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023-04-30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 小班音乐课件教案《两只小鸟》 (精选)

活动名称:两只小鸟(小班)

(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

1的情景。

2 1 活动目标: 、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尝试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不同、在听听玩玩唱唱中,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鸟指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观看ppt1,树叶飘落,播放音乐,你听听谁来了 ,(音乐导入)

2.欣赏伴奏音乐,说说谁来了。

师:听听看谁来了?提炼歌词: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

3.认识两只小鸟的名字。

师:这两只小鸟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黄色的小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丁丁,和丁丁打个招呼。

师:蓝色的小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东东,和东东打个招呼。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歌曲《两只小鸟》,理解歌词的内容。

1、小鸟做游戏

师:两只小鸟来到小树上,他们要玩游戏了,我们一起看看听听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先让老师变成一棵树,然后请出丁丁和东东。(教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一遍。)

师:他们在玩什么游戏?什么游戏要躲起来的呢?(捉迷藏)

2、小朋友做游戏

师:你们会玩捉迷藏游戏吗?

我们把小树请出来,把它搬到圆点点上,我们也来捉迷藏。

小鸟们,你们想做丁丁还是想做东东?幼儿自愿分两组。

怎么躲就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呢?

(幼儿和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三、幼儿戴上手偶进行游戏,尝试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不同的情景。 师:你们想不想变成大树和丁丁东东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呢? 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游戏。

四、活动结束

幼儿听音乐做小鸟飞动作出活动室。

第二篇:傻二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4、傻二哥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注意“便宜坊” “吆喝”“玻璃”“钳子”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感受傻二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过去的时光,快乐的童年,都成为美好的回忆。在作家魏巍的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他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在作者新凤霞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傻二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傻二哥(板书)。(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二、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说:为什么别人叫他“傻二哥”?傻二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生词认读,正音。

①出现易读错字词和易写错字词,指名学生读。

②重点指导:吆喝(yāohe)玻璃(bōli)便宜坊(biàn)

3、探讨:傻二哥乐于助人、热心肠„„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概括了傻二哥的形象:傻灵傻灵(灵:聪明,讲解傻灵傻灵)

结合课题及初读感知,明确傻二哥的“傻”即傻劲儿,并非呆板。

三、 品读感悟

默读课文4-6段,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1).装束:一边观察插图

白布上衣,黑色裤子,这样的装束,可能大家觉得很普通,甚至很寒酸,但在当时,这样的装束已经算是很正规的了。老师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原文,文中原来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

“他上街卖药糖,要穿上一套专用的行头〔行(xíng)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的穿戴。这里指服装。〕: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挽着袖口,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用皮带套好的、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傻二哥在家里穿的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

问:你看到怎样一个傻二哥?理解“讲究”。(衣着讲究,对工作很认真。)看来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师: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这样的装束显得很正规,很正式,这也是他吸引人来买药糖的一种做法。板书:穿着。这傻二哥傻不傻?是的,不仅不傻,还聪明着呢!

c、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在衣着上的讲究。分组读。 d、这段话让我们知道傻二哥在衣着上讲究,还在哪方面也讲究? 发型上也不含糊呢!男生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发型上的独特。

师:为了卖药糖还要特意梳妆打扮一番,偏分头,这可是在旧时的天津是最流行的发型呀!卖一个小小药糖,却花了这么多的心思,多么认真。心思如此巧妙。

e、对了,别忘了还有他那不可多得的玻璃瓶子呢!谁来读读这段内容?(师生合作读)

预设:大玻璃瓶子——从小灯泡体会到他的聪明,从钳子体会到他讲卫生,很有职业道德。师:傻二哥衣着讲究,发型讲究,甚至连大玻璃瓶都(师手指生说)——讲究不仅不傻,还处处表现出聪明劲,真是位有职业道德的小贩!

※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 (1)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吆喝前的准备)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很多动词)请大家一起把这些动词读一遍。这些动词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的用词多样性,将动作刻画的细致入微,傻二哥的傻劲呼之欲出。谁再来读一读? (个人读)

(2) 你记住了这些动词吗?

课件出示:先是( )腿,( )胳膊,( )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 ),后腿( );一手( )在腰上,一手( )着耳朵,这才放声( )了。

师:真不错!不仅傻二哥吆喝的动作吸引人的眼球,更出色的是他有?(一副好嗓子),吆喝的时候像?(唱戏一样刚低音配合)你们想试试吗?现在,你就是傻二哥!谁愿意演一演傻二哥来卖药糖?(请同学们配合读,另一位学生来演)来,把吆喝声也加上去:一边出示吆喝的内容,一边播放吆喝声。

5)对学生们进行采访:小朋友,你站在一旁听了傻二哥的吆喝,会说什么?现在最想做什么?你呢?你呢?

