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剧的基本常识

2022-08-13

第一篇:关于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动作:(Action Of Drama)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H.贝克把动作分为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两大类,进而又把它分为以下五种:

1、纯粹外部动作;

2、性格化动作;

3、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

4、内心动作;

5、静止动作。

J.H.劳森认为:在戏剧中,说话(台词)也是动作的一种形式。

也有人认为:把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把它分为: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

外部形体动作指的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言语动作指的是对话、独白、旁白等等;静止动作又称停顿、沉默等等,指的是剧中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之所以把它看作是动作的一种方式,是因为人物在静止不动的瞬间都有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将内心活动传达给观众。

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做什么是指动作的内容;为什么做,指动作的心理动机;怎么样做,指具体的动作方式。其中,为什么做与怎么样做,是紧密联系的,前者制约着后者。在剧本中,剧作家的提示一般只是做什么,演员要完成动作,首先应搞清楚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以及怎么样说。

每一个戏剧动作都有内因和外因。动作的内因是动作者的心理动机;动作的外因则是客观的情境,情境影像人物,促使他(或她)产生特定的心理内容,才能发出动作。因此,每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都包括外——内——外的过程。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

劳森说过:“流动性”是戏剧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每一个戏剧场面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

现代戏剧提供了一些新的动作成分,最有表现力的是音响。音响在戏剧中本来是动作的辅助成分,或用以再现动作的环境,或用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但也可以成为动作的成分;或作为冲突的象征性表现手段,或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直观外观方式。

戏剧情节:(Plot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戏剧情节是由一条条线索铺设而成的。线索是情节发展过程的头绪、脉络,故亦称情节线。情节简单的作品,可以单线发展;情节复杂的作品,可以双线或多线发展。后者的线索又有主、次之分,其中伴随着主要人物活动而展开的、贯穿全局的情节线称为主线;伴随其他人物活动而展开的、枝蔓性的情节线称为副线。副线需与主线形成有机联系,并为突出主线服务。线索还有明暗之分,通过人物本身的动作在舞台上直接呈现出来的情节线是明线;通过人物间接介绍、交代出来的幕后活动的情节线则为暗线。主线通常是明显,但也有将暗线作为主线的。

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

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愉悦作用。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

戏剧情境:(Situation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情境作为戏剧作品的基础,由三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一般地说,在诸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因素是人物关系。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凝结成具体的动机,并导致具体的行动,是人物行动的外因;

2、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谓“基础”,指的是情境中包含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所谓“条件”,指的是各种事件;

3、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

4、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在戏剧作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方式是:把人物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为人物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促使他(或她)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

戏剧性:(Theatricality)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人们在谈到戏剧性的时候,还常常涉及偶然性、巧合、聚变等现象,特别是当人们把这一概念作为生活用语时,往往取这种含义,这是戏剧性的原始的、外在的含义。

由于戏剧理论家们对戏剧的特征持有不同的观点,因而对戏剧性的解释也不一样。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 把戏剧性与冲突联系在一起,认为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这种观点的通俗的表述;

2、 戏剧性在于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德国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曾明确表述这种观点。

戏剧悬念:(Suspension In Play)戏剧编剧术语,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观众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内涵与悬念基本相似,主张“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

1、 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

2、 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

3、 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

4、 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情;

5、 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 悬念在剧本中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类:

1、 总悬念与小悬念。亦称整体悬念与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总悬念是全剧主要冲突的焦点所在,在剧本开始即要提出,并随着冲突的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它是贯穿全剧的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小悬念则属于剧本的每一个发展段落或主要场面中出现的局部紧张情势,它起着不断丰富和加强总悬念,并在每一幕或每一场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的作用。

2、 期望式悬念和突发式悬念。期望式悬念建立在对观众不保密的基础上,它是在观众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一定预感和了解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期待;突发式悬念则主要依靠对观众保密,通过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是剧情发展过程中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复杂情况和险要转折,亦称吃惊或惊奇。

在实际创作中,不同风格类型的剧本,对这两种悬念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侧重于性格描写的,多用期望式悬念;情节戏剧更多地采用突发式悬念。在实际运用中,两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作者总是通过期望式悬念维持观众的情绪,又通过突发式悬念造成戏剧情节和观众情绪上的跌宕,从而进一步加强冲突的紧张性。

