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消防管理

2022-07-14

第一篇:石化企业消防管理

石化企业消防污水处理技术探讨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环境保护越来越被各个领域所关注。随着资源被大量消耗,石化企业的消防污水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石化企业需要积极解决消防污水处理问题。

关键词:

石化企业;消防污水;污水处理;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建设2016.05石化企业作为国家基础能源建设单位,正逐步迈入市场化运行轨道。面对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石化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这就需要石化企业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特别是火灾事故后的消防污水。消防污水含有灭火剂和石油化工产品,当这种消防污水被排放到自然界后,就会污染环境。因此,石化企业要对排放的消防污水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护环境,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1、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产生和特点

1.1 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产生

石化企业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其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出化工产品。在加工、存储一些化学品的过程中,诸多具有可燃性的化学物质都会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作用下燃烧。从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来看,石化企业的火灾事故发生率较高,在所有安全事故中占到40%。当石化企业发生火灾时,一般采用干粉灭火剂或泡沫灭火剂控制火情。在发生火灾时,装有石油化工物料的容器容易出现渗漏,管道容易因周围温度过高而膨胀,进而出现破裂,导致灭火的消防水中融入了诸如石油、柴油、汽油等化学物料,芳香族的化合物和各种衍生物,经过各种化学反应后成为了消防污水。在灭火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灭火药剂。当这些药剂融入到水中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消防污水。清洗火灾现场的时候,所残留的化学物料混合在水中,也会形成消防污水。

1.2 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特点

1.2.1 污水量根据火灾情况有所变化

在火灾现场救灾的时候,所使用的消防水量与火灾情况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如果火灾较小,救灾中使用少量的水就可以灭火。而在火灾的初期阶段所使用的消防用水量也比较小,产生的消防污水量也很小。如果火灾比较大,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消防水才能够灭火,由此而产生的消防污水量会比较大。对于特别严重的火灾,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消防设施,以提高灭火效率。如果灭火中所使用的消防用水已经超出了规定用水量,则消防污水会更多。

1.2.2 消防污水中的污染物组分不同

石油化工产品多种多样,化工设备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化工产品的加工流程上。化工设备不同,工艺流程就会有所不同,当火灾发生时,化合物的组分就会发生变化,并在不同的泄漏点流出。化合物的泄漏量决定了消防污水的污染程度。

2、处理消防污水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2.1 正常流程无法处理部分消防污水

为了使消防污水经过技术处理后符合环境要求,石化企业通常都设有污水处理系统。消防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就可以降低污水的污染指数,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后,可以回收二次利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石化企业的消防污水由于成分较为复杂,如果按照正常的污水处理流程处理,一些化学污染物依然会留存在污水中,使水质无法达标。这就需要对这部分消防污水采取深度处理措施,但成本相对较高。

2.2 石化企业检测消防污水的能力不足

石化企业中物料的化学成分复杂,导致消防污水的污染成分也相对复杂。要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消防污水中的化学物难度较大,特别是消防污水中不仅含有火灾现场泄漏出来的化学物料,还含有灭火器所使用的各种灭火药剂。要检测出石化企业消防污水中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否则难以获得准确的数值。

3、处理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技术措施

基于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产生原因、特点及危害,需要石化企业采用科学的消防污水处理方法,以免消防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3.1 现场处理

当石化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后,如果是火灾初期,或火灾不是很严重,则产生的消防污水就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砂土或吸收能力强的惰性材料吸收消防污水,然后妥善处理砂土或惰性材料。例如,当消防污水中含有汽油成分时,可以在安全环境下使用砂土或惰性材料吸收消防污水,然后就地焚烧;如果消防污水中含有硝基苯,则使用沙土或泥块等阻隔消防污水,避免因水体流动而导致污染物范围扩大。

3.2 深度处理措施

由于石化企业消防污水中化学物料的组分不同,因此,在进行深度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措施。在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级处理方式,即一级处理初沉污泥、二级处理剩余的活性污泥、三级处理化学污泥。石化企业消防污水中的化学污泥是最难处理的,特别是如果这些污水中含有病原体,就会导致二次污染。因此,需要采用无害方法对这些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除了采用吸附技术,将污水中的油吸附在表面,以起到污水净化作用,或者采用氧化技术在短时间内将消防污水中所含有的乳化油去除之外,还可以对重度污染的消防污水采用物化法,即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将消防污水放置于一个构筑物内混合64h、絮凝14min,高效沉淀,使消防污水达到二次回收标准。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石化企业的消防污水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避免石化企业消防污水因处理不达标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消防污水处理技术,并加大对消防污水的处理力度,保护好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污水收集与处理[J].化工管理,2015(03):114.