师:这么多小朋友要买药糖,我终于知道傻二哥为什么吆喝前要做准备动作,为什么要编这么多夸药糖好的吆喝词了,你们知道吗?指名答。(原来他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就像戏剧开幕时会敲锣打鼓一番以造声势,傻二哥可真灵啊!聪明着呢!)(板书聪明)他这么投入,表演天赋又那么高,难怪后来他还成了业余演员呢!

※比如绿色的,是薄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的,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山楂酸味„„

师:(生说师勾画)很亮的铜盖子,盖子打开一半(干净),真为顾客着想啊!发亮的小灯泡(夜里走到哪里,都是光彩照人,多吸引人啊!),请你读出来。五颜六色(品种多、红的、黄的、绿的·····)好看吧,读一读。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糖果?

师:傻二哥真是——聪明! 再加上他可不是在一个地方卖药糖,他行走起来,那就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啊!这样一来,白天靠吆喝,晚上靠发亮的糖瓶,傻二哥的生意能不兴隆吗?

※小孩子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耐心对待,不嫌麻烦。

(1)读一读,抓住四个“换”,体会傻二哥的特点。

【预设:耐心;憨厚老实;聪明——知道如何感动顾客)换了又换,换了好几次,这无疑是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

(2)如果你是卖糖果的店家,你会同意顾客一次又一次的更换吗?为什么? (3)为什么傻二哥愿意更换?

师:傻二哥为了大家的需求准备不同的药糖,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傻二哥就是靠着这一块,两块的药糖来养家糊口。

三、情感升华。

出示资料:(师配乐朗读)傻二哥家里很穷苦。他有一个寡妇妈妈,有三个弟弟。母亲给人家帮工当佣人,弟弟们就得由他照顾,他做买卖时,都要托邻居们照顾他的弟弟们。他每回卖药糖回来都不闲着,帮邻居修,装电灯,哪家有红白喜事,他就三街六巷着扫房刷浆,糊顶棚,糊窗户,下雪天扫道路,帮老人买菜,是院子里最能干的人,事事少不了他。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傻二哥?(穷而有志,勤劳,善良、有教心,乐观。)

就是这样一个傻二哥,他做事不投巧,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他的家那么困难还宁愿自己吃亏受累,也要让大家满意。就是傻二哥这股热心劲儿,所以作者新凤霞在事隔这么多年以后,还对傻二哥的印象如此深刻,插入《我为什么写傻二哥》。

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个傻字,包含了大家对他怎样的感情呢?(喜爱),你们喜欢他吗?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喜爱,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傻二哥!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欣赏和夸赞,再读课题——傻二哥!作者新凤霞为什么能把他写的如此形象生动,傻二哥似乎就在我们眼前?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穿着去刻画人物形象。

四、小练笔。

1、认真观察班上一个同学,从他的外貌、穿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写一个小片断。

2、配乐,学生练笔,师巡视辅导。(每生课堂上只选取一方面进行描写即可,余下的课后再补充。)

五、总结。

师:同学们,傻二哥生活的时代虽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傻二哥的勤劳、善良、却一直留存在我们心中。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傻二哥,记住这个可爱的少年吧!

第三篇:音乐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

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长短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鉴赏、唱念做打等艺术实践活动。

教前准备:

师:收集相关的影象、视频、图片等资料,课件制作

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 二欣赏电影,激趣引题

师:有人这样来评价他,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时代,他是一座丰碑,他更是一种绝唱。

他可以演绎出芳龄少女的娇羞神态,千娇百媚,他同样诠释着中华男儿的千古豪情,铮铮铁骨,他是谁呢?一起用电影来揭开他的名字。梅兰芳,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整合资源,互动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及时进行交流与补充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分为三大小组,通过查阅相关的书报、资料及网页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梅兰芳。接下来,请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进行交流。

A组同学: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教师看PPT(这位同学介绍的非常详尽,我们来看这段文字,欧阳予倩这样赞誉:梅兰芳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评价。

B组同学:介绍四大名旦及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梅兰芳代表作品: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的作品,确实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演出过大量的京、昆剧目。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梅先生以其深刻 2 的理解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把一些传统剧目加以再创造,实绩辉煌。梅剧中还有新编的多个“时装戏”,醒世易俗。

C组同学:讲述梅兰芳的故事

1、“蓄须明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2、梅兰芳将京剧艺术带出国门

中国京剧是全面继承我国戏曲优秀传统的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梅兰芳是第一个把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浏览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他去世 前,梅兰芳曾先后三次访日,一次访美,四次访苏,一次访朝,数次游历欧美亚各国,把中国人民的情谊带给了世界人民,使中国的民族瑰宝京剧跻入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3、梅兰芳纪念馆

坐落在北京护国寺街,1986年自纪念馆开放以来,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绩,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师:舞台之上的梅兰芳绚烂夺目,舞台之下的人生也是百转千回。我们再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四、聆听音乐,感受体验、亲身实践

1、教师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录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思考:该唱段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情绪?