悬念和延宕交替进行的格式,与观众看戏时的精神忍受限度有关,始终不懈的紧张,只会使观众感到疲惫,暂时的缓解,是调节情绪,为进一步紧张作精力上的准备。

剧本:(Play-scriptt)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在文学领域里,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体裁,在戏剧实践领域里,它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通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据,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不适于上演,被称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们曾用戏剧形式写过不少诗作,也是只供人阅读的。作为戏剧演出活动的文学基础,剧本创作应该处理好文学性和舞台性之间的关系,以演出作为目的和归依。

在实际演出活动中,有的导演根据演出的需要对剧作者所写的剧本进行适当处理,构成一种专供演出的演出本,亦称台本。演出本一般不改变原剧本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

第二篇:戏剧基本常识

一、关于戏剧

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四种类型。

戏剧基本常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 文字。内容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剧本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变换不多,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5、戏剧分类:(1)、按照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2)、按照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3)、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历史剧、现代剧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所谓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

(5)按照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等

6、明确“潜台词”的含义。

潜台词,戏剧术语。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是台词的真实含意。潜台词存在于一切台词之中。当人物采取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时,台词与潜台词是一致的。当人物采取曲折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时话就有了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一)、不看人物话有没有说,而看人物心里有没有想。

有时剧中的人物并没有说什么话,但透过简短的语言,可以探知人物的内心活动。我们可以

挖掘到人物的未说之意、心中所想

(二)、不看人物话是不是这样说,而看人物心中是不是那样想。

有时在某些情形之下当事人对有些事不便说明,这时一句话的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字义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三)、不看人物话有没有说到,而想人物心中意有没有说尽。 潜台词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不分析其“话外之意”,是难以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作品的人物形象的。

二、关于曹禺

鲁郭茅,巴老曹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曹禺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三、关于《雷雨》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现妻,三十五岁。

周萍--周朴园与鲁侍萍之子,年二十八。

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鲁侍萍丈夫,年四十八。

鲁侍萍--鲁贵之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鲁侍萍与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鲁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第三篇:关于床上用品的一些基本常识

床上用品(简称床品)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如何选购到一套优质舒适的床品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了解一些床品选购知识,对于鉴别、选购优质的床品是很有帮助的。

精疏棉一有:21支,32支,40支,50支,60支,

1. 首先了解一下床品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般来讲,从花型加工工艺上分,可以把床品大致分为印花、绣花和提花三大类。

印花床品是指布织好后,图案再印上去,印花产品的颜色鲜艳明快,花型种类繁多。一般可以分为活性印染和颜料印染两种。其中,活性印染就是在染色和印花过程中,染料的活性基因与纤维分子形成结合,使得染料和纤维形成一个整体。使面料防尘性能优良、洁净度高、色牢度高,成本要比颜料印染高。

绣花床品是指布织好后,图案是用机器绣上去的,绣花产品具有的透气性、吸湿性好等特点。

提花床品是面料上的图案指在织的时候,用不同颜色的纱织起来的,相比较绣花面料而言,造价成本更高,工艺更加复杂、而床品则更加柔和细腻、光泽度更好、手感更佳、质量和透气性能更好,而且更显高贵。

床品从面料组织上分还可以分为平纹、斜纹、缎纹等。

用平纹组织(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纱就交织一次)织成的织物叫平纹织物。产品特点是交织点多,质地坚牢、挺刮、表面平整,正反面外观效果相同,平纹织物密度不可能太高,较为轻薄,耐磨性较好,透气性较好。

经纱和纬纱至少隔两根纱才交织一次,采用添加经纬交织点,改变织物组织结构,统称为斜纹织物。产品特点是有正反面之分,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的交织点少,浮线较长,手感松软,组织织物密度较高,产品比较厚实,组织立体感较强。

经线(或纬线)浮线较长,交织点较少,它们虽形成斜线,但不是连续的,相互间隔距离有规律而均匀,此织物结构形式称为缎纹织物。缎纹产品密度很高,所以织物更加厚实。缎纹织物有正反面之分,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的交织点最少,浮线最长,织物表面几乎全由经向或纬向的浮线构成,缎纹织物质地柔软。布面平滑细腻,富有光泽。产品比同类平纹、斜纹组织产品成本高。

