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大学在哪里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开放大学在哪里

中国第四极在哪里

打开中国经济版图,就会发现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增长极。

而关于中国第四极的猜想,眼下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一个是以武汉为核心的大中南,一个是以沈阳为核心的大东北,一个是以重庆为核心的大西南。只可惜,这全是一厢情愿,全是自说自话,自我标榜,自我膨胀。那么,谁是中国第四极?

□文/王青

大武汉:看上去很美

在6000万湖北人看来,大武汉是最适宜成为第四极的地方。 乍一听,这一说法并非毫无道理。武汉历史上就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科教中心,而且工业基础十分了得,是全国意义上的以光电子为重点的高新产业基地、以钢铁为重点的原材料业基地、以轿车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以纺织食品为重点的轻工业基地。有人测算,加快武汉及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将带动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

更重要的是,武汉自古号称“九省通衢”,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呈品字形坐落在长江中游、两湖(鄱阳湖、洞庭湖)之间。相互间的直线距离在3小时车程之内,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具有建设大经济区的理想条件;更何况,2006年三个省会GDP达到5565亿,湘鄂赣三省GDP达到1.96万亿,如果加上4小时车程之内的郑州、合肥,湘鄂赣豫皖五省GDP超过了3万亿!

真让人心潮澎湃。武汉人说了,看好这儿的并不仅是当地人,还有一些权威学者。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中国新经济地理学的旗手——一直在为“武汉城市圈”鼓与呼,“武汉城市圈建设应成为国家战略,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四大都市区”;中国科学院叶大年院士认为,“武汉有条件也有必要建设成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的超大城市”;而湖北省社科院秦尊文研究员指出,“到时中部将是一个迥异于现在的图景和地位,很有可能是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极,以郑州、长沙、合肥、南昌等为经济增长极,共同形成中南经济大板块”。

只可惜,这些说法都顶不住两个冷冰冰的事实:

首先,改革开放近30年,虽然中南三省、五省经济都在迅猛腾飞,但在全国的相对重要性一直处于稳步下滑之中。一个不容争辩的现实是,改革开放前处于全国城市第四位,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沪的武汉市,21世纪初已被广州、深圳、苏州、无锡、东莞等城市远远抛到了身后。

更要命的是,各种迹象业已表明,除武汉外,另外四座省会城市早已被东部三极的辉煌场景所吸引。目光朝外,心有旁骛,郑州向着大北京,合肥、南昌向着大上海,而长沙向着大广州,建立跨鄂湘赣豫皖五省大中南经济区完全是一厢情愿。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那样,“比之1980年代的武汉经济协作圈,大圈的认同感已是大打折扣”,武汉成为中国的第四极,眼下我们还看不出任何曙光。 大沈阳:我把青春献给您

或许,以大沈阳为核心的东北地区更合适成为第四极! 应该说,从南到北,中国其他三极都面向大海,那么,更北边一点,面向大海还有大东北。与其他三极相比,大东北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条件如果不是更好,至少是同样好。众所周知,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等六国是对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四个贸易区之一,GDP总量不在欧洲、北美之下,那么,这个区域内中、日、韩、朝、蒙、俄六国经济中心位置不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而在东北,在我们的大沈阳!

是的,以沈阳为核心城市的大东北曾经创造过辉煌。如果说,中国曾经有过四极的话,计划经济时代它甚至有资格称为“第一极”。这不是抬杠,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架飞机都诞生在这里,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尽管21世纪大东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儿在产业、科研和人力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优势。知道么,这儿原油产量占全国2/5,木材占1/2,商品粮占1/3,汽车产量占1/4,造船占1/3,钢产量占1/8,尤其是科研院校云集,科研力量雄厚,每万人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大学生都排在全国第一位。

然而,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长期对外输血造成了东北企业老化,负担沉重,后劲不足。以黑龙江为例,国企下岗职工878万人,列全国第一;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6万人,列全国第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4462元,列全国倒数第一!

在我们看来,东北作为第四极崛起,最大的障碍还在于观念落后,在于千百万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只要深入东北走一遭,就不难发现,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人们比起来,这儿特别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活跃的中小型企业主。当广州人、上海人争着开小公司时,沈阳人更多地着眼于开发廊和饭馆,着眼于蹬着脚踏车上街拉客。沈阳奔驰车特别多,但大多意在炫耀,人们也在绞尽脑汁想发财,但更多的是在探讨昨天发生了什么,而很少去想明天会发生什么,“不干便不干,一干便瞎干”!

更要命的是,大东北受前苏联经济模式影响较大,从政府到企业都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上什么山不唱什么歌”,官员未能回归本位,“在商不言商”,企业家也未能回归本位。真的,东北人从官到商都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希望能够支配别人的命运——大东北于是成为最大的“强势政府”地区。显而易见,这儿要真正成为中国第四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重庆呢,川渝地区怎么样?

