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工作实施细则

2022-12-03

第一篇:公文处理工作实施细则

云南省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实施细则(试行)

(云办法〔2012〕29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适应全省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不断适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办公厅(室)应当设立文秘部门,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其他部门(单位)根据公文处理工作需要设立文秘部门或者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文秘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建立健全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制度,建立完善科学的公文处理工作考核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文种;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决议文种。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并视具体情况标注保密期限,如“机密★1年”“秘密★ 3个月”等。保密期限在1年以上的以年计,在1年以内的以月计。未标注保密期限的公文,其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30年、机密级20年、秘密级10年认定。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需在2日之内办理的公文标注“特急”, 3日之内办理的公文标注“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十分紧急、需即刻办理的电报标注“特提”, 2日之内办理的电报标注“特急”, 4日之内办理的电报标注“加急”, 6日之内办理的电报标注“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排布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行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并用联合行文机关名称时,主办机关名称一般排列在前。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和汉字印制,少数民族的文字编排在汉字的上方。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发文机关代字应当避免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代字雷同。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联合上行文时,应当同时标注各联合行文机关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标题应当准确、扼要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选用文种。3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标题中发文机关名称可简略。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对主送机关的标注要做到准确、规范、统一。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于表述公文的内容。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用“

一、”“

(一)” “ 1 . ” “ ( 1 ) ”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公文的首个盖章页也应当同时显示正文。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单个附件不标注顺序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与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相一致。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联合下行文时,所有联署行文机关均须加盖印章。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2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不加盖印章的普发性公文一般应当标注印发范围。上行文应当在附注处标注主办机关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与公文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以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可以是上级、平级、下级及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一般按机关性质和隶属关系确定排列次序,对于不同级别的机关,应当按先上级机关、再平级机关、后下级机关的次序排列;同级不同类的机关,应当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应当另起一行排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也应当另起一行排列。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即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一般为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或者文秘部门。发文机关没有专门的办公厅(室)或者文秘部门的,发文机关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即公文的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第十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三条

公文使用二维条码的,二维条码位于公文末页右下角,与版记的最后一条分隔线空开5mm 。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四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公文效能。 第十五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因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职能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过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当在请示中写明。向上级机关请示的事项,应当附有背景材料、情况说明等,便于请示公文的办理。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3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贯彻上级机关的重大决策、决议、决定等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涉及全局性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的办理,处置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预案、措施和结果等方面的公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未经党委、政府批准,党委、政府的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八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机关。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之间相互发布、传达要求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一般用“函”或者“通知”行文;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应当用“函”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十九条

党政机关与有关机构或者单位的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党政机关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可以向群众团体机关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联合行文的条件,可以与同级特定群众团体机关联合行文。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群众团体可以对与其有领导关系的党委、政府行文。

(二)党政机关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可以向事业单位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联合行文的条件,可以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联合行文。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得直接向党委、政府行文,因工作需要,应当向其主管部门行文,再由其主管部门向党委、政府行文。

(三)党政机关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可以向企业行文,一般不与企业联合行文。企业一般不得直接向党委、政府行文,因工作需要,应当向其主管部门行文,再由其主管部门向党委、政府行文。

(四)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按照党委、政府的部门行文关系行文,可以向其组成单位和下级机关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行文。

(五)没有对口下级机构的部门和单位行文时,在其职权范围内的具体事项,可以用“函”向下级党委、政府及其办公厅(室)行文,但不得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提出指令性要求。超越其职权范围,需要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的,应当报请同级党委、政府行文或者经党委、政府同意并授权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行文。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二十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第二十一条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4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相关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如果存在不同意见,应当进行协调,如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应当如实反映各方的意见,并报请领导审定。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向上级机关的重要请示、报告,贯彻上级机关重大决策的实施意见,涉及全局性工作的重要部署,重要会议文件等重要公文的起草工作。

第二十二条

公文文稿送机关负责人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严把发文关、政治关、政策关、法律关、内容关、体式关、文字关。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行文形式是否恰当,发文范围是否适当。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调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精练,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需要提交发文机关会议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一般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对发文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文稿中重大政策措施的协调一致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初核。 第二十三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退回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第二十四条

