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学习观察案例

2022-08-10

第一篇:个别化学习观察案例

第4周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

个别化学习观察案例

日期:2014年9月23日 班级:大6班 教师:戎碧云 案例背景:

最近男孩子们迷上了下棋,特别是下“飞行棋”,参与度很高。沈晨希和徐子雄在自由活动里,也常常和同伴一起玩。今天的区角时间一到,俩个人就一起进入了棋类区。 案例描述:

沈晨希和徐子雄在一起玩飞行棋,沈晨希甩出了一个“6”,然后就“孵出”一架飞机;接着又继续甩了一次,正好走到徐子雄的飞机的同一个格子里,沈晨希兴奋地将徐子雄的飞机拿走,放回到对方停机场,“哈哈,你的飞机正好被我吃掉!” 徐子雄傻了眼,重新将飞机放回原来的地方,说道:“不可以吃掉的,我们可以一起飞的。” 沈晨希说:“我和爸爸玩过的,就是可以吃掉的!”说完又把徐子雄的飞机放了回去,徐子雄被惹哭了,说:“不能吃就是不能吃,我和妈妈玩的时候就是不能吃的!”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游戏无法再进行下去。 案例分析:

“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棋类游戏,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可以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但是,由于家庭中玩棋规则的不同,导致了两孩子在游戏中产生了矛盾,发生了争执。因为沈晨希与徐子雄的玩法不统一,又不愿意服从,所以徐子雄委屈而哭。此时,老师就要把握时机,介入游戏,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成功或失败时的情绪把握,不骄傲、不气馁,这些品质对幼儿来说一生受益。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以“猜拳”的形式确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一起讨论:什么时候、该怎样确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让孩子明白在游戏前可以根据人数的不同选择猜拳、少数服从多数或轮流玩等方法确定游戏规则,避免游戏中的争吵。

马陆以仁幼儿园

第二篇:个别化学习活动案例分析

我画错了

背景:

在“我自己”的主题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预设了“男孩女孩的”的活动。引导孩子绘画出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

实录:

我发现孩子们的作画习惯很不好,总是在没有经过再三的考虑就动笔,没有在事先想象要画的内容,便草草动笔了,导致画出来的画并不很成功,于是,孩子们又会迅速的将画纸翻转过来,在反面的空白处从新作画,但是又是草草两笔后,又发现画的不是预想的效果,便举手向老师求助:“老师,我画错了”。起先,我会几时为孩子送上一张纸,让他从新作画,但是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随意的习惯,画错了就向老师求助要一张纸重新画。于是我便想尝试换一种方法解决,试着让孩子在原有的错误的基础上,适当添画,改变成另一个图案。虽然我用了比较拟人化的口气说:“试一试,把画错的地方变魔术,变成更美丽的图案。”但往往很多幼儿不会变,有的当错误不存在,继续画别的,结果造成画面不完整。有的孩子则努力尝试的变化,结果还是破坏了画面。只有个别幼儿在上面又添了一点其他的东西,使之稍微有所变化。如:花草树木、花纹等。

分析:

是孩子画得不好吗?其实不全是,只是幼儿的自信心不够罢了,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错了,于是总丢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有很多图案其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效果,在幼儿尝试修改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添画、修改成各种新的图案,来完善作品。

从以上这一实录可以看出,在孩子没有一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创造是不行的,还是需要老师去帮助他们。看来必要的示范还是需要的,只有给孩子丰富一定的经验,他们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或许老师说的“在画错的东西上添画上一点东西,使它成为另外的一样东西。”孩子们根本就听不懂,那么能否用范例来引导呢?使孩子们更直观、更清楚地知道老师的意思呢?

