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2022-05-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患者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不改变专业中心主义的医改理念,医改很难改好!2011年末,河南、安徽两地发生丙肝聚集性感染事件。据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发现的丙肝阳性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一家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这一事件再次敲响患者安全警钟。

第一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美发布十大患者安全问题

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永恒主题。2015年4月,美国紧急医疗研究机构(Emergency Care Research Institute,ECRI)发布了最新《医疗卫生机构关注的十大患者安全问题》。这是该机构自2014年以来第二次发布此类报告。

该报告中所列的十大问题是该机构研究的结果,其研究基于其搜集到的患者安全事件报告、一些研究的热点以及提交给他们的根因分析结果。

这个报告中的问题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每个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视本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可参考ECRI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而思考改进的良策,做到对患者安全问题的持续改进。

警报危害

警报设置及响应不完善。近些年,大部分关于警报危害的文献都集中于警报失效这种情况,当太多警报存在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ECRI建议大家不仅要注意警报失效这种情况,也要注意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患者处于危急状态而警报却没有响。而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应归因于医院的警报设置不合理。

ECRI指出,医疗卫生机构内应该设置在不同情形下的个性化警报。比如说,在儿童ICU和成人ICU中所涉及的警报设置应该是不一样的。关键是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规定谁在什么时候可以改变原有的警报设置。 ECRI在其编制的《2015年医疗技术危害名单》《警报安全手册》和《警报安全工作薄》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信息数据完整性

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s)和其他医疗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错误或丢失问题。

ECRI指出过,医疗信息系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如协助临床决策的制定、加强医疗人员间的沟通等。但是如果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不完善的话,信息技术同样可以产生风险。事实上,数据完整性的问题在纸质病历时代就存在,但是由于现在的EHRs的扩展性更好了,因此出错的概率也更大了。而医疗卫生机构要做的就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正确,这样我们花在那些电脑上的钱才没有被浪费。

ECRI指出了这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患者的信息出现在了其他患者的病历中、数据丢失或延迟、医疗设备之间的时钟不同步、默认值设置错误,或某字段填充错误、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中患者的信息不一致,以及复制、粘贴中出现的数据错误。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ECRI建议,要鼓励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尽可能报告所有关于信息系统的问题,包括尚未造成任何伤害的问题和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而当我们在讨论出现的问题时,我们要积极考虑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包括信息系统。

应对患者暴力事件

患者暴力事件会发生在各级医疗场所。ECRI指出,在急诊监护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往往缺乏行为健康方面的培训,从而会出现行为失当的现象,进而导致患者暴力事件的发生。根据一家医院的数据,平均每天至少有15起患者暴力事件要应对,而在如此高频率的暴力环境中,医护人员根本无法安心工作。

ECRI建议,针对医院内存在的患者暴力事件,医院管理层首先要意识到患者暴力的存在,训练员工“降级策略”(de-escalation strategies)。这是一个应对患者暴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增强员工工作的安全性、减少胁迫的发生并鼓励员工积极应对暴力,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此外,医院还应该在整体上建立安全保障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囊括各级风险的控制,包括每个角落的各种纷争,从言辞激烈的威胁行为到情绪激动的短时矛盾。

减小患者暴力相关风险的第一步是医疗机构要认识到该风险的存在。医疗机构领导、管理层和各级临床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以确保这些脆弱的患者能得到治疗,同时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是安全的。

用药错误

静脉输注管路的混乱可导致用药错误,包括错误的施药、错误的速率、错误的剂量、错误的输注位置,其中一些错误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针对这个问题,ECRI建议,在连接输注管路前,要理清它连的到底是什么药;将不同药物的输注管路放在患者的不同侧;始终将管路放在正确的位置;在管路上贴上药物的标签;如果一个输注管路太难连接,那就不要连接了。

此外,输注管路连接的错误还会发生在将输注管路连到其他泵上的情况(比如连在了肠内营养泵上)。新的接头标准会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但是并不能避免所有的误连接。就算新的标准实施了,所有输注管路的连接头还是一样的,这样还是会发生连错的情况。ECRI建议可以使用海报、标语等形式提醒医护人员要防止误连接的发生。

药物整合相关的医疗协作事件

入院时药物整合就很难正确地施行,除非患者或者家属所带的用药记录完全正确。当患者入院以后,一些医生为了处理患者的突发状况,就会停掉他之前吃的部分或全部药,并开具新的处方来帮助他度过急性期。但是当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以后,医生就要重新审视患者的用药状况了,决定是否给患者开具新的处方,并考虑患者是否要服用之前的药物。当患者出院时,顺利进行药物整合的关键点在于,在患者准备出院时,他们应该正确用药,并且医生清楚这些药一起吃下去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ECRI建议,在患者出院时,不能仅简单打印他要服用的药物清单,还要仔细检查,避免剂量错误等问题的出现。此外,一些EHRs允许单人操作进行药物整合,这就意味着该操作者必须保证所整合的药物和剂量完全正确才行。当患者转至护养院或下级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时,要在本次出院和下次入院时都要做好药物整合,这样才不会出问题。而患者的出入院过程也应该有完善的管理。