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其中内容重要、涉及面广、对全局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属某一方面工作的公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可由秘书长或者办公厅(室)主任签发,或者按有关规定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签发。会议决议、纪要等可由会议主持人签发。 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行文机关的负责人会签。会签应当注意时效,主办机关应当主动做好与会签机关的衔接。

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五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六条

公文办理应当注意时效,严格遵循运转程序,并认真履行登记编号和签字交接手续。

第二+七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急件应当注明时、分。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收文编号、收文时间、来文单位、来文字号、标题、密级、紧急程度、主送单位、成文日期、份数、分送范围、送出时间、办理过程、催办情况、办理结果、答复情况等。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 5 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的批办性公文,应当由文秘部门对办件认真分析研究后,提出书面办理意见报机关负责人审核决策。拟办意见应依据充分,观点鲜明,完整准确,规范简洁。涉及多个部门的办件,应当先征求部门意见,达成一致后,再提出拟办意见并附处理依据、背景材料和有关资料,报领导审批。如经协调后意见仍不统一,应当将情况如实反映,并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领导审定。需要转有关部门办理的批办性公文,由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业务部门职权范围或者有关规定,转请有关部门研办。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 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按期办理完毕。

(五)传阅。应当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阅知性公文和批办性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严格传阅范围,掌握公文去向,控制传阅周期,不得漏传、误传、横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一般公文应当定期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八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连同标题、密级、紧急程度、签发人、主送单位、成文日期、印发日期一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应当严格履行排版、校对、制版、印刷、装订等主要工序,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准确及时分发。 第二十九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普通传真机、互联网或者其他非涉密网络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或者传输涉密公文。坚持密来密往,杜绝密来明往。

第三十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机关公文材料归档范围是:

(一)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对本机关工作、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公文材料。

(二)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公文材料。 (三)本机关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公文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公文材料。 (四)其他对本机关工作具有查考价值的公文材料。档案整理应当按照“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原则。经过系统整理后的公文材料,应当定期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或者档案工作人员。

第七章

公文管理

6 第三十一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收文办理、发文办理、保密、登记、传阅、借阅、复制、汇编、归档、清退、销毁等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三十二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三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公文密级的确定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执行。确定公文密级时,应当同时按照《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确定保密期限。

公文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四条

禁止将涉密公文带入公共场所和家中;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涉密公文;禁止在低密级计算机上处理高密级公文。

第三十五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 组织阅读、传达、审议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严格限定知悉范围,并提出明确保密要求。

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由原定密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进行解密审查并决定。没有标注可公开发布的公文,公开时必须经发文机关批准,并履行保密审查手续。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六条

翻印上级机关公文需经该上级机关授权。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严格控制,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发文机关的上级机关批准。 翻印、复制、汇编涉密公文应当在机关内部或者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进行,并视同原件管理。不得改变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机关和翻印日期。批量复制、翻印的,应当重新标注份号。 汇编本应当对各独立公文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分别标注。密级、保密期限以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在封面进行标注。 第三十七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第三十八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发文机关制发涉密公文,应当明确清退和销毁要求。涉密公文使用完毕后,除留存或者存档外,应当及时进行清退和销毁。绝密级公文由制发机关负责清退和销毁。 第三十九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进行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

第四十条

需销毁的公文应当及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销毁工作机构销毁。未设立销毁工作机构的,应当到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承销单位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应当有2人以上现场监督销毁。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四十一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四十二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第八章

第四十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含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

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依照外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电报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全省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由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1997 年4 月24 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实施细则》和2000年10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云南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停止执行

第二篇:湖南省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各级机关和湖南省各级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湖南省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党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带头遵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本细则。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

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二维条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用6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在首页左上角。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虽标注“绝密”“机密”“秘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标注保密期限。未标注保密期限的公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密级和保密期限标注在首页左上角份

号下方。电报的密级标注在密级栏内。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紧急程度标注在首页左上角,涉密公文标注在密级下方。电报的紧急程度标注在等级栏内。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并用联署机关名称时,一般主办机关排列在前,其他机关按党政机关排名惯例排列。发文机关标志的字号不得大于上级发文机关标志的字号。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机关代字应当准确、规范、精炼、无歧义、固定使用,不得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代字雷同。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全称标注在六角括号内,发文。发文顺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联合上行文应当标注昕有联署机关签发人姓名.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标注,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签发人”三字与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与居左的发文字号处在同一行。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联合行文联署机关过多时,标题中发文机关名称可以省略。标题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标点符号,确需使用的,可以使用书名号、引号、顿号、连接号和括号。

