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视角下中西方《圣经》翻译简史探究

2022-09-10

一、国外翻译伦理研究的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文学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和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是第一人提出的“翻译伦理”概念,和对翻译伦理的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向:翻译学。2001年,在翻译研究的权威杂志上讨论了翻译的伦理问题与“回到道德”的主题。皮姆客座编辑,在介绍“翻译研究已经回归到对各种伦理问题的讨论”。芬兰学者Chesterman在以往的翻译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翻译伦理研究的四种模式(代表道德、服务伦理、社会伦理、基于规范伦理)提出了另一种伦理:承若伦理。

二、国内翻译伦理的研究综述

研究翻译伦理在西方国家展开的时候,中国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翻译的伦理问题。研究翻译伦理在吕俊教授2001年6月的《“跨越文化障碍——重建”巴比塔》开始的,但他的研究似乎不能用一只手鼓掌的感觉。直到2005年,根据翻译在外国翻译伦理的研究上来看国内学者正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截至2009年3月,共有26个论文翻译伦理问题的研究。

三、伦理视角下《圣经》翻译史的简析

圣经是在时代之前写的,原来是一个经典,是基督教从犹太教承袭下来的,原文为希伯来文。西方的宗教势力一直强大,圣经翻译一直是西方统治者的思想的统一,促进宗教,巩固权力工具。圣经翻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译本的翻译策略和原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翻译行为中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受到其伦理思想的影响。

作为国内“圣经”翻译的译者,马礼逊相信上帝翻译伦理的“圣经”,是“忠诚”;在翻译标准方面,他认为“圣经”是“神的话”,力求忠实于原文,以朱熹经典注疏和“三国”风格的结合“简晰”和“达切”中下阶层的风格,凸显了新教改革精神和传教士的想法,是“灵活”;在上帝翻译,他放弃了天主教会的“上帝”,画一条戒线,另一种方式提出多个常用的翻译,通过传教士翻译的实践是适应战略”。当然,他强调译者的效忠上帝和原文的忠实的翻译,反映了“圣经”,“神的话语”的神学思想,反映了传教士翻译的伦理和历史局限性的焦虑。

公元前3世纪的《七十子希腊文本》

“七十子希腊文本”是西方圣经翻译的最早版本。更换各种解释版本的时候,统一信徒的思想,宣传犹太价值观(张春百,吴,2004),让更多的人相信上帝,72位犹太学者已下令采取从旧约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

公元前第五世纪的铁可以罗姆“通俗拉丁语的圣经。”

在这405年里,哲。为了更准确的罗姆翻译直译法。”流行拉丁拉丁圣经》有标准的圣经翻译。这是一个复杂的拉丁版的“新”的基础上,重新修改的产品,目的是解释上帝的话的统一,以消除“噪音建立和巩固教会的权威”。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翻译圣经,第十七世纪的英国《杰姆斯圣经》译本。

马丁,路德(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圣经翻译的重要意义是希腊语的第一个翻译。”新的“,然后在旧约的希伯来翻译”在一个“这是一种被确定和开始。”《圣经》的德国版。在这个过程中,我必须遵循的人,和翻译的原则。它可以推动圣经的翻译。圣经是人民的第一部分。在知道的其他语言不能用句子的句子“。对读者采用自由翻译的翻译,目的是要完成的。这本书是圣经。在德语中。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德语的作用。第十七世纪西方的“杰姆斯圣经翻译组47人”是英文翻译的历史,一个壮举,可以驱动圣经翻译,因为现代英语的历史功绩。要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传播人文思想,“人”,人本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圣经,翻译有很大的影响。

马礼逊翻译伦理:一个独一的神。

文明(道德)不同(道德)。对别人的东西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人的行为控制的人际行为的道德生活,他必须负责.马礼逊,译者的圣经必须携带。双重责任:正确理解和把握精神和忠实翻译的精神和区域的意义。要了解一个上帝的想法,并相信学者和学生。教师在语言上是不是很好的实践,和语言。方法根据上帝的知识是异端。李丹认为,无论是对“异教徒”、宗教、基督教、或是带上一个带,或是无聊的看法,无论是深刻的认识。所以所有的输入。

四、结语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记录了犹太人的文化历史超过一千年。本文选择几个重要版本的圣经翻译在不同时期,并探讨了圣经的翻译伦理的历史观点。从这篇文章看出每个时期的翻译“圣经”,译者的翻译伦理观也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尤其,《圣经》汉译时所处的艰苦环境,不管是《七十字希腊文本》对原文本的忠实和实施客户同意的目标,还是加上译者或通俗拉丁语圣经文本翻译理论突破了在德国和在国王杰姆斯圣经翻译的第十七世纪的英语翻译原或文艺复兴时期的马丁·路德的绝对优势符合目标语言规范,符合读者的期待,还是马礼逊汉译《圣经》笃信上帝的翻译伦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伦理对《圣经》翻译的影响。

摘要:越来越多学者的开始关注翻译中的伦理问题,翻译伦理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内外翻译理论研究的的一个焦点,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翻译伦理的发展情况。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择了在不同时期的几个重要版本的圣经的翻译,和分析了历史翻译《圣经》从道德的角度。本文指出,圣经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是影响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关键词:翻译伦理,《圣经》的翻译,翻译史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89.

[2] 顾颍.从佛经与《圣经》翻译看中西方翻译思想——《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评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3):122-123.

[3]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上一篇:网络时代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路径探究下一篇:输气管道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