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022-07-24

第一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移动基站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类 别 内 容

关 键 词 GPRS 移动基站 用电 采集 管理

摘 要 本文讲述如何应用RS5011G组建移动基站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一、概述:

一直以来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用电管理普遍不太重视,电费结算主要依靠工人抄表和电力局直接划帐的方式,但实际上基站用电的成本及相关费用支出已经成为公司十分重要的成本支出,每年费用逐年增加。由于基站分布广、供电来源多元化及用电现场的多样性,加之日常对用电成本的管理依据是按电度表的示度电量据实结算,用电现场的电表是电费结算的唯一依据,而它在用电管理中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及存在的诸多问题都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手段进行监督,给用电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移动公司加强基站用电管理,实现节能降费将成为今后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建立一支敬业可靠的管理队伍外,更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能对电表实施远程数据采集、抄收、监测的用电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分类整理,形成相应的管理报表,同时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以达到节能降费的目。

目前的基站用电监控情况

移动通讯公司的蜂窝网基站数量大,分布面广,安装位置分散且情况复杂。基站大多是租用民房,有些电表由电网公司安装,有些电表为业主安装表的类型非常多,既有感应式电度表,也有电子式电度表,还有IC卡电表。由于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移动公司需要派专人经常抄表检查。采用人工抄表监控有如下几个问题特别突出:

1.出现供电故障无法及时得知

基站内采用三相供电,有时会出现缺相、三相不平衡、电压偏差超标甚至停电等各种各样的供电故障。这些故障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基站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不能及时发现抢修就有可能使基站设备停机造成通讯故障甚至损坏设备,导致严重的损失。 靠人工监控根本就无法及时发现上述的故障。

2、非电力供电基站电费失真 除电力供电基站外,有很大一部分基站都是采用出租房屋方提供的电源,因场地条件限制,许多电表安装无法规范,可人为私自改动电表或私接电源窃电的机会很多。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此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光靠现有的管理手段,既使有人改电表或窃电,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知道。

3、人工发电时长统计管理混乱

过去,每个基站的常规用电数量、基站突发性断电人工发电时长及电费等数据都靠人工进行统计,其最大的弊病是方法落后、统计随意性大和数据不精确。随着基站代维方式的引进,代维单位到基站发电的次数、发电起始时间、人工发电总时长及该支付给代维单位的路费、人工发电费等数据无法核实,造成很大浪费。

4、私接基站电源窃电

现在所有机房都是无人值守机房,正好给窃电分子有机可乘。加之大多数人对窃电行为的严重性意识不足,认为窃电不是违法犯罪,移动有钱对这点小钱不在乎。另外窃电者的窃电手段普遍都比较高明,不通过技术的手段是很难抓到窃电者的。利用私接电线的手段进行窃电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样的问题基站现场电表读数是无法真实反映基站实际用电情况的。

5、IC卡电表余额为零时会造成长时间停电的故障

电业局安装的电表有很多是IC卡电表,这些电表当卡内余额用完之后就会自动停电。由于基站长期无人值守,人工抄表监控又不能天天监控,对于IC卡表余额不足的提示无法及时知晓,基站的备用电源仅够4小时之用,如果不及时发现,常常会发生停电事故。不仅如此,如果备用电池组电量过度耗尽将导致电池组的永久性损坏,给基站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威胁。

6、对于基站的耗电缺乏系统的统计资料

由于人工抄表时间不固定,不能进行日抄表,因此很难建立起系统的用电统计资料。这对于移动公司采取节约基站用电措施,系统性地安排IC卡充值非常不方便。导致工作人员疲于奔命。

7、效率低下、效果不好、劳动强度大

由于基站的分布特别分散,不集中,而且都在楼宇顶层上,特别是在郊区更加分散,抄表的效率极其低下。一个抄表员平均每天仅能够抄15个表,每个抄表员每月以22天计算仅能抄录330个表。4000多个基站至少需要15名抄表员。正常情况下,监控人员不可能这样满负荷地工作,因此至少需要20~25名工作人员。

即使如此每个月每个基站也只能检查一次,对于突发的供电不正常等情况完全不能应对。除了要抄表之外抄表员还要负责检查IC卡表是否余额不足、IC卡充值、是否有偷电情况发生、是否供电不正常等等。这些工作有些技术性很强,不是一般的抄表员能够完成的。

由于每天都要不停地上楼、下楼、跑路,劳动强度相当大。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情况下,这种工作相当辛苦。