(八)主送机关。全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结构层次较多时,序数应当依次用“

一、”“

(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小标题用黑体字,第二层小标题用楷体字,第

三、四层小标题用仿宋体字。公文的首页必须显示正文。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倾序号和名称。有多个附件的,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依序标注附件名称。附件名称回行时,与上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附件名称后不使用标点符号。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公文一般署机关名称、议案、命令(令)等署机关主要负责人姓名。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公文签发后,因故不能及时发文时,成文日期可以请示签发人重新确定或者由发文机关文秘部门提出意见报领导确定。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

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上行文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联合行文的,联署机关应当加盖印章。纪要不需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标注在成文日期下一行。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标注联系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十五)附件。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在版记之前,与正文一起装订。不能与正文一起装订时,应当在附件左上角标注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你、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抄送机关按上级机关、平级机关、下级机关顺序排列。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为行文机关或者其办公厅(室)。印发日期为公文的送印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标注。公文的正文与附件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标注。

(十九)二维条码。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标注在公文末页版记右下方。

第十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2012)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当由部门行文。能以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名义行文的,不以党委、政府名义行文。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再行文:

(一)国家法律法规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的;

(二)现行公文规定仍然适用的;

(三)贯彻上级公文精神.照抄照搬。没有新的具体政策措施的;

(四)当面协商或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解决的。 第十四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遇有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

全事件等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七)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可以向党委、政府行文;党委、政府部门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向其主管部门行文,不直接向党委、政府行文。

第十六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

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党委、政府的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确须下级党委、政府执行的,报本级党委、政府批转或者由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转发。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没有对口下级机构的部门和单位,就其职权范围内的具体事项,可以用“函”向下级党委、政府及其办公厅(室)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同级党委、政府,党委、政府与其他同级机关,同级党委、政府的部门,党委、政府的部门与其他同级部门、群众团体机关、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党政机关一般不与企业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

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党委、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可以向其组成单位,向下级机关和上级机关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向批准其成立的党委、政府行文,但不得向上、下级党委、政府行文。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八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第十九条

公文起草应当敞到: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经协调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起草部门应当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上级机关裁定。

(七)起草涉密公文.应当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

(八)起草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拟定紧急程度。

(九)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条

起草单位报送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代拟稿时,应当同时报送起草说明。起草说明包括行文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征求意见情况、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情况等。

第二十一条

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对发文的必要性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可行性等进行初核。

第二十二条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办公厅(室)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未协商一致的事项是否提出处理意见及依据。

(四)结构是否合理,观点是否鲜明,材料是否充实;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密级和保密期限是否准确,紧急程度是否恰当。

(五)文字、数字、计量单位、人名、地名、时间、引文、标点符号等是否准确规范。

(六)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第二十三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第二十四条

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机关负责人一般不直接签发未经机关办公厅(室)审核的公文。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五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六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紧急公文的签收时间应当明确到时、分。签收时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来文单位查询,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登记。对收到的公文准确登记收文日期、来文单位、发

文字号、公文标题、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收文份数、公文份号等信息和办理情况。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分送范围。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阅知性公文一般按机关负责人职务排序从前往后传阅,批办性公文一般按机关负责人职务排序从后往前传阅。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答复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直接答复来文单位;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办理;需报请上级机关审批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提出处理意见。

(五)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六)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七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安全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印刷厂或者符合保密要求的机关内部文印室印制。绝密级公文应当指定专人印制。

(四)核发。对已印制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检查无误后分发。

第二十八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禁止通过普通邮政、快递、普通传真、互联网或者其他非涉密网络等渠道传递传输涉密公文。涉密公文在传递过程中,各相关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其畅通。

第二十九条

在公文办理过程中,应当使用符合存档要求的书写、印刷材料。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

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第七章 公文管理

第三十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三十一条

党政机关公文应当发给组织,一般不发给个人。

党政机关公文由党政机关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防盗门窗、密码文件柜、消防器材、监控报警设备等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机要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党政机关机要文件管理人员应当为机关正式工作人员,其中,党的机关机要文件管理人员应当为中共党员。机要文件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凭资格证上岗。