跟进策略:

把这些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在讲评时点一下,真正做到以点带面。

在美术活动后,教师可以将幼儿之前觉得不满意或“失败的”作品放入美术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从不同方向的观察,感受同一形态在不同方向中可以呈现不一样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已有的半成品图(横看、竖看)变换方向观察,看看它与什么物品更接近,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引导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2012年2月14日

第三篇:“创意表情”个别化观察记录

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创意表情”观察分析

观察背景:

开学初我们大三班进入“我自己”的主题,大班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发展的飞跃期。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在无意识地观察着自己及旁人的身体,并发现其中的不同和变化:如男孩女孩的不一样,小朋友的名字不一样、每个人表情不一样等等。《指南》中明确指出:“了解自己的身体及生长中的变化和生理需要,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了解自己身体的一些事,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获得的关键经验,而研究自己对幼儿来说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就是资源。为此开展“创意表情”就是为激发幼儿能在粘粘贴贴中感知男女的不同,人物表情的不同,体验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观察情况:

“创意表情”共有人25参与过这个学习活动,其中4人只会拼出脸上的基本器官(鼻子、眼睛、嘴巴);有15人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些拼搭材料进行创意拼搭出三种表情;还有6人在创意拼搭的基础上能自己设计装饰打扮幼儿。 观察实录:

蒋诗妍是我们班能力较强的幼儿,她今天选择这个区域活动,我想她能否有新的创意。于是我在一边仔细的观察着她的行为。开始她拿着脸部的器官图,根据自己的经验用粘土黏贴在空白脸上,等完成后,她看看似乎发现篮筐里还有蝴蝶结、眼镜、泪水等图片,她拿起了蝴蝶结放在娃娃的头部,看看后又觉得不妥,(那是个男孩子短发的脸),蒋诗妍拿着那个蝴蝶结思考了片刻,把蝴蝶结黏贴在了脖子处,看似一个弟弟朋友的小领结。蒋诗妍看着她的这个举动好得意啊!随后又拿起了篮筐中的眼镜,放在了小男孩的眼睛上。在一旁的张雅雯开始对这些器官图片有些不理解,但看着蒋诗妍的拼搭结果,马上有了很大的兴趣,拿出图片开始拼搭。不一会儿一个不一样的男孩表情图出来了。于是我在一旁继续鼓励两位:“徐老师发现你们好棒啊,能不能再拼搭一个女孩子的表情呢?”,张雅雯和蒋诗妍两眼一对,都非常有信心,表示自己能行。就这样在我的推一推下,两位小朋友有开始新的创意了。 材料说明:

提供两个空的脸谱如图

(一),还有许多脸部的器官图、眼镜、蝴蝶结等如图

(二)

图一

图二

分析解读:

从观察中了解到孩子们对老师提供的材料非常感兴趣,大部分幼儿愿意与材料互动,能在空脸谱上拼搭出不同的娃娃表情。幼儿对自己的成果也非常的满意,总会让我把他们的成果拍下。今天我观察到的两名幼儿,一个是能力较强的,一个是比较弱些,但在相互学习中她们两都获得的了成功。在成功后,我老师的推一把有一次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最后在这个“创意表情”的学习活动中,这两位幼儿拼出五六种不同的表情。从这个案例中我感知到老师的观察和指导是帮助幼儿完成或成功的动力,是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

第四篇:个别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桃之小妖

观察地点:苏州园区新加幼儿园

观察时间:200

7、11.21

观察对象:闵捷

年龄:6周岁

班级:大1班

时间

幼儿表现

解读

8:00

幼儿入园

8:10

开始跑步,由老师带领边跑边跳。

和小朋友撞在了一起,右眉角肿起一个大包,老师过来安抚,很快恢复情绪。 比较勇敢,独立性较强

8:20

老师教授新词新动作:turnleft,turnright,turnabove,老师动作与小朋友相反。

幼儿一边完成动作(正确),一边和小伙伴打闹。

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无法全力投入

8:25

做123木头人游戏。老师说:“Whowanttotry?”立即积极答道“Iwanttotry!”并被第一个选为captain,很兴奋。当他不是captain时,躲在女生身后,只偶尔探头。

对游戏十分有兴趣,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为了不让captain抓到自己而耍的小聪明,智力发展。

8:30

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游戏,选择了跳绳,向老师说自己可以连着跳8个,老师给与鼓励,但在自己跳的过程中最多只连着跳2个,跳跳停停,约有1分钟是站住不动看别的孩子跳。此过程中出现自言自语,用羡慕的眼光看别人。老师过来纠正动作后重新自己玩。

身体还没有充分发展,动作不能够很好的协调,失败时有些气馁,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投入进去