最近,以大重庆为核心城市的大西南成为中国第四极的声调又高吭起来。

这方面的代表,是2007年4月2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该刊策划了名为《第四极、第四区》的特刊,其中的文章写到:“这些年来,在奔腾不息的长江上游是否正‘破茧’着中国经济版图的第四极?”

很显然,此话缘于今春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重庆直辖十载讲的一句话:“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于是一些经济专家判断,“第四极”的概念已进入中国高层视线;于是重庆人欢呼雀跃,预料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定将贴上“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标签;于是关于《川渝合作,如何破题》的报道在川渝两地引起热议,从政府到民间,都在讨论着两地合作,成为中国第四极的辉煌前景。

川渝地区会不会成为新的增长极?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认为,这儿是西部惟一“够格”的地区。川渝经济区是西部最发达区域,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每万平方公里有1.73座城市,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3座;每平方公里产出350万元,比全国高出227万元。

有人分析说,川渝地区做第四极有三大优势:

——区域条件独特。川渝经济区隶属于长江流域的交汇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成都和重庆两个代表城市又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城市,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前期的发展基础好。成都重庆都拥有极其丰富的能源、旅游资源,都拥有军工、电子、汽车等重要的产业资源,城市基础好,要素功能好; ——发展潜力大。川渝经济区拥有全国6.5%的人口,5%的GDP,预计在2020年GDP可以占到8%。

还有人认为,大重庆的优势在于它处于大陆版图中心地带,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南北传递,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10年里,重庆主城区以每年25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张,人口以每年40~60万的速度向城市化过渡,人均GDP由750美元升为1500美元,翻了一番;工业销售值从1000亿元增长到4200亿元,翻了两番;工业利润由亏损转为赢利155亿元;进出口总额增加2.4倍!

然而,这些说法都未能让川渝之外的人服气,“重庆四极说”依然属于“自说自话,自拉自唱,自我膨胀”之列。

西南大通道

在我们看来,重庆让人不服气,关键是未能放到更大的国际背景下来看,关键是未能拉上云南、西南大通道,未能拉上南亚、中东、非洲、欧洲,未能拉上印度洋和太平洋!

知道么,重庆早就是中国一极的核心城市,它不仅是中国大西南的核心,也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恒河流域通向扬子江流域,甚至是南亚、中东、非洲、欧洲通往中国“三极”的枢纽;从1938年到1945年,在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岁月里,重庆曾经是中国战时首都;早在一个多世纪前,英国人和法国人便注意到这重要的一极,吵吵嚷嚷,明争暗斗。 自古以来,中国西南部对外有三条通道,一条向东南顺着红河下行到越南,一条向南顺着澜沧江到泰国,一条向西跨越横断山脉到缅甸和印度。眼下最现成的是东南路,经济意义最大的是南路,而长远看最重要的是西路。途经缅甸的西路,中国到印度、孟加拉国仅仅四五百公里,高速公路半天的车程,西部货物通过西路到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可以比经海路绕道马六甲海峡缩短运距5000多公里。

显而易见,西南大通道建成之后,重庆地位将不可同日而语:向东,它可以上北京、进上海、下广州连接中国三极;向西向南,它可以直达河内、曼谷、仰光和加尔各达,真正成为连接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的枢纽,相关人口占全球人口一半以上!

撇开经济总量不讲,以重庆为核心的大西南早就是中国的第四极。 19世纪末,英国人控制西边的印度、缅甸,法国人控制南边的越南、老挝,两个帝国主义强国明争暗斗,开始觊觎西南国际大通道。英国人的设想是用武力夺取大西南,打通西进北上的道路,把印度、缅甸殖民地与中国的扬子江流域连成一片。

法国人不甘落后。1909年,法国在马赛举办属地博览会中,竟公开将云南列为其“属地”之一,并于1901年动工修建了一条滇越铁路,1910年2月全线通车。

滇越铁路的开通,使大西南成了“沿海省”,这儿的矿产品、生丝、茶叶和山货装上火车,三天到海防,六天到香港,九天到上海,个旧锡锭畅销全球,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线、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电站都出在大西南。

滇越铁路不仅运送货物,也运送观念,大西南国民的民族意识、民主意识迅速达到东南沿海水平。1915年蔡锷将军发起“护国运动”,率领三迤子弟北上攻入四川、东进攻入广西,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标志着大西南大踏步登上现代中国政治舞台。

朋友,您听说过大陆桥吗?