独立双查对失败所致的安全事件

对于高警讯药物,目前还存在关于独立双查对的论战。双查对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操作者的独立性。作为第二位查对者,应该完全独立地检查前一位查对者告诉的每一项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份信息、疾病指征和适用性、药物或血液类型、剂量、输注的速率和管路。

此外,医疗机构还必须决定哪些过程需要独立双查对。而真正需要双查对的可能是对患者短时内造成重大伤害的过程,并且要独立、仔细地进行。系统问题也是我们考量的一个因素,如果医院规定了独立双查对的项目和程序,但是第二位查对者却总是缺岗,那么就可能会暂时避开或者干脆就直接跳过了双查对这个过程。

那么,医疗机构怎么来判断他们做的双查对是不是真正独立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现场检查并确认。尽管在独立双查对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机构(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称,独立双查对可以减少95%的错误。“如果我们真正那么做了,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很多错误。”ECRI指出。

类鸦片药物相关安全事件

近年来处方中使用的类鸦片药越来越多了,这样就增加了类鸦片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处方医生应该接受关于类鸦片药物使用及后果的相关培训。预防此类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合理开具处方。“我们应该问自己,患者真的需要类鸦片药物吗?”ECRI指出,“很多时候类鸦片药物并不是我们的首选。”对于药物耐受和非耐受患者,也应该开具不同的医嘱,包括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剂量。

医院内的员工应该接受关于镇静监护的培训。帕赛罗类鸦片药物镇静评分(Pasero Opioid Sedation Scale)就是一个用于类鸦片药物镇静作用监护的工具,在家中或其他非医院的医疗环境中,患者和给药者都应了解类鸦片药物的保存和处置方法。在研究类鸦片药物的安全事件时,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要查看他们的不良反应数据库,也要使用一些不良反应警示数据。

内窥镜和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不充分

内窥镜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不充分同时跻身于2014年《10大患者安全问题》和《10大医疗技术危害》中,2015年再次榜上有名。由于可重复使用设备的清洗、消毒不彻底而致传染性物质转移所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根据美国联合委员会在2013年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迫切危害生命”事件与医疗器械的不彻底清洗、消毒有关。

医疗机构内每天要清洗、消毒成千上万的手术器械。这些器械都很难洗,而且需要很多步骤来进行清洗和消毒。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都需要正确操作。任何时候如果清洗、消毒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发生改变,比如换了清洗剂、消毒剂或者清洗刷,都要考虑这一改变对整个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

患者转运安全

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至另一个,或者在院内转移时,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风险。此外根据患者的需要,也会对随患者转移的护士和运送者造成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运送严重患者的安全性,运送过程需要由专业的护理团队陪同,并且要有呼吸设备支持。运送过程和之后的交接要有专门的正式文件进行规范。患者的转移是一个整体过程,其中有多个环节,如果在任一环节不够谨慎,错误就会发生。

ECRI建议,各机构的患者安全事件报告系统都要注意患者转移相关的安全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我们才能发现制度、程序和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发现需要重新评价和改进的其他问题。

ECRI强调患者的转移需要重点考虑:找出患者最常转移的科室等医疗环境,并了解和其相关的安全风险;建立运送团队确立的标准;确保患者运送过程中的设备是完好的;确定运送过程中可能所需救护人员的培训、经验和级别;制定并实施患者转移过程中医护团队、运送人员和接收人员间沟通的方法及交接清单。

体重单位“磅”和“千克”混淆

计量单位混淆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医院,在任何有计量单位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尽管该问题对于成人来说产生的误差更大,但是孩子和老人对用药剂量的错误更敏感。对于高警讯药物的过量使用就更严重了。

要消除这个错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使用‘磅’来计量体重”。但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医疗机构首先应该浏览其安全事件报告系统。但是你仅从这些报告中可能不会得到全部信息,因为报告的人不一定会说出事件的真正原因是弄错了计量单位,要想得到真正的原因,还得去进行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当我们提及‘那个患者’的时候是缺乏人情味的,因为我们说的是另外一个人,是一个我们进行治疗的客体而已,而且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有一些坏的事情发生在这个客体上。但是,我们也曾是或者将来也会是‘一个患者’,”ECRI中的患者安全分析师/顾问Rossi说:“如果我们自己是患者,我们会怎么做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呢?我们怎么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我将怎么避免这些安全事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呢’?”