2. 以上是床品的大致的分类,要想了解一套床品的好坏,一定要了解一些床品的技术参数。

衡量床品的重要参数

1.支数是纱的粗细的标准。 1克重的纱长度为多少米,就称为多少支。打个比方,一克棉花可以做成40米的纱,那就是40支;1克棉花可以做成60米的纱,那就是60支。 纱的支数越高,纱就越细,用这样的纱织布越薄,布相对越柔软舒适。但是支数高的布要求原料(棉花)的品质要高,而且对纱厂和纺织的织布厂也要求比较高,所以布的成本比较高。

2.衡量产品优劣不容忽视的密度指标 密度是指面料在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的多少,如密度173×124/英寸,表明此织物在1英寸(2.54厘米)长度内,经向排列有173根纱,纬向排列有124根纱。一般情况讲,密度越大,制造技术要求及成本越高。

3.床品的缩水率、钡值等参数 缩水率、钡值(衡量面料光泽的指标)、色牢度、白度这些指标都是国家衡量床品的一些技术指标。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一般来说,缩水率最大织物是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 一套好的床品,它的这些技术指标必然达到或者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

4. 如何正确选购床品

1.注意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尤其是与身体直接接触的床单、被罩、枕套。最好选择天然纯棉制品,因为天然棉纤维具有与人体皮肤很好的亲和性,吸湿透气性好,安全、舒适、无刺激。

2.问清楚床品的纱支和密度,比较一下床品的做工,手感舒适度等。 3.产品是否环保。床品的纱支、密度和做工决定了床品的质量,而床品的环保生产则决定了床品的使用安全性。床品离不开颜色,也就离不开染料,有的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无法做到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严格控制,虽然产品看起来式样新颖,艳丽好看,但是对人的身体健康却影响很大,因为毕竟人们长时间接触床品,所以对床品的环保性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四篇:你应该知道的---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

来源:中国环境报

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就是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放,并通过分类地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 我国常见的垃圾分类有哪几种?

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约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垃圾分类处理有哪些好处?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的效益。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能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中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死亡。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支,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我国城市有哪些创新举措?

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关键在前端分类。如果政府预算能够考虑到“前端”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对分类指导志愿者、从事“二次分拣”的保洁工等给予补贴,加大环卫分装、分运设备的投入,那么垃圾分类的推行效果就会更明显。

北京

制度建设: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社区

北京市在2011年新增了1200个城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府将继续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并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分类运输、处理,真正实现垃圾减量。

上海

奖励机制:用回收物换礼品

在上海市,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投交可回收物便能换得积分,并获得自己的一本“绿色账户”。今后,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希望获得上海市动物园等五大公园的门票。

深圳

绿色物业管理:明确分类技术标准

广东省深圳市试行绿色物业管理制度,对小区垃圾分类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比如,垃圾收集分为室外容器内垃圾的收集和室内(各楼层内)垃圾收集两种方式。避免隔夜垃圾发酵,室外收集一般一日两次,分类收集,分类存放。

杭州

垃圾分类实名制:督促市民互相监督

在杭州市部分社区回收厨房垃圾的垃圾桶里,绿色塑料袋上标明了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房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示意图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一目了然。

学习借鉴

国外垃圾如何分类处理? ▲日本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即使没人监督,民众也会严格执行。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的话,要付钱。 ▲美国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垃圾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美闻名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公司。 ▲德国

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通常情况下,德国每栋住宅楼都有3~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不可回收垃圾、纸制品以及玻璃瓶。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还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知识集锦

饮料包装回收有何用途?

牛奶饮料纸包装是100%可再生利用资源

牛奶饮料纸包装一般有6层,其中纸浆、铝和塑料的含量分别约为75%、5%和20%,这样的组合可以尽量阻隔空气和光线,使身在其中的牛奶或饮料难以变质。这种包装是100%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消费后的包装经过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进入到回收环节之后,再经过再生处理技术,就可以“变身”为再生纸、彩乐板、塑料粒子和铝粉等再生制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中有2000条长椅就是用回收的牛奶包装制作而成的。

废旧塑料瓶变身服装面料

废旧塑料瓶可以通过复杂的工艺制成满足纺织制品所需要的纤维,织成需要的面料,进而制作成服装。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废旧塑料瓶都可以满足这些工艺条件而被选用,食用级的PET瓶才能满足条件。PET瓶具有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的特点,比如可乐瓶和矿泉水瓶。这是因为,生产出的纺织纤维的原料主要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这两种瓶子所含成分主要是PET。在南非世界杯上,包括罗纳尔多、罗比尼奥在内的多名世界顶级球员都是穿着用废旧塑料水瓶材料制成的球衣上场参加比赛的。