在我们看来,重庆最终能成为中国第四极,是因为它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它是第三座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

大陆桥是指连接两大海洋之间的陆上通道,一般是指连接两端海港的大铁道。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大陆桥,主要有东起纽约,西到旧金山的北美大陆桥;东起海参崴,西到鹿特丹的西伯利亚大陆桥;以及东起连云港(13.76,-0.44,-3.10%),西到鹿特丹的新海大陆桥。中印大通道一旦打通,便会形成东起上海,途经重庆、德里、德黑兰、伊斯坦布尔,直达伦敦的第三条亚欧铁路大陆桥。

大陆桥的经济意义不言而喻:北美大陆桥比经过巴拿马运河的海上航运运距至少缩短一半,时间减少5天;我国西部地区产品通过新海大陆桥进入欧洲,可节约时间和运费各一半。

更重要的是国家安全方面的意义,大陆桥可以避开敌对国家海洋封锁的风险。正如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见到的一样,在欧洲,令人望而生畏的德国潜艇——“狼群”始终不能完成对英国、俄国的海洋封锁,各种战略补给物资从美国,从澳大利亚,从印度源源而至,保障了同盟国最终的胜利;而在远东,仅仅3个月时间,日寇便完成了对中国单一的太平洋通道的全面封锁,如果不是及时开通西南国际大通道,中国几乎被日本海军绞杀。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特别需要一条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大陆桥。先知先觉,最早构想这条大陆桥的中国人不是别人,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他在担任袁世凯政府铁路督办一职时,曾拟订过三条铁路修建计划,为首一条便是“由广州经广西、云南接缅甸铁路”。真是大手笔,可惜国运艰难,这个宏伟构想始终未能实现。

还可以说,作为一个现代国家,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大陆桥对我们性命攸关。地理知识告诉我们,眼下世界主要国家——中、英、美、俄、法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加上德、意、日,八大强国除了中国、德国,其他六国都至少有两条海岸线,而两条海岸线之间都有铁路陆桥相连。

从长期战略来看,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仅有一条海岸线是不够的。美国建国后,立即对西班牙开战,向南夺取得克萨斯海岸,向西夺取加尼福利亚海岸;德国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吞并奥地利,结盟意大利,使北海地中海迅速连为一体;俄罗斯的历史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四处出击寻找“温水领域港口”的历史。1950年年初,斯大林大元帅甚至冒着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翻脸的风险,将连接莫斯科、满洲里、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中东铁路”,以及大连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对于21世纪的中国,建成西南大通道,通过友好邻邦连接印度洋,不是一件小事。在这儿,让我们永远记住两件沉痛的往事:一件是抗战期间我们不得不借助于缅甸通道,继而通过“驼峰航线”获取来自盟国的战略补给;一件是1949初冬人民解放军占领广东,香港和澳门本来可以不战而下,一雪百年国耻,但出于打破帝国主义海洋封锁的考虑,毛主席不得不指示暂不进军港澳。

呵!辽阔的印度洋……

事实上,建设一条以重庆为重要枢纽的“两洋”大陆桥已提上议事日程。

在2006年11月2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第一次提到了金融和石油两大国家经济安全概念。他提到了国内石油进口一半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4/5左右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他要求必须从新的战略全局高度,制定新的石油能源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众所周知,中国对外交往主要有马六甲海峡、宫古水道和大隅海峡三条海上通道。令人不安的是,三条水道的地理位置使它们很容易被“卡住”。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直接连接中国、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随着美国海军进驻新加坡,以及久治不愈的海盗和恐怖问题,马六甲海峡已成为中国隐痛之地。有专家指出,一旦台海危机爆发,美国势必实行外贸禁运,切断中国石油进口通道,首当其冲的就是马六甲海峡。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称之为“马六甲困局”。

能源问题是一个现代国家首要的安全问题。建设西南大通道可以绕开令人头疼的马六甲,保障石油安全,其战略价值类似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滇缅公路,还可以大大缩短海上运输。有人测算过,中东石油从仰光登陆转运重庆,比绕道马六甲从广州上岸至少缩短1820海里。

印度洋是我们的新希望。它连接着亚、欧、非三大洲,石油的主要产地中东就在它的沿岸,对包括我国和日本、朝鲜、韩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来说,这片巨大的水域非常关键,大量的战略物资必须经由这里运输,正如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家A·T·马汉所说的那样,“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

建设中印大通道,不仅是我们的愿望,也是南亚各国人民的长期愿望。《印度时报》评论说:“中国伸出了试探的金手,印度没有理由不接。”进入21世纪后,中印两国关系迅速升温,贸易额由几乎为零很快超过200亿美元。2006年春天,中国总理温家宝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一道,向世界发出一个积极而明确的信号,宣布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外媒体惊呼:“两个正在崛起的巨人站在一起,世界的重心也会随之转移。”

是的,世界重心正在转移,中国重心正在转移。伴随着中国南下与印度东进,“东方巨龙”和“南亚大象”开创合作新纪元,连接两大洋的“中缅—中印铁路”正一步步由梦想变成现实。这条被称作“泛亚铁路西线”的国际通道建成后,经腾冲口岸出境到密支那与缅甸铁路相连,到雷多与印度铁路相连,欧亚第三座大陆桥全线贯通,大重庆崛起为中国第四极,既在情理之中,亦在意料之中。

