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加强自我修养

2022-12-31

第一篇:教师如何加强自我修养

论大学生党员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

作者:赵一欢

【摘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提高觉悟,加强党性的自我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自我党性修养,是必要的,是必须的。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只有提高了这六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共产党员。本次论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从多个方面探讨本次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 党性修养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生的思考,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人生最求和人生道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国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广阔的舞台。选择了入党,既是选择了光荣,更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一种崇高的历史使命。他要求选择入党的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党的宗旨,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入党,是当代大学生的最佳政治选择,是报效祖国,报答人民的最好方式。但是没有具备较高的党性,既是侥幸入党,也是会成为党的蛀虫,国家的败类,人民的罪人。所以,加强自我党性修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是大学生在入党乃至余生中,必不可少的课程。

首先,要加强对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经典著作,了解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理论天才和科学巨匠,但他们的研究工作,同样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他们的一些个别论断往往为基本原理所替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可以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之类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描述,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让步于更加科学的理论原则。这说明,基本原理体现的是规律性原则,其生命力是长久的。学习经典著作,还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一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人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把特定场景下针对具体对象的个别论断,脱离其具体历史情境,与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理等同。这种做法,离开个别论断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思想理论背景,难以准确理解原著的本意,就可能读不出其中固有的思想,而“读”出其中本来没有的思想,变成了“误读”和“歪曲”。一段时期以来,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被用来论证培育和发展所谓中国的“市民社会”,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是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遵循。马克思早期所说的市民社会,其存在的基础就是私有制,可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后来马克思

对市民社会的论述则着重从生产关系、交往关系上考虑。这与其新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理解为经济关系,就是要说明政治意义、法权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因而,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思想,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追求人类的解放的价值目标。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4]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充分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揭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代相结合、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大业,使经典著作所彰显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充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得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在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思想道德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保持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作为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党的思想纯洁性是保持党保证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各项纯洁性的基础,表现在:党的思想纯洁性是党的政治纯洁性的前提。党的纯洁性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执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然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在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修改、制定的,因此邓小平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间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党的思想纯洁性是组织纯洁性的基础和保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坚持党章所规定的共产党员标准和领导干部条件发展党员、提拔干部等等。然而,组织纯洁性这些要求,无论哪一项都需要以党的思想纯洁为基础和保证。如贯彻党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是建立在思想认识和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在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团结统一;发展党员、提拔干部更是要符合党章所内含的思想原则。党的思想纯洁性是作风纯洁性的根本。党的纯洁性体现在作风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党的作风纯洁性是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党的作风纯洁性直接取决于党的思想纯洁性。新时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考”的是党的纯洁性;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

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危”的是党的纯洁性。“四个危险”、“四个考验”从根本上讲,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所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应对“四个考验”,化解“四个危险”,我们党需要加强党的政治、组织、作风以及反腐倡廉等纯洁性建设等外,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是根本,应继续把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放在首位。党员的思想纯洁性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坚持发扬我们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最重要的是保持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与“以人文本”理念是内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观点与邓小平理论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本价值观念。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一直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根本动因。什么是利益,如何对待利益,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育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要辩证地看待党员个人的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尊重党员正当的合法的个人利益。党员并不是脱离凡世,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党员也有血肉之躯。共产党员也有获得个体生命存在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有养家糊口的需要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有人性特征中共有的个人利益诉求。毛泽东批评那些轻视物质利益中的人是“中了董仲舒们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些唯心的骗人的腐话之毒”,因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其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刘少奇指出:“在我们党内,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为了党的利益,还要求党员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党内,不承认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消灭党员的个性。”邓小平也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我们不能漠视党员拥有普通人性的一面,有自己正当的需要和愿望,有“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因此,对党员的要求,不能脱离实际,无限拔高。第二,党员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或人民利益需要个人利益作出牺牲时,党员要自觉率先牺牲个人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一方面,党员是群众的一员,是因为党员来源于群众。党员永远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同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能脱离群众。党员不是高人一等,党员正当的合法的个人利益也不是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特殊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党员是先进分子,

不能混同一般的群众。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如果说党员的个人利益有其特殊性的的话,就在于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产生冲突时,党员要自觉率先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毛泽东在论及全党怎样为实现党的事业而奋斗时说:“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因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四、思想纯洁性教育人本原则下的认识路径对党员进行思想纯洁性教育,就是要使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仰,根本上是思想观念范畴。形成并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需要认识主体不断学习实践和不断反思升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共产党员进行纯洁性教育,就要坚持党员本人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仅仅认为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客体。党的组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提供各种素材组织党员学习实践,从而引导党员反思升华,但不是也不可能越俎代庖。

加强党性修养,是树立远大理想的前提,是提高共产主义觉悟的基础,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开端,是将自我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先决条件。认真学习各类经典著作,是加强党性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党性觉悟的有利行动。《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哺育了一大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党员干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是《共产党宣言》等3部经典著作建立起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表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当前,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要学习和领会这些经典著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系统论述等。特别是要联系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此,应牢牢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不管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情况,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历史大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不是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奋斗,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邓小平同志曾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夯实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始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党员应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产主义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最终实现。广大党员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坚持最低纲领与坚持最高纲领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学习时报》2010年10月25日. 魏长领 《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5

李源潮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学习时报 2012.3.12

《大学生最新入党培训教材》 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教师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根据当前师德现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特征,以下是我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习科学理论,明确修养方向

