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工作相关思考

2022-11-17

第一篇:发展党员工作相关思考

与网络媒体发展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思考

本文论述了与网络媒体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7个问题,即:网络媒体的发表权问题,网络媒体的数字化复制权问题,网络媒体的下载、印出引起版权行使问题,关于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问题,多媒体网络媒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媒体著作权保护的国际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其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崭新的课题。虽然世界各国已对此予以相当的关注,但妥善解决尚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例如,一部数字化的多媒体网络媒体的产生,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劳动成果,如何处理好整个创作集体中各成员的各种权属关系?如何对网络媒体著作权归属进行认证?如何对创作素材进行合法利用?既有作品经数字化后是否构成新作品?就网络媒体而言,其著作权保护比封装型电子出版物更为困难。1996年12月20日,国际版权组织关于版权与邻接权协商会议经历了18天艰苦讨论,最终通过了有关电子版物版权的世界公约--《世界版权组织版权公约》和《世界版权组织表演、唱片公约》,它们对《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作出进一步的完善。此次的《版权条约》中已明文规定:今后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存储、拷贝都必须经版权人许可,作品的内容、署名等不得任意改变;同时,对加密信息的擅自解密,及擅自生产解码设备,均是侵犯版权人的权利。同时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

1.网络媒体的发表权问题

著作权法严格规定了对"已发表"的作品和"未发表"作品保护之区别,因此在判断是否侵权、确定解决方式时,网络媒体的网络传输是否符合著作权法对"发表"的要求,是否"发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作为版权法的一个概念,不同法系对"发表"一词的解释是不同的。在英美法系中,发表(publishing)是正式地让公众感知,与出版发行是同义语。在中国,一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凡在国家出版并标有统一书号或国际标准书号的图书上发表,或在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批准,在期刊主办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登记并领取登记证或载有有效的国际期刊编号的期刊上发表,称为正式发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有关规定,履行了申报程序并被批准的音像出版广播电视机构公开广播的作品也视为公开发表。除此以外,在其他刊物等材料上发表作品,视为非正式发表。

我国著作权法制定于90年代初。那时出版物在互联网上传输作品的问题还不算突出,所以没有规定在网络上传输作品是否为"发表"。我们通过对以上有关"发表"的分析,认为在网络上传输作品应视为"发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的已经发表的作品,指著作权人以著作权法规定的方式公之于众的作品"。所以,我们在修改著作权法时,只须在著作权法有关作品的使用方式中增加相应的在网络系统中使用的规定即可。但并不是在网络上所有的传输行为都是发表,构成"发表权"中发表的条件是:①由作者授权后在网络上公开作品。发表权是著作人重要的精神权利,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这一权利只有作者才可享有,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公开,如以欺骗手法泄漏创作机密而在网络中传输的,不视为发表。这一点与专利制度中的"公开"是有所区别的。②作品须在较大范围内被公众感知。那些仅限于小范围的交流,例如私人之间的E-mail和有限的人士参加的网络讨论、在局域网(例如一单位内)上的交流均不应视为"发表"。③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如果作品已在其他出版物上公开过,即使首次进入互联网络,也不应视为发表。

2.网络媒体的数字化复制权问题

在制作网络媒体时,必须对原始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所谓数字化是把所有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都用一连串的"1"和"0"组成的代码来表示,并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因为传统的模拟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需要不同的媒介表达和传输,其传输速度慢,容量也有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传输速率可高达窄带ISDN的80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利用宽带ISDN可以传送数字化多媒体的网络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网络媒体的传播又引起了复制权问题,例如,对作品数字化是一种什么法律行为?数字化权是一种独占权还是非独占权?版权人如何控制这一权利?

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著作权中的复制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类似翻译的演绎行为。主张作品数字化是复制行为的人认为:一部作品通过计算机进行数码转换,并未产生新的作品,这一行为不具备创造性。而坚持是演绎行为的人则提出:数字化过程实际上是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即将人类的自然语言翻译成计算机可认别的机器语言,这同将一部外文作品译成英文作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认为:

2.1无论是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伯尔尼公约》还是从我国的《著作权法》的立法原意来看,翻译这一行为应限定在人类自然语言之间。即"翻译"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自然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其中充分体现了翻译者对原著的一些主观理解,以及对所采用的文字的选取和组织,是翻译者基于原作品的再创作行为,属于人类的智力活动。而由计算机完成的数字化转化行为显而易见没有任何的创造性工作,即无创新的成分,当然也就不会有新作品的产生。因此将数字化行为认为是属于类似翻译的演绎行为尚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2.2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作品里基于创作而产生的这一概念就可以看出,作品数字化仅是计算机按照人的指令机械地进行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的转换,不具备产生新作品的基础,将它看成为复制行为理论依据更充分。而这种数字化复制行为只是继传统的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复制方式。

2.3就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也都将作品数字化界定为复制行为。1995年9月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工作组(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ask Force:IITF)发表的《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白皮书和1996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组(WIPO)提出的《关于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若干问题的条约》实质性条款的基础提案中,都明确规定"作品数字化属于复制"。

2.4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一)解释道,"复制,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虽然在这个定义中并未将"数字化"包含在内,但我们可以推导出构成"复制"的条件:①要有特定的复制方式,如印刷。数字化过程也就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以二进制代码为载体的复制方式;②这种行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制作与原作相同或相近的复制件。数字化的目的也符合这一判据。因为人们对作品进行数字化的目的正是在于用数字形式对原作进行表达和转换,而不改变原作数据本身;③复制品本身不具有智力劳动的特征。这也是我们判断某一使用作品的行为是否为"复制"的重要依据。复制过程也许需要智力劳动,但这种智力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原作中的内容或进行某种程度的创新,反过来是为了使复制品不失真,提高复制的效率与质量,对原作的内容不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对作品的数字化是一种复制行为。确定了"数字化"属于复制行为,那么数字化权自然也就归属"复制权"。复制权是著作权中最重要的经济权利。有关电子出版物(包括网络媒体)及其相关材料的数字化复制权的归属、内容、行使与限制可比照复制权中的有关规定。

3.网络媒体的下载、印出引起版权行使问题

下载、浏览或印出是阅读网络媒体的重要形式。用户可网络媒体从主源上转移到一个外围设备上,也可以将网络媒体从网络文件服务器拷贝到网络中的任一台计算机上,也可以把网络媒体从复制到个人计算机上。下载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格式也可以是非文本格式。

下载与印出应视为复制行为。网络媒体一般都是已经发表过的作品。除非作者声明不准使用,他人是可以使用的。但在下载时应考虑这些知识产权问题:

3.1下载的目的、数量与对版权作品销售市场的影响:根据版权原则,下载他人作品一般只能供本人学习、研究之用,不可有商业上的目的,也不可对版权作品的潜在销售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是商业上的使用必须向版权人支付许可使用费。总之,不管是作品的片段或全部,或分数次将同一作品全部下载都应受到著作权法的制约。

3.2网络供应商及服务商的责任:在高速信息网上,仅从终端用户方面保护版权,显然是不够的。国际上出现了要求网络供应商承担部分侵权责任的倾向,这方面有名的案例是1993年美国Playboy公司诉Frena案。Frena是网络供应商,BBS的经营者。其用户在BBS上下载了Playboy杂志刊载的享有版权的图片。法院判决Frena负有共同侵权责任,其抗辩不知用户的下载行为、没有直接参与侵权等理由均不能成立。1994年Sega公司又诉MAPHIA出售的装置能用于复制Sega公司的游戏软件,并鼓励用户在其经营的BBS上下载该软件。法院判决MAPHIA出售明知有侵权用途的装置而负有"共同侵权"的责任。这两个案例,美国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工作组发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与知识产权》(白皮书,1995)曾经引用过,我国虽尚无这方面的判例,但应引起国内网络供应商与设备制造商的高度重视。

3.3擅自对网络媒体的加密设置解密,可能导致侵权起诉。目前,我们对通过解密等手段非法进入他人网络的行为,仅采用行政保护手段,力度不够。希望在修改有关法律时,增加生产、销售针对特定系统的解密工具与设备的共同侵权责任。

4.关于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问题

世界各国的现行著作权法中都对"擅自复制"作了禁止性规定,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允许社会公众的"合理使用"。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也有"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可以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通过著作权法平衡版权拥有者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立法精神。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光电传播技术的发展,此种"私人复制"的"合理使用"已经损害而且将继续损害作者的利益。在传统的印刷和传播途径下,高成本、长周期以及受较强地域性限制等因素使得个人的合理使用还不足以给著作权人的利益带来严重的影响,但在数字技术日益成熟、网络普遍应用的信息时代,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计算机便可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并能快速、低廉地进行复制甚至修改后向世界发送。显然,网络传播的巨大覆盖率和广泛的公开性使传统的"合理使用"变得不那么合理了。这无疑给网络媒体的著作权人的利益产生严重威胁。

国际影印复制权组织联盟主席柯斯奇娜女士去年六月在巴黎的一次研讨会上说,据欧洲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的统计,由于静电复印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求知欲望的增长,世界上每年影印复制的资料达2 600亿页,即每分钟50万页;人口不到500万的芬兰,每年影印复制的资料达7亿4千万页。被复印的资料中,49%是有版权的作品。加入电子信息网络的用户,通过联机服务,复印电子信息网络传输的作品,特别是未以印刷出版物或电子出版物发行的作品,必然损害其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似不宜继续按"合理使用"对待。不少国家的法律将此种"私人复制"和"家庭录制"的"合理使用"变为"法定许可",即允许复制,但应向版权所有者支付报酬。报酬标准或由政府规定,或由版权集体管理机构与电子信息网络的经营者签订合同约定。

对此各国采取了一种较为中立的作法,对公共安全目的、行政或司法的适当应用,图书馆、档案馆为保存目的的复制(包括下载等),仍适用合理使用原则,但逐步缩小合理使用范围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但是,从多种他人享有版权的作品中取出需要的部分进行组合加工成一部新的作品,不能视为 "合理引用",而是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如果事先不取得已有作品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又不注明被使用作品的作者姓名及作品出处,则可能构成剽窃行为。如果被使用的作品已经超过版权保护期(指财产权利),则不必取得版权所有者的授权。从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和第四十六条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中,可以找到上述结论的依据。

5. 多媒体网络媒体的法律保护

有许多网络媒体属于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作品凝聚了大量开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并能够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固化。因此将多媒体作品作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在国内外法学界达成了共识,但在多媒体产品的归属以及在多媒体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众多的法律问题。

5. 1多媒体作品的法律归属 多媒体以其友好的交互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作品,并且一项多媒体创作工作较为复杂,涉及的人员和范围都与传统作品的创作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一些人主张将其单独列为一项作品加以法律保护。而持另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多媒体实质上无非是载体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即将动画、声音、图像等采用一定的技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应视为汇编(编辑)作品。笔者认为,以文字、语言为主,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如含人物活动形象,谈话录音的百科全书只读光盘,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的作品,还是可以按编辑(编辑)作品对待。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对编辑(Compilation)的解释是:"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断汇集编排成为一部作品"。其他国家的版权法律和国际版权公约对编辑也有类似的解释。此外,法律上对多媒体仍无明确的定义,多媒体技术依赖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从多媒体应用的角度看,将文本文件和图像、视频信息综合起来的多媒体数据库将成为其发展核心。因此,如果将多媒体作品单独列为一项作品加以法律保护,将使得多媒体数据库处于两难境地,产生新的矛盾。

5. 2取得在先作品的授权问题 多媒体是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到大量的在先作品。这些作品的权利人有可能多达上百个,也有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国家,甚至无法确认权利人是谁。在这种情况下,如要求多媒体开发者逐一去取得在先作品权利人的许可,所花费的金钱和时间都是极为可观的。这一点是现行多媒体开发者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阻碍多媒体发展的主要障碍。显然,这对现行著作权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现在国内外法学界多倾向建立一个非营利性的集体管理机制对著作权进行统一的管理。

6.网络媒体著作权保护的国际化

网络媒体的数字化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够很容易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使用,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网络中逐渐淡化,这对法学界长期认同的知识产权时间性、地域性特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内法的范畴。各国对信息产品的保护标准、保护水平差异很大。这种法律冲突会导致网上侵权行为、执法主体等的难以确定,同时势必会阻碍智力成果的传播和使用,挫伤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由于各国法律制度的不同,国际条约的局限性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跨国保护仍然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主要表现在国际私法方面。如:不同国家对于版权和邻接权的保护标准不完全相同,依据哪国的标准保护跨国传输的作品的版权?除了参加有关的国家条约或两国间存在双边协议的国家可以依据条约或协议外,很多国家目前还没有在网络媒体的国际传播中合理保护版权人的法律规定。由于版权保护的"地域性",在一国受到保护的作品在他国不一定符合授予版权的条件,或者在一国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在他国仍然受着版权法保护。如果网络媒体在数十个国家以上传播,则会发挥更加复杂的国际私法问题。

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网络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必然要突破一国或几国立法的地域限制,保护标准也应该逐渐趋于统一。

