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统计局年鉴

2022-07-19

第一篇:西安市统计局年鉴

统计能源专业年鉴用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扣除能源加工转换和能源回收利用等重复因素)的总和。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将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换算成按照标准计量单位(如:吨标准煤)计量的消费量。不同工业法人单位的计算方法见《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205-1表)的说明。

能源购进量

指能源使用企业(单位)在报告期购进的各种能源数量。 购进量的核算原则是:

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 二是经过验收、检验;

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2.“谁购进,谁统计”。

凡属本单位实际购进的,符合上述原则,不论从何处购进,均应计算在内,包括作价的加工来料。

凡属本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办理完入库手续,即计算购进量;什么时间办理入库手续,什么时间计算购进量。

购自省外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包括进口)购进的能源产品数量。

能源消费量

指能源使用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能源消费量分实物量和标准量两种。能源消费实物量是按照报表规定的、体现物质形态属性的计量单位(如:吨、立方米)计算的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标准量是按照能源标准计量单位(如:吨标准煤)计算的能源消费量。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

指工业企业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主要包括: 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包括用作原料、材料、燃料、动力;作为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还包括用作加工转换的能源(这部分能源不能理解为用作原材料,用作原材料的概念见后面的解释)。

2.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 3.生产工艺过程使用的能源。

4.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使用的能源。

5.为了工业生产活动而在进行的各种修理过程中使用的能源。 6.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用能等。

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

指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除“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以外的能源消费,即非工业生产用能和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核算单位用能。比如本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更新改造、维修等过程用能,非生产区的劳动保护用能,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单位用能。但是必须注意,上述单位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其用能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中。

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非工业生产消费。

运输工具能源消费量

指在厂区内、外进行交通运输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费的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消费。

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其消费的能源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运输工具消费”中,它的消费应为交通运输业企业消费。

几种产品的单位换算系数:

(1)1千克液化天然气=1.38立方米天然气;1立方米天然气=0.7256千克液化天然气 (2)汽油,1升=0.73千克,1千克=1.3699升 (3)重柴油,1升=0.92千克,1千克=1.0870升 (4)轻柴油,1升=0.86千克,1千克=1.1628升 (5)煤油,1升=0.82千克,1千克=1.2195升 (6)燃料油,1升=0.91千克,1千克=1.0990升 取水量

指工业法人企业(单位)从各种水源实际提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水量。包括提取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污水处理达标水、未达标污水、雨水收集利用、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产品(如纯净水、矿泉水等),还包括采盐企业所取的海水、地下卤水、盐湖水,海水淡化企业所取的海水,自来水生产企业所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

取水量不包括重复用水量;不包括企业采自河流、水库、湖泊、海洋,用于冷却,不重复使用,又排回到河流、水库、湖泊、海洋的水(这部分水应填报“河湖海冷却直排水量”指标);不包括水力发电厂的发电动力用水量。

取水量按取水企业和供水企业(单位)商定的水表结算流量计算。如没有水表,按取水企业和供水企业(单位)商定的、或有关管理部门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

重复用水量

工业企业重复用水量是指在企业内部,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水直接或经过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不包括企业从城市污水处理厂购买的中水和符合企业用水标准的废水。企业废水在报告期每重复利用一次,计算一次重复用水量。重复用水量不包括河湖海冷却直排水量。

重复用水量的计算原则:

1.开放原则。即水的循环在开放系统进行,循环一次计算一次,封闭式循环系统的循环水不计算重复用水量。

2.“源头”计算原则。对循环水来说,使用后的水,又回流到系统的取水源头,流经源头一次,计算一次。循环系统中的中间环节用水不得计算重复用水量。

3.异地原则。对于非循环系统,根据不同工艺对不同水质的要求,在一个地方(工艺)使用过的水,在另外一个地方(工艺)中又进行使用,使用一次,计算一次。在同一地方(容器)多次使用的水,不得计算重复用水量。

4. 企业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重复再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按照重复用水计算。

单位GDP能耗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通常为万元)的GDP所使用的能源。能源消费的核算范围既包括全部三次产业的生产、经营及其他活动用能,也包括居民生活用能。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GDP(可比价)

第二篇:各省市行业统计年鉴 下载地址

2012

各省市行业统计年鉴

(请按ctrl+单击打开链接)

(英国喜剧大师)