【2】王春华,侯立桥.谈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污水收集处理[J].科技创业家,2012(05):170.

【3】郭振涛.消防污水收集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142.

第二篇:浅析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在当今工业生产部门中,事故安全隐患一直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体现,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对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细化量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防范重特大的重要举措,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安全生产隐患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安全模式

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1石化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论经历如何的变革,都始终不能忘记安全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永恒主题,安全是企业生产的稳定剂,安全生产始终摆在第一位,这是基于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点所决定的。

安全管理工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石化这样蕴藏着潜在的危险隐患的企业,更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健康、稳定地发展。

1.2在石化企业里,各类有毒有害介质和易燃易爆腐蚀的化学危险物质,加上个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事故,严重的甚至危害社会,因此,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不但对设备、环境的本质安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也对相关负责人、各级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特别是现场操作人员的行为安全要求更为具体和严格,而首要任务便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也是衡量石化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目前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是以“安全发展”为指导原则,着力于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动员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同时,企业内部仍存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若干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1安全管理工作根本没有落实到位

近年来,一些石化企业盲目抓销售、抢市场、争效益,而忽视了至关重要的安全因素,强调硬性利润指标的同时,却让安全为效益让了布,在各基层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生产责任制在员工中无法一一兑现,各级安全监管机制也不能发挥长效管理和监督作用,掺杂的事物使安全管理的主体力量日渐薄弱,日常的安全管理事务无人问津,这就造成了“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2.1.2安全现场管理缺乏力度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都是规范员工现场操作、指导部门现场管理的硬性指标,但一些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在工作中没有做到“三不伤害”和“四不放过”原则,对兄弟单位发生的事故没有引起高度警觉,现场管理缺乏力度,致使安全生产典型事故仍有发生。

2.1.3相关安全安全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当前在石化企业部门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安全教育,但由于有些企业原有员工变动频繁,调岗、离岗、返岗的流速加快,从而弱化了员工的安全教育,甚至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疏于形式,采取应付态度,缺乏针对性,即使开展了安全知识培训,大多形式单一,只是一味的要求员工牢记安全制度,熟读操作规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这就为日后大量因违规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留下了隐患。

2.1.4设备老化的问题

尽管大多数石化企业不断扩建改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还是回避不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设备老化。由于投产较早、规划落后、带故障超负荷运转,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直接危及到企业的安全,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3.1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本人通过对各企业经典管理理论的吸收借鉴,总结出一套“124安全管理模式”,即“一个落实、两个建立、四个加强”

3.1.1一个落实

3.1.1.1明确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由领导牵头,以安全为原则办事。

实行责任落实制度,确立各车间主任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安全组织机制,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对基层的日常安全工作负责,全员签订安全承诺书,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讲安全”。依照设备、设施及各作业环节的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并与个人业绩考核挂钩。

定期召开车间班组安全工作会议,确定各时期安全工作目标,强化现场管理,协调各作业环节的联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员工安全职责的检查、落实。遵照《安全管理奖惩条例》,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惩分明。

3.1.2两个建立

3.1.2.1建立强化机制,夯实“三基”工作基础,推进企业安全制度化建设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满足企业业务的日益增长,切实解决规范化管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操作规程,不断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备设施保养考核办法》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各项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2.2建立监控手段,改善作业环境,消除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是把人和物的因素综合考虑并加以运用的,所以能否改善作业对安全生产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其他不安全因素,让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变得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加强定向监测,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措施,以标准化的作业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技术来规范安全管理的运作。

3.1.3四个加强

3.1.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工艺系统流程,优化设备安全生产

由于多数设备的组建、投产比较早,工程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隐患,,各类问题也比较突出,为解决实际生产需要,必须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结合生产实际,改进工艺系统流程,更安全实效地生产运转,同时也进一步重新优化配置资源整合,使设备得到更新,充分发挥其效能,解决了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

3.1.3.2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加强和完善考核制度,规范员工劳动纪律,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力保障,建立内部劳动纪律的考核标准,实行管理得当的奖惩制度,加强员工的自身规范,转变员工工作作风,提高整体的安全效率。

