头人、组织者。假如项目“带头大哥”的综合素质低劣平庸, 势必把一个原本要盈利的项目搞得一团糟, 甚至“弄”出个“十万火急”来, 给企业领导摆下一大堆烂摊子。

由此可见, 项目领导的综合素质,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经济效益。作为基层项目党员干部, 当务之急就是要虚心向学、刻苦钻研, 使自己成为博学多才, 懂工程、懂管理、善公关, 能为工程排忧解难的文武全才。

说到学习,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但笔者却反倒认为它绝对又是新话题。

当然, 人活着并不需要把天下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手, 但至少要有充分满足工作范围的知识才是正道。再说, 读书也是我们这些常年走南闯北, 山川情义重, 四海为我家的筑路人“心灵释荷”的软对策。既积累了知识, 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又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鱼”与“熊掌”双双兼得。

那么, 如何才能在施工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 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服务工程建设呢?

首先离不开自觉学习。“一日不读书, 便觉大脑生锈”的感觉, 尤其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显得特别强烈。

善良的人如果你不愿说假话的话, 你平时早就自惭有一种“知识恐慌”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就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新知识不断涌现,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要跟上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满足四化建设的需要, 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尤其是近十年来, 随着中国建筑革命的不断深入, 涉及建筑施工范畴的专业性、技术性、知识性更新越来越快, 要求越来越强, 对个人的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苛刻”。笔者对此有刻骨铭心的体会。

在包西铁路建设中, 笔者主要负责党务工作和5个项目部的对外协调和征地拆迁等工作。这是一个政策性操作特别强、涉及法律法规繁多的棘手工作, 容不得有半点疏忽和差池。尤其是在红色圣地延安, 协调处理得是否合理合法, 直接关系到老区百姓的私人权益、企业效益和国家经济利益。

三者利益, 一个都不能少!谁也不能亏也不敢亏!如何把握?如何权衡?如何拿捏尺度呢?要做到均同利不伤害, 就必须掌握土地法、合同法、赔偿法、物价法、治安法、电力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法、环境保护法和当地房产市场情况等;虽说不可能像专业人士一样, 要样样精通全部内容, 但至少你要知道明晰怎样去运用法律法规条款。而要做到这一点, 无疑就要倚靠平时知识的积累。否则, 你累死了也不能把工作干好。正所谓“十万辛苦也抵不过一两智慧”。而这“一两智慧”, 就蕴藏在刻苦学习的乾坤里。

除此之外, 每到一个新工地, 还要透彻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地理气象、风情风俗和当地的法律法规等, 哪怕它是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土政策。一句话, 走到那里学到那里, 把自己“逼迫”成“教授型”人才。

包西第二、三项目部管区全长20公里, 横贯延安宝塔区和柳林镇, 由于长期受益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而相对较发达, 部分人已经进入小康家庭;他们看重的不是你那点小钱小钞, 而是一种纯朴的难以割舍的, 永世难离的“黄土地情结”。

虽说征地拆迁能获得一定的政府补偿, 但老百姓那份对生养他们的黄土地, 怀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情。他们不动是山, 不争是争, 你还真的拿他没辙。一个问题没处理好, 说不定他们暗地里怂恿一些有所谓“红色背景”的老太太, 到北京去找“大人物”告你一状, 或者在网上跟你广发“英雄帖”, 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恰到好处地, 理性地把握分寸, 既不能使当地老百姓吃亏, 又不能损害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就得精通各种“律法”并融会贯通, 善打和谐牌, 才能把棘手事情搞定。

2008年12月, 笔者参加了贵广铁路的建设。也是分管局指的党务工作和3个项目部的对外协调、征地拆迁等工作。

黎平县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 素有“杉海粮仓油壶”之称, 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县, 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 森林覆盖率达到59%左右, 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县。在这里, 除临时征地外, 仅红线内用地就达289亩, 而且操作难度, 比在延安更复杂更严峻。

黎平是一个以侗族人为主, 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大县。几个民族的风情风俗各不同, 而又各有特色, 你不熟悉不懂得习俗禁忌, 交往中你吃了人家的“闭门羹你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如水族人热情好客, 节庆、礼仪食俗非常讲究, 他要办个“端节”、“卯节”什么的, 你就得尊重顺从他, 你再忙也还得去凑个热闹, 否则的话, 要办事就没门了。

要顺利推进征地拆迁, 你就得跟他们打成一片, 向他们学习。即便你天资聪慧, 如果平时不学习点什么的话, 你就会时时处处有“捉襟见肘”, “书到用时方嫌少”的感觉。说不定这些有点睿智理性的村民, 知道的法律法规条款比你还多, 甚至引经据典把你“驳倒”, 还懒得跟你婆婆妈妈的商量, 到时他把你弄得瞠目结舌, 后悔都来不及。

除此之外, 在自觉加强学习过程中, 还要善于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 善于创意新点子来管理工程。

指挥部管段全长31公里, 3个项目部施工面多达13处, 全部处在地势险峻、沟壑纵横的百丈峡谷中, 施工便道累计总长达200公里以上。特别是一二项目部, 承建了6座隧道, 最长的也有10641多米, 施工便道弯来绕去也有40多公里;早上沿便道逐一查看, 也要下午甚至晚上才能回来。

包括笔者在内和项目经理, 每天要应付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相对比较多一些, 今天“跑”业主, 明天“要”资金, 还要为征地拆迁的事与村民和地方政府斡旋, 不可能每天都要去现场蹲点, 但又不能不了解掌握施工动态。我们通过手机短信汇报的方式, 要求各个工点技术主管, 每天必须按时汇报施工进尺量、每个循环消耗时间、各个工序衔接时间和安全质量等施工状况。

这样一来, 忙得“不能分身”的矛盾就迎刃而解;无论在那个位置, 我们对施工现场的动态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而且还省下了一笔专车跑工地的费用。创新这个点子, 应该说也要归功于平时知识的积累, 说白了就是注重涉及了“现代信息化管理”内涵, 而充分发挥运用的结果。

由此可见, 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当务之急。唯有把自己打造成“学富五车”, 智珠在握, 胸有成竹的饱学之士, 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才能在高远处收获高远, 从而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好务。

摘要:本文以强调刻苦学习, 学以致用为切入点, 结合包西、贵广铁路施工实践, 着力阐述了因地治学, 掌握新知识, 才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捷径, 才能为工程建设服好务的主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服务工程,建筑革命,知识更新,知识积累

上一篇:4G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及管理技术要点分析下一篇:现代学徒制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