国家、地方统计年鉴

中 国

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国统计摘要2012

北京市

北京统计年鉴2012 房山区统计年鉴2012

昌平区统计年鉴2012 怀柔区统计年鉴2012

北京教育年鉴201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2

天津市

天津统计年鉴2012 天津区县年鉴2012

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2012 天津科技年鉴2012

河北省

河北经济年鉴2012

石家庄统计年鉴2012

保定经济统计年鉴2012

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2

邯郸统计年鉴2012

山西省

山西统计年鉴2012 太原统计年鉴2012

忻州统计年鉴2012 长治统计年鉴2012

晋中统计年鉴2012

阳泉统计年鉴2012

临汾统计年鉴2012

晋城统计年鉴2012

朔州统计年鉴2012

大同统计年鉴2012

内蒙古

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

包头统计年鉴2012

呼和浩特经济统计年鉴2012

辽宁省

辽宁统计年鉴2012

沈阳统计年鉴2012

大连统计年鉴2012

吉林省

吉林统计年鉴2012

黑龙江

黑龙江统计年鉴2012

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12

上海市

上海统计年鉴2012 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2 松江统计年鉴2012 上海保险年鉴2012

上海居民生活和价格年鉴2012

江苏省

江苏统计年鉴2012

无锡统计年鉴2012

苏州统计年鉴2012

南京统计年鉴2012

扬州统计年鉴2012

江阴统计年鉴2012

徐州教育年鉴2012

吴江年鉴2012

南通统计年鉴2012

淮安统计年鉴2011

常州统计年鉴2012

徐州统计年鉴2012

丹阳统计年鉴2012

盐城统计年鉴2012

镇江统计年鉴2012

浙江省

浙江统计年鉴2012 宁波统计年鉴2012

绍兴统计年鉴2012

台州统计年鉴2012

温州年鉴2012

杭州统计年鉴2012

杭州科技年鉴2012

嘉兴统计年鉴2012

安徽省

安徽统计年鉴2012 合肥统计年鉴2012

马鞍山统计年鉴2012

安庆年鉴2012

安徽年鉴2012

福建省

福建统计年鉴2012 南平统计年鉴2012

宁德统计年鉴2012

福建调查资料2012

厦门统计年鉴2012

福州统计年鉴2012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2

江西省

江西统计年鉴2012

新余统计年鉴2012

南昌统计年鉴2012

山东省

山东统计年鉴2012 青岛统计年鉴2012 济宁统计年鉴2011 临沂统计年鉴2012 东营统计年鉴2012

济南统计年鉴2012

威海统计年鉴2012

潍坊统计年鉴2012

山东广播电视年鉴2012

河南省

河南统计年鉴2012

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12

卫东区年鉴 安阳统计年鉴2012

河南教育年鉴2012

郑州统计年鉴2012

河南金融年鉴2012

洛阳统计年鉴2012

三门峡统计年鉴2012

湖北省

湖北统计年鉴2012 武汉统计年鉴2012

咸宁统计年鉴2012

宜昌统计年鉴2012

荆门统计年鉴2012

湖南省

湖南统计年鉴2012

长沙统计年鉴2012

邵阳统计年鉴2012

广东省

广东统计年鉴2012 番禺统计年鉴2012 江门统计年鉴2012

佛山统计年鉴2012

中山统计年鉴2012

深圳统计年鉴2012

云浮统计年鉴2012

揭阳统计年鉴2012

广 西

广西统计年鉴2012 南宁年鉴2012

海南省

海南统计年鉴2012

重庆市

重庆统计年鉴2012

四川省

四川统计年鉴2012 成都统计年鉴2012

贵州省

贵州统计年鉴2012

遵义统计年鉴2012

云南省

云南统计年鉴2012

云南金融年鉴2012

西 藏

西藏统计年鉴2012

陕西省

陕西统计年鉴2012 西安统计年鉴2012

甘肃省

甘肃发展年鉴2012

青海省

青海统计年鉴2012

宁 夏

宁夏统计年鉴2012

银川统计年鉴2012

宁夏调查数据2012

新 疆

新疆统计年鉴2012 新疆调查年鉴2012 兵团统计年鉴2012

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12

阿勒泰统计年鉴201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2012

香 港

香港统计数字一览2012 香港统计年刊2012

澳 门

澳门统计年鉴2011

台 湾

台湾统计年鉴2012

行业、专业统计年鉴

A

B

中国保险年鉴2012

C

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12

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2

中国出版年鉴2012

D

低压行业商鉴2011-2012

全国电梯行业商务年鉴2011-2012 中国-东盟年鉴2012

中国地方志年鉴2012

E

F

中国服装辅料年鉴2011-2012 中国发展报告2012

中国法律年鉴2012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2

G

国际统计年鉴2012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2

中国改革年鉴2012

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2012

古董拍卖年鉴2012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12

中国港口年鉴2012

H

黄金年鉴2012

红点国际设计年鉴2012-2013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

中国绘画年鉴2012

J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2 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2012

