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2023-02-17

一、彬长区块概况

1. 地理位置及构造位置

彬长区块的地理位置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 区块面积共3252.694km2 (新增加旬邑239km2) 。构造位置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跨渭北隆起和伊陕斜坡两个构造 (图1-1) 。

2. 区域地质情况

彬长区块北部主要位于由西南-东北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扇裙上,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亚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纵向上发育一套由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油组、长3-长1四个由粗变细的正旋回沉积。

区块位于伊陕斜坡和渭北隆起交汇部位。区内构造不发育, 三叠系总体构造面貌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 地层倾角仅1~2°的单斜。区内发育几排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 走向均为NW向, 与盆地西南部印支-燕山期处于NE~SW挤压应力场密切相关。

根据钻井和区域沉积相研究, 延长组长6-长8在本区发育NE向三条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 纵向和侧向上为湖相泥岩封堵, 是有利的聚油岩性圈闭, 是目前的勘探重点。自西向东分别为和盛、早胜和榆林子河道砂岩圈闭 (图1-2) 。

本区南部处于渭北隆起, 中侏罗世末期早燕山运动使该区下白垩统甚至侏罗系遭受不同程度剥蚀, 延长组埋深变浅, 局部地区只残留长7-长9地层, 且南部地区断裂和微裂缝发育, 导致油气容易散失, 保存条件不利。区块北部延长组埋深大、保存条件好, 生储俱备, 是岩性圈闭成藏的有利地区。

长7油层组的暗色泥岩为良好的烃源岩, 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宁县—西峰及葫芦河地区深湖相沉积区, 本区长7油组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发育, 在早白垩世末开始成熟, 长6、长8河道砂岩发育, 具有原地生成、就近运移形成岩性油藏的条件。

3. 油井生产情况

目前油井生产情况如表所示 (表1-1) :

二、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1. 区块油气层解释标准

(1) JH17P55井水平段, 孔隙度:5.57-9.72%, 渗透率:0.32-1.43m D (差油层-油层) 。

该井目前日产油6.15t, 说明本区块低孔低渗基质砂岩储层通过水平钻进及压裂改造能够获得工业油流, 从而为寻找本区块有利相带奠定了理论基础。

(2) JH2P2井水平段, 孔隙度:6.4-31.5%, 渗透率:0.1-12.09m D (差油层-油层-裂隙油层) 。

该井目前日产油16.65t, 说明本区块裂隙产油能量较高, 可以在本区追踪裂隙展布, 为增储上产打下基础。

2. 高产油井资料综合分析

(1) JH2P2井长811层, 裂隙含油层 (2171.80-2174.00米) 。

录井远传实时监测显示:JH2P2井在钻进至井深2168.99m时发生放空现象, 放空井段:2168.99—2172.00m, 共3.01m, 钻压4↓2t, 泵压17↓12MPa, 悬重39.9↑44.4t;漏失泥浆140m3, 井口失返。

构造图显示JH2P2井裂隙含油层位于早胜镇西北向局部鼻状隆起的东侧 (图2-1) 。

岩心资料显示泾河36井长811砂体底部见1.5m长立缝。

(2) 泾河55井长811层, 裂隙油层 (1498.50-1502.00米) 。

泾河55井长811层, 岩心显示裂缝发育, 缝面被原油充填, 而断面显示基质不含油。

泾河55井也位于局部鼻状隆起拐点处, 裂缝发育 (图2-2) 。从测井曲线上来看, 厚度3.5米的砂体全部发育裂缝, 构造运动幅度较大。

(3) 泾河63井长812层, 油层 (1388.90-1392.00米) 。从测井曲线上来看, 泾河63井也有多个层段发育裂隙。

泾河63井长812层岩心显示发育竖缝, 缝面原油充填, 断面无原油。

(4) JH17P1井长812层, 发育3层裂隙含油层: (1600.10-1605.30米, 1699.70-1705.40米, 1715.40-1717.70米) 。从水平段来看, JH17P1井在多个层段发育裂隙。

从资料分析可以看出, 泾河63井、JH17P1和JH17P3井都位于西北向局部鼻状隆起边缘处, 油产量高主要是因为构造变化处裂缝发育, 形成油气聚集 (图2-3) 。

3. 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小结

(1) 彬长区块目的层砂岩非常致密, 属低孔低渗储层, 如JH17P55井水平段孔隙度为5.57-9.72%, 渗透率为0.32-1.43m D (差油层-油层) ;该井目前日产油6.15t, 说明本区块低孔低渗基质砂岩储层通过水平钻进及压裂改造能够获得工业油流。

