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63例临床分析

2022-11-2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已成为心内科的课题重心。本科室观察了曲美他嗪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现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63例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1例, 男性20例, 女性11例;年龄:72~83岁, 平均74岁。其中冠心病11例, 肺心病8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扩张性心脏病3例。平均病程7.6年。治疗组32例, 男性23例, 女性10例;年龄:73~84岁, 平均75岁。其中冠心病13例, 肺心病10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病程7.5年。均符合心脏衰竭诊断标准[1], 心功能分级 (NYHA) Ⅱ级以上;全部患者在治疗中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 (LVEF) <50%。2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 包括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洋地黄等。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每天3次, 每次20mg, 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观察新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是否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用UCG观察心功能情况;测定血压、心率、并描记心电图。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 LVEF提高>50%, 症状、体症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 LVEF提高>40%, 症状、体症好转;无效:心功能无显著变化, LVEF提高<40%, 症状、体症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 (43.60±22.01) 、 (57.86±19.35) 和 (46.05±19.35) 、 (49.78±21.36) , 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年龄的增加,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增加, 说明了老年人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均较差, 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诱发心力衰竭[2], 由于老龄化易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而且常同时并存多系统、多器官疾病, 老年患者的心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发生变化, 免疫力和各器官的功能均显著下降, 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障碍而发生心力衰竭。缺血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下降, ATP产生减少, 心肌的收缩力进一步下降。在本组病例中, 老年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是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等。

曲美他嗪是哌嗪类衍生物, 是一种作用于心肌细胞代谢调控的药物。研究表明曲美他嗪主要对缺血心肌的起保护作用.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在细胞水平发挥抗心肌缺血的功能而无负性肌力, 以不影响冠脉血流等血流动力学特点;通过以下途径提供代谢性心肌保护作用, 其一降低游离脂肪酸的氧化速率, 减少高能磷酸盐得生成对氧的需求, 从而维持ATP的产生、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 促进游离脂肪酸更多地合成磷脂而参与细胞膜的构建, 保护细胞膜, 减少心肌细胞内氢离子聚集, 减轻细胞内酸中毒。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应用ACEI或ARB、洋地黄等药物治疗基础上, 加服曲美他嗪后临床症状得到了良好的好改善, 加用该药后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可作为老年心力衰竭的辅助用药[3], 因此, 此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心力衰竭患着的临床特点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6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曲美他嗪, 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3.8%, 治疗组总有效率93.6%,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更为明显 (P<0.05) 。结论 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曲美他嗪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338~1339.

[2] 郭立河.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2003, 7 (4) :359.

[3] 朱瑞青, 王久华.老年人隐性心力衰竭84例误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 9 (2) :19~20.

上一篇:发挥主体参与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一篇:周作人与日本文化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