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3-01-23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 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的程序。本文设计的三种以探究为导向的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主要依据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结合现代教育思想, 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 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工作, 并参考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践而设计的。这三种教学模式的划分主要基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参与角度和教学的培养目标。第一种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物知识建构为基本目的, 适合用在中学生物教材中以形成定论的知识内容。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与本节课有关的学习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活动。教师起指导、组织、评价作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适合用在生物教材中课本涉及但未深入和学科前沿的知识点内容。第三种教学模式为协作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适合于开放性的、和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生物知识点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为目的。

1 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适合于已形成定论的生物科学知识内容的学习, 以学科知识传授与知识体系的建立为基本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载体, 借助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引导, 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注重学生获取知识, 建构知识体系, 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 本模式的上下体现了主导——主体教学理论, 上面是作为主导的教师的活动, 下面是作为主体学生的活动。

(2) 情景创设要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让学生感知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将自己的适时提问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导, 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讨论。

(4) 教师的及时归纳讲解, 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学习内容, 完成知识建构, 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框架。

(5) 通过知识运用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应该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适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随时调控学习进度。

(6) 教学方法以谈话法和讨论法为主, 结合直观教学法。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平等交流, 建立和谐的学习气氛, 最优化完成教学目标。

2 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本模式适合于课本涉及但未深入和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的生物知识点内容的学习。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 突出对学习过程的展现与问题反思, 并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目的性培养。教师通过明确的问题和任务设置,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动手操作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 注意发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问题、任务设计要明确、易行;提前设计并向学生呈现探究能力评价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目标培养所需的虚拟场景和操作平台, 特别着重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与发布能力的培养。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扩大教学规模、降低教学成本、促进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 才能发挥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说, 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既是培养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基地, 又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基地。因此, 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教师良好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 是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必要条件。

(1) 教师首先把教学目标通过明确的问题或任务设置布置给学生, 问题或任务要明确易行。

(2) 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问题或任务, 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

(3)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4) 资源提供也包括虚拟场景和操作平台。学生探究学习可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 也可自己到网上去收集相关的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

(5) 教师的适时指点评价, 对学生可及时的调控, 提高学生探究效率, 少走弯路。

(6) 在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学习环节,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与发布能力的培养。

(7) 最后教师要对本节课作一个总结, 提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布置一些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研究性任务。

3 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本模式适合于开放性的、和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生物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拓展性的、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能进行开放性思维, 通过在比较、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支持或反驳观点。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培养的媒介, 以问题形式提出研究课题构建新型问题情境, 分组形式组织学生分工协作利用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重组, 对问题阐述进行充分、合理的准备。教学实践采取分组讨论会的基本形式开展协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创设一个情境, 确定一个和教学目标相统一的探究课题 (问题或任务) 。

(2) 选择问题、分组分工:学生可自由分组或教师指定分组。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 构想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 小组成员要一起确定所应承担的责任, 决定谁做什么工作, 以及如何去作。

(3) 教师指导建议、资源提供:是帮助学生发展和完善他们的合作技巧, 使组织的分工更趋合理。

(4) 协作探究、资料汇总: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本组问题的相关资料, 并在组内研讨交流, 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5) 积极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成员要积极讨论怎样利用已分类的信息和已有的观点, 创建一个新的答案或任务解决方案, 最终形成一个结果 (作品) , 并向全班汇报和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6) 求同存异、激发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归纳总结共性的东西, 激发同学对疑点的进一步的讨论。

(7) 最后教师归纳结题, 使学生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 尽管上面按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师生在教学中的任务不同划分了三种不同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三种教学模式的混合运用, 或以一种为主, 其它为辅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依据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导——主体教学理论、设计出了三种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物课程三者有机整合在一起, 弥补目前俩俩整合的不足。这三种教学模式对中学生物教师实现新课标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阿姆斯特郎[加] (原著) , 赵厚思 (翻译) .信息转换——研究性学习特里西娅[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 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国家研究理事会, 科学及技术教育中心[美] (原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重大课题“科学探究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 (组织翻译)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

[3] 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 2001:1/2.

[4] 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 网上.

[5] 徐望儒.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网上.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题网站.

[6] 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徐学福.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2) .

[8] 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CET4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误导及应对策略下一篇:新形势下提高班主任素质促职教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