第五篇:戏剧常识

戏剧艺术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在中国,戏剧是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的总称;而在西方,戏剧仅指话剧。世界各国戏剧都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美术、音乐等多种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构成戏剧性,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观众的目的,并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

戏剧的分类

按表现手段分,可分为话剧(以人物对话为主,兼有动作等),哑剧(不用台词,而纯靠动作表情),歌剧(以人物歌唱为主,兼及对白、动作),舞剧(以舞蹈语汇为主,兼及音乐、哑剧),歌舞剧(兼有歌剧、舞剧特点),芭蕾舞剧(用芭蕾舞语汇来塑造人物)。

按篇幅场幕分,可分为小品(片断剧、微型剧、袖珍剧),独幕剧,多幕剧,连台本戏等。

按风格基调分,可分为正剧、悲剧、喜剧、讽刺剧、闹剧、荒诞剧、悲喜剧、轻喜剧等。

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儿童剧、爱情剧、神话(童话)剧、侦探剧、寓言剧、社会问题剧、课本剧、活报剧。

按传媒手段分,可加上广播剧、电视剧、案头剧(仅供阅读,不供演出)。

还有一部分戏剧不由人扮演角色,而由人操纵像人的东西在前台表演。主要是木偶戏,也叫“傀儡戏”,包括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以及人和木偶合演的木偶戏。另有中国的皮影戏。

悲剧和喜剧

悲剧常以正面人物的失败、不幸、死亡为结局,以悲惨的故事情节、人物的不幸遭遇、催人泪下的剧场效果而取胜。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悲剧写“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又称“搞笑剧”,以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夸张的手法制造笑料,以发笑的剧场效果取胜。喜剧冲突的解决较轻快,常以正面人物的胜利为结局,正如鲁迅说的,喜剧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又可分为多种。讽刺喜剧重在嘲笑、鞭笞丑恶现象,以批判、揭露为主,如《钦差大臣》。抒情喜剧又叫轻喜剧,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利用误会、巧合手法,歌颂美好的生活,如《仲夏夜之梦》。闹剧是喜剧中手法更为夸张的一种,充满喧闹、起哄的场面,剧场效果十分强烈。

悲剧和喜剧并不限于戏剧,小说、电影、电视都可出现类似的情节和效果。

兼有悲剧和喜剧特点的戏剧叫悲喜剧,通常有悲惨的遭遇,但最终有圆满的结局。

除悲剧和喜剧以外的其他戏剧,都可称为正剧。

常见的戏剧术语

剧中人所说的话叫台词,其中相互对话叫对白,一人自言自语叫独白,假设其他角色在场而未听见、表达心里活动的话叫旁白(戏曲中称“打背拱”,电影电视中常用画外音表达)。台词字面之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叫潜台词,它不讲出来,但要让观众听出真意来。

戏剧作品和演出中的段落叫幕或场,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化、转换而划分,常以舞台上幕布的关合、拉开为标志,故称“幕”,现也常用灯光转暗换景来进行。较小的幕也可叫“场”。有些多幕剧的前面常有“序幕”,也叫“引子”、“楔子”,通常较短,以引出故事、交待背景为主。结束后又常有“尾声”,以交代事情的结局,常与序幕相呼应。

演员不依据剧本,或事先未经排练而进行的表演叫即兴表演。演员不论扮演何种性格的角色,都带有演员本人的个性特点,叫本色表演,这种演员称本色演员。与此相对,演员能着重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角色与演员二者之间的性格相差很远,叫性格化表演,这种演员称性格演员。

演员不借助实物(实景、实道具),而纯粹靠动作表演,能让观众想像出实物,这种动作叫“虚拟动作”。演员 你的有些动作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过艺术夸张,成为一种规范的套路,这种动作叫“程式化动作”。

舞台美术简称“舞美”,包括戏剧、音乐、曲艺、舞蹈、电影、电视中的美术活动(布景、灯光、人物造型、化妆、道具)。

场面调度,也叫舞台调度,指角色在舞台上的位置要符合规定情景,又要便于观众观看,使整个舞台画面达到最佳状态。电影的场面调度还包括摄影机的距离、角度和运动,以及它与角色、背景的配合。

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左、后、右三面布景墙,被称为“三堵墙”。沿台口的一面当然不能设置墙,否则观众无法观看,这堵虚拟的墙被称作“第四堵墙”。

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剧中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戏剧家和戏剧流派

