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VFP6.0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12

1 引言

所谓案例教学法, 简单地说, 就是以案例为主线, 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与美国哈佛大学, 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 多用于管理学科教育。在著名的M B A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法是一个独特而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尽管我们下了很大功夫, 想了很多办法, 可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 学后动手编程能力仍然难以提高, 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这些工作在第一线上的教学工作者们。案例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应用使我们豁然开朗。案例教学法从案例出发, 以案例为主线, 围绕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出程序设计中相关概念及相应的知识点, 并进行归纳总结,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程序设计传统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中, 大部分高校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系统的学习相结合, 同时增加一些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讲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在教学时, 常常按自己的思维习惯传授知识, 教师把学生当听众, 学生把知识存储当成学习目标, 而忽视了更富有教育意义的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培养。在授课内容处理上, 教师既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还要讲授具体的应用甚至操作。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的编程和应用能力, 教师既不能抛弃传统的、经典的内容, 又要介绍当前最新的成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能自认为课讲得非常流畅、清楚, 却不知学生听起课来感觉并不太好, 甚至有的学生感到思维总是跟不上, 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教学效果常常不够理想, 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虽然近年来教学方式有所改变, 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仍然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使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呆板, 缺乏学习兴趣,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且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VFP6.0的应用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具有面向对象良好的可视化设计界面。如果采用以往的课件, 难以获得“所见即所得”、“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 而通过恰当的案例, 却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3.1 大案例的设计和应用

大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提前设计一个比较大又比较实用的案例, 该案例要基本上包含大纲中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实际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步骤, 将该案例按照所需理论知识分解为若干个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 每个部分在上一部分功能完成的基础上, 按照知识的拓展顺序, 增加新的功能, 最终达到案例的完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完全符合这样的逻辑。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方法有:案例导入法、案例例证法、案例讨论法、案例结尾法, 在大案例教学法中, 采用了案例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是指在该课程的开始, 教师将提前设计的案例演示给学生, 通过讲解功能, 提出问题, 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 产生期待心理,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下面以“工资管理系统”为例, 介绍大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讲解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之前, 首先给同学们演示这个已经连编结束扩展名为.EXE工资管理系统。让同学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和学习目标。然后, 根据这个应用软件, 解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中, 项目管理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因为它是Visual FoxPro中处理数据和对象的主要组织工具。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成型的案例的话, 新建的项目管理器中的内容是空的, 学生很难理解它的作用。打开工资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器, 同学们可以看到每个选项卡下丰富的内容, 进而深刻了解它们的含义及内在的联系, 对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每个章节之间的联系, 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 总是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逻辑性比较强的部分放在前面讲解, 容易导致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就产生厌倦的感觉, 因而对课程失去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把通常放在后面讲解的控件, 菜单等往前提。让学生产生一种“Visual FoxPro即简单又实用”的感觉。在学生学习兴趣最高的时候讲解三种程序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数组和数据库部分。而对于过程的知识, 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新的内容体系不仅做到循序渐进, 更重要的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降温”,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此, 工资管理系统的编制可以从创建系统的浏览窗体开始;加入登陆界面和主控表单;在主控表单中加入菜单;编写浏览信息的代码;使用相应的结构计算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使用数组修改浏览信息代码;使用循环结构实现数组初始化;编写过程实现信息浏览;建立数据库、数据表;编写代码并连编。

3.2 小案例的设计和应用

学生初步认识了Visual FoxPro后, 可以设计一些小的案例, 使学生深刻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细节。下面的这个案例是一个电子标题版, 在具有图案背景的窗体中循环滚动显示一行字幕。这个教学案例虽然不大, 但起到的效果却很好。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教室, 通过教师边分析、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 就能很好的展现Visual FoxPro可视化程序设计界面, 很好地体现该环境下实现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

(1) 首先启动Visual FoxPro, 打开Visual FoxPro窗口,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集成环境。主要讲解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命令窗口等概念。接下来建立一个项目, 打开项目管理器窗口, 介绍项目管理器的功能、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

(2) 针对本案例分析窗体的实现方法。同学们刚开始的时候, 一定对窗体的背景图案感到好奇, 为此, 从背景图案的设计入手开始讲解。系统在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界面即表单的时候, 主要完成对其属性窗口的设置。此时, 自然会解释属性窗口中某些重要属性的含义及如何改变其默认设置等操作。

(3) 分析考虑滚动字幕是如何形成的, 从而引出在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控件工具栏的讲解是一定要进行的。对工具栏上出现的控件进行简单说明, 重点讲解案例中出现的控件。案例的第一个控件是容器类控件 (Container) , 对其属性设置比较简单:主要对背景颜色 (Back Color) 和特别效果 (Special Effect) 进行了设置。在容器类控件中, 我们添加了一个计时器控件 (Timer1) 和一个标签控件 (Label1) , 同样对这两个控件的主要属性进行设置。此外, 在表单中还添加了两个命令按钮控件 (Command1和Command2) 。

(4) 控件的属性设置完成之后,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编写事件的代码。代码的构成和含义是学生感到很头疼的事情。教师要根据本案例的实际情况, 用最简洁、清晰的语言将代码解释清楚。这里, 主要编写了T i m e r 1的Timer1事件代码和两个名令按钮的Click事件代码。

(5) 执行表单, 对表单进行存储, 观察表单的动态执行效果。对于学生现场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以解决。最后, 要进行总结。使得学生对Visual FoxPro可视化设计界面的环境及在此环境中如何实现程序设计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感受,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Visual FoxPro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规律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核心。程序语言设计课采用案例教学法, 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出发, 强调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采用生物模式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的课堂设计, 使学生在学习每个新知识点时, 都有一个完整的、实际的、具体的和有形的项目作为知识的联想和应用载体。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 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 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 目前人们对程序设计语言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教学与实际开发应用往往脱节, 采用案例教学法编写的程序设计语言的教材也非常少, 一般情况下, 需要教师亲自编写案例,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试图尝试这种教学法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 我认为案例教学法是程序设计是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 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作者在VFP6.0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实践中,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体会, 总结了该方法引入课堂后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程序设计,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曾煌兴, 周晓宏.项目开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及其应用。职教论坛, 2005 (6) .

上一篇: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对控制血糖和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比较下一篇:以导入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