7.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计算机技术及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既为作品的使用者带来了方便,也为作品的使用者带来了麻烦。与此同时,作品的版权所有者也感到无法控制作品的使用。在网络媒体的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也难以掌握各类作品的著作权人信息,即使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也要逐一取得他们的许可,并与之签订许可协议,这是一项手续繁复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既要保证作者的合法权利受到尊重与有效保护,又要方便需要大量使用他人作品的电子出版者(包括电子网络出版者)获得作者的授权,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统一代表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洽谈使用许可事宜,负责对各种侵权行为的监督和法律责任追究,并提供各类版权信息数据库的检索。由该机构将其成员的作品编号归类,列出目录,提供给电子出版者,并与之签订一揽子的使用许可合同,集体授权,统一收费,然后再将使用费按一定的分配规则与标准分配给作品的版权所有者。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是一种协调作者与社会大众关系并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国家里,已建立了许多针对不同类作品的著作权使用管理集体。如美国的电影家协会(MPAA),版权结算中心(CCC),英国的演出权利协会(PRS),日本的文艺著作权保护同盟等。我国自《著作权法》出台以来,也出现了一些民间著作权管理集体,如"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软件联盟"等。但这些组织缺乏统一的规范,有的不具备代表性,国家应设立专门机构和法律规定来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和运转:①按著作权人自愿的原则设立;②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分别组织;③明确规定其法律地位和权利、权限;④建立监督机制,防止权利的滥用。

为使这种集体管理机构公正合理有效地运行,版权法律应确认它的地位,政府应扶持和监督它的业务活动,例如,法律可授权它管理非该机构成员但是本国作者的作品,规定它有权起诉侵犯它管理的作品的版权的人,它发放许可证的使用费标准以及使用费的分配规则,应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等。

科学技术总是走在法律制订者的前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法律工作者应当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方面是这样,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方面也应当这样。我国的电子出版业刚刚起步,版权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应当有利于它的发展,而不是相反。现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修改、调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应把握时机,立足本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我国网络媒体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可喜的是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http://www.ccopyright.com.cn)现已经于2000年2月7日正式开通,作为目前国内版权保护领域唯一的综合性信息网,这个网站将在版权保护宣传和提供版权服务等方面作出积极尝试和探索。这个信息网已开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管理、版权社会团体、版权教学科研单位、《著作权杂志》、版权要闻、法律法规等栏目,其中版权保护中心栏目详细介绍了版权代理、版权登记、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法律服务、版权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并向读者提供版权贸易信息与报酬收转寻找作者等服务。

第二篇:发展党员工作相关规范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相关规范。

一、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和考察

1、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入党积极分子也称党外积极分子。是指那些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表现突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拥护和努力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提出入党申请和有强烈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非党同志。

2、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标准。入党申请人一般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条件成熟,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基本标准是:(1)对党忠诚,在重大问题上能做到立场坚定,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工作安排,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2)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送参加党组织组织开展的实践锻炼,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每季度递交一次质量高的思想汇报。(3)爱岗敬业,工作积极要求上进,工作业绩优良。(4)为人正派,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3、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由党小组推荐,经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决定,不能由上级党组织或党支部某个负责人指定。可通过党小组推荐或团组织“推优”确定。党支部(党总支)要把入党申请人的材料以及支委会(总支委员会)讨论意见上报党(工)委备案。

4、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党支部指定1-2名正式党员负责培养。指导本人和督促相关人员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一次,考察内容包括政治立场、思想觉悟、工作表现、组织纪律观念、群众观念等。考察意见要形成文字材料。

5、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党(工)委要经常性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组织生活会、党课,列席接收新党员的支部大会等,以会代训,了解他们对党的认识和思想觉悟等方面的情况。区委组织部一般每年3-4月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6、形成规范合理的年龄层次和组成结构。同时兼顾社会各阶层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适当向一线岗位(社区、非公企业)中的青年人员,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倾斜。

三、预备党员的接收

1、发展对象的基本标准。一般情况下,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条件基本成熟的,可确定为计划发展对象。基本标准是:(1)政治坚定可靠。坚持党性原则,坚决维护党的形象,服从党组织决定,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身言行。(2)工作勤奋创新。爱岗敬业,善于总结创新,工作业绩在本单位本岗位比较突出,能发挥较好的模范作用。(3)

恪守服务宗旨。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主动参与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扎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所在单位有较好的群众基础。(4)为人正气正派。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带头严守党的纪律、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良之风作斗争。

2、发展对象的确定。采取“培养联系人—党小组—支部大会(支委会)”层层上报的形式,推荐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要对其进行评议,并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支委会集体研究确定。

对确定为党外后备干部的有关人员,党(工)委要重点关注,及时与区委组织部沟通协调。

3、发展对象的审查。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要在调查、考核的基础上,对发展对象做出全面评价的政审综合材料,包括本人简历、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及政治历史情况、本人政治历史情况、本人现实表现情况等。凡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能发展入党。

4、接收前的准备工作。基层党组织要为发展对象确定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加强对发展对象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并结合实际组织集中性培训。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5、预备党员的公示工作。发展对象拟吸收为预备党员要进行公示。时间为确定入党介绍人之后,填写《入党志愿书》之前,期限一般为7-10天。公示内容为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培训情况、申请入党时间、入党介绍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

对象的时间及现实表现。可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载体,采取张榜公告的形式,做到位置醒目突出。公示程序可参考拟定内容、进行公示、收集群众意见、调查核实情况、研究处理、公开调查处理结果等环节开展。

6、接收预备党员。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前,支委会要做好汇总群众意见、与发展对象谈话、听取介绍人意见。确认入党条件等先期工作。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党支部大会,要确保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实到会人数占应到会人数的一般以上,且发展对象和入党介绍人到场。一般会议程序应包括:(1)发展对象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2)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3)支委会向大会报告对发展对象审查情况及党内外群众对发展对象意见;(4)与会党员同志发表意见,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讨论(发展对象不必回避);(5)发展对象对支部大会讨论情况表明自己态度;(6)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的半数,即可做出同意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的决议。

7、上级党组织专人谈话。党章规定:“上级党组织在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党委直接了解发展对象的情况,能进一步保证审批意见准确。谈话内容应包括(1)发展对象对党的认识;(2)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3)发展对象思想觉悟和政治上的成熟程度;(4)发展对象的政治品质和工作态度;(5)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6)对自身缺点和不足的认识情况;(7)政治历史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8、上级党组织审批。预备党员必须由党(工)委审批,要召开相关的党(工)委会,进行集体讨论表决。党委审批预备党员会议程序包括:(1)党(工)委书记说明会议议题;(2)由党(工)委组织委员介绍发展对象的情况及考察谈话意见;(3)党委成员讨论;(4)全体委员举手表决;(5)党委作出审批决定。原则上在3个月内进行审批,因特殊情况延长的,不得超过6个月。

