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性、男性与自然

2022-09-11

1引言

乔治·艾略特 (George Eliot, 1819-1880) 是公认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极富影响力的作品, 其中第二部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极为成功的一部, 更是奠定了其在英国文坛的地位。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凄切感人的故事, 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翁麦琪充满悲剧的一生。 她聪颖善良, 富有情感, 个性反叛。 她内心的活力使其与僵化、虚伪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准则格格不入。 小说中艾略特用较多的篇幅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和社会习俗。 这些自然因素不仅仅是陪衬, 更是当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同女性一样, 大自然也受到男性的压迫。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男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探索作者追求女性解放, 憧憬两性融洽, 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 这正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倡导的。

2生态女性主义

1974 年, 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奥波妮在 《女性主义毁灭》一书中最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 (ecofeminism) 这一概念, 这标志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开端。 它主要讨论文学作品中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与男性、男权社会之间的关系。 奥波妮指出, 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 女性和自然都成了男性的附庸, 而生态女性主义就是要改变这一局面。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 主张改变人类统治自然的思想, 并认为这一思想来自人统治人的思想;它批评男权的文化价值观, 赞美女性本质, 强调女性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中的潜力, 号召女性起来领导一场拯救地球的生态革命, 并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 和谐的关系。 这种观念将“自然歧视”与“性别歧视”联系起来, 把女性解放与自然解放紧缚在一起, 并置于社会政治, 经济权力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 因此在文学研究领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并已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

3女性与自然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认为, 女人比男人更紧密、更深刻地同自然幽暗的原初根据联系在一起。 女性和自然确实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首先, 女性与自然是紧密合一的关系。 自然具备女性的特点, 而女性也有自然的特征。 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 艾略特在刻画麦琪时, 将其与大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麦琪就是大自然的孩子, 可以说大自然一直是她的力量源泉, 而麦琪也对大自然充满了感情。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英国乡村田园生活, 对自然环境的精彩描述流露着她对自然深深的热爱。 作品以有关弗洛斯河流及磨坊的细致描绘拉开序幕。 随着情节的发展, 麦琪与大自然的天然纽带清晰可见。 她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亲密无间。 “在一片辽阔的平原上, 渐渐变宽的弗洛斯河夹在青翠的两岸间……”;“水的急流声, 磨坊的轰鸣声……更给这景色添加了恬静的气氛…把人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一个美丽的人间仙境:“辽阔的平原, 奔流的河水, 低垂的柳树, 柳树丛中的白鸭子把头深深地埋入水中, 享受着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儿时的麦琪就像一只小鸭子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其中, 感受到莫大的快乐, 犹如在天堂一般, 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着美妙的气息, 探寻着大自然的美好! 麦琪是艾略特笔下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 其特点是她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让她忘却了一切烦恼, 使她充满了生机活力。 只有大自然中的她才是最美丽的。 自然美与女性美浑然一体, 相得益彰。

其次, 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如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与压迫。 虽然生活在美妙的大自然中, 麦琪却无时不刻遭受着来自父亲、兄长的压迫与束缚。 她聪明伶俐, 热爱读书, 渴求知识, 可在以其父亲为典型代表的社会中, 却几乎没有机会接受很好的教育, 从而不得不顺从不平等的待遇。 此外, 作为哥哥的汤姆也具有明显的维多利亚时期男性的特点:他强壮, 以自我为中心, 总认为他所想的都是正确的, 汤姆的专横迫使麦琪顺从他, 结果使麦琪失去了很多她想实现的愿望和生活中的爱。 同征服女性一样, 几千年来男性一直渴望彻底地征服大自然。 整篇小说围绕着对弗洛斯河的争夺而展开。 对于麦琪的父亲老塔利弗来说, 水资源就是他的生命。 为了控制水资源, 他不相信科学, 和皮瓦特打起了官司, 以致最后赔掉了所有的家产, 债台高筑, 使他失去了一切。 工业化不仅代替了原始的手工作坊, 而且使麦琪一家不再拥有自然的田园生活。 这样的现实是残酷的, 可是麦琪却不得不承受这一切, 自己热情、奔放的情感被无情地压抑。 小说中, 自然和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属品:自然被简化, 女性必须顺从于男性, 并受他们的操纵与支配。 自然与女性被剥夺了一切, 成为被压迫的对象, 成了男性的奴隶。

4由反抗走向和谐之路

麦琪是一个充满激情、渴求知识, 追求完美的姑娘。 她敏感、温柔, 充满了女性的妩媚, 但骨子里又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因子, 敢于拼搏。 小说中, 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描写了麦琪的反抗性格。一次, 麦琪的家人讨论把麦琪的头发弄卷, 麦琪非常生气, 因为她不想按传统规矩做。 在她的思想里, 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 女性也有权利去做她们喜欢的事情。 当麦琪决定剪掉头发后, 表现出她反抗的, 顽强的性格。最后她坚持己见, 剪掉了头发, 她的家人对此行为非常的震惊;被哥哥责罚后, 她躲在楼阁里打洋娃娃以发泄怨恨;受到众人的冷落时, 她把完美女孩———表妹露西推入烂泥地, 甚至离家出走……这些都是她反抗本性的体现, 并向男权社会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 反抗不是目的, 解放女性和自然也不是最终的目标。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才是终极目标。艾略特憧憬两性和谐, 想要追求一种两性之间精神上的平等和相互理解, 一种回归自然的境界。小说中摧毁旧世界的力量来自于结尾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洪水袭来, 麦琪手足无措。 但冷静下来之后, 她意识到自己的亲人可能会遇到危险, 需要帮助;同时也看到了和哥哥汤姆消除隔阂的契机, 于是她不顾一切划船返回家中。最终, 种种冲突、矛盾在兄妹重逢的那一刻, 都被浓浓的亲情取代。 这时麦琪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家人之间的爱那么重要。汤姆也被妹妹那深沉的爱所震撼。面对凶猛的洪水以及身边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麦琪, 他感到心头有股不可抗拒的神奇的力量。在二人生命的最后, 他们紧紧地拥抱着, 沉了下去。兄妹两在洪水过后被安葬在一起, 达到了融洽与和谐, 显示了两性的平等。这反映出艾略特希望让两性共创和谐、健康的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

5结语

长期以来, 在父权社会中, 自然与女性都遭受了太多的压迫与限制。艾略特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女性、男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对父权社会的种种反抗与妥协, 最终思考并探寻这三者之间共存的和谐之路, 这正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题中之意。

摘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小说叙述了女主人翁麦琪凄凉悲惨的一生, 并描写了大量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是在父权社会中, 自然同女性一样, 都受到了来自男性的压制。本文主要从女性、男性和自然三者的关系解读该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这对于我们在今天平衡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建立和谐的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自然,男性压迫

参考文献

[1] 褚晓航.《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 2009 (11) .

[2] 黄虹宇.《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自然、女性与男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6) .

[3] 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祝庆英译)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4] 石晓杰.从女性主义视角评析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8) .

[5] 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顾仁明译) [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浅谈长寿区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建设经验下一篇:“项目教学法”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