第二篇: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和火锅连锁店小肥羊昨日就收购达成协议,百胜已向小肥羊提出以每股6.5港元现金收购93.2%股权,余下的6.8%股权由小肥羊创始人张钢、陈洪凯持有,收购完成后小肥羊将在港交所退市。

百胜收购小肥羊,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这不仅意味着小肥羊可能从此成为肯德基的兄弟企业,也意味着这只曾经的“中国火锅第一股”将有可能成为“中餐退市第一股”(被百胜私有化)。此前百胜是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2%。

今年47岁的张钢1999年创建小肥羊,他在创业第10个年头时将小肥羊推向资本市场,小肥羊的规模和声望随后达到中餐企业的顶峰。有趣的是,上市之初张钢称要打造“中国的百胜”,但最终却决定将小肥羊控股权出让给百胜。

“带头大哥”包头发家

“”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

张钢是内蒙古包头人,他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下海经商,从倒腾服装到BP机再到经营小肥羊,张钢称他生意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人准”;他的部下称这一特质为“原始的精明”。张钢因此在包头结识了一批兄弟,其行事准则是义字当先。

2002年,他力邀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现任小肥羊董事)和卢文兵(现任小肥羊首席执行官)加盟时,就拿出了小肥羊5%的股权,每股作价一元。

“张钢当时给我股份,并不是因为小肥羊缺钱,”孙先红回忆起当年入股小肥羊时,依然竖起拇指称赞张钢仗义,“当时很多人想入但进不去,人家只要是看人。”

张钢对孙先红说:“你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我,没钱我给你垫上。”这种情形下,孙先红咬牙将家里所有的钱腾空,入股小肥羊。

孙先红和卢文兵加入后不久,小肥羊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张钢依然靠他的“相人术”,首先从内部引进资金,除了在包头结识的一批兄弟获得股权之外,远在深圳、上海的内蒙古籍大区代理也由加盟商成为创业团队成员。

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了49位,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全部股东更是超过500人。张钢和他的创业拍档陈洪凯的股权从一开始的100%稀释到40%。

这些股东就像是一群被团结起来的兄弟,包头乃至内蒙古的企业很依赖这种“道义”的纽带,这是地域商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张钢对自己“带头大哥”的角色颇为自信:“假设有一天小肥羊全部都完蛋了,我相信自己还能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永远不会倒。在我做通讯行业的时候的一些老员工,现在还跟着我干。”“外来者”王岱宗曾在2006年发起并执行英国私募基金3i对小肥羊的投资,并在2007年10月加入小肥羊,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在小肥羊度过了三年职业生涯。他对包头企业特征的评价是:“任何一个企业有动静,其他都会知道,你逃不了这个圈子,政界、商界都非常紧地联系在一起。”“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在3i决定投资小肥羊的时候,这一团队被盛赞为“有凝聚力”的团队,张钢的品质也被描述为“大气”和“乐于分享”。

引入3i和普凯投资基金的共同投资时,张钢期望对小肥羊的经营进行改善,并冲击上市。出于信任,张钢曾说服众股东,放弃了当时出价较高的高盛。3i 又对症下药为小肥羊聘请了原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由其出任小肥羊独立董事。杨耀强同样获得了张钢给予的一部分股权激励,后来又以首席运营官(COO)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

然而,王岱宗、杨耀强等人最后都以出走收场。他们为何难以在小肥羊施展拳脚呢?

相信兄弟,还是相信COO?

“当得知王岱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张钢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上市,这是小肥羊“做中国百胜”开始的时刻。变身为公众公司后,表面上来看,张钢同样是一个懂得放权的人,很少涉足小肥羊的具体经营。他再一次强调自己的用人理念:“我实行的是人治化管理。我们大部分都是合作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我用人很简单,只要我看中了你,觉得你人品没问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我忠心,那我给你一个总经理,你好好当就是了。”

但张钢的放权给了杨耀强更大压力,一位小肥羊前高管称,杨耀强就好比被丢到风浪里,却没有获得张钢更多支持。所谓的“风浪”,正是创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不和,这个时候,除了地缘因素外,各不相同的利益取向也是矛盾产生的原因。王岱宗称,小肥羊上市之后,对创业团队而言,一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的着眼点从此放在股票价格上了”。

上市一年后,杨耀强频频被攻击浪费和开店不力。按照杨耀强为小肥羊带来的新设计理念,每开一家店的费用都要提高。小肥羊上市之初也作出承诺,从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内,新开设150家自营店并翻新50间老店。这意味着小肥羊要从每年新开10家店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开40家至50家店,杨耀强疲于应对,不凑巧的是出现了几家亏损新店。