中国古代戏曲剧作家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剧成熟、繁荣的第一个高峰期,涌现大批“杂剧”作家和优秀剧作。著名的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上四人合称“元曲四大家”。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后者是中国第一个介绍到欧洲演出的剧目。

明代戏剧以“传奇”为主。名家名剧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梁辰鱼的《浣纱记》,沈璨的《义侠记》,徐渭的《四声猿》等。另外,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改革了“水磨腔”,发展成后来的昆腔,以至形成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昆剧。

清前期的优秀传奇剧作,有李玉的《清忠谱》,朱素臣的《十五贯》,李渔的《风筝误》(他还写了我国第一部戏剧理论专著《闲情偶记》)。稍后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二人合称“南洪北孔”。

中国现代话剧剧作

话剧是20世纪初经日本传入中国。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王钟声、欧阳予倩等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创作演出了中国第一个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后,话剧以“新剧”、“文明戏”的名义流传开来。

“五四”以后,出现了“爱美剧运动”(即非职业性戏剧运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欧阳予倩的《泼妇》、洪深的《赵阎王》、田汉的《获虎之夜》、丁西林的《压迫》、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等。1928年,经过洪深提议,称新剧为“话剧”。

30年代的左翼戏剧运动收获颇丰。曹禺的《雷雨》和《日出》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其他名剧还有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等。

40年代的优秀剧作有郭沫若的《屈原》,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桃花扇》,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田汉的《丽人行》,宋之的的《雾重庆》等。

建国后,话剧创作进入新的繁荣期,许多老作家有新剧作问世。著名的有老舍的《龙须沟》、《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夏衍的《考验》,曹禺的《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外国戏剧家和剧作

古希腊戏剧繁荣,出现了大批名家名作。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他和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合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与克拉提诺斯、欧彼利斯合称古希腊喜剧家。

古印度四五世纪时出了大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他写过名剧《沙恭达罗》。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出了大剧作家维加,他写了《羊泉村》等剧本一千八百多个,是世界上

写剧本最多的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号称四大悲剧。

法国剧作家首推莫里哀,他的《伪君子》、《悭吝人》是杰出的讽刺喜剧。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写过《一仆二主》、《女店主》等名剧。

德国18世纪末出了两位诗人剧作家,一位是写《浮士德》的歌德,一位是写《阴谋与爱情》的席勒。20世纪,德国又出了戏剧大师布莱希特。

19世纪,挪威的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写了《玩偶之家》等“社会问题剧”。

萧伯纳是爱尔兰剧作家,写有《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等剧。

俄国19世纪出了~批名剧,如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契诃夫的《海鸥》、《万尼亚舅舅》等。

几个戏剧流派和体系

表现派——19世纪末,法国著名演员科克兰提出,表演不是演员与角色的“合一”,而是“表现”。演员在逼真地表现情感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这一派戏剧被称为“表现派”。

体验派——19世纪意大利名演员萨尔维尼认为,演员在表演中,情感要重于理智,要想像生活在角色的生活中,体验角色的感情。这一派后来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极力推崇,称之为“体验派”。

斯氏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俄国(苏联)杰出的戏剧大师。1898年,他创立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在领导该剧院的四十年中,他主演、导演、指导过一百二十多部话剧、歌剧,如《青鸟》、《海鸥》、《底层》等。他写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等专著,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他的一整套戏剧教学和表演体系,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斯坦尼体系”,对各国戏剧学院影响极大。

布氏体系——指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布莱希特是20世纪前期杰出的戏剧家。他创作并导演了大量话剧,如《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他写过《戏剧小工具篇》、《表演艺术新技艺》等理论专著。他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主张宣传与艺术相结合,提出“史诗戏剧”和“问离效果”,强调演出中的理性因素。

梅氏体系——指梅兰芳戏剧体系,即中国戏曲体系。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演员,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独树一帜。如歌舞、对白、表演、杂技的综合性,道具、布景、动作的虚拟性,动作的舞蹈化,表情的程式化等。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作权威的、系统的总结。

荒诞派——20世纪中叶在法国等西方国家兴起并流行的一个戏剧流派。它一反过去传统的戏剧规律和特点,不是利用矛盾冲突构成情节,而是用毫无逻辑的、杂乱无章的情节,表达复杂的感情。它又被称为“反戏剧派”或“反传统戏剧派”。其代表剧作是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上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文章下一篇:关于十佳歌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