8:40

跳“新加娃”操。很快派队来和老师一起做动作,但又很快心不在焉,和别的班的小朋友说话,东张西望。

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8:45

进教室,帮老师搬玩具,很开心。

助人为乐

8:50

老师教英语儿歌“Eatfiveapples”每次吃一个,幼儿却自己改编成eattwo。 听交响乐打节拍。吃点心。老师让男士帮忙搬椅子,他也站起来去了。 心理上爱占小便宜

助人为乐,很积极

9:00

自我介绍,很兴奋地向我介绍幼儿园调皮的小朋友,大班的教室,自己的妈妈。过程中一直跳来跳去、手舞足蹈,当我邀请他坐下时,他直接趴在了地上。

语言的迅速发展,活泼好动的性格使他迫切的告诉他人自己知道的一切

安静不下来

9:10

老师开始讲小猫介绍城市的故事。幼儿听的过程中将椅子靠前拉,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时十分积极地举手。老师没叫到他还是起立,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不予注意,注意力分散。

自我为中心

时间

幼儿表现

解读

9:30

老师带领跳拍手舞,凑到老师身边,和老师一起跳。

喜欢受到重视

9:40

大家做好,老师带领想象苏州的样子,幼儿对座位安排产生质疑,报告老师自己身边坐的是男孩(一般要求是男女隔开),老师鼓励他肯定能管好自己,他点点头,待老师走后,和旁边男生一直说话。

认为规则是不可变的

9:45

开始画画。幼儿拿起白板笔在桌布上试画是否有颜色,对没有水的笔抱怨。开始画画,并说要画一个地平线(最后实际未画)。一边画一边做解释。看了别的小朋友后,不自觉地和别的同学画的一样。还没画好就开始抢蜡笔了

想到哪做哪,没有计划

模仿

10:00

开始大型角色游戏。

先去银行领钱,跟我说今天他要多领些给我用。银行一次最多领10元,于是他排队领了10元,并叫其他小朋友排好队。先带我去医院看病,挂号2元说他发烧了我头疼,于是拿药4元;再去饭馆吃饭,2碗鸡腿面4元,一边等面一边给我说东道西;第二次去领钱5元,帮发钱的小朋友计算钱;因为走路很重老师告诫走路轻一点,依旧我行我素;去商店给我买月饼,店主说8元片不愿买了,店主说给你4元,便买了;接着去医院还药,又跑来跑去的;再一次要领我去挂水用去1元;第三次领钱10元;因为一个姐姐说她饿,给他买了2碗小笼包4元;跑去商店拿了店主的钱还给银行(商店和银行的钱需要流通)。

喜欢发号施令

数学较强,说明思维能力的发展

好动,精力过剩

爱管闲事

10:50

总结游戏。积极举手上台说出游戏中的不足,并提出了自认为可行的方案。不知道老师问什么也一直在举手,要求受到老师表扬。

有自己的思想,不再只是一味的听从他人

11:00

我们离开,和我不停地说再见,准备开始吃饭。

对人热情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发展

观察对象:冯海洋

观察时间:2014年10月10日 行为表现:

性格孤僻,不善于和同伴交往,喜欢陶醉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接受能力较差,但专注程度还不够,吃饭时,吃得慢,不爱吃菜。 教育过程:

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这是个令人头大孩子,每次吃饭都东张西望,老师提醒他,他就只吃白饭,问他喜不喜欢吃这些菜,要么说喜欢,要么说不喜欢,喜欢也是吃一点,不喜欢也是吃一点,为了哄他吃菜,用了很多的办法,给他说各种菜的营养,吃了有很多的好处,看他点头,很开心,等到吃完饭一看,碗里饭没有了,但菜还剩着,和他的家长联系过,家长反映在家也是这种情况。又一天中午吃饭了,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中午我们来比赛吃饭,看谁吃的多吃得干净,长大了男生更帅,女生更漂亮。这时,我注意观察他,他吃得比以前专心一些,菜也吃了一些,我乘机表扬他说;冯海洋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今天中午吃饭不挑食了,长大了一定是一位帅哥。听了老师的话他吃得更专心了,这天中午他碗里没有剩下一粒饭菜。老师奖励他一个笑脸。 效果:

从这以后,他不爱吃菜的坏习惯改了,有时还主动提出和其他小朋友比赛,看谁饭菜吃得又多又快,他孤僻的性格在一天天改变。

上一篇:工厂常见的浪费总结下一篇:工厂安全告知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