(2) 从泾河55井、泾河63井、泾河36井 (JH2P2井邻井) 的岩心来看, 本区几口高产井都为裂隙产油, 截至目前说明局部鼻状隆起构造引起的断裂及裂缝产状控制着本区的油气富集, 且从岩心的基质来看, 基本都不含油, 说明油气经由断裂及裂缝运移而来;特别是针对JH2P2和泾河55两口高产井的含水率非常低, 可能说明产层处于局部构造高点。

三、下步勘探方向

1. 彬长地区中生界延长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该环境有利于水下分流河道向盆地长距离延伸、侧向迁移和分流汇合, 在河口处小规模的河口砂坝、远砂坝的间歇性发育,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储层。

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长8~长6砂岩中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粒内孔、及填隙物内孔, 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砂岩储层特征。

寻找有利沉积相带, 加强沉积微相研究

本区构造圈闭不发育, 地层产状较平缓, 根据钻井和区域沉积相研究, 延长组长6-长7-长8-长10在本区发育NE向三条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 纵向和侧向上为湖相泥岩封堵, 是有利的聚油岩性圈闭, 可列为下步勘探重点。自西向东分别为和盛、早胜和榆林子河道砂岩圈闭。

三叠纪时本区处于延长组深湖沉积环境, 长7油页岩普遍发育较厚, 其它层位暗色泥岩也较发育, 有机质类型好, 成熟度高, 具有充沛的生油能力, 其自身也发育多期河道砂岩, 可在原地形成自生自储型油藏。

榆林子目标区

(1) 位于区块东部, 面积1419.3km2, 是长8、长7、长6石油与浅层气 (长7页岩、长6和延安组砂岩) 的综合勘探目标区。

(2) 早胜目标区

位于区块中部, 面积1200km2, 主要勘探目的层是长8、长7。

(3) 和盛目标区

位于区块西部, 面积392.4km2, 主要勘探目的层是长7、延10, 另外经钻探及录井资料显示长10也具有好的开发前景。

2. 确定鼻状隆起带构造位置, 跟踪断裂及裂缝发育带

彬长区块发育多条NW向低缓鼻状隆起带, 自西向东分别是牛吴家、中村和榆林子鼻隆, 鼻隆与河道砂岩走向近于垂直, 叠置区域应该是符合圈闭的发育部位, 油气聚集成藏条件变好。另据钻探、录井、试油资料部分证明, 该区域断裂及裂隙发育, 油气富集 (图3-1) 。

研究表明, 由于砂岩岩性坚硬致密, 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裂缝系统, 一般受区域地应力的控制,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我国低渗透油田储层的裂缝大多是构造裂缝, 产状以高角度裂缝为主。

四、结论与认识

1. 本区延长组长6~长10段砂体发育, 能够形成有利沉积相带。具有原地生成、就近运移形成岩性油藏的条件。

2. 受盆地西南部印支-燕山期NE~SW挤压应力场的影响, 区内发育几排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 走向均为NW向, 构造带内致密砂岩段断裂及裂缝相对发育, 是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3、本区延长组砂岩物性较差, 对钻井防止储层伤害和后期试油工程条件要求较高, 实现高产稳产需要工程工艺技术的配套提高。该区要重视加大水平井的布井、优化压裂测试工艺, 使解释出油层的井都能预期测试获得油流。

4、建议加强录井远传实时跟踪, 运用定量荧光、X射线岩性分析及随钻钻具震动检测本区断裂及裂隙走向, 及时调整勘探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

摘要:为加快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生界石油勘探开发步伐, 寻求新的突破, 本项目旨在采用新理念、新思路, 分析、认识该地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成藏规律、砂体展布和储层特征, 优选评价有利勘探目标区, 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石油储量增长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研究得出, 彬长区块油气富集主控因素有三个方面: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 本文论述指明断裂及裂缝主要控制本区油气富集, 并指出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勘探,主控,断裂

参考文献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石化探区油气地质综合评价与勘探选区, 陈纯芳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部报告, 2004.

[2] 鄂尔多斯南部中生界石油勘探现状与2006年度勘探建议计划,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 内部报告, 2005.

[3] 鄂尔多斯盆地长武地区勘探潜力分析及2006年勘探部署建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部报告, 2006.

[4] 何自新、贺静著,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储层,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5] 何自新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6] 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分公司各探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选区评价.苏复义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部报告, 2004.

上一篇:高职语文课堂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下一篇:试析语篇衔接理论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