四、预备党员的管理和转正

1、预备期时限:党章规定发展党员要实行1年预备期。

2、预备党员的管理。党支部接收的预备党员,经上级党委批准后,才能予以承认。预备党员的培养联系人一般由入党介绍人担任。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除没有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其他正常的组织生活同正式党员一样。

3、预备党员的考察。在党(工)委审批后,从党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每3个月进行一次。考察要认真听取培养联系人和党小组汇报,并充分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考察内容包括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考察、鉴定结果由培养联系人、党小组长和支部书记分别填入《预备党员考察表》。预备党员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

4、预备党员的转正。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前一周时间左右,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把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和主要优缺点向党支部比较系统、全面的书面汇报。对预备期满的,本人未及时提出转正申请的支部应及时提醒本人提出转正申请。

5、预备党员转正的公示工作。预备党员拟吸收为正式党员要进行公示工作。公示时间、公示期限、公示的形式和程序可参

考发展对象公示的相关要求。公示内容除拟吸收为预备党员公示要求的相关内容外,还应加上列为预备党员时间。

6、转正大会注意事项。预备党员转正须经党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主要程序包括(1)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汇报现实表现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2)党小组介绍预备党员的工作、学习、思想情况和小组意见;(3)支委会介绍审查情况,提出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意见;(4)全体党员讨论;(5)支部大会表决;

(6)通过支部大会决议;(7)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表态;(8)填写支部大会决议。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中的有关栏目,并由支部书记签名盖章,报送党(工)委审批。

7、上级党组织审批。党(工)委收到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材料后,应及时指派专人到相关支部进行考察谈话。预备党员必须由党(工)委审批,必须召开党委会,进行集体研讨表决,原则上在三个月内完成审批。批准转为正式党员的,注明转正日期;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应写明具体意见。

8、相关材料的归档。预备党员转正后,党(工)委组织委员应将有关入党材料整理归档。包括:早期入党申请书、自传、政审综合材料、《入党志愿书》以及本人向党组织交待和说明问题的材料。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入党志愿书》等有有关材料也应保存入本人档案。

第三篇:发展党员工作相关材料填写说明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现对我校发展党员工作相关材料的填写做规范要求如下:

一、《入党志愿书》的填写说明

《入党志愿书》记载着申请人入党时的主要情况和全部审批过程。申请人填写入党志愿时要严肃、认真、忠实。填写前,党支部负责人或入党介绍人应将表内项目向申请人解释清楚。在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以后,应及时将《入党志愿书》存入本人档案,没有档案的由基层党委保存。这份材料就成为党员本人的永久性档案材料,因此非常重要!

《入党志愿书》必须由本人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并使用黑色或蓝黑色墨水;原则上不能有任何涂改,涂改处须盖章;表内栏目没有内容填写时,应注明“无”;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

具体样例见附件1

(一)申请人个人填写部分说明(1-7页)

1.“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照片应贴近期正面免冠两寸照片。 2.“民族”填写全称,如“汉族”、“朝鲜族”。

3.“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籍贯”和“出生地”按现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区)。如:“山东省曲阜市”。

4.“学历”一栏我校本科生填写“大学本科X年级”,专接本学生填写“专接本X年级”;研究生填写“硕士研究生X年级”。

教工经过正规学校教育,已取得学历的,应按已取得的学历填写。 5.“单位、职务或职业” 指个人当前实际工作的单位、担任的职务。在校大学生填写“无”。

6.“现居住地”填写现家庭固定居住的详细地点。

7.“入党志愿”着重填写本人对党的认识、思想实际和成长过程、为什么要入党以及入党志愿和决心。

*填写格式:上不写抬头、标题,下不写落款

入党志愿书与本人最初递交的《入党申请书》是有区别的。“入党志愿书”是在申请人提出入党申请后,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填写的。因此“入党志愿书”在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上理应比提出入党申请时有较大提高。所以千万不能把入党申请书照抄到“入党志愿”栏内。

“入党志愿”应填写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对党的认识,包括对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宗旨、党的纪律、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二是入党动机,应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成长过程,着重写清楚为什么要求入党;三是本人入党志愿和决心,要联系实际,写清怎样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内容要准确,表述要严格按照党的最新文献论述)。

8.“本人经历(包括学历)”从上小学填起,起止年月要衔接。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经历分段填写。

“在何地、何单位”要写全称。“任何职”应写明主要职务。“证明人”填写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一同学习、工作过的人。经历要填写到目前为止,年月写“至今”。

9.“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学习)单位或乡镇、街道。

10.“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民主党派或工商联,任何职务”,“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

11.“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活动,以及有何其他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

12.“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指一级组织在一定场合授予的光荣称号和上级领导机关批准表彰的奖励。“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奖励”要写明受奖励的时间、经何单位批准、获奖名称、享受待遇等。如:被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生产者)、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校级以上)等光荣称号和被记功、晋级等。不要把担任的某种公职、口头表扬、获得奖学金和考级的证书填写入此栏。

13.“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指一级组织和有批准权限的领导机关据所犯错误的事实和性质,按照党纪、政纪和国法所做的组织处理(警告、记过以上处分或刑事判决)。“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处分”应填写受到党纪、政纪、团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情况。经组织复查被平反纠正的不需填写。

14.“其他成员”主要填写本人的父母、子女,还包括长期共同生活并抚养本人的人。父母已死亡的,也应注明。

15.“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同本人有密切往来和影响较深的亲戚、朋友。 16.“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主要填写需要向党组织说明,而在其他栏目中不好填写的问题,或对以上某些栏目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 17.“本人签名或盖章”:由申请人亲笔签名或加盖印章。

(二)组织填写部分说明(第8-12页)

1.入党介绍人意见填写说明(第8页)

主要填写对被介绍人的培养过程、被介绍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政治历史、思想觉悟、政治品质、现实表现等方面的主要情况,并对被介绍人是否具备做一名党员的条件、以及对其入党表明态度。

注意:不要笼统写“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或几句希望,或只填“同意入党”等等。要指出被介绍人的主要缺点。

两名介绍人各自填写个人的意见。

2.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第9页)

