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2022-12-09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诚信既是立身处世之本, 又是传承现代文明之基。《说文解字》说:“诚, 信也, 从言成声”;“信, 诚也, 从人言”。“诚”指“内诚于心”, “信”是“外信于人”, 即所谓“忠诚发乎心, 信效著乎外”。也就是说诚信一方面要以信用取信于人, 另一方面是对他人要给予充分的信任。我国自古就有“自古皆为死, 人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之说, 晋朝傅玄说:“祸莫大于无信”。在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 “明礼诚信”被确定为中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充分显示了诚信建设在构建新时期道德体系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地位。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整个社会诚信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是比较高的, 主流道德价值关也是积极的, 但是像舞弊、作假、表里不一等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状况和原因, 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可行办法, 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1 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现状

1.1 助学贷款还本付息进展缓慢, 诚信意识缺乏

当前我国在大学生中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就是以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子女顺利完成大学阶段为目的, 以学生的人格和信誉作为担保的贷款。然而, 事实和理想并没有完全吻合。一些享受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以后用各种借口搪塞, 不还贷款, 甚至不愿透露联系方式以逃避归还贷款。据北京工商银行披露, 第一次进入还款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几乎占贷款人数的10%, 远高与一般居民的1‰, 全国有些地区大学生助学贷款到期不还的比率高达70%左右, 一则社会调查显示, 30%左右的大学生将无力还贷, 这会使国家经济蒙受很大损失, 学校声誉也被严重破坏, 并且直接影响到下届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

1.2 毕业学生就业过程缺乏诚信

诚信是大学生成材的基础, 在一个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的社会里, 诚信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宝贵财富, 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 为达到目的不讲诚信, 对自己进行虚假包装, 夸大事实, 弄虚作假。他们有的虚构个人履历, 伪造外语、计算机、从职技能等级证书和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存在不稳定的心态, 好高务远, 甚至不惜以毁约的代价来实现到“理想”的单位工作, 造成接受单位对就业者的严重不信任, 双方各有所思, 难以磨合, 签约率低。其实真正受害的还是求职者。

1.3 学习过程中的诚信问题

考试作弊古而有之, 而且屡禁不止, 是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比较典型的表现。各院校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 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惩罚制度, 往往对触犯者处以“极刑”, 但仍没有遏止这样的势头, 且作弊方式五花八门, 作弊方法日益“高明”, 更有甚者请“枪手”代考、多人群体舞弊等等;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 有些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 抄袭他人作业, 甚至有人代劳;在撰写论文时充分利用拿来主义, 东拼西凑四处摘抄。这些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

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缺失已经切实存在, 消除这种现象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 这又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 是需要每个学生, 每个教师, 每个学校, 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完善、完成的。下面我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讨作一陈述, 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和指正。

2.1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教育

学生诚信道德修养面貌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种重要标尺。而教育学生如何进行自身诚信道德的修养, 古代先哲已作了精辟的论述。《大学》认为, 要作到内心的真诚, 最佳的方法就是“慎独”。同时, 学生在进行修养的过程中, 应该通过内外两条途径。即“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尊德性”就是通过向内的不断反思进行诚实己意的修养。“道问学”是指“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这两条途径相辅相成, 不能偏执一条。我们应当给学生讲清楚这些道理, 讲清楚继承发扬中华民族这些优秀道德传统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如何立身处事、修诚立信的途径和方法。

2.2 加强学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力度

首先, 本着“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思想, 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素质为本, 先成人后成材, 提高广大师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水平, 教学生学会诚信学习、诚信生活、诚信就业、诚信管理。

其次, 多渠道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需多管齐下, 立体实施。学校通过制定校训、学生守则等方式明确表达校方的诚信理念, 尤其是在学校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诚信的价值导向, 让学生耳濡目染, 受到诚信道德的浸润,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第三,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学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信用情况, 如学业成绩、在校的奖惩情况、在校期间的申请助学贷款金额和还款时间、在校期间的不诚信情况等记录存档, 并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学生个人诚信查询系统, 对需要了解学生诚信状况的单位可根据学生提供的个人查询密码了解学生的情况, 保障用人单位的利益,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的自觉性, 让学生明白做一个诚实的人将终身受益, 不诚信则难以在社会立足。

第四, 建立学生诚信管理的规章制度。以法治校是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的基本手段, 诚信教育也不例外, 要使诚信教育落在实处和能持续地进行下去, 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 使学生的诚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学校每年对学生的各方面诚信情况进行评估, 在学生的综合测评、奖学金、研究生保送、三好生评选、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发放助学贷款等方面对诚实守信的优秀者予以奖励, 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处。

2.3 加强社会法制建设, 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道德不能解决诚信建设中所有问题, 因此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来矫正人们的行为, 以国家强制力来直接限制违规者的自由, 剥夺违规者的某些权利, 从而建立起社会信用的刚性规范, 不加强法制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就难于保证。因此, 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 从制度和法规上约束失信行为, 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此外,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 将学校的个人信用档案推广开来, 我们还可以依托专业网站, 建立全国个人信用体系, 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把各个商业银行和学校等有关方面的个人诚信资料汇集起来, 加工、储存和分析, 将个人信用档案同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有效结合起来, 形成终身跟踪监督体制, 为各方面了解个人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咨询和评估服务。让失信的人在整个信息网络难于立足, 在社会上难于起步。让失信者加大失信的代价, 当失信的成本达到难以接受的时候, 才可以有效地遏止失信行为的发生。

摘要: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整个社会诚信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和产生不讲诚信的原因, 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可行之路, 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钱焕琦.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化[J].思想政治教育 (人大复印资料) , 2004 (7) .

[2] 徐雅芬.诚信的内涵和机制的建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8)

上一篇:从高校教师失德现象看教师权利义务的认知与执行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