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2-09-10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状,其中最容易引发感染的部位就是四肢急性蜂窝织炎[1,2]。急性蜂窝织炎主要发生在患者皮下组织,导致深部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或是化脓性感染。传统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使用清创、换药的方法,虽然对患者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是很难彻底治愈。该院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80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35~76岁之间,平均年龄(46.52±5.12)岁;糖尿病病程在10~12年,平均病程(11.45±1.24)年;四肢急性蜂窝织炎发病部位上肢7例,下肢11例,单纯性蜂窝织炎12例,深度脓肿5例,坏死性筋膜炎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糖尿病病程在9~11年,平均病程(10.85±3.24)年;年龄范围在34~77岁之间,平均年龄(47.57±4.12)岁;患病部位上肢5例,下肢12例,单纯性蜂窝织炎13例,深度脓肿6例,坏死性筋膜炎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和抗感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适量胰岛素将患者的血糖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根据创面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实行浓腔切开引流术。

1.2.2 实验组手术方法

实验组采取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蜂窝织炎受创部位切开,将患者病灶内的浓苔及坏死组织等彻底清除。之后医疗人员根据患者创面大小具体情况裁剪封闭负压引流泡沫敷料,尽量使敷料大小与患者受创面积保持一致[4]。裁剪完成后将其放入患者创面,将封闭负压引流敷料的边缘和患者创面进行缝合,在切口边把引流管拿出。对患者创口周边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负压引流专用贴膜将创面和切口进行贴封。手术后,将引流管和负压吸引器相链接,负压压力控制在15~60 kPa之间,大小以封闭负压引流敷料产生坍塌、引流管有液体流出为标准。在患者持续负压引流10 h左右将负压引流敷料取出,如果患者创面无分泌物且创面有鲜肉长出,即可进行二期缝合。如果创面仍有分泌物或无新肉长出,需要重新更换患者负压引流敷料,需重复进行上述负压引流操作,直至患者创面无浓性分泌物,长出新的肉芽。

1.3 常规处理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使用抗生素,对患者创伤部位组织进取样检查,待药敏测试结果出来后,根据实际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后,严密监测患者用餐前后的血糖含量变化,将患者血糖含量控制在9~10 mmol/L[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查看患者引流压力情况,检查负压引流封膜是否是密封状态,如果引流管发生阻塞情况,需及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保持引流管通畅,保证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有关资料,将治疗疗效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治愈、显效和无效[6]。患者经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为痊愈;治疗后患者创面脓液明显减少,有长出新肉芽现象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继续恶化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研究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对比

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7(92.50%),使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有关临床治疗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老龄化程度加深,并且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有15%以上患者会合并为急性四肢蜂窝织炎[7]。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含量>14 mmol/L时,患者体内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降低引发感染等情况。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体内粒细胞粘连依附功能下降,导致其对病菌的反应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的四肢和末梢神经等部位同样会产生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四肢皮下组织会发生感染,并逐渐沿着肌腱不断的扩散,从而形成蜂窝织炎。主要表现为四肢肿胀明显,并伴有疼痛。

据资料表明,超过20%的糖尿病患者会引发化脓性感染,且死亡率超过10%[8]。所以,急性蜂窝织炎一旦确诊后,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首先检测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同时检查患者浓腔是否已经初步形成。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浓腔切开引流术,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定期换药,防止创面感染,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果患者脓液不断变化,需要进行及时的清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治疗人员的工作负担。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于1992年始创于德国,后经过我国的引用借鉴,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的有效方法。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以敷料将引流管和患者创面连接,既能够做到全创面引流,也减少了引流管阻塞等情况。进过长时间的临床治疗研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医疗工作者的认可,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具有以下几点优点:手术操作简单;有效缩小患者创面,患者在一期手术后不需要反复换药,既减少了患者痛苦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这种技术是一项全封闭系统,治疗过程中能够及时清理患者创伤部位深处的脓液,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及时为患者创面提供血量,促进患者创面血液微循环,促进其恢复。

该研究对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采取传统浓腔切开引流术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0%,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相比于传统浓腔切开引流术,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这一治疗技术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 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浓腔切开引流治疗。对比使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 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医院精心的治疗,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 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局部反应,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法 简单有效,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创面分泌物,避免和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这一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糖尿病,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牟斌,王成刚,李宗瑜,等.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深度难愈创面上的应用与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371-372.

[2] 许诺,袁同洲,王国栋,等.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皮肤撕脱伤的体会[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6(1):41-43.

[3] 徐敏,秦莉峰,彭丹,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6):455-456.

[4] 刘锡松.封闭负压引流对改善糖尿病足溃疡微循环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22):2267-2269.

[5] 王金龙,徐斌,王兵,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临尿外科杂志,2012,20(8):597-598.

[6] 王文娟,姜英令,刘晓虹,等.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神经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2(12):747-749.

[7] 曾宪芳,王玲.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及防护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82-84.

[8] 牛文芳,许樟荣.封闭式负压引流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3):229-231.

上一篇:敷贴疗法内病外治的应用及进展下一篇:“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