3.1.3.3加强现场管理,加大巡检力度,保障安全生产

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现场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才会有所保障。

3.1.3.3.1明确职责,狠抓各级安全检查制度的落实,加大各要害部位的监管力度,严防死守,强化安全巡检制度,制订防范措施,演练应急预案,坚持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落实巡检制度,做到重点部位经常查,力争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1.3.3.2 抓好作业环节的现场安全监督,落实岗位巡检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肃处理各种违章、违规行为,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3.1.3.3.3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各项安全隐患整改,严格制定各项具体隐患治理方案,严格特种作业报告审批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各类事故,要求广大员工力戒麻痹大意思想,粗枝大叶作风,脚踏实地地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3.1.3.4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培养员工安全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现代安全理念,增强员工责任感和自豪感,针对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注重实效。定期学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组织各类预案演练,认真反思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认真学习各类事故通报,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这样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

3.2 要切实加强石化行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切实增强事故防范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制定落实预防措施,确保人人熟知安全生产细则,将规章制度与企业安全管理紧密结合。

这套安全管理模式的内容正是以人为本,以管理为中心,通过强化安全监督、细化安全管理、深化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来带动安全管理质量整体上升,并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取得一定效果。

在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市场背景下,这套模式正符合石化企业安全发展、与时俱进的潮流,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石化企业内部,不论是基础设施、作业环境,还是现场管理、监控手段方面都真正实现基层安全管理现代化,为企业生产筑好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王小娟 .石化企业与HSE管理体系.出版地:北京

[2]郝志强 .BP公司 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文化.中国石化.2007年第二期.

第三篇:改进石化企业库存控制管理的对策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原则上保持一定的库存是非常必要的。合理库存可以使得企业整体运作变得更为有效,生产率更高。但若库存控制管理不当,将会给企业带来缺货率高,补货不及时,库存周转不灵,或者是库存水准高,无效库存多,资金积压,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其结果是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库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持有库存,而在于如何对需要持有的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库存控制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库存控制水平代表了一个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库存控制管理是企业经营革新,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因此,企业的管理层要将更多的着力点倾注到库存控制管理上来。

近几年以来,持续高涨的原油价格对中国石化各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成本控制已成为各石化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供应物流运营成本也随之成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如何有效控制库存,降低物资供应成本,已成为物资供应者必须思索的课题。

○库存控制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中国石化的大部分企业在库存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库存储备规模大,储备资金周转缓慢。其结果造成企业物流运营成本高,资金占用比例高。目前中国石化物资库存额高达130多亿。

2.库存结构不合理。在目前中国石化130多亿的总储备额中,属于三年以上无动态的,即我们所称的属于超储积压的物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3.库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低。目前的中国石化大部分企业的物资库存控制管理主要是根据个人经验,订货时间、数量、订货频率、库存量设置等全靠计划人员决定。

4.供需脱节。中国石化大部分企业的物资需求计划由作业部门提出,机动部门审批,然后由机动部门将物资需求计划提供给物资供应部门进行采购。物资供应部门不了解检修计划,作业部门不了解物资供应的情况,供应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5.物资需求牛鞭效应。作业部门提报需求计划时,在考虑检修需要的同时,也增加了储备需要的考虑,因此需求计划报上来已经放大了实际需求量,而物资供应部门根据作业部门所报需求计划进行采购时,也会考虑安全储备的需要,适当放大采购量,因此会造成需求再放大,直接导致库存量增加。

6.用户的满意度低。由于库存控制主观性比较大,因而在库存的控制上往往是不该储备的多备了,一些应该有安全储备的反而没有储备。结果是临时采购居多,生产与检修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

○原因分析

1.设备备件需求预测的非科学化。在流程型工业企业中,设备备件库存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与其他物料(如原材料、成品)的库存管理明显不同:设备备件要求较高的服务水平,因为缺货导致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备件的需求很稀疏而难以精确预测;备件的种类和不同规

格型号数量巨大,管理困难。在目前,中国石化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的备件需求预测分析体系。几乎所有的备件需求都是靠机动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的人员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确定。主观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不能说绝对的不科学,但科学化程度确实很低。