8、用电管理手段落后,导致非主营业务管理成本增加

由于没有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主要依靠人工采集数据,移动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员对基站市电供电单位或个人进行电费核对结算工作。调解用电纠纷,这样增加了过多的人力资源与管理成本在非主营业务上的耗费。

9、投资兴建远程供电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公司存在的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增加新技术手段实施远方用电监控,改变管理模式加以解决,所造成的损失是长期的。投资新建机房节能降费综合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用电管理模式,及时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长期的、可持续的,是非常必要的。

安装远程供电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综上所述,非常有必要安装一套全自动的远程供电监控系统,对于各个基站的供电情况进行全自动实时监控。解决下列两个主要问题:

1)人工监控所不能解决的供电不正常情况下的报警问题

对于停电情况必须及时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检修排除供电故障,提高管理水平。

2)节约运行成本的问题

① 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和车辆成本支出; ② 合理安排空调起停和温度设置; ③ 合理安排IC卡充值时间和金额; ④ 及时发现偷电行为,减少不正常支出; ⑤ 与电业局进行对帐,避免由于电业局抄表错误造成的额外费用支出。 ⑥与代维公司对帐,有效避免了代维工作人员虚报发电时长、次数等行为。

2.可能性

移动公司要建立一套全自动基站供电监测系统必须基于可靠稳定的技术,而现在已经有可靠的产品和集成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远程全自动基站供电监测系统采用电能电子计量技术、远程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现场数据处理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构成的系统。下面对这些技术和产品进行一些概要描述。以证明尽管这些技术是高新技术但均为经过市场验证和多年使用的成熟的技术。

1)电子计量技术和设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供电部门为了实现对供电质量的监测,提高供电质量,急需一种自动监测和记录电网数据的设备。由于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电力供电系统的现场监测和远程传输得以实现。1997年,当时的电力工业部(现在的国家电网公司)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和DL/T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两个标准。在这两个标准颁布以后,多功能电度表随即成为一个量产的产品,在电力行业、大型厂矿企业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至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已经成为一个电网参数监控的成熟产品。简化的三相带有RS485接口的电度表价格便宜,而且实现了基本的电量采集。用在移动基站的电能监控方面最为合适。

2)远程数据传输技术和设备

移动公司拥有自己的通讯资源,而且是最先进的无线网络通讯资源GSM/GPRS移动通讯网络。GPRS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已经有了近1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无论从技术和产品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

3)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这个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是指中央监控室的监控服务器安装的软件系统,系统的所有功能都要通过这个软件才能最后显示出来。因此就整个系统而言,这个软件系统是核心。

综上所述,移动基站的供电监测系统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均是成熟的,完全可以满足移动公司的要求。

因此,远程移动基站自动供电监测系统既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能的。 系统建好后在管理上所起的作用 1.信息可实时共享

系统建好后,数据存储在公司,公司所有人员都可在系统设置的权限范围内查询到相关的基站用电信息。

2.管理者可随时监督执行层的工作情况 3.执行层可实时监测了解基站用电情况 4.实现电费支付转账化,降低管理成本

系统建好后,每月抄表日系统可自动将抄到的月电量数据形成月报表,对非电力用户,移动运营商可根据系统本月提供的月电量及电费收款人的联系电话,以短信方式按下列格式: “* * *用户:* * *基站本月抄表数* * *、本月用电数* * *、本月电费* * *,我公司将于**日前将款汇到您帐上,请核对查收。”

通知收款人,在没有收到异议的情况下,将款通过转账的方式支付给收款人。对电力用户,通过协商争取做到与他们的营销系统接口,每月根据建好系统提供的数据定时转账给电力公司使用电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真实准确、低成本高效率。 5.基站用电管理责任化、目标化改革现有的用电管理模式,变纯抄表结算为防窃电稽查,由于因实现了远程抄表,节省了大量的管理人员,将这部分人重新分配工作,在将基站用电管理工作实施分片到人、责任到人、目标到人的管理模式,要求他们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对基站的用电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判断,及时发现窃电及基站用电异常情况。真正做到节能降耗,确保基站安全合理用电。

二、系统组成:

(系统拓扑图)

系统建设内容

1.电表改造采用带有RS485通讯接口的电子式电能表。(建议使用瑞申定制的基站专用智能电表) 。 2.建设以市局为中心各县局设工作站的能耗管理系统主站。

3.各基站安装机房用电管理终端(RS5011G)完成对各基站电表的抄收。 移动基站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 1.设计方案