(该唱段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角色内心的忧虑和悲怆)

2、学习旦角念白“看大王醉卧帐中,我不免去到帐外闲步一回”。

3 戏曲舞台上的念白,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不过舞台上的说话与生活中的说话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中的语言,经过艺术的加工、美化,才形成了艺术语言。梅兰芳的念白,是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是甜润

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3、欣赏“梅二代”李玉刚演唱,感受不同风格演唱特点。

他的表演既有对梅派艺术的传神模仿,又有属于年轻李玉刚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他运用中国民歌的发声方法,使梅派京剧的韵味更加疏朗、优美、大气、嘹亮,他将歌舞艺术、戏曲艺术综合于自己的舞台表演中,开创了属于自己风格的表演形式。在服装服饰上他进行大胆的改良,融入时尚元素,从而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使年轻观众从李玉刚的表演中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4、播放梅兰芳演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思考:梅派唱腔有何特点?(ppt)

5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感受梅派唱腔特点。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学唱要点用假音(行话叫“小嗓”)咿呀的喊,用气托着喊,不能干靠嗓子来练。与梅先生合作几十年的著名琴师徐兰沅先生有一口诀:“行腔不做作,寸劲适当足;音节要相连,不叫板捆住。少用棱角式,重要在满足;非真也非虚,似有也似无。明缓暗偷气,内中皆有骨;脱尽摩仿处,现出真面目

五、

五、拓展延伸,实践练习

1、京剧相关知识介绍(PPT)

2、介绍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PPT)

戏曲的做工讲求细腻而不繁琐、洗炼而不粗率,要“浑身有戏”,每个 动作,乃至微小的动作,都必须和人物性格、情绪紧密结合,统一于塑造定的人物形象的要求。梅兰芳的做工与身段经过多年努力,磨练、创新,可以说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他总体上突出一个“圆”字,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的表演都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

3、梅兰芳舞台艺术——手姿(学学、试试)

4、梅兰芳身段练习:天女散花长稠舞,贵妃醉酒扇舞

5、旦角打斗(学学,试试)梅派的武打是以舞、武结合,是在“王派”(王瑶卿是把花衫、刀马、武旦的打法揉合而创造的)的基础上,又发展为舞多武少的打法。

4

六、在带有京剧唱腔的《北京一夜》中结束本课。

第四篇:小学音乐优质课教案

名:

位:白沙中心小学

号:程琳

13050254

《折纸船》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

2.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

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1)找台湾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观察其形状,量一量与大陆的距离;找出一些台湾的著名山水、地名。 (2)谈台湾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说说其风土人情与富饶的物产。后老师综合。 (3)听相关音乐 播放《鼓浪屿之波》,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不绝的思念之情。

二、新歌教学

1、发声练习 引发情感。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台湾和我们一水相隔,就让风姐姐捎去我们的美好祝愿吧!”

课件出示发声练习曲《风儿的歌》

(1)学生完整听赏《风儿的歌》,感受风儿是怎样吹的?(轻轻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体验“u”的发声方法。

(3)学生轻声练唱。

(4)学生创编演唱,卡侬形式的二声部合唱。用最美的声音,唱出期盼的心情,让风姐姐捎去台湾。

例 1=C 2/4

1 3 5 6 | 5 — |6 5 4 3 |2 — |1— |6— | i — |5 — |

风儿 轻轻吹, 唱 着 快 乐 歌 。 lu lu 1u 1u

台湾小朋 友,早 日 归 来 吧! lu lu lu lu

i 6 1 6| i 5 5 5|6 4 3 2|1— │┃

hu1u 1u1u hu1u 1u 1u hu 1u 1u 1u 1u 2尝试体验——情感激发

师:同学们,台湾小朋友听到你们的祝福,非常想到祖国来看看让我们折只小船去接他们!

语言过渡,揭示课题:《折纸船》

1、聆听歌曲,感受情感。

(1)教师边折纸船,边演唱歌曲,使学生初步领略歌曲风格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热情、欢快地)

(2)接下来学生在《折纸船》的音乐中,也折一只小船。

(3)折好后,学生手拿纸船,满怀迎接台湾小朋友的愉快心情,随着音乐节奏律动,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2、朗读歌词,增进情感。

师:同学们,船儿到港了,台湾小朋友来迎接我们,让我们相互问候吧!

