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处理

2022-09-10

语际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 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文化差异总是导致商务英语翻译中出现原文文化信息的丢失、扭曲的情况。这就要求翻译者要特别注意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 以及英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信息的差异, 尽量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以下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处理方式进行探讨。

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一般来说, 导致文化差异有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 颜色认识的文化差异, 数字认识的文化差异等因素。

1.1 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

一方面, 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或者罕见或被忽视。中国结译成“Chinese knots”但英美人不知所云, 因为他们国家没有。同样, 中国文化的鸳鸯常用来比喻夫妻, 而“mandarin duck”却无此含义。英语中的“green card”和“The 1ion’s share”如果分别译为“绿卡”和“狮子的份额”。许多不熟悉英美移民制度及英语文化的中国人看后也会不能理解其中之含义。诸如此类的翻译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信息的流失。

另一方面, 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存在, 但文化认识上存在理解差异。例如, 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用“馋猫”比喻人贪嘴, 常有亲昵的成份, 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山羊”是个褒意词, 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淫荡的人”。中国制造的“金鸡牌”闹钟在国外有较高的声誉, 但其英文译为“Golden Cock”却在英美国家引起误解。因为, “Cock”除有“雄鸡”意义外, 还有“雄性生殖器官”之义。英美国家常喻指男人生殖器。“白象”电池在中国市场上销量很好, 但翻译成“white elephant”在国际市场上却不受英语国家人们的欢迎, 这是由于西方文化中“white elephant”是一条固定的英文短语, 意为沉重的负担或无用且昂贵的东西。再如, 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 (龙) 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 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 “dragon”是罪恶的象征, 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 (Satan) 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 “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 由此可知, “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 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 将其翻译成英语“F o u 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

1.2 对颜色认识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识尽管有相似之处, 但他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有可能不同, 甚至截然相反, 其原因在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例如, “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 美国有“蓝色星期一” (blue Monday) , 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 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 所以, 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 sky Lamp”, 意思便是“没有用的台灯”。另外, 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尽管如此, 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汽车。“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 其文化含义是“幸福”, 所以, 英语国家人驾驶“B l u e Bird”牌的汽车, 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但是, 驾驶“Blue Bird”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很少明白这层含义。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很丰富。但各自的民族对颜色有不同的理解, 西方文化中红色是人们禁忌的一种颜色, 红色与血液、暴力、危险连在一起, 美国学者阿思海姆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的表达情感。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 因为它能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含义。”如英文里的“red flag”是惹人生气的事。又如在英文里“in the red”是亏损, 负债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来源于太阳, 烈日如火, 颜色彤红。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由此而生。日至而万物生, 所以红色在中国却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颜色, 结婚要贴大红喜字, 穿红色礼服, 收红包。经商时, 商人希望“开门红”。经营赚钱了, 大家都来分“红利”。某员工工作出色, 老板发给他“红包”。再者, 汉语中的“红糖”翻译成英语是“brown sugar”。“红糖”翻译成英语是“棕糖”, 这是因为汉语是就红糖中泡后糖水所呈现的颜色而言, 于是糖就有了红与棕之分, 而英语中是直接按糖本身的颜色来命名的。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 人们结婚要披上白色的婚纱, 代表纯真的爱情。在中国, 白色是不吉利的颜色。如长辈去世, 子孙要披麻戴孝。没用的人被骂为“白痴”。在西方, “白痴”却是跟颜色无关的词汇“idiocy” (愚昧) 。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 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 象征新生和希望。在马来西亚, 绿色则被认为与疾病有关。

1.3 对数字认识的文化差异

由于各个国家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数字语言特征。众所周知, 在西方, “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 在西方国家, 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众所周知13在西方基督教里和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有关, 所以13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数字。美国的大楼没有13层, 美国的飞机上没有第13排座位等等, 都源于这个习俗。中国人不认为十三有什么不好, 甚至古代中国人认为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中国有十三经注疏, 玲珑宝塔十三层, 十三棍僧保唐王等。数词八在汉语里是当今中国人最喜爱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发谐音, 暗含发财致富的意思, 但在英语里“eight”没有这种意义。“九”因为与“久”同音, 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 我国历史中, 皇帝都崇拜“九”, 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因此, 我国便有“999”药品。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 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

“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 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 而不是“七上”。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 投掷中以“七”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 Seven、7-Eleven (连锁店) 。但在我国, “七”是个普通的数字。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 是名牌产品, 翻译成英语“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 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是, 在乍得、贝宁等地, 则不能将“三枪”翻译成“Three Guns”, 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 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

2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方式

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 所以, 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这时, 译者就必须就自己的能力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 做出适当的调整, 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因此译者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对文化差异可作以下调整。

首先, 商务英语翻译时能直译时直译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最具有渗透力的译名可能要数中国的气功、功夫, 其直译为qigong, gongfu。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直译成“Fuwa”。而不是“Friendlies”突出了中国特色, 突显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其次, 不能直译时意译, 但要尽可能在音位、词汇等层面做一些翻译上的补偿。前面提到的“the lion’s share”就不能直译, 而须意译为“最大的份额”。著名的体育用品商标Nike能使英语国家人士联想到胜利和吉祥, 因为“Nike”一词在希腊神话中是胜利女神。传说中的“Nike”身上长有双翅。拿着橄榄枝, 给人们带来胜利和诸神的礼物, 她是吉祥、正义和美丽之神。“Nike”作为体育用品商标, 我们把它音译为“耐克”, 暗示“Nike”牌体育用品经久、耐用, 使用“Nike”体育用品能在比赛中克敌。“耐克”可以说是较好的意译, 因为英语单词“Nike”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 不可能像英语国家人那样想起“Nike”女神。再例如“meet one’s Waterloo”译成走麦城“they were sure that Ah Q met his Waterloo. (translated by 1iang Sheqian) ”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英语“as hanny as a cow”若直译成“快乐如母牛”, 显然中国读者无法接受, 只能意译成快乐的像只百灵鸟。“To cry up wine and sel1 vinegar”可译为“挂羊头卖狗肉”。英语“as bitter as wormwood” (苦如艾篙) 译成汉语应是“苦如黄连”。

最后, 音译和意译结合是指在英译中既保留原文的发音又能体现原文的指称意义, 以谐音又谐意的方式达到功能相似。这种方法的使用一般有两种形式, —是在拼音之前或之后加上一个表意的词, 如“Goldlion”, 中文译名将“gold”一词保留原文指称意义“金”;而“lion”一词来取音译手法, 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有了驰名全国的“金利来”商标。它不但气派恢宏, 而且含义大吉大利。尽管和原意不尽相同, 但其宗旨、作用、效果是一致的。又如“Truly”, 前一字取意, 后一字取音, 译为“信利”。“Accord”译成“雅确”, 是一种手表的商标, 前一字取音, 后一字取义。“Fiyta”译作是“飞亚达”也是音意结合的典范。

总之,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 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 这势必对商务英语翻译带来较大影响。译者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需要了解掌握这些文化差异, 设法使这些差异再传译过程中减少, 同时注重中西文化信息的传译, 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 使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尽可能等效。

摘要: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 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因此, 在进行英语翻译尤其是商务英语翻译时译者必须注意到文化差异。本文首先讨论了译者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 其次探讨了对其恰当的翻译处理方式, 从而在对等的基础上, 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差异,对等,翻译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2000.

[2] 李平.国际商务英语教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9.

[3] 刘春环.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文教资料, 2006 (35) :58~50.

[4] Nida.E.A.语言、文化和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5]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上一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研究——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下一篇:洛汀新和前列地尔二联用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