第三十二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对处理涉密公文的计算机及存储介质,应当按照同等密级公文要求管理。制作、识读公文二维条码的软件、硬件产

品,应当符合有关保密规定。

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涉密公文未经批准,不得携带外出。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公文外出的,必须经发文机关同意或者经发文机关授权的公文管理机关同意。

发现涉密公文遗失或者泄密的,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处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印发传达范围;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批准。

公开发布党政机关的公文.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

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四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截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五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党政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公文进行定期清理。对修订的公文,应当及时重新发布;对撤销和废止的公文,应当及时公布公文目录。

第三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第三十七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文件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销毁工作机构或者指定的承销单位销毁,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不错销、不泄密。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三十八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三十九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党政机关公文含电子公文。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具有同等效力。电子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条

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

湖南省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细则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7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办全公厅发布的《湖南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细则》和2001年7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实施方案

王城中心学校防范和处理邪教

工作实施方案

反邪教警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关系着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抓好我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的方针政策,在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增强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认清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教育系统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促进我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调兵山,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内容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要继续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主题,以防范冒用宗教名义的邪教为重点,把邪教组织的反面案例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警示教育。其重点放在提高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上,立足于长期教育,着眼于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邪教的危害,增强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使教师克服轻视邪教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做好警示教育宣传工作。可参照的资料有:邪教宣传资料图片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宣传教育材料对师生进行教育。

(二)结合教育行风整顿,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并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政教处要开展丰富多彩而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

(三)警示教育要与建设“法治校园”结合起来,要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和深化教育效果。

(四)对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要形式多样,各学校要结合班队活动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特别是要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鼓励学生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取得成效,学校成立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裴志鸿

副组长:顾宗宏唐鑫基

组员:各班班主任 、任课老师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今年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成立反邪教警示教育领导小组,以便组织和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

四、办法步骤

学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学校对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进行部署。二是召开会议对我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作出部署,并成立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抓好学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三是对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集中教育。这一阶段是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学校要积极开展反邪教教育宣传活动,结合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警示教育活动。一是要通过板报、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二是要通过专题讲座、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图片、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学校要至少举办一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专题讲座,使师生受教育面达到100%。三是开展好警示教育,将其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同时,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警示教育内容。四是要组织开展好特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有效渗透思想教育。五是要做好学校教育向社会的延伸,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内容,开展 “小手拉大手”活动,做好对家长和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学校要及时对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积极做好上级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学校要层层动员,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深化认识的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对待这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切实加强组织工作。学校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维稳和防控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档案管理体系,规范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管理模式。保证必要的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经费。要确定责任领导,具体负责工作开展,切实把这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体作战的态势。

(三)学校要认真安排和开展好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总结。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要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走过场。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力求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第四篇:2012年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实施方案

昌宁县第三中学2012年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昌宁县人民政府防范邪教问题办公室和昌宁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抓好我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的方针政策,在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增强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认清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教育系统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促进我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取得成效,学校成立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长:杨子安

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罗国海

副校长、支部委员

杨黎明

副校长

施赵富

副校长、支部委员

员:徐

超、段金舜、字唐梅、董钻文、王

云、林绍钦、左建英、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成立反邪教警示教育领导小组,以便组织和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

三、主要内容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要继续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主题,以防范冒用宗教名义的邪教为重点,把邪教组织的反面案例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警示教育。其重点放在提高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上,立足于长期教育,着眼于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邪教的危害,增强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使教师克服轻视邪教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做好警示教育宣传工作。可参照的资料有:《反邪教警示教育宣讲提纲》和碟片《反对邪教,警钟长鸣》等。学校充分利用好这些宣传教育材料对师生进行教育。

(二)结合教育行风整顿,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并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政教处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

(三)警示教育与建设“法治校园”结合起来,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和深化教育效果。

(四)对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各学校结合班会活动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特别是要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鼓励学生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

