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口语水平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2-09-1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其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 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 表达比较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但是, 要使学生普遍达到该要求并非易事。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应试教育的影响渗及英语教学每个阶段, 小学﹑初中﹑高中的主要英语考试都是以笔试为主, 教师和学生往往都过分重视语言基础知识, 而忽视语言技能, 结果造成大部分学生笔试得高分, 但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 学生暴露出语言技能的薄弱方面:语法错误频出;头脑中未储备必要的巨型, 无话可说;语音语调不过关等。面对大学口语课堂, 很多学生都是保持沉默, 或者犹豫, 不敢开口说话。这说明在英语口语学习中, 学生存在心理焦虑,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口语的自信心, 甚至对口语产生恐惧心理。

第二,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学时少, 大班授课。目前,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听说课一般是每周两学时, 有些学校一个学期仅开设20学时的听说课, 口语教学所占课时比重过低。有些学校不单独开设口语课, 口语主要依附着听力课, 属于听说课的一部分。每班人数在五十人以上, 甚至超过七十人, 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不均等, 一堂课成了少数基础较好表现踊跃学生的课堂, 基础较差的学生袖手旁观, 羞于开口, 或者心不在焉, 毫无兴趣,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语教学效果。

第三, 教学方法不当。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课堂上严格按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也由教师控制, 课堂练习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 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讲解多于学生的操练, 有的老师把口语课当成了文化课, 有的老师把口语课当成了听力课, 有的老师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 指导不利, 讨论松散, 效果不好。

第四, 没有合适的口语教材。英语能力的提高应是“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方的欠缺都会对英语整体能力的提高起到限制作用。目前大部分院校试用的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材按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听力等单项技能分册发行, 却很少能找到口语分册。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口语教材, 要么是针对英语专业或某一领域专门编写的, 词汇有一定难度, 无法用作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口语教材;要么就是简单的问候﹑介绍﹑谈论天气等日常生活的对话, 这对于有一定词汇基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所以没有专门的难度适中的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口语教材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笔者通过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第一,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在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而且入学时口语基础参差不齐, 教师在口语课教学时, 要灵活, 创新, 突出个性化教学, 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持久的兴趣和热爱, 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辅导, 多鼓励, 激发兴趣, 并且可以设立分级教学, 实验班等。对于课堂上袖手旁观, 羞于开口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 克服心理负担, 突破心理障碍, 激活学习动机, 发现学习的兴趣, 鼓气英语表达的勇气。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 教师要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要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赞扬。学生在表达时, 经常会出错, 教师要掌握好纠正口语错误的时机, 对于单个单词或词组的使用不当可以忽略不计, 不要干扰学生口语交流的思路, 破环他们思维的连续性, 挫伤自信心。随着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易犯的错误自然而然会被改正。

第二, 实施小班授课,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小班授课有利于灵活、个性化、层次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 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课堂练习的覆盖面大大增加, 同时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同伴合作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在课时少, 课堂内容多的情况下, 为了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可以有计划地把部分课内内容转向课外。教师可以在第二课堂上对学生指导答疑, 把课堂上没有讲透的内容补充完整, 检查学生的作业, 定期给学生提供课外资料, 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强语言基础。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学习气氛,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开展英语沙龙, 英语角等活动, 举办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第三, 改进教学方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主导作用, 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努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从原来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评估者”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 这样的角色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进行口语学习的能动性。首先, 教师要教会学生随时抓住时机主动地进行口语练习, 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时间。比如可以指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创造语言环境:在自己的房间里, 没有人会笑话你, 尽可以大胆地说;你可以在散步时说给风儿, 说给花草树木;你可以在欣赏影片时跟着主人公倾诉喜怒哀乐;你可以在睡前或一觉醒来时说说自己的憧憬, 描绘自己的梦境。其次,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指导学生学会模仿。一要大声模仿。这一点很重要, 模仿时要大大方方, 清清楚楚, 一板一眼, 口型要到位, 不能扭扭捏捏、小声小气地在嗓子眼里嘟嚷。二要仔细模仿。优美的语音、语调不是短期模仿所能达到的, 对于有英国英语基础的人学说美国英语也是如此, 对于习惯于说汉语的人学说英语则更是如此。此外, 模仿时还要有耐心, 有信心, 有恒心, 不能有任何松劲畏难情绪, 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模仿得更好。最后,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勇于大胆表达时, 指导学生注意说的质量。说的能力是一种技巧, 是在大量的口语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学习说英语, 由说得不好到说得比较好, 是一个发展过程。练习过程中, 要住意精泛结合, 有的练习里的错误不要纠正, 不要过分注重准确性, 以着重培养说话的流利程度;有的练习里的错误要纠正, 以提高说话的质量。

第四, 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缺乏比较适合的教材, 对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词汇量及相应的语言基础设计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即兴发言。其次, 放开眼界, 积极引进新教材, 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情感动力, 促进学生自主练习口语的教材。教材要具有知识性, 趣味性, 时代性, 可思性, 真实性, 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口语教材的难度要适中, 常用词汇居多, 文章的内容可为新闻时事, 体育, 文化差异及介绍最新的科学发展等, 这样的教材引人入胜, 学生既可以增长知识, 又可以达到口语训练目的。

总之, 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实践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改革我们一定能够在口语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改革和对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视, 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得到大家的共识。笔者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4:182.

[3] 李炯英.从建构主义理论谈二语习得重的语言输入[J].中国外语, 2005 (3) :38-39.

[4] 杨庆萍.现状与对:大学英语口试引发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5) .

上一篇:试析新时期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下一篇:“三法”让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