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下我国新能源保险的发展前景——以光伏发电保险为视角

2022-09-12

1 引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相对于我们传统应用的能源, 新能源更加环保安全可持续, 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无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而其发展利用过程中的高风险性恰恰需要保险为其“保驾护航”。

2 我国发展新能源保险的意义

以新能源保险中的光伏发电保险为例, 来探讨新能源保险发展的必要性。

2.1 光伏发电保险的产生及其发展

光伏发电保险主要针对光伏发电站, 即对利用太阳能光伏面板发电的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转嫁。但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 保险在其中的运用时间较短。

2008~2010年, 国内以光伏产业的组件生产出口作为主营业务。我国厂商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得到了商机, 大量购买一年期的质量保证保单来应付海外买家对产品质量保障的要求, 这使得厂商的信誉及买家的权益均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2010~2012年, 国外出现了25年期的光伏组件功率保险产品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Power Guard公司联合开发) , 但由于技术有限且缺乏相关经验数据, 产品存在着许多缺陷, 而我国厂商为了巩固在海外市场的地位而进行投保。在2012年10月, 国内推出了首个光伏组件25年期保险产品, 解决了大多数厂商面临的困境。

2013~2014年, 欧美国家对光伏产业的反倾销调查争议对光伏发电保险的需求量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 国内首次推出与光伏电站运营损失有关的保险产品。

2015年, 全球的光伏市场规模达到5000多亿。日本、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都把光伏作为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 国内相关的保险产品也迅速兴起。例如, 安邦财险推进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综合运营险, 使其成为第一家承保发电量的保险公司。

2016年, 苏美达能源与鼎和财产保险、德国莱茵公司合作, 开展国内首例光伏电站发电量保险合作。与此同时, 国内保险机构纷纷踏入光伏发电领域。我国“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 要通过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 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到2020年底, 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 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 分布式光伏6000万瓦以上, 光热发电500万千瓦。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 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工程。随着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 光伏保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7年, 国家能源局发起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保险在安徽阜阳迎来首单。同年, 光伏装机数量大规模增加, 仅仅在上半年装机总量就达到了2400万千瓦, “十三五”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2.2 光伏发电保险对我国新能源保险发展的启示

光伏发电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很好的映射了新能源保险发展模式的前进方向。新能源保险可借鉴光伏保险的三类产品——传统型、创新型、综合型产品来进行发展。

从传统型保险产品来看, 主要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质量保证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等。承保光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意外事故所在造成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正处于新能源企业的初级发展时期, 设备运输、安装运行、技术操作均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因此, 货物运输保险、建筑安装保险等险种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创新型保险产品来看, 新能源产业在进入发展中期后, 某些传统险种无法覆盖的特殊风险必定会逐渐显现出来。保险公司可根据已得到的经验数据, 针对特殊风险设计产品, 例如制造商保证保险、碳交易一切险、能源天气指数保险、新能源不稳定保险等。

从综合型保险产品来看, 这种发展趋势应建立在新能源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稳定的基础之上。将传统险种融入其中, 也会另有特殊的条款规定针对特殊的风险事项。在国外的新能源保险市场中多以综合型的保险产品为主, 设备运输、开发运行、设备维护、产品质量以及特殊风险都包含在内。而以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综合产品的普及阶段。

3 我国新能源保险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

3.1 光伏发电保险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市场中, 光伏发电保险历经30多年, 欧美国家对光伏发电保险的开发利用处于领先水平,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 免赔额较高, 保额不足, 赔偿标准不合理, 等待期较长等问题。

就光伏企业而言, 对保险的认识不充分。在发展初期, 资金有限, 企业尽可能将资产投入到生产规模的建设中, 以提高利润为首要目标, 忽视对风险的管理。

就保险企业而言, 发展滞后, 技术不足, 险种单一。我国的光伏发电保险起步较晚, 缺乏对相关案例经验数据的搜集, 统计资料不足, 无法针对特定风险项目进行出险率及赔付率的准确计算, 导致对险种的定位模糊。

就政策机制而言, 缺乏相应的有效发展牵引机制。我国的光伏产业开发商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但在欧美市场中, 项目融资是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由于投资回报企业的项目收益直接挂钩, 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的企业更加受到青睐, 使得保险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而在我国融资过程中, 银行并不以风险管控为条件。

3.2 我国新能源保险自身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

与光伏发电保险反映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极其相似。新兴的新能源企业发展观念存在问题。风险意识淡薄, 对保险的认识不充分, 资金有限是大多数新能源企业的现状, 造成了投保率低、自担风险高的状况。

保险业自身存在问题。新能源保险发展滞后、对风险的分析能力不足、保险产品与风险不匹配。没有收集充分的数据资料进行风险估测体系建立, 无法确定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平均损失成本, 加之赔付率较高, 也降低了保险公司对新能源市场开发的热情和信心。

政府相关的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 导致保险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缺乏引导新能源保险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明确目标, 使得企业与保险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另外, 政府对保险企业介入新能源领域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 保险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 导致企业在选择保险产品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

4 我国新能源保险的发展对策及前景分析

4.1 我国新能源保险的发展对策

第一, 就新能源企业而言, 应加强保险观念, 主动进行风险管理。同时, 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内部监管, 强化风险意识, 定期检修设备, 进行风险管控知识学习, 加强对保险的重视。

第二, 就保险行业而言, 应建立与新能源行业共享的数据交流平台, 完善数据共享机制, 以此平台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 为费率的合理厘定及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与保险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平台、国内外保险企业间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若都能实现, 将会为我国新能源保险市场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越。

第三, 就国家政策及机制而言, 制定新能源发展的目标, 进行市场发展规划。同时, , 保持制度跟进, 扶持为主的策略, 加大对新能源保险的发展引导。尽快完善监管体系,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适当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市场的发展管理机制, 结合我国市场特色加以运用。

4.2 我国新能源保险的发展前景

我国对新能源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 对光伏产业的大力扶持, 提出在建设集中式的光伏电站的同时全面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 这将是新能源运用走进我们生活的良好契机。待分布式光伏电站真正得到推广而应用于每家每户时, 可想而知, 这将为光伏发电保险带来多么大的发展机遇。新能源保险也是如此,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必将成为未来保险行业的又一大支柱产品。

摘要:随着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地位不断提高, 以及保险法的修订和完善, 保险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目前, 全球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即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但研发及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巨额损失成了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因此, 新能源保险应运而生, 如何将保险与新能源的发展紧密融合也有待深思。本文以光伏发电保险为视角, 对我国新能源保险的发展略作解读。

关键词:新能源保险,光伏发电保险,高风险

参考文献

[1] 巩婷婷.对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5 (6) .

[2] 杨歌.多举措助力光伏行业扩大融资规模[J].电力系统准备, 2015 (11) .

[3] 马彦强.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前景及面临的问题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1)

[4] 张孝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2017 (21)

上一篇: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下一篇:崇明北沿圈围工程夹泓围堤龙口涮深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