1)采用带有RS485接口的电度表作为基础的数据采集装置 2)采用GPRS网络作为远程数据传输网络

3)由RS5011G电力远程抄表终端组成移动基站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4)采用始终在线的模式,提高系统的实时性 5)采用专业的量身定做的系统软件

6)采用基站主动报警和中央监控室抄表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需要在中央监控室安装一台电能监测服务器,这台服务器可使用固定IP地址或者使用动态域名解析,也可以采用VPN专线方式。电能监测服务器上安装(电能管理)软件。

在每一个基站安装一套RS5011G和若干台多功能电表。用RS485两芯双绞线将多台电表与RS5011G并联起来。

三相电表实时地监测电能累计量,并存储在表内的存储器中,随时可以提供给终端。终端每隔3分钟循环读表一次,同时终端读取停电状态传感器,并对读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系统管理机循环扫描各个终端读取数据当数据出现停电状态时及时报警。

终端采用始终在线的方式挂在GPRS网络上,就像一个局域网一样随时都可以立即与服务器连通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收发。并且,服务器随时都可以监测到每一个终端是否在线。

每日的零点过后,终端定时抄录当日的用量冻结数据(所谓冻结数据是指特定时刻电表记录先来的用电数据,无论何时抄表都是那个时刻的数据,而不是实时数据。这样就可以有准确的时间间隔。如从23日用电量就是从23日零点到23日24点的用电量。)并存储起来。

中央监控室的电能监测服务器可以通过循检的方式与终端通讯实现定时抄表,抄录每日的电能用量数据和分相平均功率、室内温度,存储在数据库中。 中央监控室的电能监测服务器的作用是显示报警情况、管理监控整个系统的工作状况、结算、历史数据的查询等。 根据技术交流的情况,确定需要保留电业局安装的电表。那么,就需要将监控用的电能表与电业局安装的电能表串联起来。当然这样的安装方式两台电表之间会有计量误差。

基站电能监测设备由若干个多功能电表和一个远程监测终端组成。多功能电表串联安装在电业局电表的后面,终端与监控电表通过RS485总线连接起来。终端从监测电表中获取数据,发送到服务器。

终端内自带紧急备用电池,当停电情况发生时,由备用电池供电及时将停电信号发送出去,发送完毕,终端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因为已经停电也无须再采集数据了。当市电来电时,终端启动,并立即向系统发送来电信号。通知系统供电已经恢复正常。

三、系统软件:

1、系统登录平台

系统具有完善的操作管理功能。为保证系统安全,系统必须输入工号和密码,经系统确认后方可允许进入系统,进行操作。

(系统登录平台)

2、设备管理

(1)基站信管理包括:基站名称、基站地址、行政地区、部门、基站添加时间等信息管理。

(基站管理)

(2)抄表终端管理包括:终端地址、终端名称、终端添加时间、隶属基站、终端状态等信息管理。

(抄表终端管理)

(3)电表管理包括:终端名称、电表地址、电表名称、电表型号、电价单价、供电类型、生产厂家、电表协议、电表添加时间等信息管理。

(电表管理)

(4)定时抄表设置:1个终端可以同时连接4台电表,可对每台电表的4个电表参数进行整点存储并可设置整点存储时间,即使遇到网络故障也能保证数据不丢失。

(定时抄表设置)

3、抄表管理

(1)电表数据:可以按照时间段查询任意基站下终端,任意终端下电表的所有定时电表参数,方便基站管理人员对各时段用电量进行检测。

(电表数据)

(2)终端实时召测:可实时召测任意基站下终端的模拟量、开关量、继电器等参数(模拟量可接温度、水浸、烟雾等传感器,开关量可接门禁、柴油机开关、电源开关等信号,可远程监控管理机房现场设备运行状况和环境情况)。

(终端实时召测)

(3)电表实时召测:可实时召测任意基站下终端,任意终端下电表的参数。

(电表实时召测)

(4)终端继电器控制:可实时控制任意基站下终端继电器的开合状态。

(终端继电器控制)

(5)在线终端状态:页面显示目前系统所有在线终端情况和各个终端的模拟量、开关量、继电器等参数。

(在线终端状态)

4、告警

页面按时间显示所有终端告警信息:包括终端地址、告警编号、通道类别、当前值、正常值、告警时间、阅读状态、阅读人员等信息,方便基站人员及时准确的处理机房故障。

(告警信息)