作者:艾慧坚 肖明朝

第二篇:科技巩固患者安全

不改变专业中心主义的医改理念,医改很难改好!

2011年末,河南、安徽两地发生丙肝聚集性感染事件。据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发现的丙肝阳性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一家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这一事件再次敲响患者安全警钟。

阻止医疗差错

在管理学和法学上曾有一项惊人的发现大多数(约80%)的医疗差错,并非由医务人员的个人过失或某一医疗小组的行为所导致,而是那些错误的系统、流程和各种系统因素造成的,它们诱导人们犯错误,或未能采取应有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这项发现也促进了患者安全科技的诞生。

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1999年在《孰能无过:构建一个更安全的卫生体系》的报告中建议,阻止医疗差错的最好办法,是重新设计各级医疗保健系统或体系,使个人犯错更难、更易做正确的事,以预防患者安全事件。这里所谓的系统或体系,既指一国或一地的医疗服务体系,也指一所医院及其各组成部分,如手术室、产房和药物管理系统。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的这份报告,无疑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迄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从卫生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患者安全事件,采用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防范各种患者安全事件。

例如,为了预防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一种可预防的、医院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和医疗纠纷的缘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疗中心和埃默里大学医院基于质量改进的倡议,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发布了《防范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一种有效的质量改进指南》;为了改进妇产科患者安全,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制定了“临床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的应用”——临床治理第二号忠告;为了避免手术器物遗留患者体内,美国洛杉矶Surgi Count Medical,Inc,医药公司研发了一种“安全性海绵条形码手术海绵计数系统”。

防范医疗差错≠患者安全科技

患者安全科技,是研究患者安全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运用从工业和商业领域习得的生产经营安全上的经验教训,采用创新性技术和管理方式,防范患者安全事件,增进患者安全。创新性技术,如自动化药物调剂装置(机器人)、计算机化药物利用审核工具、电子处方、床边移动计算技术和临床风险评估技术等。创新性管理方式,如按绩效(安全)付费、筛选患者安全评估指标、评选患者安全优秀奖医院和患者安全立法等。

患者安全科技,虽侧重于研究如何有效地报告、分析和预防医疗差错,但其内涵和外延比我国传统的医疗差错研究理论上要深刻得多、范围上要宽泛得多、技术上要新颖得多。

我国在医疗差错的分析和预防上尽管存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但这些文献反映的仍然是防范医疗差错的管理经验,传递的仍然是传统医学和(或)过失责任法分析的信息,理论陈旧、技术落后。患者安全科技奠基于系统理论与工程学、工效学、循证医学、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方法论,着眼于安全的医疗系统的建设。两者存在质的区别。

根据南澳洲医院“事故管理系统”的定义,患者安全事件可分为十七大类百余种。

“患者安全事件”这一概念,突破了我国医疗事故、医疗过失和医疗差错的传统分类方法,几乎涵盖了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所有类型的侵权事件。例如,医疗器械设计不当属于产品责任问题。在医院跌倒,可能属于《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调整范围:“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生物、化学、辐射等污染危害,依具体情节可归入环境污染责任或高度危险责任。建筑物和附属设备、装置功能不足,可能属于物件损害责任问题。

患者安全事件及其分类方法的引入,必将给我国医疗质量管理和医事法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促成医疗质量管理和医事法新体系的建设。

革新观念

我国对于医疗差错以外的其他患者安全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性和防范措施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近几年,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对患者安全问题的重视,国内虽然开始强调患者安全管理,但采取的方式、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经验管理,离科学管理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主管部门的态度暧昧。卫生部至今只接受医疗安全的提法,不愿接受患者安全的概念、理念。这有据可查:2010年2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服务”。这显然是一种专业中心主义而非患者中心主义的医改理念。患者安全概念上比医疗安全更周延、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利于保护患者权益。可以断言,不改变专业中心主义的医改理念,医改很难改好!

