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2022-09-10

中国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 由于距今年代久远, 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不了解, 甚至无法理解和认同。中学美术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培养他们全面健康的审美观念。

一、传统文化对于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 更要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 完善人格修养, 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实现这一目标, 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 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 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 完善人格的信仰。

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哲学和艺术的结晶, 在中医、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各个领域积淀了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 其形态、功能、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状态, 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空谈艺术修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文化和中学美术教育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关系, 是美术学习和创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真正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二、当今中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丞待加强

“重知识, 轻素养”根深蒂固。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重知识, 轻素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 忽视审美感受培养;二是注重美术形式学习, 忽视文化低云积累;三是注重美术学科本身, 忽视跨学科交流。这种局面下, 美术教育容易流于形式, 导致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苍白、难以厚积薄发。因此, 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吸取精华,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功底, 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重洋轻土”一度普遍存在。无庸质疑, 当前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洋轻土”的现象, 表现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 侧重西方美术能力锻炼, 比如绘画上过分重视素描、色彩 (水粉、水彩、油画“、速写等西方画种教育, 忽略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重视这些并无不妥之处, 西方的焦点透视、解学、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妥的是此薄彼、“重洋轻土”。这种情况下, 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识尚且模糊的状态下, 盲目追求“中西结合”。追求表面形式, 忽视精神内涵, 这对培养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并无益处。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立足传统文化, 我们才能“拿来”得更理直气壮, 避免陷入盲从和消极。

三、中学美术教学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立一个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 在各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对中学美术教育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在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工夫。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课程的比例, 加大跨学科交流的力度, 把优秀艺术作品引入课堂, 充分利用课程设置的示范作用, 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 在创新教育模式上下工夫。

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既可以让优秀的内容走进课堂, 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博物馆、美术馆, 走进节日风俗、祭祀仪式, 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呢感走出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进行社会实践, 到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地考察接受, 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进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应相应扩展, 发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励的互动教育关系。

3. 在搭建交流平台上下功夫。

交流平台是课程教育的延伸和扩展, 要结合中学实际,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加强中学之间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艺术展示、访问学者等方式, 搭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沟通平台,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学习交流, 又注重发展创新, 让学生在充分贴近吸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寻找创作灵感源泉, 探索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总之,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让我们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让传统文化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植根于当代人们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中学美术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培养他们全面健康的审美观念。

摘要:传统文化对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和教育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美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向学生展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关键词:美术教学,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上一篇: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研究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