5、统计分析

对基站下终端的电表可按时间(小时、天、月等)和浏览方式(图标、表格、Excel等)直观的显示出来方便基站管理人员统计分析。

(用电统计)

6、系统设置

系统可对行政区域、公司管理、部门管理、职位设置、角色管理、工号管理等进行设置,设置不同等级的工号和密码,以限制不同人员的操作范围。

(系统设置)

四、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1.安全可靠:安全性由三方面构成: 1)ORACLE数据库是大型的、多用户的数据库,它的安全性高,允许多用户同时使用同一数据库而不会破坏完整性,用它来做抄表系统的数据引擎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2) 系统对用户实现分级授权管理功能,通过检查使用者的名字和授权密码,赋予使用者相应的操作权,借鉴银行系统的密码管理模式限制无关人员改变数据库和硬件设置。

3)防火墙功能及完善的数据备份功能,防备系统受到人为的恶意攻击,数据备份功能确保在硬件系统故障时,也能随时在新的硬件设备上数据无丢失地启动抄表系统。

2.完善的系统日志:系统日志记录了进入系统,离开系统,收费,设置硬件,改变运行参数操作等及操作者,操作时间,凡是改变数据库的操作都被记录下来。 3.抄表速度快:抄表快、数据准确,抄表时PC机只读采集器的数据,数据传输采用1200波特率,传输速度快,并对每个数据块都有效验码,保证了传输的准确性。

4.广播对时功能:该功能使得系统中的所有电能表的时间基准与PC机保持一致,对时成功后,由电池供电的电能表内部时钟,不再需要PC机的干预。因此,只要保证在对时时刻,PC机的时间是正确的,以后在运行的过程中,改变PC机的时钟并不会影响电能表的时间。

5.自动抄表功能:按照设置的抄表开始时间和抄表间隔,到预定的抄表时刻,系统便会依次拨号去抄采集器或电表内的数据。对于抄不上数据,系统会自动补抄或人工发命令补抄。

6.电量冻结功能:可以方便地定义总表,安装和删除总表,给总表分配分表。通过安装适当的总表,结合抄冻结数据功能,就可得某一特定的时刻的总表读数,各分表的读数(由此得到读数和),就可以计算出某部分电路的电能损耗,为确定电费提供依据。

7.电费管理功能:收电费前,统一抄录一次电费数据。当确保数据库内的数据反映最近的电表读数后,利用程序中的功能自动计算出当月用电量和电费。交纳电费时,只需输入用户号,当月用电量和电费由程序填写。每笔电费都有详细记录,便于对帐。

8.设备管理功能,如告警:开箱告警、停电告警、逆相告警、超温告警、过载告警、倾斜或移动报警等;控制:对欠费用户进行拉闸等。并提供停电数据保护功能,在停电48--72小时内仍可抄表和监控。本系统结合移动公司的短信平台,在告警时,可根据具体内容发短信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五、总结:

对于移动公司来说,基站抄表一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为数量众多,地理位置分散,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利用厦门瑞申RS5011G远程抄表一体化终端进行监控,自动读取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还可进一步进行远程控制或设备维护,可减少人力资源、缩短修护时间并节省专线建设成本。

第二篇:青岛鼎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现状分析报告

一、概述

目前,我公司使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由青岛鼎信软件公司提供的软件系统平台,该系统采用纯B/S架构,JAVA语言编程,数据库为SQL Server。系统构建硬件基础:服务器主站、集中器、窄带载波电能表、PC机。截止目前,该系统中较常使用的模块有:数据采集、运行维护、综合应用、统计查询。

存在部分问题,应用效果一般的模块有:运行维护模块、综合应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集中分析和梳理,下面从系统功能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鼎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图

- 1

3.电表通信模块生产厂家不一样,采用的通信标准不一样,鼎信通信窄带带宽为421MHz,东软通信窄带带宽为270MHz,信号在信道(电力线路)中传输会产生衰减、时延以及噪声的干扰,导致发送操作命令无法及时送达,采集系统无法查看到是否拉合闸,表计拉合闸情况与系统情况不相符。

