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品社教学计划

2022-06-21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征程之中,一项工作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工作的开始,而只有好的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工作中找准方向,那么什么才算一份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3上品社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3上品社教学计划

三上品社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刘保花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第二篇:五年级上品社教学计划4篇

篇一: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1382字)

一、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继承了前四册即

5、

6、

7、8册教材的整体风格。例如,课主题引领次主题,次主题整合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版式上,上方以导语、卡通人物呈现学习内容或任务要求,下方由卡通动物提出问题或活动设计及要求。

从变化上看,自五年级上册开始,与图片相比,文字量明显加大;与形象的东 西相比,观念的引导力度在加大;从语气、语态上看,逐步减弱了儿语化的特点。

从学习方式看,适当增加了辩论、辨析、选择、二难情景讨论的活动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加以内化。品德课的学习,一定要始于情感态度,依托于活动与实践,形成于观念及价值判断。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阅读材料,以补充不同孩子的学习需要;教材本身留 给老师的空间,也有所拓展。

总之,本册教材各单元主题层次清晰、内容突出。例如,第一单元主要是课标“我在成长”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家庭”的内容,第三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学校”的内容,第四单元主要是课标“我是中国人”的内容。而且,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与三年级、四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自然衔接、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围绕课程性质,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五年级上册分解的目标如下: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4)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5)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6)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7)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2)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四、教学措施:

1、关于不同领域。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或家乡、祖国、世界等方面不断扩大,其认识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也在随之加大,这是教材形成的内在逻辑,也是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依据。

2、把握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篇二: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77字)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篇三: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226字)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篇四: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804字)

课标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习,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家史。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习,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习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习,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二、本册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困难与解决

1.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教学中的困难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2)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检测与评价

1.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必须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作出终结性评定,或对儿童进行比较或分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重视的是诊断与调节的功能、强化与教育的功能。

2.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除了采取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述、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方法,也可以采用测查、检测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

第三篇:四上品社《走进商场》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

10 走进商场

教材分析:

本活动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第4条、第5条、第8条中的“尊重和感激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感受不同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做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商业服务人员劳动的情况,懂得要尊重商业服务人员的劳动。 能力目标:

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体验商业活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商场等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学会一些简单的购物常识,懂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业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1)自己喜欢的从商场购得的带包装的食品;

(2)课前走访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亲戚或熟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2、教师准备:

有关商场的视频资料、商品样品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生活回顾,初识商场。

1、 视频展示,再现商场。

师:同学们,你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来自即墨。你们去过即墨吗?

师:我们即墨有服装批发市场,还有大润发、家佳源等许多大商场。平常呀,我非常喜欢逛商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即墨的商场。

(播放食品及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并适时介绍)

师:这是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它是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这里每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日平均客流量十万人次左右,每逢节假日客流量可达十五六万人次呢!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自己家乡商业发达的优势,通过自己事先自拍的一段有关商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眼前一亮,并为切入本次活动主题做好了铺垫。】 师:咱们„„也有许多大的商场,讲完课以后我真想去逛一逛,你们说我去哪个商场好呢?能向老师介绍一下吗?

【设计意图:由观看视频资料中的商场到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本地的商场,自然地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做老师的“购物向导”,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对商场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揭示课题,走进商场。

师:大家对商场这么熟悉,经常去吧?跟谁一起去的?买过什么东西? 师小结出示课题:是啊,在商场我们能买到自己的需要的各种商品,商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逛商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商场。(板书课题:

11、走进商场)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购物经历,就是再现生活。同时,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商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业,从而达到教育的有效性。】

活动二:我们逛商场。

1、播放视频,进入商场。 师:想逛商场吗?