矛盾最终集中到张钢面前,这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头羊”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支持谁,否定谁。“他肯定是相信他们内蒙古创业团队。”王岱宗说,“张钢和他的那帮兄弟们的私人关系非常非常好,他有话不能和小肥羊管理团队说,但会和圈子里的兄弟说。他对管理层的信任不及对兄弟的信任。”

最终,杨耀强在2009年12月2日离开小肥羊,王岱宗则在2010年9月30日辞职。他们所在的那两三年,小肥羊的利润不断走高——2008年至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33亿元、1.55亿元。

在王岱宗看来,小肥羊的内部纷争是内蒙古的草根文化与欧美文化的难以融合,但孙先红以张钢的开放精神反驳:“你查一查张钢的护照,他全世界走的地方很多。今年我已经跟他去过两次新西兰了。张钢的眼光很超前,他已经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资源环境是怎么样的。”孙先红同样是内蒙人。

直到今天,小肥羊股东和非内蒙古籍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还无法化解,孙先红在记者面前嘀咕:“企业再让他们(王岱宗、杨耀强等人)管就完了。”王岱宗则说:“如果张钢真的更接近百胜的思路,他不会说百胜的东西不适用于我。”

当南方周末记者向张钢本人求证一些事宜时,他以香港联交所的规则为由婉拒。他得知王岱宗接受采访时,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外援”离开之后

“”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

虽然职业经理人团队推行的百胜模式后来遭到了张钢的否定,但百胜集团对张钢一直充满吸引力。

张钢为了吸引百胜进来,甚至劝说管理层卖掉股份。当时百胜购买管理层股票的价格是每股2.4港币,市场获悉百胜入股的消息后,小肥羊的股价很快涨到3港币,“只有百胜进来,股价才会更高;百胜如果不进来,股价就这样了。”张钢如此说服管理层团队。

2009年3月,随着小肥羊战略投资者3i集团和普凯退出,百胜通过旗下投资公司收购3i和普凯持有的小肥羊13.92% 股权,同时向小肥羊控股股东收购6.07%股权。

但百胜的态度并不符合张钢的预期。张钢希望这家国际知名餐饮集团的加入,在提振投资者对小肥羊投资信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但百胜进来以后没有花力气做任何改变,一点都没有。”王岱宗说,他当时负责小肥羊引入百胜的谈判。

百胜选择了一种低调、渐进的路线,一开始只派中国区事业部总裁苏敬轼和副总裁顾浩钟担任小肥羊非执行董事。虽然其最终愿望是控股小肥羊,但由于并不熟悉火锅业务,参股前期的目的只在于获取信息;又因张钢在小肥羊绝对的控制权,百胜期望和大股东处好关系。小肥羊由此陷入增长困境:投资人没有带来更多新意,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无法进行太多改革。

百胜于2009年10月21日再次增持小肥羊,持股比例增至27.3%,与张钢的持股团队——第一大股东Possible Way的股权比例仅相差2.7%。百胜的增持同样来自于张钢等人的出售。

2010年5月,张钢等多名董事再次通过与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协议进行大规模减持,总计出售4460.49万股小肥羊的股份,共从中套现约1.88亿港元。配售股份共占小肥羊总股本的约4.34%。配售完成后,张钢对小肥羊的持股比例降至2.41%。

一年后,百胜提出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此时,小肥羊业绩站上历史最好水平。

但随后,随着唯一一任职业经理人团队离职,小肥羊开店速度放缓,当年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恐难实现,2011年1-4月,小肥羊业绩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张钢显然有意抓住时机将小肥羊卖个好价钱。

不过,对百胜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张钢在小肥羊中始终有着绝对话语权。基于此,百胜邀请张钢继续一同参股小肥羊。可以预见,在其收购合同里,对于张钢的任职将可能约定一个过渡期,以保证将小肥羊顺利交接到百胜手里。

小肥羊团队同样也会面临另一种强势文化的入驻,“收购对员工的影响很大,大家会想我的饭碗能不能保住。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孙先红感慨道。

5月3日,小肥羊通过港交所称,将刊发一项关于公司收购和合并守则的公告。

第三篇:中国企业与韩国三星的差距在哪里

早在1995年,当李健熙准备重振三星的时候,还把中国家电企业作为现实的对手。甚至专门对海尔的白色家电战略作过分析。10年后的今天,三星的年营业额大约为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公司的市值约占韩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60%,三星成了真正的世界名牌。而中国的家电企业呢?只不过还在继续“探讨”国际化是什么模式,甚至还在为所谓的“欧洲模式”和“日韩模式”争得面红耳赤。一位教授也禁不住疾呼:中国的家电企业,你为什么不争气?!

CEO,本是首席执行官的意思,但是三星经营者团队称李健熙为“最高伦理经营者”(Chief Ethics Officer),中国的企业顶多就是个“首席执行官”,中国企业CEO离“最高伦理经营者”有多远?