中国家具年鉴2012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2012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2

K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L

中国铝业年鉴2012 中国连锁经营年鉴2012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

中国旅游年鉴2012

M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2 中国模具工业年鉴2012 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2

N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2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2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

中国南车年鉴2012

O

P

Q

中国企业并购年鉴2012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2

中国期刊年鉴2012

R

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12

S

世界经济年鉴2011-2012 世界知识年鉴2011-2012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

世界卫生统计年鉴2012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2011-2012

世界经济运行报告2011-2012

中国税务年鉴2012

T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2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2012

W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

中国物流年鉴2012(上册、下册)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2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2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11-2012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12

中国外交(中文版

英文版)

X

中国信息安全年鉴2012

中国橡胶工业年鉴2011-2012

中国信息年鉴2012

Y

中国艺术家年鉴

Z

中国哲学年鉴 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2

中国足球年鉴2012

中国造纸年鉴2012

第三篇:2012 各省市行业统计年鉴 下载地址大全

2012 各省市行业统计年鉴

(请按ctrl+单击打开链接)

国家、地方统计年鉴

中 国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国统计摘要2012北京统计年鉴2012 房山区统计年鉴2012昌平区统计年鉴2012 怀柔区统计年鉴2012北京教育年鉴201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2天津统计年鉴2012 天津区县年鉴2012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2012 天津科技年鉴2012河北经济年鉴2012石家庄统计年鉴2012保定经济统计年鉴2012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2邯郸统计年鉴2012

山西统计年鉴2012 太原统计年鉴2012忻州统计年鉴2012 长治统计年鉴2012晋中统计年鉴2012阳泉统计年鉴2012临汾统计年鉴2012晋城统计年鉴2012朔州统计年鉴2012大同统计年鉴2012

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包头统计年鉴2012呼和浩特经济统计年鉴2012 辽宁统计年鉴2012沈阳统计年鉴2012大连统计年鉴2012吉林统计年鉴2012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黑龙江统计年鉴2012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12 上海统计年鉴2012 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2 松江统计年鉴2012 上海保险年鉴2012上海居民生活和价格年鉴2012

江苏统计年鉴2012无锡统计年鉴2012苏州统计年鉴2012南京统计年鉴2012扬州统计年鉴2012江阴统计年鉴2012徐州教育年鉴2012吴江年鉴2012南通统计年鉴2012淮安统计年鉴2011常州统计年鉴2012徐州统计年鉴2012丹阳统计年鉴2012盐城统计年鉴2012镇江统计年鉴2012

浙江统计年鉴2012 宁波统计年鉴2012绍兴统计年鉴2012台州统计年鉴2012温州年鉴2012杭州统计年鉴2012杭州科技年鉴2012嘉兴统计年鉴2012

安徽统计年鉴2012 合肥统计年鉴2012马鞍山统计年鉴2012安庆年鉴2012安徽年鉴2012

福建统计年鉴2012 南平统计年鉴2012宁德统计年鉴2012福建调查资料2012厦门统计年鉴2012福州统计年鉴2012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2江西统计年鉴2012新余统计年鉴2012南昌统计年鉴2012

山东统计年鉴2012 青岛统计年鉴2012 济宁统计年鉴2011 临沂统计年鉴2012 东营统计年鉴2012济南统计年鉴2012威海统计年鉴2012潍坊统计年鉴2012山东广播电视年鉴2012

河南统计年鉴2012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12卫东区年鉴 安阳统计年鉴2012河南教育年鉴2012郑州统计年鉴2012河南金融年鉴2012洛阳统计年鉴2012三门峡统计年鉴2012

湖北统计年鉴2012 武汉统计年鉴2012咸宁统计年鉴2012宜昌统计年鉴2012荆门统计年鉴2012

湖南统计年鉴2012长沙统计年鉴2012邵阳统计年鉴2012

广东统计年鉴2012 番禺统计年鉴2012 江门统计年鉴2012佛山统计年鉴2012中山统计年鉴2012深圳统计年鉴2012云浮统计年鉴2012揭阳统计年鉴2012 广西统计年鉴2012 南宁年鉴2012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 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香 港

