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反思

2022-06-25

第一篇:大班语言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在集体面前的表现欲望强烈,踊跃作答。幼儿对8张表情娃娃的卡片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有一张表情娃娃的表情老师一开始出示给孩子看时,根据教材的指导,是说“生气”,但孩子们都说是“难过”,而我如果不是按教材的指导,我也认为该娃娃卡片的表情是“难过”,因此在孩子们的一致认同下,我们就共同归结此娃娃卡片的表情是“难过”。

在第二个环节——分享与交流中,教师逐一出示不同的表情娃娃,采用举手回答的方式让幼儿说说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分享自己不同的心情故事;大部分孩子们积极举手作答,踊跃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不同心情故事。如:“难过”这一表情,吴梓小朋友说出了:“我的奶奶死了,我很难过。”;麦可可说出:“我心爱的玩具不见了,我很难过。”„„„在这个环节,看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以前进步很大,多数孩子在集体面前的表现欲望也很强烈,可见,这节课的内容孩子是喜爱的。

在第三个环节——对号入座中,我采用了开火车轮流回答的形式,每次出示一张图片,我轮4个孩子为图片的小朋友配上表情娃娃,并说出自己的判断理由,个别不积极回答的孩子,在老师的要求下,必须作答。在硬性的要求下,虽然,个别孩子站起来后,还要想一想,但孩子们都能为图片配上表情娃娃,并说出理由,胆子稍微小点的孩子因此得到了锻炼,我也及时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同时,在轮4个小朋友配上表情娃娃后,如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一样的想法,可以举手回答,这样一来,有不同想法的孩子又有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其他的孩子也因此看到、并感受到别人积极的情绪和不一样的思维。

由于图片较多,孩子对这节课的内容较感兴趣,一节课上了较长的时间——45分钟。部分孩子的表现欲太强,在没轮到或老师没请他回答的时候也会抢着作答,所以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让我还是觉得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这节课后,让我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由此,我也看到了对幼儿的礼貌教育——安静、认真地聆听也是在今后应该加强的。

第二篇:大班语言活动小猴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小猴卖“O”》教学反思

作者:陈海婷 来源: 上传时间:2009-03-27 08:00:00 关键词:教学反思,大班,语言活动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认为较好的有以下两点值得总结:

1、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

本次活动,我以小猴卖“0”为主线,贯穿始终,主题单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和掌握。同时,活动以“0”这样一个幼儿常见的事物让其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营造积极、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

我们知道,幼儿认知的显著特点是通过他们的自身活动来发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得经验。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获取经验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动作的内化。”为此,我通过让幼儿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等活动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逐步摆脱学习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思维的惰性,进而把学习过程变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续编故事环节整个过程,气氛自由、宽松,老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适时地“导”,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与幼儿形成了良好、积极和互动关系,而孩子也在亲历表演过程这种有效互动中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获得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真回想本次活动,我认为还存在几点不足。

1、为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忽视差异教育。

在活动中,我为了体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需要幼儿集体前展示交流时,只提问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忽视了需要特殊关照的孩子。而且由于是观摩比赛活动,为了能有更好的活动效果,怕出现乱的现象,所以不敢大胆地让不同的孩子自主表现,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

2、提供玩具材料的时间不适宜,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因为是公开观摩比赛活动,参加活动的不是本园本班的幼儿,我怕把握不了幼儿的情绪,怕出现乱的现象,我将“小猴商店”里的一些物品(原是想让幼儿借助提供的这些物品想象续编故事),放置在活动室的角落里,不敢放手事先展示,导致幼儿在分散讨论、交流续编的环节中,思维受到限制,而只是简单地模仿故事中的情节物品,等到让幼儿参加续编故事表演时,才让幼儿接触到这些有助于幼儿想象的物品时,在时间上已显得略仓促,部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受到了限制。

回顾这些现象,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活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教育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正确的教育观,在实践教育行为中,努力实现《纲要》的教育理念向实践的转化,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善于反思,坚持“一日三省”,不断调整教育行为。在活动中创设积极互动的自由探索活动空间,灵活运用教育机制,真正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育者要真正做到“和孩子平等”,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多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玩游戏?你是怎样想的?”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才能体现教育“以人为本”。

2、教育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因此,在今后我们要真正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不要为了体现活动结果而只提问能力强的孩子,忽视个体差异教育。不管什么样的活动,我们都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让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甚至要让能力较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善于捕捉能力弱的幼儿的“闪光点”,要从发现他的优点入手,及时给予肯定,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这样,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动环境气氛,自信心十足,才会获得成功和满足,这才叫成功教育的一个亮点。

第三篇:大班语言活动《颠倒世界》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颠倒世界》活动反思

我在文新幼儿园带的第一次活动是大班的语言活动《颠倒世界》,通过这次活动,我启发良多,一下是本次活动的反思。

一、关于活动准备的反思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六幅颠倒世界的画,其中三幅是根据《颠倒世界》的情节进行绘画的,三幅是自己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在画教具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自己积累的绘画素材不够充分,在寻找合适材料的过程中花费了较长时间,同时,我也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需要学的还有很多,这次我的活动告诉我的可能只是美术素材不够,而下次可能是舞蹈动作创编,音乐活动的形式的不充分等等,所以,我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二、关于教学程序的反思

(一)、导入

我运用的导入方式是提问导入,问“幼儿猫喜欢抓什么?”,根据幼儿回答的“喜欢抓老鼠”进一步提问“有没有见过老鼠抓猫的?”,然后引出故事的主角亚伯,告诉幼儿亚伯就见过老鼠抓猫,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后为他们讲述故事《颠倒世界》。