二是患者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国际上对患者安全的研究,以系统理论为科学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基本方法,以信息技术和循证医学为基本手段,临床医学、临床药学、临床流行病学、医院建筑与装备、卫生经济学和医事法学等领域的专才广泛参与。而我国多学科高级人才极度匮乏。更重要的是,我国从政府到民间,从医院到医药企业,普遍缺失患者安全文化建设不仅尚未形成患者安全文化氛围,而且缺少患者安全技术文化。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建设一个更安全的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也不利于广泛增进患者安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黄清华

第三篇:社区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分析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体各器官的特殊性决定了用药的特殊性,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用药相关知识和用药行为,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用药水平,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用药安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将成为我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对象广泛,其中较易出现安全差错的多为老年人。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体各器官的特殊性决定了用药的特殊性,老年人常多病共存,社区用药情况很普遍。基于社区用药的特殊性,用药安全值得特别重视和关注。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用药相关知识和用药行为,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用药水平,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1 影响老年人安全用药的因素

1.1 自身因素

1.1.1 人进入老年期后,身体各系统功能不同程度下降,肌肉组织相对减少,脂肪占体重的比例增加;机体的总水分,特别是细胞内液减少,体重及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心输出功率下降,肾脏逐渐萎缩,肾血流量呈直线下降,肝脏缩小,肝的解毒能力下降。这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均有影响,并对药物敏感性增强,用药期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年龄越大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就越大,而且临床表现也趋于严重,持续时间长,治疗恢复也较困难,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1.2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用药依从性差,常常忽视规范用药造成漏服、误服、忘服或不按规定时间服药,达不到原先的治疗效果或造成不良反应。这也是引起社区老年人用药安全事故的一个常见原因。

1.1.3 老年人对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等知识缺乏,当身体不舒服时会根据经验自行用药.常常出现药物配伍不合理,不良反应增加。

1.1.4 有些老年人家中长期备药,药物由于保质期有限或由于没有按照药物的保管要求导致药物变质、失效,服用了变质药物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

1.2 药物因素

1.2.1 老年人对一些水溶性药物如青霉素、吗啡等,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给药时易形成较高血药浓度。肥胖的老年人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药物如安定、巴比妥类,作用时间延长易造成蓄积中毒。

1.2.2 由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主要从肾脏排泄的药物的排泄时间显著延长,如安定,20岁的年轻人排泄时间为20小时,80岁老人则延长为90小时,药物排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中毒的发生。

1.2.3 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多种疾病,用药种类多、数量大,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有些老年人常用缓泻剂等,也可使药物吸收减少。

2 安全防范措施

2.1 严格掌握适应证

针对主要疾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遵循以最少种的药物、最低的有效剂量,达到最有效的效果。既要考虑到疾病的性质,又要考虑到器官的功能状态,恰当地选择药效可靠、作用温和的药物,排除禁忌证。联合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每一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

2.2 注意控制用药剂量

老年人用药剂量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的原则,逐渐增加到合适的剂型。一般来说,≥50岁者的药物使用应随年龄而减少,对一些安全范围小的药物,使用时剂量应作进一步的调整,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体现个体化给药的原则。

2.3 教患者如何正确的使用药品

医护人员应当教会教患者如何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品:购买OTC药时,患者要明确自己是什么病症,应选用哪种药,再去药店购买,否则应去医生处就诊,开处方。比如同样是患胃病,是胃炎、胃溃疡还是消化不良,不同原因的胃痛,用药就不一样,如果自己不能确定是哪种病症,就应该先去医院诊断。

2.4 用药知识的指导

定期组织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对老年人认识、掌握用药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老年人患病及服药档案,定期发放安全用药手册,做好用药专题的宣传板报,邀请专家作关于常用药物如降血压药物、心血管药物的专题讲座,医护人员不定期进行家访或电话访谈。指导老年人改变不良的用药方式和行为习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接受能力减弱,应耐心详细讲述,建立安全用药的咨询电话,解决老年人的用药问题。同时,应加强家属、子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正确保管药物,指导老人按时、按量正确用药。

2.5 根据老年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用药依从性差,常常忽视规范用药造成漏服、误服、忘服或不按规定时间服药等情况,医护人员应向老年人和家属说明具体用药时间和剂量,在药物包装上标明以提醒按时用药。

有對于家中长期备药的老年人,医护人员应告知正确保管药物。老年人对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等知识缺乏,当身体不舒服时会根据经验自行用药.常常出现药物配伍不合理,不良反应增加。医护人员应向老年人宣传安全药物知识,告知其不要随意自行服药,要严格遵医嘱做到安全服药。

2.6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是经济问题,所以要对老年人进行放松指导。对老年人采取优惠措施,社会给予老年人用药的支持,多多对其家人进行沟通协调,以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便于老年人进行用药治疗。有些老年人对用药有一定的恐惧,社区医护人员应想办法在老年人用药前先给老年人一些患有相同病情且用药成功的例子,让老年人相信药物冶疗有一定的用处。

参考文献:

[l] 张仿灵.老年用药特点[J].中国乡村医药,1997,3:4-8.

[2] 王怀量.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20):7.

[3] 赵敏.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J].基层医学论坛,201l,15(1):48-49.

作者:李晓勇

上一篇:国际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科研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