4.电表无信号中继功能(售后工程师反馈需激活方可使用)。

5.台区线路老化、过长造成欠压信号衰变严重,只能完成采集数据(系统反复抄表),无法完成拉合闸,或拉闸后不能合闸。

6.线路设计非最优,集中器未放置于变台中间位置,线路末端电表信号低于20db,造成通信不畅,总表485接线方式,限定集中器只能放置在总表附近,否则需安装两个集中器(一个采集总表数据,另一个置于线路中间位置采集用户表数据)。

-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电费回收率,实现远程无人抄表和配电自动化。现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人群少,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基层一线员工害怕拉闸后无法合闸而不停电,电费回收率变化不明显。系统管理部门给各供电所员工使用者设置用户账号及功能配置,以便对责任台区进行有效管理,减少问题故障,提高电费回收率。公司主管部门与供应商做好协调工作和技术支持,使其达到最优运行状态,发挥最大的作用。

窄带载波表采集的流畅性和可靠性相比采用双模(双通信模块:采用窄带载波和无线)和宽带载波有很大的差距,可能不出五年窄带载波技术甚显疲态。现在主流是宽带载波技术,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的使用现有的东西是关键。随着时代发展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软硬件精通的人才缺乏,知识无法跟进技术更新的步伐,尤其是基层一线供电所,从台变集中器、三相四线表、单相表等硬件的安装到集中器的主站IP的设置、客户档案的录入等软件调试均要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未来政府推进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物联网对接缺乏基础,对于电力企业做好智能电网工作任重道远。

XXXXXXXXXX 2018年5月8日

编辑:XXXXX 审核:XXXXX

- 5 -

第三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甄别计量装置故障典型做法

【摘 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使电网公司对用户电情况的监控增添了一个有力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客户用电负荷的增减、并同时具备了用电需求预测、远程抄表、线损统计、调度控制、负荷管理等功能,本文主要叙述在日常电力计量装置故障处理中如何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几起典型案例,为从事电力计量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和经验。

【关键词】计量故障;用采系统

1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查获窃电用户

【发生时间】2014年6月至7月

【问题现象】某供电公司用电采集信息班人员,通过采集系统线损指标分析功能,对线路线损统计计算中发现某线路日线损率在18%左右,严重超出线损正常水平。XX线路为110千伏某变电所的一条20千伏线路,线路中只有两个用电户,分别是“某制造有限公司”和“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线路线损分析表见(表1)

表1 XX线路线损分析表:电量单位:千瓦时

时间 供电量 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某制造有限公司 损失电量 线损率%

2013年1-12月 17344624 9440 17291200 43984 0.25

正常生产月份(5-12月) 15006524 5520 14955360 45644 0.30

2014年3月 1640000 171200 1294080 174720 10.65

2014年4月 2568300 194880 1951360 422060 16.43

2014年5月 3049000 142760 2321280 584960 19.19

2014年6月 2691300 194720 2064672 431908 16.05

2014年7月 1760400 1430720 102280 227400 12.92

2014年1-7月 13487000 2269120 9381032 1836848 13.62

【线索初探】线路线损率为线路总供电量减线路用户用电量的差值与线路总供电量的比值。XX线路2013年全年线路线损率为0.25%,2014年1月1日至7月11日线损率为13.62%,初步认定用户用电量存在异常,通过用电采集系统的“计量在线监测功能”,我们发现某钢制造有限公司有超容现象和计量电能表有停走现象,我们初步锁定了问题所在。

【处理过程】根据初步分析供电公司于2014年6月13日安排用电检查及计量人员对两家的计量装置进行常规检查,计量装置表面接线正常,表计显示正常。但XX线每日线路供电量与用户用电量对比计算发现每日线损率仍然较大。供电公司计量人员于6月22日0时对两家用户电能表进行现场校验。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电能表校验正常。到达某制造有限公司配电间时,一开始有用电负荷,校验设备接好准备校验时,用户负荷突降造成无法校验电能表。为排除电能表本身原因产生的异常,6月23日供电公司安排人员更换了两家用户的电能表,通过采集系统监测,6月22至7月4日XX线线损率与正常值偏差较小,但7月5日至10日线损又出现严重异常,7月7日损失电量41780千瓦时,线损率高达35.40%,具体分析如下,线路线损分析表见(表2)

表2 XX线路线损分析表 (2014-6-25到2014-7-8)