质量:中国企业缺少对质量的责任心

1995年3月9日上午十点,在三星电子的运动场,聚集了2000多名的三星职员,头上都绑着“质量保证”的布条,主席台上挂着“品质是我的人格和自尊心”的大条幅,运动场中央,堆着15万部手机、无绳电话机、传真机等产品,市价高达500亿韩元,干部员工用铁锤将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敲碎并且丢入火里面,这就是三星的不合格产品的火化仪式。

中国企业好像乐得外国人对中国产品“质次价廉”的评价,津津乐道于所谓的“比较优势”,依靠低廉的生产要素,不想从培养优秀的员工做起,只要能够生产就行,日本松下有“造物先造人”的理念,中国企业恰恰忽略了人的要素,所以根本谈不上高质量。另外,从制度层面上讲,中国企业缺乏“召回”制度,中国企业也“爱面子”,明明是产品系列出现了问题,却碍于企业的“面子”不召回,当然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像三星一样对不合格的产品举行火化仪式。就是海尔砸冰箱的事件也是1985年的事情了,而且海尔砸的是当时的“瑞雪”牌电冰箱。中国企业往往是在“作秀”,而三星却是为质量动真格的。

笔者用过不下四个国内同一品牌的手机,每次都是毛病不断,我想,哪回这个企业也学学三星,干脆一把火烧掉这些不合格的产品,这个企业的手机也不会亏损!人力资源:中国缺少对员工的“仁”

中国是最讲求“仁”的,但是在市场经济面前却最缺少“仁”,当然,我们所说的“仁”并不是妇人之仁。三星有个“败者复活”的说法,三星的尹钟龙、国会议员南宫皙等很多人都曾经出走过,后来又因李健熙的召唤而回归三星。

在三星调整事业部或者变卖事业部时,就算吃点亏,少收一点钱,也要让对方在条款中加上“一定要雇佣以前的员工”的条款。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三星电子结构调整组上班第一件要调查的事情就是上司有没有为被解雇的员工找到新的工作,或者是到底打过多少电话帮助员工找工作以及多少人找到了新工作。另外,三星的职业发展中心的工作职责就是协助被解雇的员工找新工作。

中国企业从来不会再要已经辞职的干部,即使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写了忏悔书,中国企业会做的只是拿你的忏悔书在企业内部作广泛的宣传,“杀鸡给猴看”的糟粕倒是

学得很精。

有的企业甚至声称“在企业里面没有弱势群体”的所谓“市场化”的观念,对辞职的干部一定说是被淘汰掉的,借此教育其它员工要听话。企业推行信息化之后肯定要减少人员,但是国家明文规定企业与员工提前解除合同要赔付一定的资金,企业当然有对策,千方百计把这些人逼走,从而美其名曰“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实际上,企业这样做表面上看节省了几个大钱,实际上伤害了这些员工的心!

这样做法说得过分一点不仅仅缺乏“仁”,实际上就是不拿人当人!

战术:中国企业不能“舍”只想“得”

韩国三星有“舍弃经营”的理念,和韦尔奇的“数一数二”理论有相似之处。

1987年,李健熙接掌三星权杖。当时的三星是典型的韩式大企业:“从卫生纸到航天飞机”无不生产,1997年,李健熙提出了“除了三星电子与其相关的几个核心关联企业以及三星人寿保险以外,其它公司都可以关闭”,而且首先变卖了当初李健熙用私人资金收购的富川半导体工厂。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但是中国企业有的盲目不相关多元化,或者将产业链条拉的老长,恨不得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自己去生产,生怕别人掏了自己企业的腰包。在这种理论支持下,即使有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也不会轻易转让,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是因为即使亏损的企业也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忍心卖掉自己的孩子呢?大型企业卖出去自己亏损的企业不是恰恰说明是自己战略的失误吗?他们往往就用缺乏透明度的财务做掩饰。

战略:中国企业只在低端徘徊

在成立之初的20余年里,三星以价格优势和灵活的供应“战术”,确立了低端电子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成功地打入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市场。但长期的低价营销战略的负效应在90年代初便暴露无遗了:三星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美国低收入和部分中等收入消费者。一旦收入状况有了改善,这部分消费者中的大部分便转向购买日本的索尼、松下和东芝,或者荷兰的飞利浦等中高端产品。这促使三星改变此前的策略。自1995年起,特别是1997年的韩国金融风暴之后,三星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转移:全力向中高端电子产品市场进军,转变为高技术和尖端设计为核心的追求高利润率和现金流的品牌生产营销模式。

三星为提升品牌,在2001年末结束了和全世界最大的折扣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 的多年合作,转而集中力量在CompUSA等全美第一流的电子专卖店中推销。