在导入的过程中,在请幼儿回答问题时,我过分强调了要举手回答问题,其实,对于很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一起回答会更好。

(二)讲故事和提问

根据教案,我应先在讲故事之前提出两个问题,以便于幼儿能更专心的听故事。问题:

1、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亚伯看到了哪些事情?但是,由于有点紧张,我在讲故事之前忘记提问,直到讲完故事才发现,所以讲完故事后,我再提问,由于故事《颠倒世界》比较短小简单,幼儿对于这两个问题都能很好的回答完整。这个小错误对我起到一个很好警示作用,今天的故事是简单的,大班的幼儿能力发展也比较好,所以能够回答,但是如果故事很难,或幼儿年龄较小能力较弱,这样的小错误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个活动环节的进行。

根据教案,应该要讲两遍故事,但是,当我讲完第一遍故事时,幼儿都能很好的掌握故事内容,所以,我没有再讲第二遍故事,而是直接提问:

3、亚伯看到这些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幼儿回答“有趣”“奇怪”等。所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带好活动的基础,新老师带活动的时候也不要太拘泥于教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活动。

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的语速比较快,语音语调起伏不大。《颠倒世界》这个故事应该是比较有趣好玩的,在讲到精彩的地方,我应该要放慢语速,动作表情夸张点,在语调上也需要有更多的起伏变化,使故事更加生动。

(三)讨论与绘画

在讲完故事后,我先请小朋友看我准备的图画书,我采取的形式是坐在前面,翻开图片让他们看。由于我画的图片为A3大小,所以很多小朋友可能无法看清,我应该先将图画书的封面走到每个幼儿面前展示一遍(幼儿坐成半圆形的),然后提问在图片中看到什么,这样效果会比较好。里面的图片在故事中出现过的,可以在上面展示给幼儿看,没有出现过的也可以采取请小朋友一个一个浏览的方式。

看完图画书后,我请幼儿想象亚伯还会看到哪些有趣的颠倒过来的事,小朋友也积极举手发言。这个过程中我请了许多幼儿来发表意见,整个过程的时间也比较长,一些小朋友开始表现出不耐心,讲话等等。我觉得,我应该先让幼儿进行讨论,我可以在他们讨论时去听取他们的讨论,讨论结束后,挑选几个答案比较典型的幼儿进行回答,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幼儿也不会出现不耐心的现象,典型的答案也更能开阔幼儿的想象。

在幼儿回答时,因为我希望能够给幼儿一个好的反馈,所以我会重复一遍他们的答案,但是,物极必反,我对于每个幼儿的答案都进行重复,这样很累赘,如果幼儿回答清楚了,我反馈“很好,请坐”可能会更好,如果幼儿回答的小声或不清楚,我可以再请他大声说一遍或帮助他一起回答。

在幼儿回答过程中,出现了集体唱《颠倒歌》的现象,当时他们唱完第一段的时候仍然要唱第二段,我认为这是语言活动不是音乐活动,所以想要制止,但是小朋友的情绪都很高昂,制止也没有用,倒造成比较混乱的局面,其实,我当时应该和他们一起把歌唱完,虽然是语言活动,但是五大领域本来就用分的那么清晰,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没有经验的表现啊!

最后我请小朋友将自己想到的颠倒过来的事画下来。

三、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自己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对幼儿的了解不够,活动形式的不科学,讲故事也不够生动等等,希望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能逐渐积累经验,做到更好。

第四篇: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我园开展了教研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小熊在过桥时遇到的困难,在小熊的同伴中有嘲笑和帮助小熊的,幼儿通过角色表演体会诗歌中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幼儿对小熊过桥的表情以及形态表演的淋漓尽致。

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段落的衔接上面有点太过匆忙了,以致于幼儿不能很好的衔接上.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对段落衔接上的过渡,使幼儿能清楚地把儿歌背诵出来,尽管孩子们跟着老师的问题一步步地探索儿歌、学习儿歌,但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急于让幼儿学会整首儿歌,所以在很多活动环节中让幼儿思考得太少,教师讲述得太多,致使幼儿的回答不够好。

在这节语言课当中,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就像老师们在评课中说的“1.讲故事时的语气更夸张一些,语调多一些,动作更多一些,可能会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2.引导幼儿朗诵儿歌的形式在多样化些,幼儿的课堂常规有待提高,集体回答问题的现象多。”在每次教研研讨会中,我都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总之,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我将会认真学习、总结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篇:大班语言活动《量词歌》教学反思

彭亚玲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为了能够将教学目标落实好,学习正确的使用量词。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在此环节中,我利用自我介绍的形式,故意说错话,引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大胆找错、改错,对两次运用有个初步的感知,同时继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二环节: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幼儿愉快学习儿歌。在此环节,我利用10幅图,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说一说。三环节:创编活动。让幼儿在教室里找东西,运用量词说一说,看谁说得棒。四环节:商场购物。通过此游戏,让幼儿把知识学以致用,在运用巩固知识,使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进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五环节:欣赏量词歌。让幼儿欣赏儿歌,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都有量词。六环节:延伸活动。仿照学的儿歌,回家同爸爸、妈妈也编一首儿歌,明天交给老师,比一比,看谁编得最棒。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觉得在第二环节中,幼儿读的较少,如果在此环节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会加强幼儿记忆量词,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调动幼儿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014.11

上一篇:大班体育活动教案下一篇:大班冬天来了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