主要填写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对申请人的基本评价:根据党员条件,具体说明被发展对象的个人政历、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有无问题,结论如何,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现实表现和主要优缺点等;二是支部大会对其入党的意见,以及通过决议的情况,要求写明通过决议日期,支部应到会和实到会党员数、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数、缺席党员的原因、表决时同意、不同意和弃权的党员人数,表决的最终结果,有不同意见也要写上。

支部大会决议的落款时间要与支部大会召开的时间一致。

例:××××××党支部于××××年×月×日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了×××同志的入党申请。大会认为,×××在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期内,××××××××××,×××××××××,×××××××××,××××××××(简要思想、理论水平和现实表现,主要缺点)。 支部大会应到党员×人,实到党员×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缺席党员的原因,符合党员发展程序,经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接收×××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如表决不是全票通过,则为:支部大会应到党员×人,实到党员×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经举手表决,同意接收×××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表决结果为×人同意,×人不同意,×人弃权。)不同意意见也要写上。

3.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进行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第9页) 谈话的主要任务是:

审查其入党手续是否完备,材料是否齐全,有无违反规定的现象及党内群众的反映等情况。同时要把同发展对象谈话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被发展对象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熟悉党员义务、权利的情况、觉悟程度,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无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申请人对自己缺点和不足的认识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申请人政治历史和其他方面有无需要说明的问题等,以及谈话过程中,对发展对象提出了哪些要求和希望,一并写上。

特别要表明是否同意发展申请人入党的意见,负责地填入《入党志愿书》,签名或盖章。

填写要求:

① 首先写明“受党组织指派,与×××同志进行入党谈话。 ② 与申请人谈话的内容,可简要归纳。

③ 对申请人的基本看法。通过谈话,审阅入党材料,对申请人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④ 对申请人的入党意见。如:“根据党章要求和本人表现,认为×××同志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可以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

4.总支部审查(审批)意见 (发展) 如为校党委授权发展党员审批单位:

经××××年×月×日××××党总支会议讨论,批准×××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预备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注意日子要少一天)

如未经校党委授权: 经××××年×月×日××××党总支会议讨论,认为×××同志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完备,同意接收为预备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

5.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对预备党员的意见,表决情况。

例:×××同志在一年预备期内,××××××××××,××××××××,(简要现实表现)。×××××××党支部于××××年×月×日召开预备党员转正大会,应到党员×人,实到党员×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经举手表决,一致同意×××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6. 总支部审查(审批)意见 (转正) 如为校党委授权发展党员审批单位:

经×年×月×日××××××党总支会议讨论,批准×××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如未经校党委授权:

经×年×月×日××××××党总支会议讨论,同意×××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二、其它材料填写说明

(一)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的一般书写格式分标题、称谓、正文、署名和日期四部分。 标题写“入党申请书”。 称谓写“敬爱的党组织”。

正文主要写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个人的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情况,主要优缺点及今后努力方向,并表明自己真诚的入党愿望和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除上述内容外,还要将个人的基本情况、个人历史、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本人有无政治历史问题、受过何种奖励与处分以及其他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进行说明。

署名及日期写:“申请人×××”,名字下面写上××××年×月×日。

(二)《申请入党人登记表》 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后一个月内应要求其填写《申请入党人登记表》。表中各项内容要如实填写,申请入党时间要与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间一致。

(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

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应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党支部要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负责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并定期将考察意见填入考察表中。需要注意的是:

1.第一页不能空格;

2.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起,每季度至少填一次考察情况,发展时应填写四次以上(含四次)考察情况;培养联系人应将申请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等进行全面、详细的严格考察,并实事求是地填写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上。考察记录应翔实、准确、及时,抓住每个积极分子每个阶段的特点,忌用空洞的套话。

3.培养成熟,确定为发展对象时应在最后一页明确表明党支部的意见。

(四)自传

申请入党的同志为使党组织对自己的历史有个全面的了解,应该写一份比较详细的自传。自传是记述个人的历史和成长过程的传记,是组织上全面地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材料。党组织审查吸收新党员应将自传归档。

自传的写法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要求是:

1.要把个人情况及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写清楚。包括自己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籍贯、出生地、学历、学位、入团年月、现所在院系、所学专业、现任职务等(教职工为现所在单位、担任职务等)。如果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有的人政治关系比较复杂,或受过刑事处分及其他重大处分,也应该详细写明,以便组织上了解。

2.要写自己的历史。要写清楚自己从上小学或7周岁开始的经历,包括在学校读书和参加工作时,担任过什么职务,要写明具体的起止日期,时间上应该是衔接的,中间如有脱节,要说明原因。如果自己获得过奖励和荣誉称号,也应写清楚。如果自己有政治历史问题或者曾犯过什么错误,受过什么处分,都要详细写清楚,在重要情节上还必须提出证人、证据。 3.要写自己对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以及重要历史时期的表现情况。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情况下,申请入党的同志应着重写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对党的十七大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看法,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观点以及近期的表现情况等。

这些是写自传的重要部分,要写得具体详细些,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想认识,使党组织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写自传人的思想情况。

4.写自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包括时间、地点乃至重要的细节都要真是。

② 要写出自己从学习生活成长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写自传除了写清楚自己的经历,还应该通过分子自己的思想变化,提炼出自己思想提高的关键所在。分析尽量深刻一些,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经验教训不要写得干巴巴的,寓理于叙事之中。

(五)《预备党员考察表》

1. 从发展为预备党员之日起,每季度至少填一次考察情况,按期转正的应填写四次考察情况;

2. 最后一页转正鉴定要对预备党员作全面的评价,明确提出是否交支部大会讨论其转正问题,党支部书记要签名。

(六)预备期思想汇报

从发展之日起,每季度应有一份。

主要内容为:以党员标准衡量自己,是否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和权利,在群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等。

(七)《转正申请书》

转正申请,是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材料。

标题:一般为“转正申请书”,居中书写。

称谓:一般为“敬爱的党组织”加冒号,第二行顶格书写。

正文:转正申请的正文,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写明自己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时间及预备期满的时间,(延长预备期的党员要写明什么时间被延长的,到什么时间延长期满以及延长预备期的原因)并向党组织请求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如果在预备期期间变动过工作单位的,那么这一部分内容适当写得详细一些,以便新单位党组织了解情况。

2.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情况,这是转正申请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应该写得详细、深刻。要写清楚自己成为预备党员以来,在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以及其他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提高,同时要按照党员标准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进行衡量对照,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哪些方面经过努力基本上做到了,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要回顾一下党组织和党员们在讨论自己入党时所提出的缺点,在预备期期间有没有改正。如已经改正,表现在哪些方面;如还没有改正或没有完全改正,又是什么原因。总之,要如实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预备期期间的表现。如果还有什么情况和问题,在入党时没有向党组织讲明的,或在预备期发生了什么应该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都要实事求是地向党组织说清楚,以便党组织更好地了解自己。