师:那好,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去逛商场。不过,同学们还有任务呢!仔细观察:从录像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播放商场里的视频资料,主要有反映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镜头、顾客选购商品的情景以及抓拍到的一些不注意安全、不文明的行为等。)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生交流自己看到的。

师:在录像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板书:遵守秩序

注意安全) 师:那么,当我们有不明白的问题问服务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教师板书:文明购物)

师:在商场里,为了营造良好的购物坏境,服务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所以我们购物时一定要遵守商场的有关规定,比如:不毁坏商场里的物品、交款购物、上下电梯要注意安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买得舒心,服务人员也会更开心。

【设计意图:“了解商业服务人员劳动的情况,尊重商业服务人员的劳动。”是本课活动的目标之一。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到了商场服务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而生活中,亲戚或家人在商场工作的辛苦,他们也切身体验到了,所以通过交流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商业服务人员劳动的不易,从而发出了“应该尊重商业服务人员”的心声。通过视频资料中井然有序摆放的商品、逆行电梯的小孩以及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归结出在商场购物时要注意的问题,落实“懂得在商场等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这一目标。】

活动三:购物学问多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购物还有许多学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

下购物的学问,好吗?

师:你从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那里肯定学到了不少购物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吧!

预设:

1、买商品时要看一下商品的价钱。

2、买食品的时候,要注意看一下商品的保质期。

3、同一种物品,比如说:香皂,品种非常多,可以先对比一下,再购买。

学生交流„„

师:大家都自己买过学习用品,你能说一说买学习用品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交流

预设:

1、买学习用品的时候不要光图颜色漂亮,而要看一下它是否好用。

2、也不能看到外形特别漂亮的就买,也不管它实不实用。

3、作为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买特别贵的学校用品。

师:我这有几支笔可不一般,这支钢笔能打火,这支铅笔能变战车。卖给你,要不要?

师:看来我们又多了一门学问:买学习用品时,要买实用的、安全的,价钱便宜的。那些能打火的、有香味的、可以当玩具玩的,我们不能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购物的学问时,特别提示了与孩子关系密切的内容——学习用品。通过创设“卖笔、买笔”这一情境,让孩子们通过自主选择,感悟购买学习用品的学问——安全、实用、便宜,从而给了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引导】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买食品要注意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这是对的,你会看吗?

师:(课件出示:一块巧克力,包装上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算一算,现在这块巧克力可以吃吗?

(生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计算食品是否过期。)

师:(课件出示:不同包装的食品图片)生产日期在不同的包装上位置也不一样,有的在瓶盖上、有的在封口处、有的在背面,易拉罐一般在底部。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带外包装的食品,找找它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算算看,现在是不是在保质期内?

(学生在小组内查找)

师:购买商品,尤其是食品时,应该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也是购物的一门学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食品,仔细观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得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师:在一些商品的包装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标志,你注意到了吗?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绿色食品标志和QS质量安全标志。)

师:绿色食品标志分两个等级,A级和AA级。A级,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师:QS是食品“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带有这个标志的产品就代表着已经过国家的批准,并经过强制性的检验合格后可以进入市场销售。购买食品时要注意这个标志。你看看你手里的食品包装上有这个标志吗?

师:今天老师给带来的大多是零食,有好多是膨化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即使有质量安全标志,我们也不能多吃。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品。

师:假如我们一不小心买到了过期的食品怎么办?

师:对。有时我们还会遇到假冒伪劣商品和三无产品,它们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危害,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比如:假盐、假药、假奶粉等。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 预设:

1、如果买到了这样的食品,同学们最好不要吃,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没有质量保证,如果吃了的话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

2、买到这样的食品时,我们要给12315打电话,及时进行举报。

师:所以我们在选购商品时尽量到正规大商场,买的时候一定要瞪大眼睛,避免买到不合格的产品。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聪明的消费者。

【设计意图:从认识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商品的特殊标志,再到拒绝假冒伪劣商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内容逐步加深,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活动四:制作购物指南卡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商场,了解了商场服务人员的劳动情况,学会了一 些购物的知识。你觉得今天有哪些收获?

„„

师:我有个建议,让我们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做成购物指南卡,以后我们去买东西时就可以用上它了。

(学生制作购物指南卡。)

师:课后,请同学们参加一次购物体验活动。先跟父母商量一下,给你一次独自去商场购物的机会,如果你有新的发现或更好的窍门,随时记录在购物指南卡上,不断地完善,让它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购物实践。 【设计意图:制作购物指南卡有两个作用:一是对本课活动内容和目标的梳理、总结,强化学生的认识;二是用以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实践,特别是所布置的课后购物体验活动,让学生把本课的所知、所感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发展,体现德育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理念。】

板书:

商场

遵守秩序

注意安全

文明购物

11 走进

第四篇:五年级上品社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坎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人抢劫别人的信任。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 1.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 2.课上,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3.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

社会呼唤诚信 教材分析: 本课分别从不同侧面呈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目的在于提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事例,引发学生思考约定、合同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同时也了解调查的方式方法。 学情分析: 在活动三:回归诚信大行动活动中让学生开展易操作、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如:模拟表演,分角色进行质询问答、办专栏、小报等。在拓展学习中我推荐孩子们看“立木为信”“晏殊的故事”等故事给孩子们看。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准备:

1、调查、访问

2、查找有关资料 (包括课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孩子们,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学校、班级民主生活有了一些了解。谁知道社会生活中又有哪些民主生活形式?(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聊一聊民主选举和民主对话。(板书:民主选举 民主对话)

二、活动一:我们都知道

1、现在,好多孩子都住在小区里,小区一般都成立了什么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是怎样选举出来的呢?(物管部门通知召开业主委员会选举大会——个人自荐、他人推荐——业主代表无记名投票——监票员计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张贴公示)就这样,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了。(点击照片)

2、除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选举,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选举活动?(村委会的选举、居委会的选举、人民代表的选举、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选举„„)这些选举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40-41页,快速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选举活动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课件:大屏幕上出现课本40页的那段话)

3、小结:看来大家对民主选举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了。下面进入“民主对话”部分。

三、活动二:我们有话要说

1、课前,我们的同学作为小业主对自己所在小区存在的问题做了问卷调查,有收获吗?现在,我们就有话要说了。请各组选派一名同学做物管负责人,其他同学都是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我们来一次现场对话。我们代表全体业主向物管部门反映问题,争取让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师巡视、指点,发现典型代表)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

我的祖国多辽阔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按组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有多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

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教学内容分析: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教学难点分析: 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我是参与者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再进行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为大家服务。 3.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学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参照教材第34页设计情境问题,并以"集体活动可不可以不参加"为话题,搞一次辩论会或实话实说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大家的意见归纳总结。 2)将小组讨论中归纳出的意见在班上汇报,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相互质疑、对话等。在引导讨论时,应让学生思考:集体活动除了生病或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不参加,是不是必须要参加?如果因有不同,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和集体订出的计划会怎样?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积极参加?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认识集体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 3)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教材34页的小方块中提供的一段话,进行观点整理,基本达成共识。 活动二:我可以做什么 1.调查:在集体生活中,除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2.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3.班级交流小结,可以用一个表格或其他形式进行汇总。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 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解说点题: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 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 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学生快速浏览) 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

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 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 3.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与人们参军的热情,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收集军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收集的解放军战士在祖国边疆驻守边防的纪录片,让学生一下明白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激发学生对解放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二、说说我心中的解放军英雄。 1.把课前收集的历史上和现在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先在小组里讲,再在班上交流。 2.开展了解放军历史的活动,收集不同时期的军装图片、武器图片、办一次剪贴报、手抄报展览,加强学生对解放军的认识和对解放军发展历程的兴趣。

三、 唱军歌比赛 1.分小组进行对军歌比赛。 2.对学生收集的军歌进行分类。比如反映战士精神面貌的、表达战士思念亲人的、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讴歌战斗英雄的等等。 3.学生在班上展示军歌:适合集体合唱的可用大家齐唱的形式,适合独唱的可推选嗓音较好的同学单独演唱。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赛歌,看谁唱得有气势,谁唱的歌更多。 4.同学们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

诚信是金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体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 活动重点: 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诚信,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 活动准备: 调查身边诚信和不诚信的人。 活动过程: 活动

一、哪个更重要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 “荣誉”这七个背包囊。船到江心的时候,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起来,艄公说:“船太小了,太重了!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能安全的渡过难关。”思索了一会,年青人哪个都不舍得丢......) 1.请你们想一想年轻人应该丢掉哪一个背囊?为什么? 2.诚信可以扔掉吗?为什么? 诚实很重要,人们常说诚信是金(板书:诚信是金),“金”,是一种贵重的金属,被视为美好和富有,在这里它代表着诚信的重要性。 3.设想一下,这个青年扔掉诚信后会怎样?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丢掉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还会失去什么?(读教材P9中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4.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讲诚信? 小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说的和做的一个样,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 5.下面这些同学的行为是讲诚信吗?一起看教材P13中的情境图片。 活动

