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2023-04-30

第一篇:游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游雷锋纪念馆有感

参观杭州雷锋纪念馆心得体会

沙泰屹

在这个新学期,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积极分子。每到三月,人们便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雷锋。

这个周末,我们系党支部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游雷锋纪念馆,学习雷锋精神。雷锋是我从小就熟悉的人物,但大多只是知道他的一些好人好事,而对于雷锋精神,实在是知之甚少,这次活动在这方面给了很大震撼。来到雷锋纪念馆,馆长热情的接待了我,积极和我们互动,加深了我们对雷锋的了解。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班长,五好战士。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雷锋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雷锋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对自己他一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活上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认为“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

接下来,馆长向我们介绍了雷锋的三样宝贝:推子,手电筒,防冻霜。这些颠覆了我们心中的雷锋的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雷锋。推子是雷锋为了方便给深山里的战友理发,特地从城里买来的,他还为此学习了理发,这是他乐于助人的集中体现。但雷锋并不仅仅是我想象的中的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同样对学习抱有很大热情,每晚,他都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毛主席语录》。与此同时,雷锋还是一个十分注意仪表的同志,这点也许谁都没想到。我之前认为爱美算不上什么美德,是不正经的事儿,但这其实是我的狭隘,雷锋认为作为一个好战士,要精神的面对生活,面对困难,这点深深触动了我。看看每天和我一起上课的男同学,一个个都灰头土脸,头发油油腻腻,几天都不洗,极其不注意个人卫生,试想,连个人卫生都搞不好,怎么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呢?此时,我的心目中,与其说雷锋是一个好榜样,不如说他是一个全民偶像。与此同时,雷锋并不是一个只会做好事、只会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他还有极具口才的人,雷锋的身高只有1.57米,这是无法参军的,但雷锋就是达到了他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口才,成功加入的部队,成为了一名战士,并于同一年成为了党员。用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雷锋绝对是一个成功的人。虽然只有22年的生命,但雷锋却缔造了一个神话,在那样一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雷锋在短短几个月内,被全中国的人民所知晓,赞美、学习。

几十年来,许许多多的榜样、模范,曾一个又一个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树立起来,或短暂或长久,成为人们学习、模仿、怀疑、抛弃的对象;但没有一个像雷锋那样深刻地被注入这个社会,每一届国家领导人都会给雷锋题词。关于雷锋的先进事迹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被教育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在人们的心目中,远远超过了一个榜样的地位,他的个人魅力更加全面,更令人感觉亲切,而不是仅仅是令人感叹,赞美,他像是邻家的大哥哥,每个人不自觉的就会被他整体的人格魅力吸引,跟上他的步伐,学习、模仿他做的好事。

雷锋精神很博大,它无法解释,它更像一种人格魅力,只能让人亲身体会,体会到的人绝对会被它深深吸引。它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伟大的激情,它体现在人际关系、职业态度和志愿行为这几个方面。它为我们的社会开创了一代新风,它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党建资讯网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而有人担心和怀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雷锋精神还能与我们同行吗?事实上,发展经济,不仅要讲究效益、鼓励竞争,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关系。温总理最近就多次提到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且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不仅在四十年前闪烁着共产党人的道德光辉,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适应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在我的心目中,雷锋精神是一种的人格魅力,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无私奉献,尽善尽美。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向雷锋那么伟大,都能把破袜子补了又补,每次都能不在乎病痛,但是我们至少不能忘记雷锋精神给我们最重要的信息:做一个积极向上,争取上进的人。一个党员只要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就可以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

回到现实中,我不禁感到现在社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感觉到了雷锋精神的流失。学雷锋着实让我们变成了一种便当式的纪念活动,每年3月,就会集中出现大批人学雷锋、做好事,这导致经常出现重复做好事、画蛇添足的现象,很多活动变成了走过场,还在们越来越难以领会到真正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被简单成了乐于助人,做好事,实际上,雷锋精神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中,从整理个人卫生到认真工作,钻研学问,锻炼身体,关心同志,它无处不在。

作为大学生,现在正是培养我们雷锋精神的黄金时期内,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的我们,比较容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到优秀的时代精神。为了学习雷锋精神,我们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刻苦学习,利用好在校时间,刻苦学习,努力做好学问,培养自己认真钻研的精神,将来到了工作岗位上,更要干一行,钻一行,努力做出成就。然而,我知道,要想真正达到雷锋那种无私忘我的精神境界是十分不易的,但我会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尽量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学雷锋”活动。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铜;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摘自《雷锋日记》1962.3

第二篇: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游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那天,南京上空弥漫着树木散发出的繁盛到及至的味道,老天爷像在发泄积攒多年的心头冤屈,造就了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可是这也难能阻挡游客的脚步,我随团队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雕像:一位被日军强暴过的中国母亲怀里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她的目光中含有绝望悲伤还有仇恨,我久久的矗立在那儿,我想呐喊,也想呼救,但我努力挣扎着用缄默传达自己的感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该馆1985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1998年4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进到馆内,我被一幅幅真实的画面感动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铁证摆在了我的面前,通过导游的口述以及资料的详细报道,我才知道日军进入南京后发生2万多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少妇或者老人,都无法逃脱。好多妇女被强奸后又遭到枪杀、毁尸,惨不忍睹。同时,日军还把房屋焚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而且持续几天几夜,最终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房屋、机关、学校、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正如《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日军到处游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于是,被害者的尸体随处可见。“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繁华的六朝古都,转眼变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可见,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充满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强奸妇女,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站在他们面前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要的不是打回去,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我的眼泪停不下来,我的手停不下来,我的心疼也停不下来。那么多妻离子散的家庭,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惧里,看不到明天的出路,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否还活在这世上。我的愤怒,我的心疼,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只是觉得心上给人狠狠的砸了一锤子,沉重的什么都说不出来。那么多悲惨的案例就这样在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晃悠着。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的心情十分的复杂,既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无辜百姓惨遭杀害的悲痛。但更多的是对当时我国政府和将领的无能痛心。从资料上看到从正面进攻南京的日军约有5万人,从南京外围迁回的约有两万多人,共约七万多人。而在南京城被日军屠杀的30万人中,10万是投降的国军军人,当时向南京城进攻的全部日军才5万多人。南京之战,中国军队以15万之众抗击日本不足五万的疲惫之军。竟然会有如此的惨败。可耻呀,可耻。