3.写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向党组织表明愿意接受长期考验的态度。应该针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来写,最好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结尾: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写转正申请书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转正申请书要适时写出,太早、太晚都不妥,一般应在预备期满之前半个月左右主动交给所在党支部。第二,写转正申请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过分简单、概括。要体现思想进步的连续性,注意思想的深度。为了正确认识自己和使组织全面了解自己,写转正申请前,要主动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入党介绍人的意见。第三,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在预备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第四,要使用规范的16开纸,左边距留2厘米装订线,以便存档。

(八)《公示》以及《发展党员公示情况表》

根据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若干制度的意见(试行)》(津党组发【2002】14号)的文件要求,对拟接收或拟转正党员的情况,在召开支部大会之前,要在发展(转正)对象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是:拟接收的新党员或拟转正的预备党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现任职务、职称,申请入党时间或转正时间,监督电话、受理部门和接待时间等。公示时间一般为7-15天。

我校拟发展(转正)教工按以上要求内容公示,内容为:

关于发展XXX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公示书

为了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监督,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现将发展对象XXX同志的有关情况公示如下,以便广泛听取意见。

XXX,男/女,XXXX年X月出生,文化程度:XXXX,现任职务:XXXXXXXX,职称:XXX。该同志于XXXX年X月向XXXXXX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XXX同志经党组织几年来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并经XXXX党支部审查和研究,认为已基本具备中共预备党员条件。拟在近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接收其为中共预备党员。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可直接向XXXX学院党总支(XXXX党委)(X#楼XXX室,电话XXXXXXXX)署名反映该同志的各种情况。

公示期7天,自XXXX年X月X日起至XXXX年X月X日止。

XXXX学院党总支(XXXX党委)

XXXX年X月X日

拟发展(转正)学生的公示简化为以下内容:

关于发展XXX、XXX、XXX

三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公示书

为了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监督,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现将发展对象XXX、XXX、XXX三位同志的有关情况公示如下,以便广泛听取意见。

XXX,女,XX岁,XXXXXX班,于XXXX年X月向XX省XX市XX中学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XXX,女,XX岁,XXXXXX班,于XXXX年X月向XXXXXX学生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XXX,女,XX岁,XXXXXX班,于XXXX年X月向XXXXXX学生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以上三位同志经党组织几年来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并经XXXX党支部审查和研究,认为这些同志已基本具备预备党员条件。拟在近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接收其为中共预备党员。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可直接向XXXX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XXX老师(X#楼XXX室,电话XXXXXXXX)或XXXX学院学生党支部反映。公示期自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共7天。

XXXX学院党总支 XXXX年X月X日

转正的题目为“关于XXX、XXX、XXX三位同志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公示书”,内容也须做适当修改。

公示后,须填写《发展党员公示情况表》,具体填写方法见附件。

(九)《预审表》 具体填写方法见附件

1.“政治审查情况”一栏填写“经审查,XXX同志无任何政治历史问题”。 2.“党支部意见”一栏填写“同意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3.“院党委(总支)预审意见”——“组织委员(或负责人)”一栏填写“同意党支部意见”,一般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签字,如学院没有副书记,可由学院党总支书记或组织委员签字。

4.“校组织部预审意见”填写“同意党支部意见”。

(十)《综合考察材料》(发展)

综合考察材料是党支部在调查、考核的基础上,对发展对象作出全面评价的重要材料,也是党总支审批党员的主要依据。

标题:关于发展XX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的综合考察材料

正文:

1.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简历;

2.发展对象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的姓名,职业,政治面貌及政治历史情况;

3.发展对象的政治历史情况;

4.发展对象的现实思想,工作,学习表现; 5.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6.发展对象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7.对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明确该同志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提请支部大会讨论。

落款:支部名称和时间

(十一)关于XX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综合考察材料 1.预备党员预备期的思想,工作,学习表现; 2.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3.说明成为预备党员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改进情况; 4.今后努力方向

5.对该同志是否符合中共正式党员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请支部大会讨论。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函调的盖章问题

函调的盖章应为基层党组织用章,如“中国共产党XXXX委员会”、“中国共产党XXXX总支部委员会”、“中国共产党XXXX直属支部委员会”。

(二)部分材料的规范名称

1.发展转正时《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座谈会原始记录》标题要准确,格式规范

时间、地点、参加人、主持人、记录人都要列出,然后是发言记录如下; 2.《关于发展XX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讨论原始记录》标题要准确,格式规范

时间、地点、参加人、主持人、记录人都要列出,然后是发言记录如下;

(三)关于组织关系转移;

1.组织关系接转单位要求(参考组织工作文件) 2.接转的材料要求

① 预备党员材料转出:对于毕业离校的预备党员,党支部应按期为该党员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并专门撰写该党员在校预备期期间的综合考察意见,支部书记签名,归入本人档案。为方便其去往单位对其进行预备期的考察,应转出入党前后的全部材料。 ② 正式党员材料转出:各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可转出全部材料,也可转出档案管理要求的部分材料(入党申请书、自转、政审材料、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预备期一年的总结六份材料),如决定转出部分材料,则留存学校的部分材料应妥善保存至少3-5年。

以上材料各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随档案转出或党员本人携带两种方式,如采取后一种方式,必须盖党总支密封章方可交给本人。

③ 入党积极分子虽不涉及组织关系转移,但为了方便去往单位对入党积极分子继续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材料也应整理后随档案转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应填写至离校的时间。

④ 申请入党人的材料随档案转出。

(四)关于发展党员工作备案的有关要求

校党委授权发展党员审批单位发展党员后应及时到校党委组织部备案,如时间超过三个月,则需要重新召开支部大会,重新审批。

未经党委授权单位发展党员后应及时将材料交校党委组织部,待校党委常委会最后审批,时间同样不能超过三个月。

(五)关于纸张大小的要求

发展党员材料一律用B5和16开纸大小,书写均使用黑色或蓝黑色水笔,档案材料中有涂改处要签名并加盖公章。

(六)新党员宣誓

各学院每年至少应组织一次新党员宣誓活动。

(七)关于组织生活

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每月至少保证2-4次,而且必须有专门的记录本。除讨论党支部的相关工作外,组织生活还应包含党的知识、时事政策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内容。

目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党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各学院在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和积极分子的培训学习中应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培养和要求。