电量单位:千瓦时

日期 供电量 某制造有限公司 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损失电量 线损率%

2014-6-25 107376 100800 6668 -92 -0.09

2014-6-26 108216 102080 6488 -352 -0.33

2014-6-27 117504 109760 6680 1064 0.91

2014-6-28 108600 98880 6316 3404 3.13

2014-6-29 97560 94080 6560 -3080 -3.16

2014-6-30 93576 87360 6800 -584 -0.62

2014-7-1 98400 92640 5388 372 0.38

2014-7-2 111720 104480 6696 544 0.49

2014-7-3 115368 108160 6736 472 0.41

2014-7-4 105240 98880 6848 -488 -0.46

2014-7-5 132936 104000 5932 23004 17.30

2014-7-6 111720 66560 7376 37784 33.82

2014-7-7 118128 69920 6392 41816 35.40

2014-7-8 81888 46400 6580 28908 35.30

同时采集系统计量监测异常事件也监测出多次停走记录,见下图1

图1

图2

同时我们通过系统采集了该用户的日负荷曲线,发现该用户在电价非谷时段也有生产负荷,而同行业其他企业基本都在谷时段生产,钢帘不锈钢该生产安排属于非正常现象。负荷曲线图见图2

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和分析判断线路上可能存在严重窃电,从损失电量数据分析,该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有重大窃电嫌疑,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和排查7月11日中午,供电公司果断组织人员对该企业进行特别检查,现场通过逐一排查最终在现场发现该户在计量装置二次回路的联合接线盒背面做了手脚安装窃电装置,通过遥控方式分流实施窃电,现场检查见下图3。

图3 窃电装置图

根据《供用电营业规则》我们依法对该企业实施了停电处理,该用户最后接受了供电公司用电检查与反窃电班作出的相关处理。最终为供电公司挽回损失电量、追补电费、收取违约电费。

2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成功发现细微计量故障

【发生时间】2014年8月至9月

【问题现象】

供电公司用电采集信息班人员,通过采集系统发现某公用变压器变线损不合格,立即对其台区下户表关系进行核实,发现其中有多户零电量用户。系统截图见图

4、图5

【处理过程】

根据异常情况,供电公司于2014年8月18日安排计量装接人员去进行移动公司现场检查,发现用户正常用电,且接线正确,细致检查后发现表计停走。将表计拆回,对其进行校验,见图七

图7

常规检查未能发现异常,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将表计拆开检查,终于在记度器后方发现齿轮磨损,表计拆解图见图八:

图8

按规定给用户安装费控智能电能表,按照《供电营业规则》,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按正常情况下日平均用电量进行退补, 异常处理后,因流程归档日期为9月9日,即时采集系统中还未刷新新的线损数据,但通过手工计算后发现该台区线损已经合格。对比表见表3:

表3

类别 供电量

(千瓦时) 售电量

(千瓦时) 损失电量

(千瓦时) 线损率

(%)

故障处理前 2635.2 2164.42 470.78 17.87

故障处理后 2635.2 2545.38 89.82 3.41

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采集系统的线损分析、计量异常事件监测等系统疑似事件分析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通过该户计量故障的处理过程,深感“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发挥的作用,通过发挥采集系统监测,加强计量专业、线损管理等各专业的日常监测与分析,将是我们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而现场检查与系统疑似事件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以及“智能表”推广的重要性,已成为我们现今工作的主要方式,为现场周期性检验和巡视提供更准确的方向,尽早发现计量隐患和故障,挽回公司的经济损失。

3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处理日常计量故障

【发生时间】2014年8月21日

供电公司用电采集信息班人员,通过系统发现某用户电压异常。

【问题现象】

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发现用户表计A相电压235.0V,B相、C相无电压。

通过对数据曲线的查询,发现该用户三相电流无异常,A相电流1.01A,B相0.87A,C相1.1A。系统截图见图

9、图10

图9

图10

【处理过程】

8月29日,计量班工作人员现场与客户共同查验,确认用户该户表计铅封完好,电能表显示B相缺压。通过验电笔检查确认,该户联合接线盒B相电源端子接触不良。重新拧螺丝后B相电压恢复正常。

现场检查见图

11、图12,系统负荷曲线截图见图13

第四篇:XX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之采集系统

营销科:李科

遵照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任务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公司高度重视,周密策划。自XX年起,工程建设任务正式启动。在工程施工、调试、消缺、自验的各个阶段,公司上下全体参建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经过XX余天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XX年的工程建设任务. 根据我公司XX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公司高度重视,营销牵头成立了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公司采取多项保证措施,全力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于XX年XX月XX日完成工程现场改造任务,安装变电站终端11个采集表计127个,采集成功率99%,完整率100%。安装专变89台采集成功率98%,完整率98%,(原因梅硐部分电厂信号差)。安装低压台区集中器95个台区抄读成功率98.73%完整率99%。