【这一情境创设与上一环节环环相扣,遥相呼应。】

课件出示两种节奏的问候语。

×× ××|×× ×‖

你好 你好你们 好

×·× ××|×— ‖

你 好 你们好

3、演唱歌曲,内化情感。

(1)用1u模唱歌曲旋律。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默唱歌词。

(3)让已经会唱某些乐句的学生唱一唱,并教教其他学生。 (4)学生找出容易唱错或唱不准的地方。 (5)进行多种形式演唱。(教师与学生合作,让学生选出或自荐一人领唱,男女声演唱等)

三、课堂小结:盼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不仅仅只表现在《折纸船》这首歌曲中,在其它歌曲、文学作品、书画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歌曲《鼓浪屿之波》、《我的中国心》、诗歌《乡愁》等,在课后学生进行搜集,唱一唱,读一读,

第五篇:中学音乐优质课教案

中学音乐优质课教案《走进古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古筝历史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古筝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体验部分流派乐曲的音乐内容及音乐情绪,能够分析出流派形成的原因

3、通过具体曲目片段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古筝与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1、介绍古筝历史

2、欣赏古筝主要流派的代表曲目,感受其风格特点

3、具体曲目片段的欣赏与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分析出流派形成的原因

2、具体曲目片段的欣赏与分析

五、教学资源

㈠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知识面比较广、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是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了解得较少。也正是基于此,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艺术的独特魅力有所了解。希望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更能从中体验到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㈡教材分析

1、古筝的流派古筝是一件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音色优美、善于表达深沉广博音乐感情的乐器。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现今中国古筝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内蒙筝派和朝鲜筝派。

2、古筝主要流派的风格特征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 浙江古筝又称武林筝,起自浙江杭州,盛于上海,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古筝流派。风格特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充分表现出乐曲丰富的内涵和丰满的感情。

3、影响古筝流派形成的因素

首先,古筝的流派形成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次,古筝流派的形成是受地域文化、审美习惯的影响。

再次,古筝流派的形成受到艺术家审美个性的影响。

从南、北两大派别来看,南派筝一般比较幽雅、柔美、稳重、含蓄抒情,注重内在感情的表现,效果性的东西较少; 左手按揉弦变化较多,比较细腻、圆润、柔慢、重韵味。弹奏起来曲调温文尔雅,细腻动人,深具柔和的南国风情。北派筝一般较泼辣、粗犷、重形象表现,效果性的东西较多; 乐曲起伏较大,有跳动感; 弹接力度也较大,气氛比较强烈; 右手技巧较南派多,也较南派难,但左手的揉按细腻变化少些,揉按一般较急较深,效果则尖硬些。其出音高亢嘹亮,苍劲有力,豪爽奔放,刚中有柔,庄重古朴,深具中原韵味。

4、古筝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的生命在于变化和创新。古筝流派在历代不同演奏家的改革创新中得到流传和发展。古筝艺术同样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个筝派如果仅仅停留在传承的基础上,没有创新,就会慢慢迷失发展的方向。只有技法创新,创作的创新,演奏风格手法的多重创新,才能使流派不断向前发展。传承与交流时创新的基础,前者是内部吸收,后者是外部借鉴,两者缺一不可。传承与创新是流派发展古筝艺术的原动力。创新离开了传统的继承,古筝的独特艺术个性和艺术风貌就难以延续和传承下来,古筝艺术的创新也将失去意义。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创新也离不开传统“法度”,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既能使优秀的古筝传统得到继承,又要勇于创新。

六、教具、教学手段

课件、古筝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七、教学过程

㈠导课

1、课前播放筝曲《高山流水》片段,营造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2、简单介绍《高山流水》乐曲出处,引出古筝历史 (意图:通过听赏,先入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

㈡新授

1、老师介绍古筝历史

2、古筝按地域划分流派并听辨音乐引出分析古筝流派形成的因素

3、从具体风格划分为九个流派并提问

问题:①你所听到的乐曲属于哪个流派?

②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意图:通过老师介绍相关资料,了解古筝流派的划分。)

4、演奏两首不同流派的筝曲,启发学生感受古筝流派风格特点

①第一首演奏《秦桑曲》片段,先请学生回答问题,谈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②第二首演奏《三十三板》片段,先请学生回答问题,谈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意图:通过老师现场演奏古筝不同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并感受古筝流派风格特点。)

5、具体乐曲欣赏分析

①欣赏《临安遗恨》片段1,提问:这首乐曲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③欣赏《临安遗恨》片段

2、提问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6、古筝的传承与创新

八、课后小结

上一篇:医疗器械生产控制程序下一篇:育龙学校服务育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