实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只有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2、投身道德实践,坚持知行统一

道德修养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会暴露出教师道德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教师努力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和纠正;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会使广大教师受到激励,并找出差距,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口趋完善,道德境界不断得到升华。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是坚持知、行统一的根本途径。教师只有将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逐渐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3、严于解剖自己,强化道德自律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经常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自省,并对不符合教师道德标准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肃的自责和及时的“自讼“。强化道德自律,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又一要求。

4、自觉坚持“慎独”,追求道德境界

“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劳动既具有相互协作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5、虚心向他人学习,完善师德品质

虚心学习他人,要向教育对象一一学生学习。古人云:“师不必贤十弟子,弟子不必贤如师。”学生童心的纯真,执着地追求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教师学习的,教师要善十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

第三篇: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当前时期,我们该做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最有效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热爱、崇敬之情感时,教师的传道授业便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的铸造学生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而要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把品德、学识、情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一、爱岗敬业

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

二、关爱学生

教师的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以“爱与创造”建起了育人的平台,学校倡导要用真情、真爱、真心去关注学生,呵护心灵,营造一个处处充满爱的校园。“为师不忘少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有了学生才有教师的岗位”的反思,让教师也学会了感恩。有了感恩才有了对事业的忠诚,才有了对教育对象的无私的爱。其实这也是不容易的,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家,有孩子,有一大堆的家务要料理,可我们首先要教好这些孩子,这是第一位的,家长把孩子非常信任地交给了学校,做为教师来不得半点疏忽,如果玩忽职守那是对人性的亵渎。

三、无私奉献

选择教师职业在我国就意味着是一种奉献,没有这点精神就不宜做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内涵随着外延的不断扩大而越来越深邃。“

总之,现阶段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必须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对任何微小的有损教师形象的缺点错误都要认真改正,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对照和要求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一个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新时期,我们该做怎么样的老师?新时期,什么样的教师才最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最有效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热爱、崇敬之情感时,教师的传道授业便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的铸造学生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而要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教师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把品德、学识、情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影响着学生。

一、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我认为,教师修养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时代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首先是人民教师要成为有道德的社会人。良好的道德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学习、掌握规律,形成道德品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从而更出色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其次,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特别应该看到,如果德育不好,这样的学生,有的不仅不能造福于社会,而且会危害社会。要培养具有崇高品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有其师才能有其徒。如果教师缺乏道德修养,又怎么能够教育自己的学生成为具有崇高品质的新人呢? 第三,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说明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作用极大,这种巨大的作用与教师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第四,这是教师现状的要求。首先必须肯定,我们广大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培养后代呕心沥血。他们不愧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必须承认,有的教师道德修养并不那么高,个别教师甚至还很差。例如,有的教师工作不负责任,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马马虎虎;有的教师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等等。由此可见,无论从教师的现状和新形势对教师的要求,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具有迫切性。 (一)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

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要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1)在教学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也就是说,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等等,要经常从这些方面思考、检查、评价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好是坏。(2)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上加强道德修养。自己能否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否自觉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这是教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3)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加强道德修养。这就看自己能否既尊重领导,又直言敢谏;能否尊重、团结、帮助其他教师,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4)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例如,能否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能否讲文明礼貌,能否注意公共卫生,能否尊老爱幼,能否平等处理家庭关系。 (三)重视形象。教师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职业,其工作对象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少年儿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是根本。青少年的成长、社会文明的传播以及民族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全部工作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于学生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力。因此,新时期

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设计,树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各方面的修养,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正像卢梭所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21世纪社会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不仅仅表现在教师的衣着、打扮和外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内在素质。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般形象首先应是具有教学能力,教书,而且是教得好书。其次,教师的一般形象还表现在教师的亲和力上。体现在对孩子有亲和力、对家长有亲和力和对同事有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而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就是平等待人。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回报学生对自己的支持与敬意。虽然学生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却是平等的。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出问题的答案;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最好的教师知道在学生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好教师是谦恭的,尊重他人的感情;一个好教师要教育学生负责任、诚实,使学生成为好公民;一个好教师看中的并不是酬劳而是内心的愉快等等。 (四)净化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灵。以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是照射在学生心灵的一道灿烂的阳光,时时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面对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和物欲横流的世界,学校也很难置身世外。于是有些教师的价值天平开始倾斜,急功近利、追求实惠抬了头,追名逐利导致了教师道德的缺失。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有高尚的人格。其次,恪守职业道德、知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要牢记一点:你的学生时刻都在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时刻关注你的学生一样。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谨言而慎行。 (五)懂爱懂美。教师的“爱”理解为“爱自己”、“爱职业”。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合格的新时期教师只有懂得劳逸结合,提高休闲的生活质量,珍惜和维持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这就是“爱职业”的基本道德表现。所谓“美”就包括“形象美”和“心情美”。一个新时期的教师不但要在着装打扮上得体,给人以美感,还要有一颗宽容美丽的心,能包容自己和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从现实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让我们筑师魂、练硬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五篇:论述:【论述】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定稿)

【论述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从事教师职业已经快十多年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我认为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敬业爱岗。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热爱自身的行业,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精通本专业知识。

其次是热爱学生。教师应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情学生的痛苦和不幸,教师只有付出了崇高的爱与责任,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

再次是教学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角色的转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认同都直接影响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会要育人。

上一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体会下一篇:江苏省南通船闸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