四、具体步骤

学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学校对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进行部署。二是召开会议对我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作出部署,并成立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领导小组,抓好学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三是对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 第二阶段:集中教育。这一阶段是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学校积极开展反邪教教育宣传活动,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警示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板报、专栏、校园广播、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各班出1—2期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宣传黑板报。二是通过专题讲座、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图片、VCD光盘、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举办了一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专题讲座,使师生受教育面达到100%。三是开展好警示教育,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同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警示教育内容。四是组织开展好特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有效渗透思想教育。五是做好学校教育向社会的延伸,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内容,开展 “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活动,做好对家长和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学校要及时对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积极做好上级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五、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学校要层层动员,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深化认识的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对待这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切实加强组织工作。学校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维稳和防控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档案管理体系,规范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管理模式。保证必要的防

3 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经费。要确定责任领导,具体负责工作开展,切实把这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体作战的态势。

(三)学校要认真安排和开展好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总结。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要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走过场。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力求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昌宁县第三中学 2012年12月9日

第五篇:舍屯医院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实施方案

为维护医院的和谐稳定,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止邪教组织向我院渗透,危害全院干部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幸福生活,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县卫生局《关于认真做好全县卫生系统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通知》,确保各种时期的防控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我医院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以防控工作为主线,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创无”工作为载体,强化措施,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严密防范控制措施,依法严厉打击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反邪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加强对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舍屯医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的领导小组 。

长:王刚 副组长:杨世旭

员:陈玉峰

张保国

李景全

张振涛

李春燕

信息员:张保国

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负总责,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把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半年研究一次工作,每季度督导检查一次工作,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并进行通报。把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作为维护医院政治稳定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到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的重点内容,认真开展定时排查、教育转化、反邪教警示教育、防范管控、深挖打击、宣传揭批和队伍建设工作;确保全院范围内实现“四无”目标,即:无邪教人员进京赴省到市到县非法滋事,无邪教人员利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装置、通讯手段进行反动宣传,无邪教人员聚众串联、会功、制造事端等恶性事件发生。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1、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各科室、部门、要利用院周会、科室早会、职工大会、党员学习的机会,对本科室、本部门的党员干部和职工进行系统的反邪教警示教育。

2、利用宣传栏、橱窗、横幅、标语、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宣传,积极组织人员撰写揭批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的文章,向有关媒体投稿。

3、通过组织观看反邪教宣传片、讲解反邪教和防控邪教相关知识等形式,加强对全院干部职工反邪教和防控邪教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邪教的危害性,并向家人和亲友及住院患者进行宣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远离邪教,合法信教。

4、以“五防”(防邪教组织聚众闹事,防攻击卫星,防破坏广播电视播出,防境外反宣传渗透,防极端暴力恐怖事件)为重点,完善防控机制,构筑防范网络,落实防范措施,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对不放心人员实行严密控制。

四、工作要求

1、医院和各科室、部门签订政治责任书,明确责任人,结合实际制定管控措施、帮教方案和防范预案;建立、完善和落实帮教、管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把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摆上位置,及时将上级的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有关指示精神传达到全院干部职工,并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年末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2、坚持不懈地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建立反邪教工作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推进警示教育进医院、进科室、进家庭,入脑入心,自觉抵御邪教侵蚀渗透。

3、各科室、部门帮教、管控组织健全,人员措施落实。认真抓好每月排查分类,及时掌握本科室、本部门是否有“法轮功”及其他邪教重点人员情况,发现情况,立即报告,对重点人员组织开展经常性、有效果的管控帮教工作。

4、认真落实落实信息上报制度,重要时段和节假日定时排查报告制度,加强与县卫生局反邪教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和县政法委联系,沟通信息、掌握情况,及时上报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做到不误报、迟报、瞒报,为处理提供最佳时机。以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特别是国庆)期间和各敏感期间为重点,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及时获取预警性情报信息,将各种突发事件有效控制、果断处置在萌芽状态、初始之时,坚决实现“零进京、零聚集、零插播”和“无在当地影响恶劣的事件、无重大恶性反宣案件、无团伙活动事件”的目标,确保安全稳定。

五、严格责任追究

各科室、部门对处理“法轮功”及其他邪教问题工作不重视,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责成限期整改;对科室和部门内发现邪教分子渗透、造成科室和部门人员参与邪教活动,没有及时上报或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制止转化,发生重大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反邪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艰难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警觉。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实现全院无邪教组织,无邪教人员。

2014年1月16日

上一篇:岗位调整申请书怎么写下一篇:古诗词串烧却很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