一、工程基本概况

根据公司XX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XX年计划完成80个低压台区和15000户低压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改造任务。

目前,XX年实际完成集抄改造台区95个,超计划完成

1 15个低压台区;完成用电客户改造14991户,基本完成计划任务。

二、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XX年是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改造的第一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从公司用电信息采集建设任务下达开始,公司上下积极行动起来,成立用电信息采集建设领导小组和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管控组,详细制定了改造工作计划,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分工明确。

按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第二阶段工作的相关要求,为实现低压集抄台区“基础数据准确率100%,数据传输真实率100%,系统稳定率100%,网络安全率100%及系统可用率100%”的工作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全体人员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由营销科牵头的消缺组进行了新一轮的集中消缺、调试工作。于XX年XX月XX日完成了工程调试消缺任务,改造台区抄读成功率、安装率均已达到99%。

三、工程资料完成情况

工程资料的收集、归档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建设初期,就注意工程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梳理和归类。为达到集抄基础资料、现场安装、系统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营销科从集抄工程一开始就把好了基础数据审核关、现场安装质量关、系统数据的准确关,确保了公司全年的集抄

2 建设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四、系统建设采取的措施

为了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期间得到用电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应系统改造而引起的用户投诉和不必要用电纠纷,在系统建设还没有开始之前,营销科联合城区供电所针对XX年改造所涉及到的1.5万户发放了内容为:"今年我公司将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系统建设时,会对改造区域的用电客户进行电能表更换,故需停电,因此给你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之后……"的温馨提示。通过温馨提示的发放,让广大用电客户了解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之后,将实现抄表、核算、收费的全过程封闭管理;系统将取代人工抄表,会自动采集电量,进行核算,完全杜绝人工抄表、核算中出现的差错,保障用电消费权益;同时,该系统上线后,将实现预付费购电功能,让用户了解到用户必须根据自己的用电需求,提前在自己的电费卡上预存电费,否则,系统将会自动断电。通过前期认真广泛的宣传,在系统改造期间,广大用电客户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了改造工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系统改造期间,由于做了大量的工作,未发生任何因系统改造而引起的用户投诉事件。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需要对所有用户电能表进行轮换,一次轮换的数量较多,工作量较大,为了确保对用

3 户的轮换电能表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不出现用户电能表信息录错的现象,在系统改造建设未开始之前,对改造用户的基础信息做了大量的信息核对工作,通过核对工作,修改了用户电能表,对应台区、线路不对应的大量错误信息,对后期的改造用户信息正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系统改造过程当中,对用户电能表的轮换,我们采用首先在营销系统里面由城区所人员发起轮换流程,录入新表信息,并导入到智能表收费系统。施工人员根据标签内容,再到现场去轮换,待现场轮换完成旧表拆回,再将旧表止码录入营销系统,再完成营销系统里面轮换流程的归档,这样就避免了用户电能表“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们在每轮换完一户用户电能表,由台区负责人认真仔细填写《集抄用户抄表本》,对每一个用户的用户名称、用户编号、用电地址、电能表资产编号、型号规格、起止码进行记录。确保改造的信息正确无误,做到了让用户满意,同时极大的方便了施工队,施工队在台区负责人的积极配合下,加快了施工进度。

在项目的管理方面,工程项目是由营销科集中管理,营销科负责低压集中器和专变采集终端的具体安装、调试、运维。采集设备的现场安装也由营销科来完成,城区所施工队已全部完成轮换、安装工作且已完成营销系统流程的台区,由营销科进行调试,调试组在采集系统里面对公司安装完成的台区进行调试,对整个台区所有电能表能够连续七天抄回

4 数据的台区出调试报告,对不能全部抄回的台区,根据调试情况,通知由营销科牵头城区供电所处理,由营销科再进行消缺,核对参数,直至所有用户电能表都能抄回;城区所施工队对完成改造并且已有调试小组调试成功的台区,由城区所向营销科提出验收申请,由营销科组织相关人员对该台区进行验收。该台区移交城区所实施监控,对验收合格的台区出现问题,营销科采集专职进行处理。对验收未合格的台区,继续由施工队消缺处理,直至该台区达到验收要求。

