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2022-07-10

第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三部曲”

雷州市 蔡鹏

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未能突破‚教师命题—课堂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在社会期望值的驱使下,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一直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作文教学成了学生对教师语言的克隆和对所谓‚技巧‛的复制。大大束缚了学生思维发展,制约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近年来为了提高作文的实效性,笔者边实践边摸索,逐渐确立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三部曲‛。

第一步: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一种人文文化的沉淀,是语文素养的氤氲形成。而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得心应手,‚读万卷书,方能下有神笔。‛没有积累,胸无点墨,如何让文章根深叶茂开奇葩。在作文教学中,我将积累放在了首位,我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自己编制的‚文集‛专门记录、捕捉身边的点点滴滴,很多学生还给自己的‚文集‛起了很烂漫的题目,如:荷叶香香(何香)、光辉岁月(符琼光)、怡然小笺(陈心怡)等。在指导学生积累时我具体有以下的做法:

(一) 积累生活材料。

叶老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明:‚写作教学应贴

1 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指导学生平时处处留心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记下来。刚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日记,以此来记录积累,可不久后发现,让全班同学写日记并不现实,因为写日记需要强大的意志支撑,即便是成人也很少能够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就算学生能够坚持,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也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审阅,况且日记一旦沦为每天要上交的作业,恐怕它的价值和功能也就丧失了。于是我给日记‚减负‛,‚心灵偶得‛出台了。即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发现或心情用三五句话记录下来,比如:今天下地干活了吗?今天的天气咋样?今天我笑了吗?哭过吗?后悔吗?上学、放学遇到什么人了?今天迟到了吗?今天老师笑过吗?有谁犯错误吗?家里买了什么吗?今天突然想起什么往事吗?……话多时写多几句,不想写时,用事先教的表示生气、高兴、烦恼、伤心等人物简笔画头像画出自己的心情指数,然后以小标题的形式说明。这样‚优差皆宜‛,学生在轻松快乐中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而教师也不用‚呕心沥血‛地忙于批阅。

(二) 积累语言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学生只有书读多了,才能写出好作文。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材料,才能突破说的时候‚滔滔不绝‛写的时候‚搜肠刮肚‛这一尴尬怪圈。所以

2 我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规定学生每天至少要留在教室看二十分钟书,看书时注意把成语、歇后语、名人警句、优美生动的词句摘抄下来,丰富自己的‚文集‛;并在教室开辟了‚每天一句话‛专栏,由值日生写上自己所搜集的名人警句,增加积累量。另外我还指导学生要有意识地积累从广播、电视甚至听别人说话当中的美妙语言。当学生‚文集‛日趋丰富后,我让学生利用晨读课、午读课朗读自己‚文集‛里的‚作品‛。因为是自己的东西,所以学生读得‚不亦悦乎‛。

(三) 积累精妙写法

古人云:‚文选烂,秀才半。‛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小学生的作文谈不上文学作品,尚属于模仿阶段,因此熟读、多读名家的作品学习、感受精妙写法十分重要。然而农村小学生书源缺乏,家中很少有藏书。于是通过集资买书、捐书等方式我们班的‚班级读书会‛诞生了,在班级读书会活动中,孩子们幸福地认识了《爱心树》、《大林和小林》、《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文身狗》、《马小跳》、《亲爱的汉修先生》……知道了《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子复仇记》、《城南旧事》、《夏洛的网》、《爱的教育》、《蓝色的海豚岛》……在读书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儿童作品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写法,而且也在书的世界里经历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更加激发了孩子们‚我要写‛的写作欲望。

第二步:给习作以彭湃激情

作文贵在‚情动辞发‛,写作时要拨动情感的弦,要用情感来滋

3 润文字。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课本和课堂外虽然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生活,但是它们大多是零碎的、偶发的……为此,教师应该根据训练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写作场‛,有意识地将它们加工成为‚作文生活‛,给习作以澎湃的激情。如在训练景物描写时,我设计了‚校园寻宝‛活动,五人为一组,其中三人负责‚藏宝‛,另外二人‚寻宝‛,‚藏宝‛者不能把地点直接告诉‚寻宝‛的同伴,只能给同伴描述周围的环境,用最快的速度把‚宝藏‛全找出来的小组获胜。活动结束后,‚抓住景物特点有序地进行描写‛这一方法已经不言而喻了。再如在进行‚活动类‛写作训练时,以‚鸡蛋保护战‛为例,让学生一周里,每天都带一个生鸡蛋在口袋里,把护蛋的情况记录下来,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可以记小心翼翼的护蛋,也可以记出其不意的碎蛋等;农忙时,以‚稻花香香‛为例,记录自己和家人在农忙时期的点点滴滴;‚三八妇女节‛那一周开展‚我为妈妈做点事‛主题周活动,记录一周来自己为妈妈做了什么,以及妈妈的反应等。我还组织学生互评互批习作;在教室开辟了‚展示栏‛定期‚发表‛优秀作品……学生们的生活在精心安排的‚作文场‛中变得越来越精彩,学生也越来越关注自己每天生活的这个集体,开始有意无意地睁大眼睛留意起身边的人和事。当然作文教学追求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活,‚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对文题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情感或一种感悟,进而 ‚解题‛生情时这些预设的精彩也就再也用不上了。 第三步:让心灵去旅行

4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过:‚我看作文的‘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是释放出来‛。我们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表达成为学生心灵倾诉的一种需要,在学生积累语言,明白如何行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回归童真,放飞心灵。