2.设备备件库存决策方法的简单化。库存控制管理就是要解决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数量,使得保持库存和补充采购的总成本最少。库存的控制水平体现了物资供应管理的水平,更是物资供应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但在目前,一些企业的物资供应的关注点更集中在物资采购的谈判价格上。对于需求计划是否准确?应该有怎样的安全库存,何时采购是最佳时间,则很少考虑。在库存控制管理上,采购人员既没有技术上的支持,也没有管理上的制约。虽然在物资管理绩效考核上,有出库率等指标,但由于其他科学的配套指标不完善,其结果是物资采购人员为了规避责任,一味地以用户单位需求计划为采购依据。以便出现物资积压时,已给自己一个解脱的理由。这种简单化的库存控制方式,其结果是我们虽然在物资合同的谈判价格上做了很多努力,节约了一些采购成本,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库存的增加,我们的库存成本却在大幅增高。

3.信息沟通不畅。在目前,一些企业的物资供应链中的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造成供需脱节,导致相关管理的盲目性。一些企业的物资供应目前的采购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作业部门的需求计划。物资需求计划和检修计划由作业部提出后,经机动部审批,然后由机动部将物资需求计划提供给物资供应部门进行采购,最后由检修公司或电仪部门实施检修、维修。物资供应部门对关键物资情况掌握不全面,如具体哪些是关键设备、哪些是关键备件等不够清楚;机动部门对哪些物资需要专门储备以及很多设备备件的现场使用情况不够了解;而作业部和检修公司不了解库存储备型号及储备量。结果是物资供应部门不了解需求计划编制的依据和目的,采购具有盲目性;作业部不了解供应和库存的情况(库存有多少,有没有代用物资,有保障的供应时间长短等),计划编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机动部门不了解设备备件及供应物资的需求规律和供应状态,计划的审批具有盲目性。

4.约束机制不当。过高的物资库存,给企业的效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一些企业的决策者为降低库存给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但相关的配套措施却没有,导致相关部门为减少考核给本部门带来的影响,而采取一些本位主义的做法。如作业部门只考虑自己的需求满足而多报计划,机动部门为规避责任而没有事实审批计划,物资供应部门为避免承担增加库存的责任而简单跟随作业部的需求计划。物资供应部门有采购与降低库存的指标和约束机制,但作业部门缺乏有效的计划编制方面的约束机制。作业部门的职责是保证设备的安全持续运行,因此作业部门在提报需求计划时为保证设备检修的万无一失常常会虚报需求计划。物资供应部门以此为采购依据不免会出现多购而造成库存积压。但因此而造成的库存积压,物资供应部门也因有需求计划为理由而无须承担具体责任。最终结果是看似谁都在负责,但谁最终又都没有负责,责任最终以企业的效益为代价而被遮掩。

5.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定不清。(1)检修公司或电仪部门应该比作业部门更了解设备备件的需求情况,但备件的需求计划却由作业部制定。需求计划的不准确性可想而知。(2)库存管理不集中。尽管从职能上讲,设备备件库存管理的职能属于物资供应部门,但事实上,由于历史的成因,在作业部门和检修公司或电仪部均有历史库存。这些历史库存对物资采购造成的影响是有些时候虽然有需求计划,但在实际检修时,因为自己库中有备料,而未到物

资供应部门领取,从而造成物资供应部门为此而作的采购成为积压。(3)物资供应部门和作业部门在设备备件库存管理的问题上存在非合作博弈。一方面,作业部希望设备备件库存越多越好;另一方面,物资供应部门希望设备备件库存越少越好。尽管这种博弈在很多企业都很常见,但这种非合作博弈对整个企业而言是有害的。导致这种非合作博弈的本质是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博弈的双方均对需求缺乏了解是冲突的直接原因。

○库存控制管理的改进对策

1.建立库存控制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20年代晚期,科学库存决策(Scientific inventory decision-making)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即以数学模型来寻找最佳的库存水平。“二战”之后,由于运筹学、数理统计等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来研究和解决库存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库存决策理论。近几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又进一步提高了库存决策的工作效率,促使库存决策理论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因此如何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结合科学的库存决策理论,建立库存控制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是物资供应工作者应积极思索并应大胆尝试的。通过库存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我们在库存控制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提高物资供应需求计划的准确性。作业部门在了解备件现场使用,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高上报需求计划的准确性,上报需求计划需要分清确定性需求与储备需求。物资供应部门在了解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保证确定性需求的及时供货;并结合库存情况设定安全库存来应对储备需求,这里应对不确定性的需求是联合作业部门和物资供应两个部门来应对的,不像原来作业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各自采取一套方法应对不确定性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物资供应的牛鞭效应问题。