第四篇:机关效能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机关效能建设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运行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区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办公室以“三集中三到位”为主题,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教育为抓手,以绩效考评为依据,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效能监察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提高全区机关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当然,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目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效能建设认识狭隘。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识职责狭隘”,认为机关效能建设是纪委监察局管的事,“事不关己”,没有必要专门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抓,因而不认真研究落实办法,不想扎实抓,工作平平。一种是“认识作用狭隘”,认为抓机关效能建设本身就是增加机关的工作负担,使机关变得不效能;也有人认为机关效能建设仅仅是常规性或一般性的落实制度法规等,靠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解决不了问题,因而不愿主动抓。

2.落实责任模糊。部分单位虽然也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办法的文件也相应齐全,但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是照抄、照搬、照转。主要表现是:责任主

体不明确,部分单位存在着“人人都抓效能,人人都不负责”的现象,部分单位分管领导没有负相应的责任,即没有自己的“责任田”,存在“越级真空”现象;责任范围不具体,笼统划分,没有细化和量化。

3.措施乏力。对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宣传教育、检查督促、考评等方面,部分单位没有制定有力措施,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效能建设仍流于形式,应付走过场,或仅凭印象或经验,“照葫芦画瓢”,缺乏有效的手段,削弱了效能建设的制约力度。

4.考评不够。一是就考评制度内容讲,由于量化细化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责任权利不配套,赏罚力度不够,缺乏内在驱动力;二是从制度的实施方面讲,由于平时缺乏检查督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使制度未能真正起到规范、激励作用;三是从考评效果讲,有的单位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良莠不分,奖罚不明。追究不认真,甚至忽略这个核心环节,有的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没有配套的追究办法,难以操作。

二、机关效能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1.效能建设关键在于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党政机关的主要领导作用至关重要,要对于违规查处的人和事坚决做到“不说情”。始终把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作为机关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实际行动来统一思想认识,才能使的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十分明

显的效果。

2.树立效能监察的权威性、长期性和查处的严厉性是保证机关效能不断提高的关键。对效能投诉的查处力度大,才能真正触动了一批人,震慑了一批人,改变了一批人,使得机关干部有了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经常进行明查暗访,既处理事又查处人,通过外部的效能监察的长期性和经常性来确保机关效能的不断提高。要切实执行好“四条禁令”,实现软环境的改善,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具体地说,一要设置“带电的高压线”。对禁止的行为作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二要以铁的手段严肃执纪。实行“三个一律”;群众投诉的一律追查,违反规定的一律处理,效能建设不力的一律追究领导责任。三要强化责任追究。明确机关部门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对效能低下问题失察、管理不力、整改不到位的等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严格奖惩机制。

3.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十分必要。机关效能建设中,适时引入电视、报纸等媒介,促使机关效能建设氛围更加浓厚。对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浮夸、办事拖拉、不讲效率、工作推诿、纪律松驰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效能办要通过明查暗访等手段进行严肃查处,对证据确凿的违规事项查处报道,任何领导不得“说情拦阻”。使得新闻媒体的曝光报道触动大,收效明显。

第五篇:税务稽查执行难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当前税务稽查执行的主要难点

(一)税收执法体系不够完善,执法手段相对弱化

健全完善的法律体制是有效依法行政的有力保证,依法治税的基础就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伴随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在现行经济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做法,却往往在法律上没有相应的新规定和新对策。也正因如此,令执法手段相对弱化,使税收执法的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刚性受到影响,造成在办案过程中“法无明文”、“无法可依”的情况屡屡出现,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最难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税收执法权限制。税法赋予税务部门的治税手段有限,难免出现有税难收现象。根据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税务机关追缴欠税行使税收执法权的对象仅限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欠缴税款的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等,而企业的“真实股东”和“实际经营者”就借此漏洞钻空子,往往找个不相干的人做股东和法定代表人,以预防和规避直接责任。对于这类问题,税法上一直没有明确的法规解释,更没有赋予相应的执法权限,造成问题复杂化,影响办案效率。

2、税收优先权的运用受到冲击。根据2001年颁布实施的《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虽然《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做出了税收一般的优先性的规定,但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在缴纳所欠税款前优先清偿无担保债权或发生在后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而致使所欠税款不能足额受偿时,税务机关应如何行使税收优先权,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不同部门对于税收优先权的理解和执行上,存在明显差异。税收优先权流于形式,难于付诸实践,常常把税案与一般民事债权放于同一天平上,执行中亦无从监管,从而直接影响执行效果。

3、纳税担保措施的限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但“责成”的权限和力度的设定存在一定漏洞,没有确立以税收的强制性确保纳税担保的实现的规定,如未授权税务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指定设置担保物,致使在许多案件的执行中,虽然查证到一些有利于执行的、有相当价值的资产,在受到欠税企业以各种理由推诿的情况下,碍于没有法规支持而陷入僵局。

4、相关操作程序的指引滞后。

——查封扣押程序:《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采取查封、扣押等税收保全措施,但却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指引,虽在相关的释义中提及了在查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但与实际操作有明显差异。如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对房地产的查封时,必须遵从有关房管部门“登记优先”的原则,即不论执法机关对实物加贴封条与否,只要先到该部门立项登记的,便被确认为拥有具法律效力的查封权。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征管法》规定,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起诉、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已穷尽执法手段,却仍无法执行的案件,必需借助人民法院更大更广的执法权予以协助,但《征管法》实施多年来,至今仍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予以指导工作。

(二)基础管理相对薄弱,征管、稽查沟通不畅

当前,无论是征管部门还是稽查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性质、主要职责、工作流程等,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工作制度,并确定了落实工作制度的相关业绩考核制度,这无疑为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提供了保障。但在一些工作层面上往往存在着“本位主义”,只注重各自工作的完成,考核上能过关,而忽略了兄弟部门的工作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合作和大局观念,致使稽查工作难以为继。

(三)稽查部门协作仍相对欠缺

税务稽查根据深化改革的要求,实行了专业化运作,机构内部建立了分权制衡等工作机制,严格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环节分离运行,然而当前稽查检查环节往往过于注重查补税款数额及案件的检查取证,而忽略了对企业资产、权益状况的监控,更有甚者过于拘泥于政策条文的规定,采取措施不及时、不到位,导致企业在签收稽查税务处理文书前隐匿转移了资产,甚至逃匿失踪,增加了执法成本,加大了执行难度,极大地影响了执法时效性和执法成果的体现。

(四)协税护税网络不健全,削弱了执行力的运用

税收执法的外部环境不理想,协税护税网络和机构不够健全,这一提法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在执法过程中,它也确实是一大难点和关键点。