澳 门

台 湾 海南统计年鉴2012重庆统计年鉴2012四川统计年鉴2012 成都统计年鉴2012 贵州统计年鉴2012遵义统计年鉴2012 云南统计年鉴2012云南金融年鉴2012西藏统计年鉴2012陕西统计年鉴2012 西安统计年鉴2012 甘肃发展年鉴2012 青海统计年鉴2012宁夏统计年鉴2012银川统计年鉴2012宁夏调查数据2012新疆统计年鉴2012 新疆调查年鉴2012 兵团统计年鉴2012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12阿勒泰统计年鉴201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2012 香港统计数字一览2012 香港统计年刊2012 澳门统计年鉴2011台湾统计年鉴2012

行业、专业统计年鉴

A

B

C

D

E

F中国保险年鉴2012 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12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2中国出版年鉴2012低压行业商鉴2011-2012全国电梯行业商务年鉴2011-2012 中国-东盟年鉴2012中国地方志年鉴2012中国服装辅料年鉴2011-2012 中国发展报告2012中国法律年鉴2012中国火炬统计年

鉴2012

国际统计年鉴2012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2中国改革年鉴2012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2012古董拍卖年鉴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12中国港口年鉴2012

黄金年鉴2012红点国际设计年鉴2012-201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中国绘画年

鉴2012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2 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2012中国家具年鉴2012中国机械工业年鉴2012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2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中国铝业年鉴2012 中国连锁经营年鉴2012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中国旅游年鉴2012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2 中国模具工业年鉴2012 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2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2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2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中国南车年鉴2012中国企业并购年鉴2012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2中国期刊年鉴2012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12 世界经济年鉴2011-2012 世界知识年鉴2011-2012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世界卫生统计年鉴2012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2011-2012世界经济运行报告2011-2012中国税务年鉴2012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2中国机械工业年鉴2012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中国物流年鉴2012(上册、下册)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2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2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11-2012中国物流重点课

题报告2012中国外交(中文版英文版)

X

Y Z 中国信息安全年鉴2012中国橡胶工业年鉴2011-2012中国信息年鉴2012 中国艺术家年鉴 中国哲学年鉴 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2中国足球年鉴2012中国造纸年鉴2012

第四篇:柳州年鉴

《柳州年鉴·2010》编写大纲

《柳州年鉴》是由中共柳州市委、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柳州市各有关部门(包括中央、自治区、解放军驻柳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编纂的综合性年鉴。以年刊的形式公开发行。2010年卷为第18卷,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柳州全面情况的、逐年可比的权威资料。

一、指导思想

《柳州年鉴·2010》编辑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实事求是,严谨办鉴”的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2009年度柳州市在落实“二十八字”方针,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开展“二次创业”,大力实施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加快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新成果,为广大读者了解柳州、研究柳州提供服务,为促进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新柳州服务。

二、总体框架

《柳州年鉴·2010》的文稿字数约80万字、图片250幅左右。全书以条目化编排,共分37个篇目,依次是:发展论坛、特载、大事记、总述、党政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群众团体、法治建设、地方军事、财政·税务、建设·环保、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开发区、

民营经济、经济监督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民政、外事·侨务、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概况、人物、文件法规、统计资料、附录。

三、撰稿要求

(一)增强条目题材的新颖性

在保持基本资料连续反映的同时,要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发,抓住事物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选题立目,选取对事物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社会影响较大、检索频率较高的题材设条目反映,突出条目题材的年度感和时代性,避免题材的老套、雷同和一般化。

(二)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情况

条目写作必须有扎实的材料基础。要本着实事求是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搜集和详细占有材料,不轻易漏掉任何有价值的题材。既反映成绩和成效,又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务求全面、准确。杜绝任何虚假、虚伪的成分,摈弃一切华而不实之词。

(三)强化条目内容的资料性

1.保持基本资料的连续反映。各分目中的概况条目,承担反映地方、部门、行业基本情况的任务,要保持基本指标的相对稳定和连续可比,做到资料横不漏项、纵不断线。

2.注意挖掘深层次的资料。条目选材要有足够的深度,一般都应挖掘并展示下一层次的重要资料。

3.重要资料要突出反映。对某些重要资料主题,可采取版块结构,进行放大式的集中反映,即运用条目、小资料、图片、表格等多

种表现形式强化反映。

4.注重展示事物的状况和结果,少罗列一般性的措施和做法。 5.严格按条目内容要素规范组织材料。务求内容充实完整,条目特点鲜明,并实现信息资料的序列化、规范化、避免内容残缺和表述上的随意性。