3.建立对于多方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供应物资出现的问题需要建立对于多方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多报不领,或者产生缺货的情况,应由企业领导组织作业部门、机动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建立一个对于多方都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如缺货、或者库存物资过多)不仅仅追究某个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相关的人员也应承担责任。否则按照目前的管理方式(作业部门多报计划,物资供应部门全部采购,采购来的物资强制作业部门领用,作业部门、检修公司、电仪部门等建立自己的小库),无法彻底解决库存居高不下、物资供应部门的仓库与作业部、车间的小库并存的问题。

4.供应与需求更紧密地联系。物资供应单位与需求单位需要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物资供应部门应多了解检修计划(确定要用还是只是备用,具体什么地方用),作业部门应多了解供应的情况(库存有多少,有没有代用物资,有保障的供应时间长短等),减少供需过程中的脱节、采购的需求放大问题。这需要多个部门更加透明,如作业部门上报的计划需要区别确定需求和储备需求,将两者区别开来,对于储备需求,具体储备量、储备时间可以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物资供应部门的库存应更透明,应充分发挥企业ERP系统信息共享功能,让作业部门、设计部门、工程部门及时掌握物资供应仓储的实际库存量多少、再订货点多少、代用物资等信息,本着充分利库,发挥库存物资作用的方法,尽量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报废。

5.建立关键设备的物资台账。建议由机动部门、作业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联合建立关键设备的物资台账。确定哪些设备是关键设备,必须有备件,应有多少储备量及关键设备管理

报废的规则,建立一套非常关键设备物资的储备管理体系。对于属于非常关键设备物资的储备不要列入物资供应部门的考核体系中。

6.充分发挥仓库在库存控制中的作用。不能以传统的认识认为仓储只是存储物资的场所,而是要动态化的理念认识仓储在库存控制中的作用。如发挥仓库的监督功能,如现有库存较多、或者代用备件较多,可以由仓储部门提示不采购;发挥仓库的库存管理功能,减少报废,最大化地发挥库存物资功效,提高物资的周转率等。

7.及时消化不良库存。物资供应部门的报废库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多年不动的物资、超过使用年限的物资、现场无可替换的物资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对于积压物资的处理应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及时消化企业的不良资产,为企业减负。

第四篇:中国石化从严管理:严是企业管理之“眼”

★“进入工厂放弃一切自由”这句话强调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严格管理的必要性。他所说的“放弃自由”,就是强调制度的约束规范和铁的纪律要求。

★从严管理,实质上是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按制度、按规范办事。如果把企业管理比作一个人的五官,“严”就是管理之“眼”。只有眼明,才能看得清、辨得准、管得好,也只有眼明,才能方向明、道路清、后劲足。

★如今,中国石化要建设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强化从严管理,用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练好内功,向从严管理要执行力,向从严管理要效益,向从严管理要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仅是当前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卓越公司的长期追求。

第五篇: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面临的国际形势

加入WTO,就必须按照WTO规则办事。因此,必须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面临的国际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1 、将社会条款纳入经济贸易体系的趋势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稳定发展,不断努力将社会条款纳入经济贸易体系之中。这些社会条款主要包括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产业与产品技术标准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核心劳工标准。

1.1 政治、社会问题与经济、贸易挂钩

早在冷战时期,西方就把经济、贸易作为战略武器来使用。在制定WTO多边贸易规则的过程中,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再提出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社会条款,发展中国家也总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就一再提出在国际贸易规则中应加上国家经济贸易政策、环境保护和劳工标准等新议题。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而1996年的新加坡部长级会议结束的宣言表明:WTO并不是不关心劳动标准问题,而是承认遵守核心劳动标准是一项国际的义务。

1.2 发达国家认为,劳工标准与贸易利益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认为,由于各国工人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安全条件、劳动环境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劳工标准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相对的“不平等的”优势,劳工标准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势必造成对劳工标准高的国家的“社会倾销”,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竞争。他们认为,在国家贸易自由化之前或同时,应在贸易协议中制定统一的国际劳工标准,并对低劳工标准国家的贸易进行适当的限制。

发达国家另一个重要武器就是“人权”。这种观点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的尊严和权利高于一切,任何经济、社会活动必须首先服从保障基本人权这一目标,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更要崇尚这一原则。所以,发达国家认为,他们有义务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贸易合作时,首先要注重当事国家的人权状况,尤其是涉及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的劳工状况。