(五)执行力量薄弱

目前税务机关稽查的执行力量相对薄弱,执行岗人员编制较少,往往忙于应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付案头等日常工作,对于处置疑难个案总得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和精力,但也总显得缺乏深度和力度,使执行工作显得被动,不能很好地体现税法的严肃性。另外,一些紧急或额度不大或没有达到移送标准的欠税案件,不能总依靠公安的力量,在一些具体实地办案过程中,由于纳税人法律意识不强,税务机关的执行力、震慑力相对薄弱,使执行人员感到人身风险较大,无安全保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障,从而增加了税收执法的难度。

二、解决税务稽查执行难问题探讨

(一)建立有效体制,健全税收法制

1、优化完善税制,建立社会信誉制度。稽查与执行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自觉地依法纳税,因而在稽查力量较单薄的今天,如何公平税负从而使纳税人的遵从度得到提升,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也是使执行力得以提高和发挥的作用及目的。笔者认为,在税制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国情对税制设计的制约,更多地着眼于能做什么,而不是应做什么,不能追求理想化的税制。如目前刑法的修订案中对偷税的认定作出了修改,更切合实际情况,体现人性化。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还有待提高,与之相适应,税制的设计也宜坚持从简和低税负的原则。切实地考虑对小规模、一般纳税人、核定户如何公平及信用机制的有序运行等问题。尤其是信用机制的运用,从长远来说,是一种征管成本、执行成本更低的维护交易秩序的机制,又可在长远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应考虑把税号与社会保障体系(应享受的社会福利)挂钩和社会信用体系结合、把企业所得税与社会信用体系结合,如对纳税信用高的纳税人贷款予以降低门槛等。

2、法律应创设规范,进一步完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如税收优先权司法保障制度、税收代位权、撤销权司法保障制度等,防止税务行政执法权流于形式,难于付诸实践。

——税收优先权司法保障制度。税收应以其强烈的公益性而致使税收优先权原则上优先于其他权利(力)的行使。建立税收优先权司法救济制度也就成了当务之急。税收优先权司法救济制度是税收优先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核心的是税务机关通过人民法院请求行使撤销权,撤销欠缴税款的纳税人的清偿行为,以达税款优先受偿的目的,从而保障税收优先权的有效行使。

——税收代位权、撤销权司法保障制度。《税收征管法》第五十条赋予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但如果欠缴税款的纳税人的其他债权人先于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撤销权而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行使或虽行使但不足以清偿纳税人所欠税款,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其他债权人是否非居于平等地位,应如何处理,法律应予以创设规范,加强可操性。《合同法》规定:“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这表明,根据现行法律,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方式是通过诉讼进行的,税收代位权从性质上说是税收代位诉讼权利。在税收代位诉讼中,税务机关是原告,纳税人的债务人是被告。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的方式是诉讼,而不是以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直接实现。但是这种诉讼是采取民事诉讼方式进行,税务机关与被告处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笔者认为,它混淆了公益性的税收与普通的私利性质诉讼,带来了诸多方面问题。因此在具体诉讼程序上税收代位权应与普通代位诉讼有所区别,或者说,税务机关理应享有一定的“特权”。

3、法律规定税收行政执法权的授权,进一步增强税法行政执法的深度。对欠税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债务人的资产;如欠税企业由一个股东全资投资组建,对其股东的资产;如欠税人为自然人的,对其法定婚姻存续期内夫妻共有的资产等等,税务机关应有多大的执行力,其证据材料如何取证,程序怎样,如何监督规范等等,都是目前税收法律未能设定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提高执行力的工作制度

1、对欠税企业监控力度还需加强。首先,《征管法》规定: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那么如何报告,如何管理,则有必要对此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之规范化;其次,建立欠税企业“大宗财产状况汇报制度”,报告其资产、投资、债权等情况,对个人还需报告其及家庭成员的收入、消费等情况;对欠税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未缴清欠税前,还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限制其高消费活动。尽管《征管法》明确了被执行人应如实报告其财产状况,但是由于对被执行人不如实报告财产的处罚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致使被执行人特别是一些法人单位在这种报告义务面前没有任何实质性和紧迫性的压力,执行实践中被执行人不报告特别是不如实报告的情况十分突出。同时,在监控上,一方面在税收执法主客体正确的情况下,应多从有利于税款征收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条件限制,使税务机关能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堵塞税收漏洞;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应根据现有法律来应对征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因不符合相关条件而不作为,应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等情况,加大执行力度,从而有力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实现。

2、对企业账户、账号的管理仍需完善。《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将其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由于《征管法》自2001年5月1日实施,从而对该期限之前纳税人开设的账户账号,笔者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补全措施,并形成制度。

上述制度还应注意引入惩罚机制,应明确不如实报告的法律责任,如对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可以隐匿财产为由,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之规定进行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此增强执法刚性。

(三)继续加强社会协税护税组织的建设

走税收管理社会化的路子,实现房管、金融、工商、海关、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机构联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如: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制度、涉税刑事案件移送制度、阻止欠税企业或其法定代表人出境布控制度等等,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和管理机制间建立广泛的信息共享体系,形成广泛的协税护税网络,密切协调配合,力争全社会的综合管制,为准确掌握欠税人的经营、活动、财产等状况,更好地提高执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相关的合作制衡机制,协调征管和稽查两大系列运作

征管和稽查是根据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结合税收征管活动的特点而进行的税收征管职能、职责、职权的分工,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税收征管体系,两个机构只有有效合作,才能保证整个税收征管体系的正常运转。因此,不能过于“本位主义”,只注重自身利益,必须本着共同的工作目标、共同的工作理念,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才能提高税务工作的质效性。为此,应进一步理顺工作联系机制,建立更合理的、更灵活的、更完善的,既分离又统一,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如:欠税管理制度、罚款暂缓或延期管理制度等,这将是改善执行难“瓶颈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关键。

(五)加强稽查实施阶段调查取证工作,把握执法最佳切入点

加强稽查查案环节与执行环节的相互衔接,做到打击偷逃税行为和防止新的欠税两者并重,稽查人员在稽查的同时,应掌握纳税人的动态,并及时与执行人员沟通,尤其是对那些有逃避入库嫌疑、表现经营状况不佳、无固定住所、外地籍经营者的企业,更应提前在稽查取证阶段,对被查企业的隐藏了其真实清缴能力的背景资料进行调查,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从中突出重点,寻找突破口,避免错失时机,造成税款追缴入库被动局面。因此,稽查实施阶段的调查取证工作应从全盘考虑,将各种有利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国家税款入库刚性。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上一篇:赴延安培训学习的感悟下一篇:服装店空间的设计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