由于前期准备和改造期间工作做的扎实,对后期系统运维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系统改造期间,大量工作由营销科与城区所完成,参与人员学习主动积极性很高,在系统建设过程当中,掌握了大量的业务知识、目前已经移交到城区所进行运维的集抄台区,城区所基本能够立刻完成调试、运维工作,不再依赖厂家和管控组的支持,并且在改造期间培养了大量县公司的技术人员,为今后的系统改造积累了经验。

采集系统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在建设之初,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与管理,杜绝各类人身和设备事故,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明确规定营销科科长、营销专责、供电所主任、供电所安全员、台区负责人都有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监督考核的责任。在施工队施工期间,采集系统参建各单位、每位参建人员严格执

5 行了国家《安全生产法》,结合采集系统建设的特点,做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确保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按期安全完工。

为确保XX年改造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稳定运行和采集数据的正确、及时、完整,使集抄改造工程达到“全覆盖、全采集”的实用化效果,营销科召集集抄采集工程系统调试与运维工作人员集中在营销科进行系统调试与运维工作。在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面对新设备、新技术,新问题大家一边学习,一边调试维护,克服种种难题,在威盛集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XX年改造任务,为今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任务开了一个好头,对推动公司201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施工队人员填写表计档案错误,导致客户既充值和数据采集都不成功。

2、各供电所营销系统录入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及时完成电能表更换、调试流程在营销系统的流程归档。

3、有一个低压台区有一户(顺江安置点)延伸较长的,超出载波信号传输长度,影响采集率。

4、由于前期工程考虑不周,在箱式变电站上面没有打孔,导致集中器天线不能顺利从配电箱中接出去,而从配电箱门处引出容易把天线夹断,或者直接将天线置于配电箱内壁,这样容易导致信号被屏蔽,致使数据传输不成功。

5、采集器出现问题比较多,尤其是采集器的模块,模块的好坏和稳定性严重影响着抄读成功率。

6、采集设备的运输、搬运、传递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责任心不高,不能做到轻拿轻放,导致少数表计载波模块松动,安装到现场以后导致抄读不成功。

六、XX年系统建设的工作重点及措施

XX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公司XX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各项决策部署,提前着手、精心组织,周密策划,促进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需加强对各县公司操作人员对营销系统和采集系统培训力度,特别是在营销系统当中电能表轮换、采集器安装、调试流程的发起的培训,在采集系统当中应加强对采集系统的应用,利用采集系统能够掌握下发参数,召测数据,参数修改等工作。

2、给采集设备安装人员配备冲击钻,在箱变合适的位置打孔,用于将集中器的天线引出,将天线置于接受信号最佳的位置。

第五篇:关于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情况汇报及线损管理会议纪要

公司会议纪要

公司四楼会议室 二〇一五年 十月十五日下午二时

2015年10月15日下午2时,公司副总经理高军主持召开了关于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情况汇报及线损管理会议,总经理钟利军、副总经理高军、副总经理罗鹏、副总经理田劲、生产技术部、电力营销部、电费回收中心、威州供电所、百花供电所、都江堰供电所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情况,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和营销信息化建设思路作了一些列报告。研究了关于公司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及降低电网线损耗等问题。现会议纪要如下:

首先,会议提出了系统运行情况、如何降低损耗等问题,作为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营销部史承阳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情况做汇报。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目的、概况、组成及采集软件系统。生产技术部就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发言,就生产技术部本部的职责,谈了应该如何正确管理电网线的损耗。依托本部技术提升,加快部门科技创新,争取将公司电网线损耗降到最低。营销部主任陈春林就营销信息化建设思路发言,提出了营销目标,2015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的建设初步计划。为营销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划。

然后,参会部门就会议内容进行规划发言。各分管领导,就分管部门的现状及以后规划进行发言。副总经理田总提出:要求相关部门和各供电所用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关联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达到数据共享。副总经理罗总也提出:各个供电所都要有一套独立的信息采集系统和线损管理系统;电网线损管理方面则要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两者齐头并进,线损工作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要求生计与调度方面紧密配合,力求改善电能质量,提高功率因数。促进生产技术更进一层次的提高。

最后,总经理钟利军对会议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总结与会议强调。钟总强调指出:线损是电网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营销信息系统将在营销工作中影响及作用极大。而营销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整个营销管理实现“大数据” 的经营模式则是营销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就要求我们要做好营销信息系统这一块,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不断改进,加快推动公司的发展,一起共同营造公司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月度销售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保育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