我想的更多的是,日本兵轻而易举地杀害我国那么多人,在我国行恶那么多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高科技尖端武器水平的低下,如果当时中国人民有武器的话也一定会向日本兵举起反抗地武器的!在心里我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为我国开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让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不要再受任何国家的侵犯!在这里我也号召全国的人民都行动起来,增强每一个国民的水平,发展每一个科技领域,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全面发展做出每个人最大的贡献!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对青少年的叮嘱。既体现了受害者的善良,也让人们感悟到一个普通中国人理性而又高尚的历史态度——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不是为了宣传仇恨,而是以史为鉴,更好地开创未来。

机电1324——徐舟 2013年12月5日

第三篇:游唐山抗震纪念馆有感

在未上大学之前在书本上常看到关于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只看到过很少的几幅插图,场面惨烈,但也听说震后的唐山建设很好,经济发达。终于有幸来唐山上大学,一睹唐山的风采。大一的时候在学校组织下游览了唐山抗震纪念馆

那是去年的时候去的,大致忘了里面的布置情况,但那种感觉却记忆犹新——震撼,心痛,却又欣喜,振奋。震撼心痛的是我看到了关于更多的记录地震的场面,又了解了当时的真实概况。中国新华通讯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我也看过冯小刚拍摄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但我觉得再怎么拍也拍不出当时的真实悲惨场景。欣喜振奋的是唐山人民在震后没有被吓到,而是在这个近乎成为原始时代的废墟上团结一心进行了灾后重建工作。唐山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将悲痛化为力量,“白天搞生产,晚上建家园”,终于在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伟大的唐山人用10年建了一城,1986年7月28日,1万多名唐山各界人

士聚集在纪念碑广场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而在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这一奖项的获得给了唐山人民灾后重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唐山精神”因此也伴随着唐山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形成了。

然而这一系列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唐山人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唐山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更是快速发展。唐山人正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沿海优势,三是资源优势,四是产业基础优势,五是精神财富优势,快速成长着,也在努力打造着新优势,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唐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不可避免自然灾害的袭击,但我们必须有面对灾后的勇气。中华儿女在这方面展示了大无畏的精神。面对灾难,我们全国军民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让灾后的家园更加温暖美好。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却催不毁我们坚强的意志,抹杀不掉我们的智慧。唐山精神不仅是唐山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将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之下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2012年5月12日

第四篇:游红军长征纪念馆有感

游《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有感

八年十班 李宇

说实话,就在去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时,我的心情很活动,也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

离纪念馆还有十分钟路程左右的时候,车停下了,我们开始打着校旗徒步向纪念馆走去。朱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紧接着富丽堂皇的建筑也随之入眼。纪念馆的最中心是表铜色的主题雕塑,这痤造型雄奇特的雕塑就是“中心基点,胜利指针”,它从我国古代的日晷作为主题雕塑造型的基本元素,日晷内圆面凸雕红军长征会师的欢乐场面,整个造型象一个充满张力的圆环,围合天地之气,凝聚长征精神。

主题雕塑,简单又寓义深远,雄伟又独具特点,构思巧妙,立意深刻,独具匠心,充分表现了红军那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和界石铺在长征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毛主席旧居内陈列的椅子、铜灯、电话机、坑桌等等,每一样都是因年代的久远而变得破旧,没有光泽,但是,即使是这样,有一点也永远改变不了,那就是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记录着毛主席日夜操劳,兢兢业业为革命奉献,为人民奉献的精神。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的浮雕象栩栩如生,从他们饱经困苦的脸上呈现出沉年岁月里的沧桑战争,他们每一位都是救世主,都是巾帼英雄,都是中华人民的代表,他们的爱国精神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像金子般耀眼,闪射着光芒。

参观完这些代表着中华人民荣誉的建筑后,我静静的坐在红色记忆长廊,沉默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早已汹涌澎湃,脑海中浮现出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险阻的景象,心里下定决心: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心,与中国人民在一起。

第五篇:游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在理研会的大力支持和有力组织下,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各班一起去参观了八一纪念馆,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作为第一次去参观,多少带着一点好奇和激动哦,能去那里参观一番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南昌八一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因为南昌命名为英雄城,而且因此而把八月一 日定为建军节,

进入八一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五位伟人的雕像,在两侧是各位英雄人物的介绍碑。然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新馆和旧馆。

通过这次参观,我感受了八一起义的全过程,对八一起义有了更深,更广地了解,感受到那些革命者与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只求光明和解放的精神之伟大,让我领会到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应该也有责任好好这珍惜这眼前的大好时光,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不要挥霍我们的青春,不要放下我们的激情,我们要一路高歌,要为了更好的明天再接再厉,发扬先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地促使自己成长起来,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就是我在这次在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参观所感悟的东西。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11班 曾庆萌

上一篇:优良学风标兵申请材料下一篇:医疗机构执业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