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师生的作用

2022-09-23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 大到名著, 小到商品说明, 阅读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一句话, 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 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语文课本为凭借,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 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 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 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 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 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 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1 动口

古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动口就是让学生根据课后的练习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 反复阅读, 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不懂的问题要及时主动提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动口。比如, 写景的课文, 作者是怎样选取角度的, 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按照怎样的顺序, 将景物写具体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来。

2 动手

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信息才能得到反馈。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 思维才能得到拓宽。

3 动脑

“学”与“思”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 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思维才能不断地发展。因此, 教师要认真备课, 要因人而异设计好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教师应当具备两个基本素质

3.1.1 要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底蕴

小学语文教师同样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处理教材是否恰当, 对一些关键问题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也是建立在这些方面之上的。一篇课文, 看起来简单易懂, 但是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 没有整体感, 不能做到高层建瓴, 游刃有余, 也就无法深入浅出地把握住课文的关键所在。他就会把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 影响教学效果。

3.1.2 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勇于吃苦的探索精神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要相信你的学生具有做学习的主人的能力, 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 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不能抑制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是教师无法取代的, 只有靠学生自己在读写实践中逐渐转化。教师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实践联系起来, 起一个桥梁作用。

3.2 把握“三导”,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2.1“导”有目标

进行阅读教学, 一定要多读少讲, 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无边际地发问, 乱撞乱闯的现象, 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读书的要求。比如, 写景的文章, 既要读出景物的美好, 还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 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 要感悟人物的形象, 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师的指导, 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 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之中, 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论“自读”、“导读”、“品读”、“熟读”中的哪一个环节。学生由于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 总会出现课堂提问漫无边际、有的滞后、有的超前、提不到点子上的现象, 这时就很需要教师“扶”一把, 把学生“导”到课文中来, “导”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来, 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 让学生盲目地“主体”, 课堂教学就迷失方向, 将全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3.2.2“导”有层次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层次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训练朗读, 提高阅读能力。如在以读为主的课堂中, 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再读课文, 进一步理清课文的层次。比如, 《东阳·童年·骆驼队》一文, 作者围绕着童年生活, 写了哪几个片段;精读课文, 再次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 感悟语言, 体味真情;还比如《东阳·童年·骆驼队》一文, 学生在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把握后, 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针对这个问题请学生选择重点部分进行朗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 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吃力的感觉;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2.3“导”有方法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让学生由变被动变主动, 由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上来。如《晏子使楚》讲述的是春秋末期,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出发点却不同, 前两次是针对晏子身材上的缺陷, 后一次直指齐国。课文中有三次写到楚王的笑, 第一次是初见晏子,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的回击, 他无言以对, “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这三次笑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是轻蔑, 第二次是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是笑里藏刀。这样一来, 让学生在同中求异, 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 阅读是学生学习理解语言, 有效地学会阅读的方法, 学会怎样去读书, 掌握独立阅读的本领, 吸取知识, 提高认识, 发展思维, 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已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和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

摘要:阅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所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已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和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上一篇:论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的互联与作用下一篇: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