中国企业的产品往往在低端徘徊,当然有的企业还在努力向中高端过渡,但是中国企业战略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仅靠一两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树立形象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企业习惯于“窝里斗”,将在国内市场上打“价格战” 的传统克隆到了国外市场,所以形成了中国产品质次价廉的整体形象,我们顶多在外国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亮亮相,就是进不了“上流渠道”。

文化:中国企业的精神软骨症

1998年7月,当时的三星一个月的亏损额达到一千七百亿韩元,这个数字是很难想象的,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一年,亏损额将达到三兆韩元,公司注定要破产,所以三星

组成了一个Task Force,开了十天到两周的会议,当时的气氛是非常悲壮的,如果不能在短期内,也就是在1998年末之前进行调整,三星的干部都认为公司极有可能破产,所以都写了辞职信,表明如果到年底还不能成功大家就一起辞职。

李健熙的“除了妻儿以外改变一切”的口号, 现在都快变成世界名言了,但是中国的企业家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更有甚者是“其它一切都可以不变,为有„老婆‟可以变”! 在《海尔告诉中国》一书中有一章是“我们该从强邻日本韩国企业借鉴什么”,专门分析了我们日本家电业得的是“心病”,也就是观念的毛病;中国现在正处在对跨国企业的追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花高价钱购买商业经验。可以肯定,中国现在是全世界商业出版物最大的消费市场,出版物多得迷眼。但是,实际上要达到一定的成功光有做法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精神,中国进口的商业经验与做法可能对中国企业非常有用,但是我们认为这些大多是道法术中的法与术,是中低端的操作手法,最缺少的是道的层面的东西,通俗一点说就是创业的精神,拼搏不息的精神。日本明治维新总结成功的三要素是:资金、设备和精神,而精神占了绝对的比例,所以说,中国最需要进口的东西是精神,但是精神是难以进口的,它需要组织的内生。精神实际上来源于清晰的目标,中国企业的精神软骨症实际反映了中国企业缺乏清晰真实的国际目标。中国企业应该认真学习韩国企业的拼杀精神。

尾声:做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我们说了这么多的差距,并不是说中国企业一无是处,但是我们只有找到差距,才能更好地“拿来”。这篇文章所列举的差距也是管中窥豹,我们的差距也不仅仅局限在此。我们从事咨询工作也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争取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尽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篇:维护大学生权益的“兼职合同”在哪里

关于薪资纠纷听到最多的是在职场或是发生在农村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但随着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假期兼职情况来看,大学生在兼职中发生的短期工资纠纷,因“无凭无据”遭遇维权难的境地。

不少大学生反映,大学期间兼职补贴了生活费,更多的是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可以提早的了解社会。如果协调好各花在兼职与学业上的时间,注重以学业为主,兼职为辅,兼职不失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外的一种了解社会的方式。

可当怀着美好愿景投入兼职工作时,总会发生一些让大学生失望和头疼的事,如一些中介公司抬高收费、存在欺骗行为等;一些手工艺类的兼职,老板却以“做的不合格”为由,不付工资;从事家教兼职,家长以“孩子成绩没提高”为由,不按此前约定的工资按时付给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在兼职中出现受伤或其它意外时,都无法凭借“合同”来维权。

针对当前兼职中学生大多与公司达成口头协议“按天算40元、60元”等,学生一旦在兼职中作为权益受侵害一方,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对此,大学生打工网建议,学生兼职一定要找正规公司、正规的兼职网站,大学生打工网着力打造“永久免费的大学生打工平台”,免费为学生提供兼职信息,工作时由专职人员带队前往工作地点,学生一旦遇到工作问题等,大学生打工网提醒兼职学生,一定要先联系大学生打工网的工作人员,不要一时冲动与用工方发生冲突,由工作人员帮助协调解决。

随着一些大学生在兼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在兼职前签定一份书面劳动协议,保护大学生兼职中合法权益势在必行。相关法律人士称,兼职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但是不管大学生从事的是短期兼职、还是中长期工作,一份书面的劳动协议,有助于大学生在利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大学生打工网提醒广大大学生在兼职、求职时,对未得到相应准确求职信息前收取费用的中介公司、招聘网站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兼职的企业,大学生可通过网络多方了解公司规模、口碑等,说服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写明工作时间及工资,

自己保留一份,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到工商、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时也有据可依。

第五篇:在北京大学生在哪里学网络营销好就业?

