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动机浅析

2022-09-11

阅读, 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行为往往受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 引导、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和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动机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 动机就是目的, 是能驱使人进行各种行为的原动力。网络时代, 人们的阅读呈多元化趋势, 我们更要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 产生阅读动机, 提高阅读效果。

1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模式的改变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传播媒体的多样化, 使大学生的阅读已从单一的纸质读物逐渐向电子读物等多媒体方向发展, 阅读方式呈多样化趋势。网络集多种媒体于一身, 传播信息的快捷和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直接感官冲击, 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渠道, 激发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了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拓宽了大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但阅读方式、阅读媒介的改变, 会造成人们阅读心理的转变、对知识接受模式的转变, 所以, 我们要对大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适应阅读模式的改变。

2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

2.1 阅读兴趣广泛

只要我们进入互联网, 各种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而且是从文字、图片到音乐、视频, 各种形式应有尽有。海量的信息, 便捷的获取方式, 直接感官冲击的阅读效果, 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阅读环境, 信息的切换和链接, 阅读的交互性等网络阅读特性都是以往的阅读所不及的。[1]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本次国民阅读调查首次对成年人阅读各类出版物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调查发现, 2008年成年人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69.7%。数据显示, 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 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在各类数字阅读中, “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 (15.7%) , 其次是通过“手机阅读” (12.7%) , 另外约有4.2%的人通过PDA、MP4、电子词典阅读, 有3.3%的人通过光盘读取, 还有1%的人通过其他手持式电子阅读器等数字方式阅读。全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2]

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 通过互联网在线阅读, 能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同时, 大学生专业方向明确, 自学能力较强, 对各种信息非常敏感, 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 大多数同学都渴望更广泛地阅读, 广受博取,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阅读目的不明确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不是为了简单的获取信息, 而是享受阅读体验。日前, 《中国图书商报》联合全国新华书店对中国十多个省市的663位90后读者进行阅读消费趋势问卷调查, 在“最喜欢的作家”的调查里, 郭敬明、黄蓓佳、郑渊洁以及罗琳最受欢迎, 鲁迅、金庸也有一席之地, 90后的喜好也呈多元趋势。调查显示, 有53%的90后拥有电子阅读器 (包括手机、mp4、psp等) 。2008年中国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行业分析显示, 2008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9668种、15770.64万张。与上年相比, 品种增长了11.74%, 数量增长了16.10%。[3]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 网络信息庞杂无序, 充斥着大量不健康信息, 违法信息,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 尤其是青年学生。同时, 网络阅读的跳跃性强, 浅尝辄止, 容易使读者心浮气躁, 阅读不深刻, 目的不明确。

3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 求知欲强, 但兴趣不稳定的时期, 他们的阅读行为基本上是健康的、积极的。也由于受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各种社会潮流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导致大多数学生不会选择读物、阅读的计划性不强、读书方法不科学、缺乏追踪新知识的敏锐性、阅读速度低下, 阅读中存在盲目、猎奇、占有、发泄、逆反、消遣等不良心理。[4]

3.1 消遣心理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 随着电子出版物的飞速发展, 使大学生阅读的消遣心理越来越突出。消遣性阅读取向将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影响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如果大学生阅读把消遣性知识当成应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或智力知识, 那将大大削弱自己的专业素质。

3.2 从众心理

据调查, 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缺乏选择最佳读物的能力, 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对读物的价值判断不够, 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大多数学生读书无计划每天对自己的阅读量没有基本的要求。当一个阅读热点到来的时候, 赶时髦, 随大流, 你借我也借, 你看我也看, 把眼光集中在某些作者的某些作品上, 没有自己的主见。

3.3 猎奇心理

猎奇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奇心, 猎奇心理得当, 会收到探幽发微, 触类旁通的效果。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 阅读范围广, 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流行风气所吸引, 阅读一些低级趣味的作品, 进入误区, 以致陷入消极与虚无。

4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促进个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行为活动是相对的概念。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该活动并促使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作用。”[5]动机能产生一定的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对行为又能产生三种作用:促进作用,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有一定的动机而引发的;导向作用, 动机会引导人们的行为向某一目标、某一方向发展;维持作用, 当人们的行为目标为获得满足时, 动机会长时期保持其驱动力, 并鞭策着人们继续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6]阅读动机直接影响对阅读材料处理的深浅, 对阅读时间投入多少, 阅读种类或不同阅读目的的选择。阅读动机会直接影响阅读的频率、次数与阅读成就。

网络时代, 信息量大, 交互性强, 信息传递迅捷, 社会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大部分学生都想充分利用大学阶段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 大学生的阅读动机大致分为三类。

4.1 学习型

这一类学生很热爱自己的专业, 他们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 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报刊、学术论文、网上的最新专业信息等, 在专业上有所成就是他们的目标和追求, 这一类学生的阅读动机很明确。

4.2 功利型

有些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从功利的角度进行阅读, 比如, 为了就业的需要, 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为了考取研究生而刻苦学习;为了报考公务员而勤奋用功;为了准备面试而加紧充电等等。

4.3 消遣型

这些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 阅读只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网络信息庞杂无序, 他们被信息时代丰富多彩的信息所吸引, 网络阅读的跳跃性使他们浅尝辄止, 心浮气躁阅读不深刻, 长时间会造成理性思维能力减弱。

5 正确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阅读

产生动机的前提是有需要, 也就是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 需要才转化为动机。阅读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只要有了外加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 和内在动机 (lntrinsic motivation) , 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引起人们的阅读行为。所以, 在信息纷繁, 充满各种诱惑的网络时代, 我们要对大学生的阅读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端正阅读目的, 培养健康的阅读行为,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提高他们的阅读品味和鉴赏能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指出动机就是目的, 是能驱使人进行各种行为的原动力。在人们阅读呈多元化的网络时代, 我们要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 产生阅读动机, 提高阅读效果, 加强阅读品味和鉴赏力。

关键词:网络时代,阅读,动机

参考文献

[1] 彭斐章, 费巍.阅读的时代性与个性[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2) :9~15.

[2] WWW.ZHONGMAN.COM, 2009-4-22, 14:59:45, 中国网.

[3] 中商情报网, http;//www.askci.com.

[4] 吴奕宽, 何华连.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读者宣传工作的挑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1 (6) :31~33.

[5]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第2版) [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6] 阳海清, 龚莹.阅读动机浅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7) :88~91.

上一篇: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素质教育的探索下一篇:新上岗护士综合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