1.3 在WTO规则中加入劳工标准是大势所趋

从长期看,发展中国家将不得不顺应将劳工标准纳入WTO规则这一趋势。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核心劳动标准”作为新议题被明确地列入新加坡WTO首届部长会议宣言的23个内容之中。作为石油石化企业,不得不紧跟这种趋势的发展,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努力减少事

故的发生,特别是杜绝能给企业带来恶劣影响、授人以柄的重特大事故发生。这既符合WTO提高生活水平的宗旨,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2 、OHSMS正在世界范围内推行

2.1 OHSMS的由来

OHSMS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的英文简称,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起、得到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安与ISO9000、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时代的管理方法。

2.2 OHSMS的功能

OHSMS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企业中人、物、环境、信息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个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目的。OHSMS对系统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安全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定期审核,持续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使企业(系统)能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3 OHSMS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际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影响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努力使OHSMS发展成为与ISO9000、ISO14000类似的规模。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制定国际化的OHSMS文件,国际劳工组织也已专门颁布了一个ILO的OHSMS指南,使OHSMS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行动。ILO系列标准虽然是非强制性标准,但WTO于1995年1月明确要求各成员国应履行ILO国际标准,因而,ILO标准事实上已经成为衡量国际间技术交流和国际贸易的准则,OHSMS也就必将面临在WTO成员国强制推行的趋势。

3 、国际石油石化组织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

3.1 HSE管理体系的形成

HSE管理体系是安全、环境与健康(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英文简称。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勘探开发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结果,是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在人类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人们只考虑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索取和破坏性开采,没有人深层次特别是从历史后果考虑这种生产方式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全球海上石油作业近

二、三十年的实践,大大推动了各石油石化公司加强安全管理的进程,促进了安全、环境与健康和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模式的形成。

3.2 HSE管理体系的功能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它将安全、环境与健康纳入到一个系统当中进行管理,拓宽了安全管理的空间,具有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

3.3 HSE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今后HSE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各国石油石化公司对HSE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建立和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公司HSE管理的大趋势;HSE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HSE体系的审核向标准化迈进;世界各国的环境立法更加系统,环境标准更加严格;随着OHSMS的广泛推行,HSE管理体系正越来越多地吸纳OHSMS的相关内容,HSE在内容上更丰富,标准更高,在体现行业性特点时,通用性更好。

不难看出,维护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进程、保障自我生存发展的三大需求,决定了石油石化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 、安全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 何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国际企业界通用的概念,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因素:

(1)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加的能力,通称客户价值。谁能让消费者得到真正超过对手的不可取代的品质与价值能力、谁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谁能让消费者获取最佳的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谁就具有基本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是企业提供给顾客、使顾客满意而他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的能力。

(3)企业具备的开发新产品的领导新技术的扩张能力。它不仅为企业当前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且为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多条潜在途径。

(4)随着形势的变化,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也在不断更新,独特性和市场认可性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4.2 安全成为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必然产物

以往,谈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人们耳熟能详的常常是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品牌的知名度,产品的性能等等,极少有人提起安全也是核心竞争力。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权事业的进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把人们的这种需求纳入到一切经济活动中。在当前形势下,安全会通过满足职工、社会对物质、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亲和力,使得事故对企业形象的破坏和市场亲和力的降低,比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更为严重。因此,诸多跨国公司不惜重金建立HSE管理体系,发挥安全独特的功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这已成为广被推崇的样板。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使得大型跨国公司以更高水准的安全管理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竞争,安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成为现代企业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4.3 安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丰富内涵

安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1)安全具有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物质基础的作用,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经营的重要前提。

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造成人的伤害、物的破坏,轻者致人受伤、物受损,重者致人死亡、物报废,直接威胁到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不能有效地将事故特别是特大恶性事故从生产经营环节中消除掉,企业就不会具备生存发展的良好的物质基础。

(2)安全能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难以估量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3)安全能通过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提高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市场亲和力。

企业的安全管理、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会大大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产生巨大的亲和力,迅速被广大的消费者认可。

(4)安全具有吸引人才、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激励功能。

一个安全业绩优秀的企业,会吸引大批的应聘者。而企业通过激烈竞争会聘用到高素质的员工,高素质员工进而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为企业带来超值的回报。

上一篇:生活小知识小常识下一篇:社会问题复习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