(四)做好条目附属资料的撰稿和供稿工作

条目附属资料包括图片(含示意图)、表格,是条目内容的重要补充和深化。对年度发生的重要事件、重要成就,要注意提供相关照片。对能反映年度发展变化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统计指标数据,可制作示意图。对条目中涉及的繁复数据等,尽量用表格反映。

(五)加强对文稿的审核

本年鉴所有文稿须经撰稿单位领导审核,涉及重要统计数据的内容要经同级统计部门审核,涉及政治和政策敏感性的内容要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对文稿审核后,负责人应当签署意见。文稿审核的原则及要求:

1.符合事实。

2.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

3.符合国家规定的统计口径和对外宣传口径。

4.不泄密。

5.无常识性差错。

四、进度安排

(一)撰稿、审稿和送稿

4月—5月,各编写组及撰稿人分别完成稿件的撰写和审核,并陆续向编辑部送稿。所送稿件、光盘和电子邮件,均要附上或补寄有领导签名、加盖公章的送稿签。

(二)截稿

5月底,本年卷文字截稿。6月底,彩图(广告)稿截稿。

(三)统稿和付印

9月上旬完成全书的统稿和组版,下旬签清付印。

(四)出版发行

10月—12月正式出版发行。

五、联系方式

(一)联系地址: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年鉴》编辑部(市潭中东路66号桂中大厦东面6楼602室)

(二)联系电话:2853890 传真:2823183

(三)电子邮箱:lznjbjb@sohu.com

第五篇:关文年鉴

关文镇2012年年鉴

【概况】 2012 年,全镇幅员面积21.7 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33个村民小组,共4286 户。全镇总人口11935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3 人,有耕地面积639.87 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6500 吨,农业总产值4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财政支出1200万元。镇党委、政府内设党政办、财政所、计生办、民政所、国土所、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等7个中层机构,有在职干部30人(其中男19人,女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2人。全年劳务输出3380人,实现劳务收入25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全镇以道路交通工程整治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筹集资金200 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会元宫、塔水桥、走马岭、回龙宫、燕子垭五村的村村道公路20.7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完成了九联洞、走马岭两个村的安饮工程。维修山平塘7 口,维修升钟渠系12 公里。新建沼气池50 口,安装天然气140 户,国土整理项目已完成90% ,改善了关文镇的农业生产条件。

【集镇建设】 “兴隆小区”开发项目历经10 余年,到2012年底,兴隆大道两侧居民房屋修建已成规模,常驻人口达到2800 人。新建新老街躺梯两处。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村民签订《关文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书》 ,新建成三级厌氧化粪池两口,建成场镇垃圾回收站两处。第二轮场镇规划项目已经规划定案,获准征地指标。

【特色产业】 关文镇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新一轮发展的支撑点,在加快发展中推动转型,在推动转型中优化发展。以土地流转为手段,着力建设产业基地,突出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在石坝子村实施土地流转2500亩,开发桐子河生态种养殖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发

展家禽、家畜、生猪、水产养殖等传统产业,集生态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正在形成。制定以走马岭村为轴心,燕子垭村、长路垭、祈嗣庵、回龙宫村为辐射面,建立土家禽生产基地:以杜家桥村为中心,关文村、回龙宫、塔水桥村为辐射面,建立生猪养殖基地;以长路垭、杨七坝河流为主线,石坝子、杜家桥、燕子垭塘库为辐射面,建设特种水产养殖区的产业基地。

【社会事业】关文镇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兴旺发达,福利设施得到良好的改善,镇内有初级小学l 所,入学率达100%,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镇内有卫生院1所,建有综合服务大楼,设施齐备,村村建有初级卫生保健站;有敬老院1所,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建有自来水厂, 基本解决我镇场镇人畜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全镇实现村村公路交通网络化,有线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安装到村社农户,全面改造场镇和农村电网,全面实现场镇天然气安装并向村社农户延伸。: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有相当 一部分人参加了农村各种保险。

党委书记:冯维成

镇长:赵文所

撰稿人:杨莉杨孔邱

分管领导:何汪扬

上一篇:网站主办者承诺书下一篇:物资报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