去名企拿高薪到翡翠教育

在北京大学生在哪里学网络营销好就业?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翡翠教育一直深受广大大学生们的欢迎。翡翠教育网络学习的门槛底,只要有高中或者同等学历的都可以轻松学习。现在国内对计算机相应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所以毕业后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有很多大学生都选择来翡翠教育学习,希望以后可以向这个方向发展。

翡翠教育的就业服务贯穿于整个培训课程之中,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与教师指导团队,加上众多的合作企业的支撑,让你的就业变得更容易。

翡翠教育特有的“技能+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保障模式,让你在学习仅能的同时掌握就业常识,增强你的就业竞争力。翡翠教育采用世界先进人才测评体系进行测验评估,贯穿实训课程始末,根据测评结果推荐学员到合适的联盟企业。

网络营销(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是互联网的伴生物,它随着互联网进入商业而产生,尤其是万维网(www)、电子邮件(e-mail)、搜索引擎等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网络营销的价值越来越明显。而电商平台的日益壮大,也让网络营销人才炙手可热。但是,网络营销真的如传闻的一般只需要短期培训就能高薪就业吗?我们走进翡翠教育一探究竟。

你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从古至今除了拼学历,拼智慧,拼家底儿,拼爹拼妈,还有一条路是自己拼。

1 去名企拿高薪到翡翠教育

上大学有出路,这曾经是父母口中的定律。然而大学往往没能让你掌握一个熟练的技能。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当走出神圣的高等教育殿堂,你将面对的是残酷而激烈的社会竞争,你会看到面对企业招聘,那些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根本就用不上。隔绝你和工作的是处处标示着的“工作经验”。

或者你正在待业,或者你凭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工作,但是枯燥的工作内容,遥遥无期的升职机会,同样支撑不起你的梦想。

这些时候职业培训往往是一根救命稻草。

作为IT培训的行业翘楚,翡翠教育的网络营销培训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每年在校学员超过10,000人,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如今很多都就职于知名IT公司,薪资优厚,有的薪水甚至超越同学历同年龄人群一倍之多。他们当初面对工作也都迷茫无助,却因为翡翠教育而获得了一个成就梦想的机会。 其实你也可以,只要你是大专以上学历,无论你有无经验,短期学习后等待你的将是一份充实你梦想的高薪就业机会。

课程,还是有意思点的好

教学是一个培训行业的灵魂所在,翡翠教育的双师课堂翻转式教学,让很多从翡翠毕业的学员都津津乐道。翡翠教育首创翻转与跨越式教学相混合模式,巧妙的运用双师课堂,让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更提升了学员的技能掌握效果。而以项目经理技能辅导作为核心环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让技能与实战技能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

翡翠教育的课程以实际应用为起点,直接导向就业。

五大模块,55天,440课时,经过系统的学习企业营销型网站建设、SEO优化、SEM广告投放、微信微博、自媒体,APP等新媒体策划、淘宝电商运营,你就能够独立开展网络营销推广的工作。能够胜任网络营销技术或运营方向各类职位:如SEO工程师、SEM优化师、新媒体推广运营策划、电商运营等岗位。

高薪就业不是个神话,至少在翡翠教育不是

2 去名企拿高薪到翡翠教育

很多人不相信: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的知识能够比大学毕业证还值钱?在翡翠教育,这个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你学成就业没问题,高薪也可以轻而易举。除了优质的课程和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得益于翡翠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

翡翠教育,破解培训行业成功密码

翡翠教育从创立之初,虽然名气没有知名培训机构响亮,但是在毕业学员中却是有口皆碑。这是一个好开端,翡翠教育并未因此而停下脚步。在四年不断成长之后,资本力量为翡翠教育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经过2015年A轮、B轮分别融资6000万元和1.5亿元之后,翡翠教育大力发展独立知识产权的在线教学平台及数字化课程软件,创新型双师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员选择了翡翠教育,2016年11月翡翠教育再次获得C轮2亿元融资,资金用于“深耕新兴互联网”教育培训概念项目,以技术研究成果服务于互联网船业孵化企业,与IT企业合作培养技术人才。2016年翡翠教育实现了5亿元的营收,全国校区达到70家,已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培训学员达到一万余人,在IT职业教育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不是每一个教育培训机构都能够成就你的就业梦想,

3 去名企拿高薪到翡翠教育

但是翡翠教育可以,

不是每一份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在翡翠教育却可以收获众多, 走进来,你懵懂迷茫, 走出去,是豁然开朗的人生, 这里培养网络营销专业人才, 只等你的选择。

作为IT培训的行业翘楚,翡翠教育的网络营销培训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每年在校学员超过10,000人,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如今很多都就职于知名IT公司,薪资优厚,有的薪水甚至超越同学历同年龄人群一倍之多。他们当初面对工作也都迷茫无助,却因为翡翠教育而获得了一个成就梦想的机会。 翡翠教育的就业服务贯穿于整个培训课程之中,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与教师指导团队,加上众多的合作企业的支撑,让你的就业变得更容易。 各位看了小编总结的是不是觉得小编也是棒棒哒~也要记得给小编点赞哟~~~ 如果你想学习UI设计、Web前端、Java大数据、网络营销、PHP等课程,欢迎

关注翡翠教育!

上一篇: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下一篇:中国梦宣传教育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