二、假如没有诚信:

1 / 3

各族儿女手拉手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重点: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 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 3.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 4.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二、活动过程:

(一)“劳动结晶”展示 导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各族儿女共同创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意识。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即尊重别人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等。 教学设计 活动一:有事大家商量 1.集体的事能不能一人说了算 1)教师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2)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询问学生为什么不满意。由此引出对应该怎样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的思考。 3)以此问题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一起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4)结合教材第29页和学生以往参与班级和学校议事的情况展开讨论:以往集体的决定都由谁来确定,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2.解除小干部的烦恼 1)结合教材事例,启发本班的干部或曾经当过干部的同学谈谈自己在组织活动和进行班级管理时遇到的烦恼。 2)教师指导学生将干部的烦恼归归类,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并从中提出引发学生研讨的问题,如:干部拿出活动计划,大家不同意怎么办?和同学们商量,大家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征求同学的意见,有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办?订了计划或决议,有人不执行怎么办?在讨论时,有人不高兴怎么办?…… 3)针对归纳出的问题,全班开一人上"我给干部出主意"或"我的好经验"研讨、交流会。普通同学可以帮助干部出主意,干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交流自己的做法。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民主集中制的基

江山多娇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 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第五篇:六年级上品社

六年级上品社 屈辱与抗争 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

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设计理念:

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 课时:二课时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出示销烟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二、了解鸦片战争

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

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 2 、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座巨型浮雕,再现“六﹒三”销烟壮观场面。

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等。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

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火烧圆明园

一、谈话导入: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又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二、影片赏析: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欣赏后说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交流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深化认识:

2 根据两课时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如何附注于实际行动。

第二学习主题:悲壮的抗争

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容共分两个活动主题“寻访刘公岛”和“刘公岛上的沉思”。“寻访刘公岛”引领学生回顾黄海大战和甲午中日战争,了解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壮举;补充表格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野心。“刘公岛上的沉思”通过讨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培养爱国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 教学准备:

1.收集在近代,刘公岛上发生的事情。 2.电影《甲午风云》 教学过程: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寻访刘公岛

一、导入

中国控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面对列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而不断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公岛了解黄海大战和甲午海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

1、自读黄海大战的资料,了解爱国将领丁汝昌。

四人一组结合文中的文字和图片,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整理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上交流和展示。

2、学生了解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了解爱国将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活动二:

1、观察14页上的三张图片,结合三张图片学生可展示自己的图片。

2、阅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 思考:马关条约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

1、观看影片〈〈甲午风云〉〉

2、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刘公岛上的深思

一、导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我们带着问题来整理并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将资料的内容归结成几个方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思考: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有什么原因? 3.请写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

二、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 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活动三,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

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 活动四:

1、请会唱歌曲〈〈Ma——cau澳门〉〉的小朋友唱一唱。

2、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探求救国之路

董家镇全节河小学

徐业庆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戊戌变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及失败的原因,树立远大的志向。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戊戌变法的资料、故事、人物传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一)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清政府是怎样的落后?怎样的腐败?

2、西方列强如何侵略中国的?

3、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欺负。)

(二)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经过及结果。

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2、光绪皇帝与维新派的变法触及了那些人的利益?

3、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

三、补充“戊戌六君子”的资料材料,进一步明理。

四、导行。

导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知道戊戌变法的意义,为什么会失败?

五,总结全文。

1、本课重在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2、要认识落后就要挨打,不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压迫,挽救中国都无从谈起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辛亥革命

7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启示。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强国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对历史事件了解较少,教学前,布置学生收集辛亥革命的资料,孙中山的资料、故事。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影像、图书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文明理。

(一)辛亥革命故事会。

1、各组汇报搜集的辛亥革命故事资料。

2、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故事员。

(二)辛亥革命成败研讨会。

1、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对辛亥革命成败的看法。

2、教师做总结。

(三)学生总结会。

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在那里?(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

三、深化认识。

1、观看辛亥革命的有关电影片段。

2、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

3、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它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斗争,毫不气馁,矢志不渝。每位同学都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8

上一篇:爱弥尔读后感下一篇:9月安全检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