(一)‚我手写我心‛——还学生选材自由。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从内容中限制学生要写什么,不能写什么,不是从生活和学生个体生命的互动着眼,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经验,剥夺了‚霸语权‛,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各组的习作训练中都非常明确指出:‚如果不喜欢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写作‛。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角色,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材。并且:

1、不过多要求语言的量,只要完整就可以;

2、不过高要求内容的质,只要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行。

(二)‚我手写我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用十三岁的‚儿童作家‛蒋方舟的话就是:‚其实他们(大人们)没看到的东西多了,同学们说的话,做的是都是大人们想不到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突破教为中心,成人中心,唯考中心,带着童心‚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读懂学生的世界。

我的做法是:在学生观察、认识、感悟、表达的过程中,尊重

5 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心灵的真情流露,对于学生作品,无论是对真善美的赞扬,还是对假恶丑的揭露;无论是对爱的呼唤,还是对情的体验;无论是‚指点江山‛,还是‚评头品足‛。都给予充分肯定,积极让学生迈入‚自由表达,充分表达,快乐表达‚的境界。让学生的心灵诗意地旅行在孩子们个性轻舞飞扬的国度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学生只有享受到写作的快乐,作文教学才是属于享受的。老师们,你们的学生快乐吗?

第二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研究

张焘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管是中心小的学生,还是完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差,不能对外来信息很好分辨、归纳和接收,直接导致说、读、写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习作这一板块,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想着事物的形象,口头表达也很精彩,但是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让习作简单起来

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所以,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作文起步的老师来说,不要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和习作放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而有压力,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在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可以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烦恼、忧愁;写花、草、树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写同学之间闹矛盾、互相帮助或做的小游戏;写考试不及格或考了满分;还可以写你犯错时、被表扬后等等。这样一来,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神秘感的“作文”,就变得简单了,他们相信自己

也能写出文章来。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习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同样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通过调研,时下一些农村小学学生还不会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观察习作,更不善于发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和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说明一些老师还没有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没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如何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加上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面窄,写作时思维较定式,不灵活,所以造成在写观察习作、想象作文时无从下手。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大语文教育教学观,作文教学一定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事。

要解决这一问难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哪入门呢?那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少年儿童热情,对新生事物敏感,且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如果光观察不记录,那么很多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很快就会忘记,即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残缺的。

所以,时下农村小学作文入门教学,除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学会读书外,教师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三、在玩中学,玩中写,培养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如果对某件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去观察研究,想方设法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而爱玩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学中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学,玩中写,写中再现玩趣,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作文是一件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调研中发现,时下还有很多学校没能给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课外活动均被应试时间所占用,从而造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低。殊不知只有大量的积累才能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只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写好作文。但是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一年级可以从用词说话练起,一日一句;二年级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中高年级可以课外向学生推

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还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同时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还要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如从网上查阅资料,收集日常生活中老人们说的一些有趣的俗语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提高了。

五、做好作文评价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不管写得怎样,都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可见,老师在作文评价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及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好的评价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应经常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诱发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便发展思维,改进完善学习方法。因此,老师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学生的作文,并通过评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发学生的作文的情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对作文就不会有畏难的情绪,从无话可说变成我有话要说,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用词干巴变

成笔下生花,千篇一律变成百花齐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何为“下笔如有神”。

第三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哈尔脑乡中心小学

李晓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哈尔脑乡中心小学李晓梅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执教语文对于我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我所教的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却成了我的一大难题,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我每次都会付出许多的时间和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老教师的虚心求教,我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中取材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材料非常少,所参照的只有身边接触的人或事物,每次习作的时候我的选题在他们的视觉之内。例如:有的时候亲自带学生去我们的园子、山上,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种菜、锄地等,来激发他们的灵感。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事物有了,但在语言组织上又遇到的新的问题,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像流水帐一样、乏而无味。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我认为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

精彩片段等。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四、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金色的鱼钩》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怀念老一辈先烈”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老红军,向他们了解红军在抗战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为我们新中国的胜利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国,我们做为新一代的小学生一定要匆忘国耻,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强大。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我在评价对学生作文时。以激励语言为主,让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就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这是我一些见解。

第四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新干县界埠中心小学 杜根林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

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第五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耳闻目染毕竟有限,受家庭条件的约束,作文也就成了“言之无物,言而无味”。如何摆脱这种困境?近年来,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又聆听了专家的解读,加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本人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了些初浅的见解:

一、平时积累是关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积累作文便成了无本之源,积累是诱发学生灵感的源头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现行小语课本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现时“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设计了“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索溪峪的野》这课后,我让学生就本文的四字词进行摘录,然后用这些词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完《桂林山水》,我针对文中的三个比喻句的特点,让学生背诵下来。同时每个单元中也专门安排了读读背背,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浅显而又明白如话的谚语,更有闪烁着做人智慧的名家诗词,我要求学生一周记一句(则),一期下来,效果还真是不错。学生作文中的方言、口水话也少了。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美伊战争爆发后,那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战争的近况,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每天回家收看《新闻联播》,学生们从充满血腥的瀑炸中感受到了,伊拉克儿童的悲惨命运,我们今天能坐在这安静的教室里学习,多么不易啊!在学生的日记中能有如此感受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言的表达则是核心中的核心。既然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素材,那么如何运用,何时而用,就显得犹为重要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有必要。大家都知道《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梦中思念”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上海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悄悄地跟着,她睡觉依依不舍地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像一片云悄然飘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披散着头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以前那种淡而无味,瞎编乱造的作文现象也不复存在了,学生也尝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

三、讲究作文评价的策略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既不能说得完美无缺,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步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作者单位:637800四川省蓬安县清溪小学)

上一篇:年度环保工作汇报下一篇:农村小型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